汉藏之间的康定土司:清末民初末代明正土司人生史

汉藏之间的康定土司:清末民初末代明正土司人生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郑少雄 著
图书标签:
  • 康定土司
  • 明正
  • 汉藏关系
  • 清末民初
  • 土司制度
  • 西藏历史
  • 川藏地区
  • 地方史
  • 人物传记
  • 民族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6849
版次:1
商品编码:11941218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8
字数:224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以康定明正土司作为研究对象,从末代明正土司的人生史,揭示中国西南地区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和谐共生的内在机制。康区政治人物,不管是土司还是喇嘛的权力、quanwei都来源于社会外部,比如土司去往北京定期朝贡,喇嘛去往中心寺庙定期朝圣等。这一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是方法论的创新,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观念和政治历程,也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作者简介

  郑少雄,福建莆田人,武汉大学经济学学士,北京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做博士后研究,现任职于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主要从事汉藏关系、历史人类学、环境人类学研究,在《开放时代》《读书》《文化纵横》《学海》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引言
一、为什么是清末民初的康定?
二、社会记忆中的土司
三、放下铃铛是土司,拿起铃铛是活佛

第1章 导论
一、政治人类学与历史人类学
几个概念说明
二、理论背景与既往研究
政治人类学:从结构到过程
钟摆模式:利奇与拉铁摩尔
土司研究的几个重要方面
三、研究方法
四、材料来源与框架

第2章 康定的神话和历史
一、概述:混杂之城
二、无名时代
三、打箭炉
四、康定
五、小结:文化复合性

第3章 土司历程
一、甲波
二、土司
三、内土司(一)
清初六十年
与清王朝的关系
西藏在土司视野里
四、内土司(二)
土司与寺庙
土司与头人:乌拉体系
土司与贵族:锅庄体系
五、小结:权威中间性

第4章 末代土司(1902-1911年)
一、土司的二元性
“争袭阴谋”与“政治分身术”
“双名制”与“裂缝间的桥”
衙门的混杂空间
土司与教会
二、趋近帝国:向东的摆动
土司的交往:疆臣与边吏
追随帝国的宏业:泰宁与巴塘
摆到最高:成为皇帝的子孙
三、逃离帝国:进入关外的世界
赵尔丰的形象与努力
友谊与敌对
明正土司改流记
叛乱者的表演
四、小结

第5章 无冕之王(1912-1922年)
一、回归、流亡与再回归
二、角色混乱
被告人
告状者
循吏还是捣蛋鬼?
三、汉藏使节
四、大人物之死
五、小结

第6章 结论
一、二元的政治他性
二、政治循环的内部与外部动力
三、大人物与汉藏连续统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精彩书摘

