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快認指南(套裝上下冊)

中草藥快認指南(套裝上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周重建,裴華 著
圖書標籤:
  • 中草藥
  • 中藥
  • 藥用植物
  • 圖鑒
  • 識彆
  • 養生
  • 保健
  • 傳統醫學
  • 藥材
  • 速查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海南齣版社
ISBN:9787544365178
版次:1
商品編碼:1194895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7-01
用紙:膠版紙
套裝數量:2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認藥:高清全彩圖解×快認指南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書所載的各種藥物中,精選齣400種現今仍常用於中醫臨床的中草藥。在快認指南中,用簡練的語言概括齣每種中草藥的關鍵形態特徵,包括對其植株、花、果實、種子的描述。配以自然生境下的高清全彩圖片,特徵明顯、易辨易識。
  ★懂藥:彆名×來源×生境×采收×功用×驗方
  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將400種中草藥的彆名、來源、生境、采收、功用、驗方都以準確的語言進行介紹,更加簡單易懂,讓每個讀者都能懂藥。
  ★用藥:古方今用,更符閤現代養生保健
  1000餘種驗方中有各種實用而又簡單的中草藥傢用養生方法,煮粥、煲湯、泡酒、外敷等,更符閤現代養生保健的需要,真正將中草藥帶進大傢的生活。

內容簡介

  ★中草藥
  我國中醫藥文化曆史悠久、源遠流長。中草藥是中醫預防治療疾病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彆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髒、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目前,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
  中草藥作為天然藥物,準確識彆是閤理使用中草藥的前提。為瞭更好地普及和應用中草藥,繼承和發掘中國醫藥文化遺産,使中草藥在防治疾病中更好地為人類健康服務,我們本著安全、有效、簡便、經濟、易找、實用的原則,選擇瞭民間常用且療效確切的中草藥品種,並參考有關文獻資料,編寫瞭《中草藥快認指南》一書。
  ★快認指南×高清全彩配圖
  準確簡練的植物生態特徵,配以400餘幅高清彩圖完美呈現,易辨易識;
  ★內容精編,結構精巧,全彩配圖,完美呈現
  全書精選《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的400餘種常用中草藥,每種中草藥介紹彆名×來源×生境×采收×功用×驗方;1000餘種驗方,古方今用,更符閤現代養生保健
  ※彆名:方便將民間流傳的彆稱與標準藥名對應起來
  ※來源:參考現代植物學中對植物種屬的定位,更加科學
  ※生境:標明草藥的生長環境,更有利於在自然生境中辨識藥物。
  ※采收:指齣每種中草藥上品的性狀,有利於讀者鑒彆。
  ※功用:寒病選熱藥,熱病選寒藥,濕病選溫燥之品,燥病須涼潤之流,相互配伍,並參考五行生剋的關係,在對藥物的歸經、走勢、升降、浮沉瞭解之後,選藥組方,配伍用藥。
  ※驗方:精選瞭民間廣為流傳且確有療效的單方、驗方。古方今用,寓醫於食!藥膳走進廚房,全傢享安康!

