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收录作者享誉文坛的四部中篇小说精品
《你其实不懂你自己:全图解好读又好玩的隐性心理学》编辑推荐
·涵盖自我、职场、人际关系等人生5大层面,囊括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4大心理学分支,详细剖析64种深层心理!
·日本著名心理学家代言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打造简单、易懂、有趣的心理学启蒙书!
·每个概念都配有趣味漫画图解,让看似深奥、难懂的心理学变得简单,理解起来毫不费力!
·实例讲解,浅显易懂,详细分析各种行为、想法、深层次心理,读完就能马上应用!
·比FBI更专业,比读心术更精准,解码各种行为、想法,瞬间参透人心!
·提供专业心理学测评题目及专栏讲解,只需几分钟轻松完成测试,更进一步了解自我!
为什么看似关系很好的朋友会反目成仇?为什么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为什么我命犯渣男?为什么没人愿意和我聊天?
不用感叹人心莫测,其实关键在于是否了解自己、如何审视内心。本书不仅教你读懂各种无意识、下意识、潜意识,让你做到快速攻心、精准识人,而且告诉你如何通过外在行为了解其内在个性。
全书分为5个章节,从心理学的不同领域出发,介绍生活、职场、社交等简单、实用的心理学知识,而且加入了大量插图和实例,增加了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让你更了解自己和别人,聪明地避开各种偏见和陷阱,理解各种千奇百怪的人类行为,并学会在人际交往中瞬间识破人心,透视对方的小动作后隐藏的秘密。
涩谷昌三,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博士,现任日本目白大学人类社会学院教授。创立“空间行为学”这一前沿研究领域,以非语言交流为基础,研究人类深层心理,擅用浅显易懂、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解心理学,著有多部实用心理学力作。
Part1 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7 了解自己是怎样的人
10 20题自我陈述测验让你真正了解自己
13 通过体型也能了解人的性格?
16 从颜色看性格
19 梦境中隐藏着什么?
22 通过分析梦境了解自己的深层心理
26 【专栏】 从睡姿解读深层心理
29 恐惧与愤怒究竟源自何处?
33 人为何会不满足?
36 如何抵御不堪忍受的生理厌恶?
39 孩子为什么憧憬制服?
42 为什么买了打折商品往往会后悔?
45 提升个人格调的方法
48 与靓男美女同行必有奇效
51 活用良好第一印象的互惠效应
54 通过操控信息来推销自己
57 如何从蛛丝马迹中拆穿谎言?
60 饮酒的秘密
Part2 变身职场精英
64 判断职场适应能力的敏感度测验
70 正压力与负压力
75 引人入胜的会话艺术
78 总被工作压身之人的对策
81 通过“贴标签”提高自身价值
84 【专栏】将短期记忆变为长期记忆
87 如何让对方说“YES”
90 推销商品就用它
93 通过座次安排全盘掌控会议
96 【专栏】团体迷思的危险性
Part3 恋爱是人际关系的基础
99 在恋爱中磨练社交技能
102 从眼睛与姿势中读懂对方的心
105 从身材喜好了解性格
108 你知道自己是否受欢迎吗?
111 是喜爱,还是爱?
114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真是假?
117 尽量避免“闪婚”
120 为什么越被禁止爱得越深?
123 如何让单相思的对象注意到你?
126 让关系亲密的说话艺术
129 男女看待打电话的态度不同
132 致那些被恋爱虐过千百遍的人
135 为什么我命犯渣男?
Part4 了解素未谋面的邻居
139 如何建立舒适的人际关系?
142 路人与友人的分界线
145 对身陷困境的人视而不见
148 “我只是没尽全力而已”背后的真相
151 与你聊天是一种享受吗?
154 如何正确处理自卑情结?
157 和朋友因误会而闹别扭
160 迅速察觉“忌讳话题”的方法
163 越来越多的人爱养宠物
166 【专栏】 帮你了解自己的内心
Part5 心灵的暗夜
169 谁都可能患抑郁症
172 厌食症与暴食症
175 你是否已陷入与某人互相依存的境况?
178 跟踪狂的犯罪心理
181 家庭暴力
184 PTSD
187 ADHD
190 什么是网购依赖症?