  《汉藏之间的康定土司:清末民初末代明正土司人生史》:
  宁玛派(红教)是藏传佛教最古老的教派,也称为未改革教派,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一个从印度到西藏传播佛教的莲花生大师,其主要特点之一是教义法术中掺杂了不少苯教的内容,并且宁玛派的传播形式较为松散,没有形成强大的中心寺庙与支寺相结合的组织系统,统属关系并不严格。萨迦(花教)、噶举(白教)派等被称为半改革教派。15世纪初,宗喀巴举起宗教改革的旗帜,在原有噶当派的基础上,创立了戒律更严格、更为理性化和系统化的格鲁派(黄教)。到17世纪中期,在五世达赖与和硕特蒙古人的联合推动下,建立了政教合一的西藏甘丹颇章地方政权,格鲁派一举成为西藏势力最为庞大的教派,并且积极扩大寺院体系,扩充僧民人数,扩张政教版图,试图把康区也纳人格鲁派一体化的进程中。与此同时,西藏原始苯教在佛教的影响下,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吸收佛教的经典和实践,使自己变成了藏传佛教的一个教派(黑教)。但苯教的许多固有特征——如巫师作法、血祭等等——顽强地保留了下来,而且在偏远地区仍维持着相当的生命力。
  康区东部与藏传佛教的最初接触为时甚早,公元7、8世纪吐蕃王朝占领康区全境时就带来了佛教文明的种子。在佛、苯斗争中失败以后,9世纪中期大量佛教徒从西藏逃往康区,进一步促进了康区佛教的发展。
  ……
《藏地边城的守护者:民初康定土司家族兴衰录》 在川藏高原的边缘地带,一个古老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家族,以其独特的方式,在汉藏文化交融的洪流中书写着自己的历史。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位具体的末代土司,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整个康定土司家族在清末民初这一剧烈变革时期所经历的跌宕起伏。我们深入挖掘那些鲜为人知的史料,重构那个时代康定土司家族的生存图景,展现他们如何在风雨飘摇的局势下,维系家族的荣辱,守护一方水土。 康定,这座曾被誉为“情歌的故乡”的城市,自古以来便是汉藏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也是战略要冲。而坐镇于此的土司,便是这片土地的实际统治者。他们既肩负着管理地方、维护秩序的重任,也面临着来自内外环境的复杂挑战。清朝覆灭,民国肇建,旧的统治秩序土崩瓦解,新的力量正在萌芽。在这个转型时期,康定土司家族的成员们,无论是当权的还是隐退的,他们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与民族的走向息息相关。 本书将拂去历史的尘埃,以一种宏观而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康定土司家族在清末民初的集体肖像。我们将追溯家族的起源,探究其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形成其独特的统治模式。在清朝的末期,当帝国日渐衰微,土司制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土司们如何在动荡中维持其权威?他们又如何与逐渐崛起的汉族官僚体系打交道?这些都是本书将要探讨的重要议题。 进入民国时期,中华大地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军阀割据、政权更迭,社会结构也在经历重塑。对于康定土司家族而言,这是一个更加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代。他们需要适应新的政治格局,应对新的社会思潮,同时也要面对来自不同派系和地方势力的角力。本书将重点展现土司家族成员在这一时期的生存策略:有的或许试图拥抱新政,寻求在共和体制下的新定位;有的则可能坚守旧有的传统,试图在变革中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 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力图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们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抉择。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土司家族的政治权力,更是他们在文化、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方方面面。例如,他们的婚姻关系如何影响家族的走向?他们的经济来源有哪些?他们如何处理与藏族民众、汉族移民以及其他民族群体的关系?这些细致入微的描绘,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一个土司家族的真实面貌。 同时,本书也将重点关注清末民初康定地区汉藏文化的互动与融合。土司家族作为连接两个文化的重要桥梁,他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语言习俗等,都必然受到双方文化的影响。本书将通过对土司家族的观察,来折射出那个时期汉藏文化交流的复杂性与独特性,展现文化如何在碰撞与交融中发展演变。 我们还将审视土司制度本身在这一时期的演变。随着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的加强,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土司制度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转型和改革的压力。本书将分析康定土司家族如何应对这些变化,他们是积极适应,还是消极抵抗?这些都将为我们理解中国近代地方治理的变迁提供宝贵的视角。 《藏地边城的守护者:民初康定土司家族兴衰录》是一部关于历史、文化、权力与人生的百科全书式作品。它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走进川藏高原边缘那个充满传奇与风云的时代,去感受一个古老家族在历史巨变中的坚守与传承,去理解他们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扮演了守护者和文化传递者的角色。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和理解康定土司家族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独特地位和深远影响。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地方史和民族关系史感兴趣的读者,我必须盛赞《汉藏之间的康定土司》这本书。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专著,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史诗。作者以末代明正土司的人生为主线,巧妙地将读者带入了清末民初那个动荡不安的中国西南地区。书中对康定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多样的民族构成、以及深厚的宗教文化有着极为详实的描述,这些都为理解土司制度的运作和汉藏民族关系的演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尤其被作者对明正土司家族内部权力斗争、财产继承、以及与外部势力(包括中央政府、地方官员、以及其他民族首领)的互动描写的深入程度所震撼。这些细节展现了在历史的大变局中,土司阶层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和艰难抉择。书中对土司制度的衰落过程的分析,并非简单地归结于外部力量的压迫,而是综合考量了制度本身的局限性、社会经济的变化、以及国家政治的转型等多重因素,这种多维度的解读,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学术价值。阅读此书,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看到了土司们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摇摆,如何在汉藏文化的夹缝中寻求生存之道。它让我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解,从单一的宏大叙事,走向了更加丰富、更加立体的多民族互动和区域社会变迁的视角。

评分

这本《汉藏之间的康定土司》带给我的是一种沉浸式的历史体验,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亲眼目睹了末代明正土司的兴衰。作者不仅仅是讲述了一个家族的故事,更是通过这个故事,揭示了中国近代史转型时期,西南边疆地区所经历的深刻变革。书中的细节描绘尤为精彩,从土司府邸的布局、服饰的讲究,到各种仪式活动的隆重,都展现了土司阶层的独特生活方式和文化底蕴。而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外来文化和现代观念的冲击,又如何在他们的生活中掀起波澜,又是如何逐渐侵蚀着祖辈传下的规矩与权势,这些都被作者细腻地捕捉到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汉藏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平衡和客观,没有简单地将任何一方描绘成受害者或加害者,而是展现了在历史的大背景下,不同民族之间的互动、理解与冲突,以及由此产生的复杂局面。对于土司制度的瓦解,书中也给出了多角度的解读,既有来自中央政府的政策调整,也有当地社会自身的变化,还有国际局势的影响,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最终导致了这一古老制度的落幕。末代土司的个人命运,在这种宏大的历史叙事中,显得既渺小又伟大。他既是时代的产儿,也试图在时代的洪流中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影响力,这种挣扎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张力。这本书让我对“土司”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再是模糊的符号,而是活生生的人,他们身上承载着家族的荣耀、民族的传统,以及时代的变迁。

