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忙人父母看的教子书

给大忙人父母看的教子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耿沫 著
图书标签:
  • 育儿
  • 亲子关系
  • 时间管理
  • 高效育儿
  • 忙碌父母
  • 家庭教育
  • 儿童教育
  • 教养技巧
  • 情绪管理
  • 沟通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21504
版次:1
商品编码:1194428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32
字数:18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父母再忙,也不能缺席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有规律可循,有技巧可学,这本书为父母们答疑、解惑、支招,让大忙人父母也可以在家庭教育中游刃有余。
  2.成长不能等待,孩子一天天长大,变化也越来越多,父母一不留神,和孩子之间的鸿沟就难以逾越了,抓住现在每一分钟,拉近亲子关系,不留遗憾。
  3.文中设置的“给大忙人父母敲敲警钟”和“给大忙人父母的教子备忘录”重点归纳,突出提醒,更可让大忙人父母快速掌握教子精华。

内容简介

  本书关注大忙人父母的教子问题,考虑到大忙人家庭的现实问题,选取大忙人父母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问题和容易产生的教育误区;分析这种家庭的孩子普遍存在的安全感缺失、青春期问题、无法和父母沟通等问题;为父母答疑解惑支招,让大忙人父母也可以在家庭教育中游刃有余。

作者简介

  耿沫,北京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资深顾问,经她帮助过的学生遍布海外。每天都有无数忙碌的父母把孩子送到她面前,她在学习、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在跟这些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她发现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都是双薪家庭,父母工作的忙碌给孩子带来很多隐性的影响。认为爱不是给孩子好的物质条件,而是父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

目录

第一章 孩子敏感内向,忙碌的你发现了吗?
第一节 慎用“命令式教育”……002
第二节 教育不只属于父母中的一方……008
第三节 帮孩子结交几个好朋友……013
第四节 孩子最好的朋友是父母……017
第五节 隔代教育:不能无条件满足……021
第六节 改变内向的孩子,先改变内向的自己……025
第二章 大忙人教子,千万不能讲效率
第一节 没有“神童”,也没有“速成”……030
第二节 教育方法不能完全复制……034
第三节 急于求成只会适得其反……038
第四节 给孩子喘息的机会……042
第五节 找准问题所在……046
第六节 换位思考,效率和感受哪个更重要……051
第三章 挫折教育:锻炼孩子强大的内心
第一节 要舍得让孩子早吃苦……056
第二节 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061
第三节 不要“替他做”,要“让他做”……066
第四节 尝试“失败”的滋味……071
第五节 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075
第六节 勇敢面对生命中的逆境……079
第四章 培养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摆脱孤独、害怕与焦虑
第一节 童年时期的安全感……084
第二节 教育中的安全感……090
第三节 不要对孩子说谎……093
第四节 教育不是恐吓……097
第五节 无条件地接受你的孩子……101
第五章 安全必修课:大忙人父母要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第一节 培养孩子的基本生存能力……106
第二节 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111
第三节 培养孩子的危机意识……115
第四节 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性侵害……119
第五节 突发安全事故如何自救……124
第六章 较劲不如交心,对抗不如对话:大忙人父母撞上青春期孩子
第一节 关爱不等于唠叨……132
第二节 逆反不是男孩的错……136
第三节 青春期的女生爱美丽……140
第四节 学会用合适的表达方式来交心……143
第七章 花点时间去了解孩子:只有懂孩子才能更好地去爱孩子
第一节 先做孩子,再做大人……148
第二节 和孩子来一次角色互换……152
第三节 你说,我听……156
第四节 了解孩子的特殊语言……159
第五节 珍惜孩子表达爱的方式……164
第八章 事半功倍的沟通:大忙人父母应该懂的心理法则
第一节 读懂孩子的需要……170
第二节 平等和公平的法则……173
第三节 尊重孩子,他有自己的节奏……177
第四节 孩子的自信来自家长的欣赏……181
第五节 教育过程中不能放弃原则……185
第九章 “培养”更是“陪养”:大忙人父母这样陪孩子
第一节 陪伴不是假日里的“集中补课”……190
第二节 亲子陪伴是引导不是逼迫……194
第三节 陪伴是共同成长……197
第四节 心灵陪伴很重要……200
第十章 每天挤出10分钟的亲子时光:胜过一整天的无效陪伴
第一节 关灯捉迷藏——改变孩子胆小怕黑的性格……204
第二节 我是演说家——改变孩子自卑的性格……208
第三节 橡皮泥蛋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212
第四节 一起来照顾一株植物——培养孩子的责任心……216
第五节 我眼中的爸爸妈妈——了解孩子的内心……220