192 过度使用电脑导致的技术压力
195 信息过剩时代的绝缘人
198 沉迷于交友网站的人数不断增加
201 短信恋爱成为治愈的天地——手机情侣
204 无形的犯罪——从网络跟踪狂到杀人事件
坦白说,我买这本书之前,对“隐性心理学”这个概念其实是有些模糊的,总觉得它听起来有点玄乎。但阅读完前三分之一后,我才真正体会到它的精妙之处。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停留在那些老生常谈的弗洛伊德或者荣格的理论上,而是聚焦于那些塑造我们日常决策和行为的潜意识机制。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锚定效应”的探讨,作者通过几个小小的实验设计,生动地展示了我们的大脑是如何轻易地被一个随机的数字所‘锚定’,从而影响我们的判断。我立刻回想起上次在商场里看到一件明显高价的商品,但因为看到原价很高,所以觉得现在的折扣很划算——当时我就被‘锚’住了!这种即时的自我觉察带来的震撼感是其他书籍难以给予的。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你是这样想的”,而是让你清晰地看到“你是怎样被影响的”,这种被‘揭秘’的感觉,既有点好笑,又带着一丝对自我控制力的反思,非常引人深思。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豁然开朗”,但这种开朗并非知识上的突然顿悟,而是一种对日常社交和自我认知的重新校准。我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周围人的反应,以及自己内心的细微波动,仿佛突然获得了一副“社交显微镜”。过去,我可能会因为别人的一个不经意的拒绝而耿耿于怀很久,现在我能从“归因偏差”的角度去分析,或许那只是对方今天心情不好,而不是针对我个人。这种理解的深度变化,直接影响了我的情绪稳定性和人际关系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实用的工具箱,让我能够审视自己那些看似“天性使然”的行为模式,并尝试用更优化的路径去替代它们。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心理学读物,不如说是一本关于“如何更聪明地与自己和世界相处”的实用指南,非常值得反复品读和实践。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有吸引力,色彩搭配和排版都透露出一种轻松、易懂的感觉,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我通常对心理学类的书籍持谨慎态度,因为很多时候它们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要么流于表面。但是,这本书的副标题“好读又好玩的隐性心理学”恰好戳中了我的兴趣点。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发现作者在介绍概念时,大量使用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遇到的例子,而不是那些遥远的理论模型。比如,讲解“确认偏误”时,他没有直接抛出定义,而是先描述了一个我们都经历过的场景——为什么我们总觉得买完新车后,满大街都是同款车?这种代入感极强的故事性叙述,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思想,甚至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在学习了。阅读过程非常流畅,就像在听一个很有趣的朋友分享他的观察和见解,没有丝毫的压力感。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心理学这门学科的门槛,让原本觉得“心理学离我很远”的人也能轻松走进这个领域,体会到原来我们自己就是一个充满奥秘的迷宫。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我必须得给设计团队点个赞。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内容再好,如果包装不够吸引人,也很容易被淹没。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它采用了大量的彩色图示和信息图表,把抽象的心理学概念具象化了。比如,当讲到“认知失调”时,书里画了一个小人因为做了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而头疼欲裂的漫画,旁边配着简洁的文字解释,立马就让人明白了那种内在的撕扯感。而且,图文的分布非常合理,文字部分不会过于密集,留白处理得当,读起来眼睛非常舒服,完全没有阅读障碍感。我甚至会时不时地停下来,不是因为理解不了,而是因为被某个精美的图表所吸引,想要多看两眼。这种设计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使得原本可能略显沉重的心理学知识,变得轻盈而富有活力,非常适合碎片化阅读。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是在用一种极其温柔但又极其犀利的方式,解剖我们这些“凡人”的思维漏洞。我特别欣赏作者的‘不批判’态度。很多心理学作品在指出人类的非理性倾向时,总会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仿佛在说“看,你们多么容易犯错”。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这种架子。它更像是你的一个观察者朋友,笑着指出:“嘿,你刚才是不是又掉进那个陷阱里了?” 这种亲切感让我能够更放松地接纳书中的内容,而不是产生防御心理。例如,在讨论“损失厌恶”时,作者描述了人们为了避免损失一个不想要的旧物,而宁愿花费更多精力去处理它,而不是直接丢弃的矛盾行为。我立刻就想到了我家里那个已经坏了但又不舍得扔的电子产品,这种‘精准打击’式的描述,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忍不住想去改正。它教会我的不是去消除所有的非理性,而是去更好地‘管理’它。
评分做为兴趣读物看看可以
评分好看
评分非常好,送货很快
评分质量过关,塑封包装,正品保障,送货度很快,推荐购买
评分写的过于笼统
评分厉害了
评分纸质不怎么好
评分质量过关,塑封包装,正品保障,送货度很快,推荐购买
评分厉害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