评分

这是一部让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的作品。作者以“康定土司”这个具体的历史节点为切入,却勾勒出了一个宏大而复杂的时代画卷,尤其是对清末民初末代明正土司个人命运的描摹,更是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和历史的深度。我反复咀嚼书中关于汉藏文化碰撞与交融的论述,作者并没有采取简单化的二元对立,而是深入剖析了在这两个文化体系之间,土司阶层所扮演的复杂角色,以及他们在维护自身利益、处理族群关系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书中对末代明正土司的心理刻画尤为细腻,他如何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权力与命运之间挣扎,他的迷茫、无奈、以及偶尔闪现的坚韧,都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惊叹于作者的研究视角,将个体命运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又通过个体的经历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书中对于清末中央政府对西南边疆的政策调整、民国初年政局动荡对地方自治的影响,以及藏传佛教在当地社会中的地位等方面的分析,都非常到位,为理解土司制度的瓦解提供了充分的理由。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历史并非只有一种面相,在那些被宏大叙事所忽略的角落,同样存在着波澜壮阔的故事,同样涌动着鲜活的生命。

评分

我必须说,这是一本极具挑战性但又回报丰厚的学术著作。作者对康定土司以及清末民初这段特定历史时期的研究,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度。书中所展现的明正土司的个人传记,绝非简单的流水账,而是建立在扎实的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基础之上。我尤其震撼于作者对于当时康定地区政治格局的细致梳理,包括中央政府、地方实力派、藏传佛教势力以及土司之间的复杂关系,是如何相互制约、相互利用的。书中的论述逻辑严密,分析鞭辟入里,让我对这段被许多历史叙事所忽略的区域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教科书上简略的一笔,而是鲜活地展现在我眼前。作者对“汉藏之间”这一概念的深入探讨,更是这本书的核心价值所在。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位置,更是文化、政治、经济上的多重交织与张力。末代土司的命运,正是这种张力下的一个缩影。他既是汉文化影响下的清朝官员,又是藏区传统的统治者,这种双重身份的冲突与融合,构成了他人生轨迹的重要线索。书中对于土司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财产继承、婚姻关系等细节的披露,也为我们理解古代中国基层统治的实际运作提供了生动的例证。读完这本书,我对西南边疆的历史,以及中国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复杂过程,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拓展了我的历史视野,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多元、更加立体、也更加真实的中国。

评分

《汉藏之间的康定土司》是一部极其深刻的学术研究,它以末代明正土司的个体生命史为主线,却成功地将我们引向了清末民初那个风云变幻的西南边陲。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处理复杂历史问题的能力,他没有回避汉藏民族关系中的敏感之处,而是以一种审慎的态度,深入探讨了双方的互动、张力以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书中对土司制度的演变,从其在清朝统治下的运作,到民国初期面临的冲击,再到最终的消亡,都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分析。这不仅仅是制度的更迭,更是社会结构、权力分配、以及文化认同的深刻变革。我特别被书中对于明正土司在时代洪流中的个人选择和命运发展的描写所吸引,他既是传统土司制度的维护者,也是现代化浪潮的亲历者,这种双重身份所带来的困境和挣扎,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西南地区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它既有古老的传统,又有新兴的力量,既有汉文化的渗透,又有藏文化的根基。这本书为我们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多样性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它让我认识到,在中央王朝的目光之外,还有广阔的地域和复杂的人群,他们的命运与国家的走向息息相关。

评分

初翻开此书,便被其独特的书名所吸引——“汉藏之间的康定土司:清末民初末代明正土司人生史”。这种命名本身就充满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地理的张力。阅读过程中,我惊叹于作者对这段历史细节的把握,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书中所描绘的明正土司,其人生轨迹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康定地区错综复杂的政治生态、汉藏民族的长期互动、以及晚清以来中国社会剧烈变革紧密相连。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土司制度的演变过程,作者通过对明正土司家族的个案研究,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制度从鼎盛时期走向衰落的必然性。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势力对土司制度的影响,以及土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都有深入的分析。我喜欢作者的写作风格,既有严谨的学术考证,又不失叙事的生动性。他能够将枯燥的史料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知识,更能感受到历史人物的悲欢离合。对于康定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貌,书中也有细致的描绘,这对于理解土司的统治基础和当地社会的特点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次对被边缘化的历史区域和历史人物的深度挖掘,它填补了我们对这段历史认知的空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丰富和立体的中国历史图景。