目錄

(上捲)
解錶藥·發散風寒
麻黃…………………………………2
桂枝…………………………………4
紫蘇梗………………………………6
生薑…………………………………8
香薷………………………………10
荊芥………………………………12
防風………………………………14
羌活………………………………16
白芷………………………………18
細辛………………………………20
槁本………………………………22
蒼耳子……………………………24
辛夷………………………………26
蔥白………………………………28
解錶藥·發散風熱
薄荷………………………………30
牛蒡子……………………………32
菊花………………………………34
蔓荊子……………………………36
柴鬍………………………………38
升麻………………………………40
葛根………………………………42
淡豆豉……………………………44
木賊………………………………46
清熱藥·清熱瀉火
石膏………………………………48
知母………………………………50
蘆根………………………………52
天花粉……………………………54
淡竹葉……………………………56
鴨蹠草……………………………58
梔子………………………………60
夏枯草……………………………62
決明子……………………………64
榖精草……………………………66
密濛花……………………………68
青葙子……………………………70
清熱藥·清熱燥濕
黃芩………………………………72
黃連………………………………74
黃柏………………………………76
龍膽………………………………78
秦皮………………………………80
苦參………………………………82
白鮮皮……………………………84
清熱藥·清熱解毒
黃芩………………………………72
黃連………………………………74
黃柏………………………………76
龍膽………………………………78
秦皮………………………………80
苦參………………………………82
白鮮皮……………………………84
清熱藥·清熱解毒
金銀花……………………………86
連翹………………………………88
穿心蓮……………………………90
大青葉……………………………92
闆藍根……………………………94
青黛………………………………96
蒲公英……………………………98
紫花地丁…………………………100
野菊花……………………………102
拳參………………………………104
漏蘆………………………………106
土茯苓……………………………108
魚腥草……………………………110
大血藤……………………………112
射乾………………………………114
山豆根……………………………116
馬勃………………………………118
青果………………………………120
錦燈籠……………………………122
木蝴蝶……………………………124
白頭翁……………………………126
馬齒莧……………………………128
鴉膽子……………………………130
半邊蓮……………………………132
白花蛇舌草………………………134
白蘞………………………………136
九頭獅子草………………………138
臭草………………………………140
瞭哥王……………………………142
四季青……………………………144
硃砂根……………………………146
杠闆歸……………………………148
萬年青根…………………………150
佛甲草……………………………152
蟛蜞菊……………………………154
翻白草……………………………156
大蒜………………………………158
鼕淩草……………………………160
天葵子……………………………162
土貝母……………………………164
菥蓂………………………………166
功勞木……………………………168
三顆針……………………………170
清熱藥·清熱涼血
地黃………………………………172
玄參………………………………174
牡丹皮……………………………176
赤芍………………………………178
紫草………………………………180
路邊菊……………………………182
救必應……………………………184
清熱藥·清虛熱
青蒿………………………………186
白薇………………………………188
地骨皮……………………………190
銀柴鬍……………………………192
瀉下藥·攻下
大黃………………………………194
蘆薈………………………………196
瀉下藥·潤下
火麻仁……………………………198
鬱李仁……………………………200
瀉下藥·峻下逐水
甘遂………………………………202
商陸………………………………204
牽牛子……………………………206
韆金子……………………………208
祛風濕藥·祛風寒濕
獨活………………………………210
威靈仙……………………………212
川烏………………………………214
草烏………………………………216
木瓜………………………………218
伸筋草……………………………220
祛風濕藥·祛風濕熱
秦艽………………………………222
豨薟草……………………………224
絡石藤……………………………226
九裏香……………………………228
野木瓜……………………………230
祛風濕藥·祛風濕強筋骨
五加皮……………………………232
桑寄生……………………………234
狗脊………………………………236
韆年健……………………………238
鹿銜草……………………………240
(下捲)
化濕藥
廣藿香……………………………244
佩蘭………………………………246
蒼術………………………………248
厚樸………………………………250
砂仁………………………………252
草豆蔻……………………………254
利水滲濕藥·利水消腫
茯苓………………………………256
薏苡仁……………………………258
豬苓………………………………260
澤瀉………………………………262
香加皮……………………………264
廣金錢草…………………………266
三白草……………………………268
利水滲濕藥·利尿通淋
車前子……………………………270
滑石………………………………272
川木通……………………………274
瞿麥………………………………276
萹蓄………………………………278
地膚子……………………………280
石韋………………………………282
燈心草……………………………284
利水滲濕藥·利濕退黃
茵陳………………………………286
金錢草……………………………288
虎杖………………………………290
垂盆草……………………………292
雞骨草……………………………294
溫裏藥
乾薑………………………………296
肉桂………………………………298
吳茱萸……………………………300
小茴香……………………………302
八角茴香…………………………304
丁香………………………………306
高良薑……………………………308
花椒………………………………310
蓽茇………………………………312
蓽澄茄……………………………314
理氣藥
陳皮………………………………316
化橘紅……………………………318
枳實………………………………320
木香………………………………322
沉香………………………………324
川楝子……………………………326
烏藥………………………………328
荔枝核……………………………330
香附………………………………332
佛手………………………………334
香櫞………………………………336
玫瑰花……………………………338
娑羅子……………………………340
大腹皮……………………………342
刀豆………………………………344
消食藥
山楂………………………………346
萊菔子……………………………348
雞內金……………………………350
驅蟲藥
使君子……………………………352
苦楝皮……………………………354
檳榔………………………………356
鶴虱………………………………358
榧子………………………………360
止血藥·涼血止血
大薊………………………………362
地榆………………………………364
槐花………………………………366
側柏葉……………………………368
白茅根……………………………370
止血藥·化瘀止血
三七………………………………372
茜草………………………………374
蒲黃………………………………376
止血藥·收斂止血
白及………………………………378
仙鶴草……………………………380
活血化瘀藥·活血止痛
川芎………………………………382
延鬍索……………………………384
鬱金………………………………386
薑黃………………………………388
夏天無……………………………390
活血化瘀藥·活血調經
丹參………………………………392
紅花………………………………394
益母草……………………………396
澤蘭………………………………398
川牛膝……………………………400
雞血藤……………………………402
王不留行…………………………404
淩霄花……………………………406
活血化瘀藥·活血療傷
馬錢子……………………………408
自然銅……………………………410
兒茶………………………………412
三棱………………………………414
化痰止咳平喘藥·溫化寒痰
半夏………………………………416
天南星……………………………418
鏇覆花……………………………420
白前………………………………422
化痰止咳平喘藥·清化熱痰
川貝母……………………………424
浙貝母……………………………426
瓜蔞………………………………428
竹茹………………………………430
前鬍………………………………432
桔梗………………………………434
胖大海……………………………436
海藻………………………………438
化痰止咳平喘藥·止咳平喘
杏仁………………………………440
百部………………………………442
馬兜鈴……………………………444
桑白皮……………………………446
葶藶子……………………………448
洋金花……………………………450
銀杏葉……………………………452
羅漢果……………………………454
安神藥·養心安神
酸棗仁……………………………456
靈芝………………………………458
閤歡皮……………………………460
遠誌………………………………462
平肝息風藥·平抑肝陽
石決明……………………………464
羅布麻葉…………………………466
平肝息風藥·息風止痙
珍珠………………………………468
鈎藤………………………………470
天麻………………………………472
地龍………………………………474
全蠍………………………………476
石菖蒲……………………………478
安息香……………………………480
補虛藥·補氣
人參………………………………482
西洋參……………………………484
黨參………………………………486
太子參……………………………488
黃芪………………………………490
白術………………………………492
山藥………………………………494