精彩书摘

  第一节慎用“命令式教育”
  下命令不如讲道理,别用“命令”毁掉孩子的成长。
  现在一般的家庭,父母双方都忙于工作,承受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忙人父母很容易把工作环境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难做到平和,恨不得用一句话把十件事都解决掉,以便可以让自己多休息一下。于是“命令式教育”就成为大忙人父母们最常用的教育方式。
  有一些家长,自己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命令式教育”,等他们为人父母了,不由自主地又将这些方法拿起来用。可是,这种“命令式教育”是不是真的起到了作用,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亲子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更融洽了?
  有关调查报告显示,只有在最擅长沟通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讲道理的时间超过沟通时间的1/3,而绝大部分家庭都是“命令式教育”,而在这其中,“口头命令式”又占了40%以上。另一项调研发现,在近1500个母子对话中,“讲道理”的对话只占8%,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事”的只占了9%。在孩子的成长中,“命令式教育”随时随地都在发生,但效果如何?
  情景一:
  星期天的早上,明宇被妈妈催着起床。妈妈命令他去摆碗筷,可他趴在沙发上不想动,等妈妈端了饭菜出来,他还保持着原状。妈妈只好自己把碗筷摆放好。
  情景二:
  明宇刚准备吃饭,楼下传来一阵鞭炮和锣鼓声,他放下碗就往阳台跑。妈妈在后面喊他:“明宇回来,吃完饭再去看!”明宇就像没听到一样,眨眼就跑到阳台上,趴在那往下看。原来是有人结婚,迎亲的车队正热闹地往小区外走,明宇看得津津有味。妈妈不停地催他:“不要在吃饭的时候做其他事情!”可明宇却一直等到车队走得没影儿了才磨蹭着回到餐桌吃饭。
  情景三:
  上午明宇和同学去踢球,中午回来时累得扑倒在沙发上一动不动。这时爸爸甩给他一张钞票:“儿子,去给爸买盒烟回来。”明宇哼哼着不想去,爸爸一瞪眼:“还不去?”他不敢反抗,只好不情愿地往外走,边走还边低声嘀咕着。
  看到这里,相信有不少家长也在连连点头“我家孩子就是这样!”“是啊,说了什么都不听!”“就是干了也是一千一万个不乐意!”家长们想想,为什么会是这样,到底是家长的命令错了还是孩子的表现错了?
  以上例子中家长使用的就是典型的“命令式家庭教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命令式家庭教育”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 令出不行。
  妈妈让明宇摆碗筷,但是明宇并没有按照妈妈的命令去做,这样的命令并没有被执行,是无效的。
  2 令禁不止。
  明宇不吃早饭跑去看热闹的车队,妈妈提醒他“饭会凉”,明宇却坚持要等车队离开才回到餐桌,完全无视了妈妈“禁止在吃饭时做其他事情”的命令,禁止的命令也是无效的。
  3 不情愿地接受命令。
  由于父亲的威严,明宇不得不接受父亲的命令去买烟,但实际上他已经很累了,所以他是有抱怨的。
  从这几个问题可以分析得出,“命令式教育”不是孩子欢迎的教育方式,也不是有成效的教育方法,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甚至还可能产生其他的教育问题。家长会说:“孩子太淘气了,根本就不听我的!”“现在的孩子一个个的都是人精,这么小就不听话了,长大怎么办呢?”“像他爸那脾气,孩子再不听话,几个巴掌就抡过去了!”
  说了不听,骂了没用,再不行就打。很多家长从“命令式家庭教育”直接升级成了“家庭暴力”,孩子的表现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原因一:家长没有划清“命令”和“协商”的界线。
  上文事例中,妈妈命令明宇去摆碗筷,当时明宇还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根本不想动,当然也就没有执行妈妈的命令。如果这是妈妈的“命令”,那么妈妈就该要求他必须去做。可是妈妈其实只是商量的意思,只不过是用命令的口气说出来了,明宇没有做,妈妈也没有强求。这样一来,明宇就会认为,妈妈的命令是可以不执行的,而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是妈妈在和他协商,这会造成他对“命令”这一概念的错误认识。
  原因二:令禁不止不如没有命令。
  为了让明宇专心吃饭,妈妈命令他在吃饭的时候不能做其他的事情,但是明宇却跑去看迎亲的车队,完全不顾妈妈的一再催促。妈妈在明宇不听劝阻的时候没有强行制止,更没有事后的惩罚,这就让明宇认为,即使是“不许……”“禁止……”这类的命令也是可以不听从的,也不会受罚,那么,妈妈的命令就完全失去了权威性,以后妈妈再下什么命令也都没有作用了。
  原因三:不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而下令,引起孩子的抱怨甚至逆反。