评分

读罢《汉藏之间的康定土司:清末民初末代明正土司人生史》,我深感震撼,也为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研究态度所折服。本书以末代明正土司的人生为主线,巧妙地串联起清末民初中国西南地区汉藏民族关系、土司制度的演变、以及社会转型等一系列重要历史议题。我惊叹于作者对康定地区独特地理、文化、宗教环境的细致描绘,这为理解土司的统治基础和当地社会的运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书中对汉藏民族关系的分析,更是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作者没有回避其中的矛盾和冲突,而是以一种客观、审慎的态度,深入剖析了双方的互动、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复杂局面。这种对历史真相的追求,令人钦佩。对土司制度的演变,作者也给出了详尽而深入的解读。从其在清朝统治下的运作,到民国初期面临的冲击,再到最终的消亡,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这不仅仅是制度的更迭,更是社会结构、权力分配、以及文化认同的深刻变革。末代明正土司的个人命运,在历史的洪流中,既是时代的产儿,又是时代的牺牲品,他的挣扎、他的选择,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性的温度。这本书为我们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多样性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丰富、更加立体、也更加真实的中国历史图景。

评分

一本令人惊叹的学术力作,让我对西南边陲那段复杂而迷人的历史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入理解。作者以“康定土司”为切入点,铺展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变迁的画卷。书中所描绘的末代明正土司,其人生轨迹不仅仅是个人的命运沉浮,更是那个时代汉藏民族关系、土司制度的演变、以及现代化冲击下传统社会结构瓦解的缩影。我尤其被作者严谨的研究方法和详实的史料运用所折服,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这段历史的深厚情感和扎实功底。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穿越时空,亲历了康定地区那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民族交融与文化冲突。书中对土司制度的分析,从其起源、发展到衰落,再到被现代国家权力所取代的过程,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为理解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视角。同时,作者并没有将笔墨局限于政治和经济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末代土司的个人情感、家族传承以及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选择。这种将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相结合的写作方式,使得这本书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读来引人入胜,发人深省。我对书中关于康定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的描述也印象深刻,它们共同构成了理解土司制度和当地社会运作的重要背景。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优秀著作,无论你是对中国近现代史、民族关系、还是地方史感兴趣的读者,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评分

这本《汉藏之间的康定土司》是一次令人心潮澎湃的历史探险。作者以末代明正土司的个人传记为切入点,却成功地揭示了清末民初那个时代,中国西南地区汉藏民族关系、土司制度变迁以及社会转型的复杂图景。我最欣赏的是作者的叙事方式,他将严谨的学术考证与生动的故事相结合,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历史叙述变得引人入胜。书中对明正土司家族历史的追溯,从其起源、鼎盛,到最后的衰落,都充满了戏剧性。尤其是末代土司在面对时代巨变时的挣扎与选择,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和历史的悲怆。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汉藏文化在康定地区的交融与碰撞,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两者对立起来,而是深入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适应,以及由此产生的独特文化景观。对于土司制度的瓦解,书中也给出了多角度的解释,既有来自中央政府的政策调整,也有地方社会自身的演变,还有外部环境的变化,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这一古老制度的终结。这本书让我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汉族中心论,而是看到了西南边疆地区鲜活的历史,以及各民族在国家形成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评分

这是一部令人肃然起敬的学术力作,它以“康定土司”这个独特的历史切面,为我们展现了清末民初中国西南边陲的时代画卷。作者对末代明正土司个人命运的细致描摹,不仅仅是记录一个家族的兴衰,更是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汉藏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土司制度的演变轨迹、以及现代化冲击下传统社会结构的瓦解。我尤其被书中对于康定地区独特地理环境、人文风貌以及宗教信仰的深入刻画所折服,这些构成了理解土司制度运作和当地社会特点的重要背景。作者在处理汉藏关系时,展现了极高的学术素养和历史自觉,他并没有简单地将任何一方描绘成受害者或加害者,而是通过详实的史料分析,展现了双方的互动、理解、冲突以及由此产生的复杂局面。书中对土司制度的衰落过程的分析,也并非流于表面,而是深入挖掘了其内在的制度性缺陷,以及外部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作用,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基层统治制度的终结提供了宝贵的视角。末代明正土司的个人经历,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显得既渺小又伟大,他的挣扎、他的选择、他的无奈,都充满了历史的张力,引人深思。

评分

三联的书,一直很喜欢

评分

很不错的一本书,值得推荐?

评分

作者始终宥于人类学视野之内,对田野及档案资料没能做出更深入的研究,于康区历史等面向缺乏关注,使得全书只为补充人类学理论服务,而于历史的研究涉于泛泛。

评分

非常不错!!!!!!!!!!!!!

评分

包装不错就是物流较慢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好书,好书值得购买

评分

学术类的书籍,要慢慢静下心来阅读,三联书店很赞啊

评分

收到,配送很快,感谢配送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