《草本集萃:尋蹤覓跡的綠色智慧》 第一捲:尋味山野——田間地頭與尋常巷陌的藥用植物 在這本厚重的《草本集萃:尋味山野》中,我們邀您一同踏上一場迴歸自然的探索之旅,深入田間地頭,穿梭於尋常巷陌,去發現那些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綠色寶藏。本書並非是一本枯燥的圖鑒,而是一部充滿溫度的野外筆記,是作者多年來跋涉於山川田野,用心觀察、細緻觸摸,與無數民間智慧碰撞交織的結晶。 開篇,我們便為您鋪展一幅生動的畫捲:清晨的薄霧還未散去,露珠在草葉尖上閃爍,空氣中彌漫著泥土與植物混閤的清新氣息。您將跟隨作者的腳步,走進廣袤的麥田,認識那些默默生長卻有著神奇功效的野草;您會漫步在山坡上,辨識那些攀援而上、汲取天地精華的藤本植物;您也會流連於村莊的邊緣,發現那些根植於農傢院落,卻承載著韆年治病經驗的草本。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拘泥於傳統的植物分類,而是以一種更貼近生活、更富有人情味的方式來展現草藥的魅力。我們將那些耳熟能詳、卻又常常被忽視的植物一一呈現:比如,那遍布田埂路邊的“馬齒莧”,它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是清熱解毒的良藥;那在牆角默默綻放的“蒲公英”,它的身影無處不在,卻擁有著消腫散結的神奇力量;還有那在夏日裏隨處可見的“車前草”,它那不起眼的葉子,卻能利尿消腫,對癥多種病痛。 在“尋味山野”的篇章裏,我們著重於那些在自然環境中野蠻生長,生命力頑強的植物。我們會詳細介紹它們的生長習性、識彆要點、最佳采摘時節,以及它們在民間流傳的各種用途。我們不僅僅是教您如何“認”這些草藥,更是帶您“懂”它們。例如,當您看到一片“艾草”時,我們不會隻告訴您它是可以用來艾灸的,我們還會帶您瞭解它為何能散寒止痛,它的哪些成分在發揮作用,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人們又是如何巧妙地利用它的。 本書的描述語言力求生動形象,避免生硬的學術術語。我們會用“葉片像鋸齒一樣鋒利”、“根須如同老人的鬍須”、“花朵像小星星一樣閃爍”等比喻,幫助您在腦海中勾勒齣植物的形態。同時,我們還會穿插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和傳說,講述古人如何發現這些草藥的功效,以及在睏境中,這些植物如何成為人們的救命稻草。 “尋味山野”的每一章節都如同一次精心設計的戶外課堂。我們不僅關注植物本身,還會探討它們所處的生態環境,以及它們與周邊生物的相互關係。您將瞭解到,為何某種草藥隻生長在特定的土壤裏,為何在雨水充沛的年份,它的藥效會格外顯著。這種全方位的視角,能讓您對草藥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能體會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們深知,辨識草藥最關鍵的一步在於親眼所見、親手觸摸。因此,在書中,我們盡可能地提供瞭清晰、真實的圖片,並附有詳細的文字說明,指導您如何觀察植物的葉形、花色、果實、莖稈以及根部特徵。我們鼓勵讀者走齣傢門,帶著本書,去田野裏、去山林中,將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的植物進行對照。 此外,“尋味山野”還包含瞭大量的民間驗方和實用技巧。這些方子大多源自於淳樸的鄉野經驗,簡單易行,卻往往能解決一些日常的健康小問題。比如,用“車前草”煮水喝,可以緩解尿路感染;用“魚腥草”搗爛外敷,可以治療瘡癤。我們強調的是一種“就地取材,迴歸自然”的健康理念,讓您在享受大自然恩賜的同時,也能守護自身的健康。 本書的結構也經過精心安排,力求循序漸進。我們從最常見、最容易辨識的草藥開始,逐漸引入一些稍顯復雜,但同樣重要的植物。每一類草藥的介紹,都會包含其俗名、學名、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用部位、主要功效、炮製方法以及經典驗方等多個維度。我們力求讓您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最核心的知識。 《草本集萃:尋味山野》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草藥的書,它更是一扇通往自然的大門。它喚醒您內心深處的童真,讓您重新審視身邊的世界,發現那些被忽略的美好與智慧。當您學會辨識一片葉子,瞭解它背後的故事和功效時,您會發現,您與自然之間的聯係變得更加緊密,您對生命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第二捲:溯本求源——從古籍智慧到現代應用的草藥百科 《草本集萃:溯本求源》將帶您進行一場更加深入、更加係統的草藥知識探索。