  事例中明宇的爸爸让已经很累的明宇去买烟,明宇畏惧爸爸的权威不得不做,但他的心里非常不舒服。孩子小的时候可能只是抱怨,不敢反抗,等到了青春期可能表现出来的就是逆反,和家长专门对着干。他们这样做往往是因为父母没有顾及他们的感受,只是一味地“命令”。
  那么,完全听话的孩子就好吗?请大家看下面这个例子。
  晓天是妈妈的骄傲,许多家长都羡慕晓天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妈妈说什么他都严格地去执行,不管是学习计划还是外出游玩的安排,只要妈妈定下来了,晓天从来都没有意见。晓天从小学开始就成绩优异,一直考到了硕士,为了让晓天专心学习,他的生活起居、对外联系全部由妈妈一手包办,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等晓天真正走上了工作岗位才发现自己成了毫无主见,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这时候晓天的妈妈可真是欲哭无泪了!
  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没有不希望孩子成长的家长,不听话的孩子让父母头疼,太听话的孩子又没有主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不管是听话的孩子还是不听话的孩子,“命令式教育”都不是一个“绝对”的好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运用。
  1 慎用“命令式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并不是不可以用“命令”的方式,但是一定要“慎用”。命令是一方对另一方下达的强制性指令,听令的一方必须按要求执行,如果不执行就要受到惩罚。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尽量不要用命令的方式跟孩子说话,一来避免泛用,使命令的权威性减弱;二来避免命令得不到良好的执行,使亲子关系疏远。
  2 命令式教育要么不用,要用就要严格执行。
  事例中明宇不听妈妈的劝阻,在吃饭时跑去看车队的情况,妈妈一定要当场指出他的错误,并强行制止他的行为。只有阻止了他的行为,才能让他认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下次不可以再这样做。但是考虑到孩子好奇的天性,妈妈可以让他去了解一下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满足一下孩子的好奇心,但要适可而止。如果强行阻止不了,就要加上惩罚,让孩子清楚,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就要受罚,这是原则,不允许违反。
  对于早餐时摆碗筷这种事,如果妈妈只是商量的意思,那就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而是要用温和的语气来表达。同时也要考虑到孩子的情况,充分考虑孩子的感受,避免出现命令已经发出,却得不到执行的情况。
  3 父母的命令有可能扼杀掉孩子的自我意识。
  “完全听话的孩子不如会顶嘴的孩子”。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针对孩子接受不同教育对智力发育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虽然跟孩子讲道理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是这有利于促进孩子智力的成长,因为在讲道理的过程中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孩子更复杂的思考模式,同时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反之,常用命令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将制约孩子的智力发展,甚至扼杀掉孩子的自我意识,完全改变孩子的性格特征。
  思考和成长是相伴而行的,如果家长用“命令式教育”扼杀了孩子思考的权力,那他将无法健康成长;但如果家长完全放任不管,孩子又可能会变得无法无天。真正聪明的家长会张弛结合,有规矩无严苛,让孩子在有尺度的自由中快乐地成长。
  给大忙人父母敲敲警钟:
  孩子的成长是个复杂的过程,要给孩子立规矩,让他知道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但是也不能让孩子成为唯命是从的“呆子”。家长要慎用“命令式教育”,多一分耐心,多一次沟通,多让孩子主动打开思考模式,才能让孩子在未来的路上,走得踏实而不呆板,勇敢而不鲁莽。
  给大忙人父母的亲子备忘录:
  1 孩子是你生命的延续,不是你的附属品,更不是你的下级,不能任意发号施令。
  2 孩子的思想与成人不同,父母要先让他自己做出决定与分析,不要急于命令他。
  3 父母们可以试着换位思考,感受一下总是被别人命令的感觉,下次教育孩子的时候,想想如何更好地表达。
  ……

