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當從修心做起,以定力應變潮起潮湧的萬韆世界。禪不是離開生活,不是閉關到深山裏自我瞭斷,而是在語默動靜中修道,在生活上自然錶現齣平常心。
《禪定治亂心》是星雲大師《星雲說喻》叢書之五。《星雲說喻》是集星雲大師在電視颱“星雲說喻”欄目中所講的古今中外近韆則譬喻故事而成。全書共分十冊:《布施結善緣》《持戒大自在》《忍辱成大器》《精進得成功》《禪定治亂心》《般若心安住》《慈悲力無窮》《喜捨心豁達》《愛語播歡喜》《同事同理心》。
《星雲說喻》書中,星雲大師旁徵博引,以古今曆史典故、中外文化故事來點化世人,引領民眾參悟俗世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星雲大師娓娓道來中來包蘊人生大智慧,現身說法,教世人如何構築堅強而自在的人生。
星雲大師,1927年生於江蘇江都,12歲剃度齣傢,21歲時齣任南京華藏寺住持,授記為臨濟宗第48代傳人。1949年赴颱灣,1967年創建佛光山,主張以齣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星雲大師緻力於說法現代化,把經文中與人生有關的、與做人處事有關的、與修身安心有關的經文節錄處理,用大眾能接受、能應用的方式來解釋。星雲大師說,講經說法,就是要讓人接觸瞭佛法之後不斷感悟到 “我明白瞭、我懂瞭、我覺悟瞭!”
星雲大師傳略
自序: 我願化作一點心光
大蜘蛛的肚子/1
一切有為法/3
三裏路的歡喜/5
女孩子的頭/7
打你就是不打你/9
聽話的外道/11
安貧樂道/13
江上的船/15
老虎最好看/17
魔女的故事/19
把門守好/21
爭逐臭肉/23
阿難分餅/25
跋提王子/27
咬空的故事/29
棒喝教育/31
劃波求劍/33
愚人儲牛乳/35
上等精肉/37
沙彌爭論/39
比丘的肚子/41
好姻緣/44
龍王的自覺/46
定不在境/49
黃雀在後/51
一休吃蜜/53
一休抓老虎/55
善水與駕船/57
粘蟬老人/59
衛靈公的好惡/61
鄭師文彈琴/63
伯樂相馬/65
商季子求道/67
妙答誰第一/69
修養的價值/71
臨危不亂/73
鵝齣來瞭/75
一朵花的故事/77
三心不可得/79
不如小醜/81
沒有時間擦鼻涕/83
風動幡動心動/85
飛來佛/87
韓愈與大顛/89
佛與牛糞/91
一屁打過江/93
四大皆空/96
善昭禪師的故事/98
戚繼光誦《金剛經》/100
憨山大師橋上打坐/102
得失之心/104
以誰為師/106
棲霞山人的定力/109
小狗汪汪叫/111
不能砍瞭/113
不動的中心/115
演員與禪師/117
木匠與畫師/119
安全第一/121
警車開道/123
把煩惱還給他/125
牢獄很大/127
豆腐賬/129
製心如牧牛/131
聰明的答案/133
教授挑水果/135
錦標並列/137
茄子的故事/139
風水地理/141
飛機上的時間/143
香花與臭魚/145
哭婆與笑婆/147
神通一毛五/149
鬼殼的麵具/152
停下來最好聽/154
唵嘛呢叭咪吽/156
塞車的樂趣/158
馬路上的禪者/160
學鴛鴦叫/162
駕駛的技術/164
處理情緒/166
添油香/168
善用三間/170
虛榮之舉/172
愚人吃鹽/174
感情債/176
馬剋·吐溫死瞭/178
找到最好的麥穗/180
檢舉偷盜花木者賞/182
還有一點慈悲/184
人騎車車騎人/186
以事業安住生命/188
用智慧莊嚴一切/190
吃小和尚/192
阿難分餅
不要太在意彆人有意或無心的話語,隻要問心無愧就好。
阿難尊者是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佛陀在世時,他兼任佛陀的侍者,等於現在的“機要秘書”,協助佛陀處理許多事情。
有一次,一位信徒送來糕餅,供養大眾。佛陀在信眾集會聽經聞法的場閤,要阿難把糕餅分送給在場的大眾。阿難依教奉行,一個人一塊餅。分著、分著,分到一位美麗女子麵前時,其中兩塊餅粘在一起,怎麼分也分不開。阿難想: 乾脆兩塊都給這位女子吧!
這一給,給齣麻煩來瞭。大傢閑話紛紛: 阿難尊者實在偏心,看到美麗女子就分給兩塊餅,我們卻隻有一塊!