如果您曾在“尋味山野”中對那些觸手可及的草藥産生瞭濃厚的興趣,那麼在這一捲中,我們將帶您溯本求源,深入瞭解草藥的源頭,探尋它們在中華醫藥悠久曆史中的地位,以及它們在現代科學研究中的價值。 本書的開篇,便將您帶入一個穿越時空的旅程。我們將從《神農本草經》開始,迴顧草藥學最古老的源頭,瞭解那些奠定中華醫藥根基的經典著作。您將瞭解到,古人是如何通過長期的實踐和觀察,總結齣草藥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以及那些流傳韆年的藥物理論。我們將選取其中一些具有代錶性的經典名方,解析其組方原理,讓您體會到古人智慧的精妙。 “溯本求源”更加側重於草藥的“內涵”。這意味著,我們不僅關注草藥的外在形態,更會深入探討其內在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以及臨床療效。我們會為您介紹一些具有代錶性的草藥,例如,人參、靈芝、枸杞、當歸等,詳細闡述它們被譽為“國寶”的理由,分析它們是如何通過調節人體生理機能來達到治病養生的目的。 在這一捲中,我們將會引入更多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的草藥。我們會結閤現代藥理學和植物化學的研究成果,為您揭示一些草藥的“神秘麵紗”。例如,某種草藥中的特定成分,是如何發揮抗炎、抗氧化、抗腫瘤等作用的;它又是如何通過靶嚮特定的疾病機製,來達到治療效果的。我們力求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您理解這些復雜的科學概念。 本書的重點之一,便是對一些常見病癥的草藥治療方案進行梳理和介紹。我們將針對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失眠、皮膚問題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健康睏擾,列舉齣切實有效的草藥方劑。我們會詳細說明每味草藥的用量、炮製方法,以及服用的注意事項,並根據古籍記載和現代研究,分析其療效的科學依據。 “溯本求源”還包含瞭對草藥炮製的詳細講解。炮製是中醫藥學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它能改變藥物的性能,增強療效,降低毒性。我們將為您介紹一些常見的炮製方法,如炒、炙、煨、蒸、煮等,並解釋這些方法對草藥藥效的影響。例如,蜂蜜炙的當歸,其活血行血的功效會增強;鹽炙的知母,其清熱瀉火的作用會更加突齣。 此外,本書還探討瞭草藥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應用差異。我們會關注一些少數民族的特色草藥,以及它們在傳統醫學中的獨特地位。這部分內容,將極大地拓展您的視野,讓您領略到中華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 為瞭幫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這些知識,我們還設計瞭“草藥疑難解答”和“草藥鑒彆誤區”等欄目。我們會針對一些讀者在學習草藥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睏惑,提供專業的解答;同時,也會指齣一些常見的草藥鑒彆誤區,避免您因為錯誤辨識而延誤治療或造成其他不良後果。 《草本集萃:溯本求源》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草藥的百科全書,它更是一座連接古今、融匯中西的橋梁。它將帶您領略中華民族在數韆年與疾病鬥爭中積纍的智慧結晶,讓您更加深入地理解“藥食同源”的深刻內涵,並學會如何運用這些古老而又充滿生命力的綠色力量,來守護自己和傢人的健康。 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既能滿足您對草藥知識的好奇心,又能為您提供切實可行的健康指導。無論您是草藥學的初學者,還是希望進一步深化瞭解的愛好者,都能從中受益匪淺。通過閱讀《草本集萃》,您將不僅學會識彆和運用草藥,更會培養一種尊重自然、珍視生命的生活態度。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覺得,學習中草藥辨認是一件非常需要耐心和細緻的事情。以前也嘗試過一些零散的資料,但總感覺不成體係,信息碎片化,學習效率不高。這套《中草藥快認指南》的齣現,簡直是為我這樣的“小白”量身定製的。它不僅僅是羅列瞭各種藥材的名稱和圖片,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淺齣地講解瞭每味藥材的形態特徵、生長環境、采集季節,甚至還有一些民間流傳的小故事,讓原本可能枯燥的辨認過程變得生動有趣。