前言/序言

  “生活所迫,我们要挣钱啊!”
  “工作太忙,时间总是不够用!”
  “上班已经耗掉我所有的精力,别拿孩子的事烦我!”
  “老人帮我带孩子吧,我顾不上管!”
  ……
  这些话你是不是很耳熟?是不是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说?甚至,这些话也是你经常挂在嘴边的?
  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大忙人们在职场中,要抗得住无处不在的竞争和压力;在家庭中,要上顾老人,下管孩子,恨不得一个人分成两个人用。
  当然,天下的每一位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孩子的成长也需要父母责无旁贷的教育。父母当然知道孩子需要教育,需要陪伴,但是为了工作,为了事业,为了整个家庭,大忙人父母们不得不“牺牲”掉与孩子相处的时间。
  “平时没时间,假期我好好陪他玩几天!”
  “孩子有爷爷奶奶带着,我放心!”
  “孩子想买什么我就给他买什么,绝不让他受委屈。”
  “孩子什么时候长大啊?长大了就不用我操心了。”
  ……
  然而,各位大忙人父母们,你是否注意到孩子敏感、胆小,缺乏安全感;是否感觉到孩子抵触、对抗、叛逆;是否察觉到孩子和你不够亲近,心里话从来不说给你听;你有没有发现,男孩越来越脆弱娇柔,女孩越来越虚荣、爱攀比?……
  孩子的世界,你到底了解多少?
  大忙人父母们忽略了家庭教育,忽视了与孩子的交流,等孩子暴露出了严重的问题才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注重效率的大忙人父母们想要及时补救,就拿“别人家孩子”做标准,让自己的孩子“速成”,走“捷径”……结果呢?孩子没能变成父母期望的样子,反而与父母越来越疏远,甚至开始与父母斗智斗勇,家庭教育变成了一出出“宫心计”,让大忙人父母们焦头烂额,苦不堪言。
  这本书,就是写给所有困惑的大忙人父母们的。它会告诉你,如何在忙碌的工作和家庭教育之间做一些平衡,如何巧妙地处理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之间的矛盾,如何让孩子愿意把心事告诉父母,如何成为孩子真正的朋友……最终,它告诉你的,是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如何成为孩子第一任合格的老师。
  家庭教育有规律可循,有技巧可学,书中所言,不能囊括全部,却有一颗同为父母的至诚之心。如果你有幸读到这本书,并能从中感悟一二,那便是作者的欣慰。如果你读了这本书,能认真地付诸行动,改善了亲子关系,提升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融和了家庭氛围,这本书便有了它存在的价值。如果你读完这本书还会把它推荐给你身边的朋友,让同样被家庭教育所困的大忙人父母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你已经成为优秀教育方法的传播者!
  让我们共同面对家庭教育,一起陪伴孩子成长!