閑話傳到阿難耳邊,他又難過又泄氣,一片好心,卻受到無妄的批評。佛陀深明,年輕人經不起一點委屈的。特地把阿難叫到身邊,開導他:“為什麼彆人批評我們?那是因為我們很好,我們有成就。你當時的一片好意,卻遭大傢的誤會。但是,阿難啊!誤會,可以作為逆增上緣;批評、指責,是消災解難的好機會。不要太在意彆人有意或無心的話語,隻要問心無愧就好。”佛陀一席話,終於讓阿難放下心中沉重的大石頭。
世間事,哪能盡如人意!難免有受委屈的時候,難免會受到他人言語上的傷害。懂得放下、看破,不懸在心上摺磨自己,很快這種種傷害都將煙消雲散,恍若昨夢。
黃雀在後
隻顧眼前利益的人,能掌握的也隻是短暫的歡愉、虛妄的收獲。
現今社會有些人道德淪喪,為圖一己之利,不惜汙染大自然、破壞生態;有些仕官為謀不法,孤意販賣官職,這些都是短視沒有遠見,而造成罪惡的源流。
心無遠見,就像《賢愚經》記載的一則譬喻故事: 田地裏,一位農夫頂著烈日專注的耕作,正翻土時,一條小蟲從土壤裏鑽齣,這時恰巧經過的蛤蟆迅速伸齣舌頭,一捕入口吞下。躲在暗處的蛇,隨即張開大口吞食蛤蟆,纔在享受的時候,在天空飛翔的孔雀,瞬間從空中俯衝而下,又將這條蛇啄食而走。
民間寓言故事中,大傢耳熟能詳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就是改編自這則佛經故事。寓言故事,意在警惕世人不要隻看眼前利益,而不顧利益背後潛藏的患禍。
縱觀曆史,許多發動戰爭的人多半自以為聰明,到最後也是慘遭失敗。社會上,一些仗勢的患吏,到處欺瞞夾賬,一旦傢道中落時,又如何立身社會?濫墾濫伐,製造工程弊案者,難道就能夠獨自遠離自然公害,高枕無憂嗎?那些投機藉貸者,不都走上債颱高築的不歸路?而作奸犯科的人,暗喜自己的所作所為天衣無縫,沒人知曉,不也是難逃法律的製裁?
因為世間一切事物,人際往來都各有因果,縱使你不信因果、不懼因果,也無法不落因果。就因果層麵看,那些貪贓枉法、損人而利益自己的行為,都是沒有遠見,隻圖近利的不智之舉。
一個不知“黃雀在後”,隻顧眼前利益的人,能掌握的也隻是短暫的歡愉、虛妄的收獲;隻想著長遠利益,卻忽視當下的人,終究會遇到現實的窘迫和睏難。真正會享受人生、經營人生的人,凡事深思遠慮,抱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私無我的精神,縱使身穿粗布,食用簡單,也是怡然自得!
修養的價值
能在喜怒、哀樂、成敗當前,從容不急躁,沉著不輕浮,會是一股強大的力量。
東晉太元八年(公元383年),秦苻堅率領號稱百萬大軍的兵馬,進攻南京,誌在吞滅東晉。當時,南朝由謝安領導國政,派遣他的侄兒謝玄等人前往淝水捍衛。當時軍情危急,南京一片驚恐,如果淝水一役戰敗,國傢就要滅亡,唯有打勝,國傢纔有一綫生機。
當時謝安的軍隊已經所剩無幾,北方的苻堅卻大兵壓境,謝安叫他的侄兒謝玄統領的軍隊全部調到長江北麵,並且把所有長江上的船燒毀,錶示沒有退路,全軍隻有奮勇嚮前。
前方軍情相當緊張,後方的謝安卻不動聲色、泰然自若地下棋。桓衝擔心南京的安危,想要派遣精銳兵三韆前來協助保衛京師,謝安拒絕;張玄嚮他打聽軍情,他也閉口不談軍事,拖著張玄和他一起下圍棋。
張玄的棋藝本來遠在謝安之上,但此時兵臨晉境,謝安神氣安然,張玄卻沉不住氣,結果輸在謝安的手裏。
前方傳迴緊急的軍書,謝安拿來一看,便朝桌下一放,繼續下棋。等到一盤棋下完後,客人忍不住問謝安,剛纔不是有人送信來嗎?隻見謝安淡淡地說:“沒什麼,孩子們(指謝玄)在前方打瞭勝仗瞭。”謝安有這樣安忍的修養,所以能打勝仗。
想要事業成功,慌亂衝動,逞匹夫之勇都是不智之舉。從容、鎮靜纔可以立於不敗之地。大環境的慌亂,“造就”無數癡昧嗔罣的心靈,因此現代人大多不能沉著、安忍,聽到一句話就立即做齣反應,喜形於色。是苦的壞的,固然傷心失意;即使是股票漲價、奬券中奬,一樣不能忍耐。
能在喜怒、哀樂、成敗當前,從容不急躁,沉著不輕浮,會是一股強大的力量,讓我們在各種境遇下,安然過關,瀟灑嚮前。
這本讀物給我的衝擊是潛移默化的,它沒有那種爆炸性的啓示,而是像一場溫和的春雨,潤物細無聲地滋養著我的內心世界。作者的洞察力令人敬佩,他似乎能輕易地看穿我們那些自以為藏得很好的小情緒和僞裝。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痛苦”這一主題時的態度,他沒有試圖去消滅痛苦,而是引導讀者去理解痛苦存在的閤理性,並從中提煉齣成長的養分。這比那些鼓吹“永遠快樂”的淺薄讀物要深刻和真實得多。書中引用的典故和案例,都經過瞭作者精心的篩選和解讀,絕非信手拈來,而是恰到好處地佐證瞭他想要錶達的核心觀點。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獲是,我開始更加寬容地對待自己的不完美,也更清晰地認識到,真正的寜靜並非外界的安靜,而是內心深處的秩序。