評分

我一直以來對中醫養生都非常有興趣,但總是覺得理論多,實踐少,尤其是到瞭需要自己動手辨認藥材的時候,就顯得力不從心。這套《中草藥快認指南》給瞭我一個非常棒的契機。它的編排方式非常人性化,圖片清晰,文字精煉,即使是初學者也能很快上手。我特彆喜歡它對於藥材的“快速識彆”部分的講解,通過一些關鍵特徵,就能迅速鎖定目標,這對於提高辨認效率非常有幫助。我感覺這套書不僅能滿足我對於中草藥知識的好奇心,更能為我的健康養生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

一直以來,我對中華傳統醫藥都懷有濃厚的興趣,但苦於專業知識匱乏,每次接觸到各種藥材時都感覺像是在迷霧中摸索,既想瞭解其功效,又不知道如何辨認。偶然的機會,我看到瞭這套《中草藥快認指南》(套裝上下冊),被它的名字深深吸引。翻開第一頁,就被撲麵而來的豐富內容和精美的插圖所震撼。它不像那些枯燥的學術專著,而是以一種非常直觀、易懂的方式呈現瞭大量中草藥的知識。

評分

說實話,我購買這本書之前,對它的期望值並沒有特彆高,隻是覺得有個參考總比沒有好。但拿到手之後,完全被它的專業性和實用性徵服瞭。從藥材的根、莖、葉、花、果的細緻描繪,到藥用部位的清晰標注,再到辨彆真僞的要點提示,都做得非常到位。它不僅是一個知識的寶庫,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中醫師,在你身邊手把手地教你如何辨彆。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帶著它,去戶外走一走,親自去尋找和辨認那些曾經模糊不清的植物。

評分

對於很多普通傢庭來說,瞭解一些常見的中草藥知識,不僅能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對一些小病小痛,還能增進對傳統文化的理解。這套《中草藥快認指南》恰好滿足瞭這樣的需求。它裏麵的介紹非常貼近生活,很多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觸到的藥材都有詳細的講解。比如,我一直對身邊的一些野草很感興趣,但總是叫不上名字,也不知道它們有沒有什麼特殊的用途。這套書裏就有不少關於這些“尋常”藥材的介紹,讓我豁然開朗,仿佛打開瞭一個全新的世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