《效率育儿:事半功倍的家长指南》 作为现代社会的父母,我们都身处一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环境中。工作、家庭、社交、个人发展……多重角色和责任常常让我们应接不暇,而“育儿”这一项最重要、也最耗费精力的任务,更是让许多家长感到力不从心。我们渴望给孩子最好的,却常常被琐碎的日常淹没,感到疲惫、焦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是一名合格的父母。 《效率育儿:事半功倍的家长指南》正是为你而写。它不是一本堆砌理论、让你感到更大压力的“育儿宝典”,而是一份 pragmatically(务实的)且 highly applicable(高度可操作的)行动指南,旨在帮助你——这位被生活推着走的“大忙人父母”——重新找回育儿的掌控感,实现更有效、更愉悦的亲子关系。 我们理解你的挑战: 你可能每天都像陀螺一样旋转,从早到晚都在处理各种紧急和重要的事情。上班前匆忙准备早餐,送孩子上学,下班后还要赶回家做晚餐,辅导作业,安抚情绪,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睡前的一点点空闲时间,可能也只想瘫在沙发上,大脑一片空白。在这个过程中,你或许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放弃个人的兴趣,甚至将“陪伴孩子”的时间变成一种效率上的“负累”,总觉得做得不够好,或是做得不够多。 你可能也曾尝试过各种育儿方法,从绘本、专家建议到各种育儿App,信息量巨大,但真正能落地、并奏效的却寥寥无几。那些“完美父母”的形象,让你感到遥不可及,甚至滋生出“我是不是个失败的家长”的念头。 这本书能为你带来什么: 《效率育儿:事半功倍的家长指南》不是要告诉你“如何变得更完美”,而是要帮助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成为一个更有效、更幸福的父母”。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育儿并非一场“马拉松式”的牺牲,而是可以通过优化方法、调整心态,实现“聪明地工作,而非努力地工作”的育儿模式。 本书将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为你提供实用的策略和技巧: 第一部分:重塑育儿认知——从“忙碌”到“高效”的心态转变 告别“完美主义”陷阱: 理解育儿的本质是“陪伴”和“引导”,而非“全能”。承认自己的局限,拥抱“足够好”的父母形象,释放不必要的压力。 重新定义“亲子时间”: 质量重于数量。学会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有意义的互动,让每一次陪伴都充满价值。 化解“内疚感”: 认识到父母并非全职保姆,工作和个人生活同样重要。学会平衡,并理解高质量的陪伴比长时间的“在场”更有意义。 建立“自助”思维: 父母的精力是有限的。学会合理分配,并寻求外部支持,而不是将所有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 第二部分:时间管理与精力分配——为忙碌父母量身定制的效率工具包 “育儿时间表”的弹性化改造: 抛开僵化的日程,学习制定灵活的“弹性时间表”,将亲子互动、家务、个人时间巧妙穿插。 “碎片时间”的魔法运用: 发掘日常中的“时间口袋”,例如通勤路上、等待孩子游戏时的间隙,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情感连接或学习。 “任务清单”的智能优化: 学习如何分解育儿任务,区分优先级,利用番茄工作法等技巧,提高执行效率,避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式的被动应付。 “家务分担”的家庭协作策略: 鼓励家庭成员共同参与,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同时减轻父母的负担。 “精力管理”的自我关怀: 认识到精力是高效育儿的基础。学习识别自己的精力“消耗点”和“补充点”,并制定有效的自我调节方案。 第三部分:高效亲子互动——让每一刻都充满连接与成长 “倾听”的艺术: 学习如何真正地倾听孩子,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感,建立深厚的信任。 “沟通”的智慧: 掌握清晰、简洁、积极的沟通技巧,有效传递信息,解决冲突,表达爱意。 “游戏”的力量: 探索如何通过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进孩子的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 “规矩”的建立与执行: 如何在不破坏亲子关系的前提下,有效地设定规则,并让孩子理解和遵守。 “鼓励”的力量: 学习如何给予孩子真正的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内在动力。 “共同成长”的体验: 创造共同的学习和探索机会,让父母和孩子一起进步,享受成长的乐趣。 第四部分:善用外部资源——让你不再孤军奋战 “信息筛选”的能力: 在海量育儿信息中,学会辨别和筛选真正适合自己家庭的有效信息。 “社区支持”的价值: 如何连接其他家长,建立互助网络,分享经验,获得情感支持。 “专业协助”的合理利用: 在必要时,懂得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例如育儿顾问、心理咨询师等。 “科技工具”的辅助: 探索一些实用的育儿App和工具,如何为你的高效育儿提供支持。 《效率育儿:事半功倍的家长指南》的独特之处: 非说教,重实践: 我们提供的是实实在在的工具和方法,而非空洞的理论。每章都配有可操作的步骤、实用的模板和案例分析。 强调“父母幸福”: 我们深知,只有父母自己感到幸福和满足,才能真正给予孩子高质量的爱。本书致力于帮助你实现“育儿不累,生活更美”的目标。 量身定制,弹性适应: 我们理解每个家庭都有其独特性。本书提供的是框架和原则,鼓励你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育儿模式。 赋能家长,重拾自信: 通过掌握高效的育儿策略,你将不再被育儿的挑战压倒,而是能够自信地应对,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 谁适合阅读这本书: 全职父母: 即使是全职父母,面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也常常感到精疲力尽。本书可以帮助你优化日常,更高效地陪伴孩子,同时留出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职场父母: 尤其是有着高强度工作的父母,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摇摆,感到时间严重不足。本书将为你提供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实现高效育儿的秘诀。 新手父母: 面对育儿的未知和挑战,感到迷茫和焦虑。本书将为你提供一个清晰的行动框架,帮助你更快地适应角色,建立自信。 渴望改善亲子关系的父母: 即使你的孩子已经稍大,或者你与孩子的关系存在一些挑战,本书也能提供实用的沟通和互动技巧,帮助你修复和加深亲子连接。 《效率育儿:事半功倍的家长指南》不只是提供方法,更是点亮一种育儿哲学。它相信,育儿可以是有趣的、轻松的,并且能够成为增进家庭幸福感的催化剂。让我们一起,告别“瞎忙”,迎接“智育”,用更少的时间,收获更多的爱与成长。 准备好让你的育儿之路变得更轻松、更有效了吗?翻开这本书,开启你的“高效育儿”之旅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的太及时了!作为一个每天都在鸡飞狗跳中挣扎的上班族父母,我感觉我不是在带娃,是在打仗。每天下班回家,不仅要处理工作上没完没了的邮件和会议,还要面对孩子堆积如山的作业、突如其来的情绪爆发,以及各种“妈妈,我饿了!”“爸爸,陪我玩!”的呼唤。我曾经无数次想破头皮,到底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既保证工作不掉链子,又能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还不能把自己逼疯?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一束光,照亮了我迷茫的育儿之路。它没有讲那些遥不可及的理论,也没有列出让你无从下手的宏大计划,而是从最实际、最贴近我们这些“大忙人”父母的生活出发,提供了一套套可行性极强的解决方案。它仿佛知道我的每一个痛点,每一个困惑,然后用一种温和却有力的语言,告诉我,“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并且,“有办法”。我迫不及待地想开始实践其中的方法,相信它能帮助我找回育儿的掌控感,而不是被育儿所掌控。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号称能“立竿见影”的育儿方法感到怀疑,毕竟养育孩子这件事,哪有那么简单?但这本书的论调却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粉饰育儿的艰辛,反而直接点破了我们这些职业父母的困境——时间不够用,精力分配不均,以及由此产生的内疚和焦虑。它没有要求我们成为完美的父母,而是倡导一种“够好”的育儿观,这对于我这个经常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的新手妈妈来说,简直是莫大的解脱。书中提出的那些巧妙的时间管理技巧,如何高效地利用碎片时间与孩子互动,以及如何与伴侣分担育儿责任,都让我觉得非常实用。它不像有些书那样,把育儿描绘成一门高深的学问,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过来人,用接地气的语言,分享最真切的经验和最有效的建议。我期待它能帮助我更好地平衡工作与家庭,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感受到育儿的乐趣和成就感。