這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並且每次都會有新發現的寶藏之書。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走進瞭一個古老的庭院,空氣中彌漫著寜靜和智慧的氣息。作者的筆觸細膩得令人贊嘆,他仿佛擁有一種魔力,能將那些抽象的哲學概念,轉化為一個個生動、可觸摸的畫麵。我特彆喜歡他描述“專注”的那幾章,他沒有用大段的理論去解釋,而是通過一個雕刻師傅的故事,將“心無旁騖”的力量展現得淋灕盡緻。那個雕刻師傅的手法、眼神,甚至是他呼吸的節奏,都被描繪得入木三分。讀完那個故事,我甚至能感受到那種全身心投入後帶來的心流體驗。這本書的節奏感把握得極好,時而舒緩如流水,時而又像山澗瀑布般激蕩人心,讓人在平靜中保持警醒。而且,作者的文筆充滿瞭詩意,用詞考究,沒有一句廢話,每一個字都像是經過精心打磨的寶石,摺射齣不同的光芒。它不是那種讀完就丟在一邊的書,而是會讓你時不時地想迴去重讀某一段落,總能從中發現新的感悟,就像在品一杯陳年的老茶,迴味無窮。
評分坦白說,我之前對這類主題的書籍抱持著一種觀望的態度,總覺得它們容易流於空泛。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的可貴之處在於,它不是高高在上地談論“開悟”,而是非常接地氣地探討我們如何應對日常的“心亂”。作者的論述充滿瞭生活氣息,他會談論工作中的壓力、人際關係的摩擦,然後引齣如何運用那些古老的智慧來化解現代人的焦慮。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關於“接納不完美”的論述,他沒有要求我們成為完人,而是教導我們如何與自己的局限和平共處。這種務實精神,讓整本書讀起來非常踏實可靠。書中的許多觀點,甚至可以立即應用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帶來瞭立竿見影的積極變化。它不是心靈雞湯,而更像是一本實用的“心智工具箱”,裏麵裝滿瞭解決實際問題的精巧工具。讀完整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經過瞭一場精神上的“大掃除”,很多堆積已久的情緒垃圾被清理乾淨瞭。
評分剛翻開這本書,就被它那種沉靜又充滿力量的文字給吸引住瞭。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不像那種硬邦邦的說教,更像是老友之間促膝長談,娓娓道來一些深邃的道理。他總能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描繪齣那些我們日常生活中看似尋常,實則蘊含著無限哲思的場景。比如,他寫到清晨的露水,不僅僅是自然現象,更是對“無常”的一種絕妙詮釋。讀著讀著,我感覺自己的心也跟著那文字的韻律慢慢沉澱下來,那些平日裏睏擾我的雜念,仿佛都被一股溫柔的力量輕輕撫平瞭。這本書的結構也很有意思,它不是綫性的敘事,而更像是一張由無數個小故事和感悟編織而成的網,每一張網都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共同支撐起一個廣闊而深邃的精神世界。我尤其欣賞作者那種不急不躁的筆調,他從不強迫你接受什麼,而是引導你去體驗、去感受,讓你在不經意間,領悟到一些過去從未觸及的智慧。對於一個時常感到心浮氣躁的現代人來說,這本書簡直就是一股清流,讓人願意停下匆忙的腳步,靜下來聽一聽內心的聲音。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對我來說,是一種極大的享受。它糅閤瞭古典的韻味和現代的語感,讀起來既有文化底蘊,又完全沒有閱讀障礙。作者在描述復雜的心理狀態時,會巧妙地引入一些自然界的意象,比如風、雲、山川,這種對比和映射,使得原本晦澀的道理變得清晰可見。舉個例子,他對“散亂的心”的描述,就用瞭“如脫繮的野馬”這樣一個生動的比喻,立刻就能讓人産生共鳴。整本書的排版和用詞都透露著一種匠心,仿佛作者在創作時,不僅在思考文字本身,也在思考讀者的閱讀體驗。我發現自己常常會不自覺地停下來,閤上書本,默默地迴味剛纔讀到的句子,那種迴味的過程本身,就已經是一種修行瞭。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提供瞭多少標準答案,而在於它激發瞭我們去主動提問和探索內心深處的勇氣和方法。
評分很好
評分很喜歡大師,他的書很有啓發
評分……………………………………………
評分東西不錯,物流速度快!
評分很喜歡大師,他的書很有啓發
評分挺好朋友推薦的
評分很好
評分……………………………………………
評分東西不錯,物流速度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