评分

我一直认为,教育孩子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智慧的长期工程,而我,作为一个被工作绑架的“空中飞人”父母,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孩子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似乎都伴随着新的挑战,而我却常常因为出差、加班而错过了许多重要的时刻。这本书的标题就深深地吸引了我——“给大忙人父母看的教子书”,这不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吗?我迫切地想要知道,如何在有限的精力下,把对孩子的教育“做精”,而不是“做全”。书中是否提供了一些可以在短时间内,却能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方法?它是否能够帮助我在忙碌的日程中,找到与孩子建立深刻连接的契机?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如何解析“大忙人”父母特有的育儿难题,并给出创新的解决方案的。我相信,这本书能够为我这样的父母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让我们即使身处繁忙,也能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可靠的引导者。

评分

作为一对双职工父母,我们每天的生活就像一场和时间赛跑的马拉松。孩子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几乎就没有“完整”的周末,更别提全身心投入地陪伴了。常常是,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还在会议室里;孩子需要一个倾听者的时候,你还在处理堆积如山的邮件。这种无力感和愧疚感,像乌云一样笼罩着我。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感觉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它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能够帮助我们这些“大忙人”父母,在如此紧张的生活节奏下,依然能有效地教育孩子?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速成”的技巧?或者,它是否能够教会我们如何“偷师学艺”,在日常的缝隙中,挤出宝贵的育儿时间?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能够帮助我们重新找回育儿的“掌控感”,而不是被动地应对层出不穷的育儿难题。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为我这样的“时间管理困难户”父母,送上了一份及时雨。我常常觉得,自己就像一个陀螺,被工作、家庭、孩子,还有各种社会压力转得晕头转向,根本没有时间去细细思考如何教育孩子。别人家的孩子似乎都从小就多才多艺,而我的孩子,我常常连功课辅导都显得捉襟见肘。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线希望。我特别好奇,它究竟是如何在“大忙人”这个前提下,还能“教子”的?是否会有一些非常规的、或者说是“聪明”的育儿方法?它是否能帮助我,在不牺牲工作的前提下,又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最期待的是,这本书能提供一些能让我“事半功倍”的育儿策略,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那个疲惫不堪、手足无措的父母,而是能够重新掌控自己和孩子的未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