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产品检验工(高级)

机械产品检验工(高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尹建山 著
图书标签:
  • 机械制造
  • 机械检验
  • 无损检测
  • 质量控制
  • 机械工程
  • 工业生产
  • 技能提升
  • 职业培训
  • 高级工
  • 实操技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37533
版次:1
商品编码:11973823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 技能型人才培训用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机械产品检验工(高级)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按照岗位培训需要的原则编写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检验技术基础,复杂轴套类零件的检验,复杂螺纹类零件的检验,锥齿轮与轮盘及凸轮的检验,箱体、叉架类零件和组合件的检验,机械类加工用刀具的检验,常用金属切削机床精度的检验,各类毛坯件和表面处理及热处理的检验,几何误差的检验,精密检测仪器的知识。章首有培训目标,章末配有复习思考题,书末有与之配套的试题库、模拟试卷样例及答案部分,以便于企业培训、考核鉴定和读者自测。

目录

第2版序
第1版序一
第1版序二
前言
第一章检验技术基础1
第一节检测基准、定位与装夹1
一、检测基准1
二、定位原理2
三、定位方式选择原则3
四、检测装夹3
第二节检测工具及其符号4
一、检测工具4
二、检测工具的符号13
第三节测量误差14
一、测量误差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分类14
二、测量精度的表征21
第四节表面粗糙度的检验22
一、基础知识22
二、表面粗糙度的检验方法26
复习思考题30
第二章复杂轴套类零件的检验31
第一节偏心零件及配合(组合)件的检验31
第二节复杂套类零件的检验36
一、复杂套类零件的常规检验方法36
二、薄壁长圆筒零件的检验37
三、双偏心薄壁套的检验44
第三节四拐曲轴检验训练实例48
第四节薄壁(精密)圆筒、多孔轮套检验训练实例53
一、薄壁精密圆筒的检验53
二、多孔轮套的检验56
复习思考题59
第三章复杂螺纹类零件的检验61
第一节圆锥螺纹的测量61
一、圆锥螺纹的综合测量62
二、圆锥螺纹的单项测量62
第二节丝杠的测量71
一、丝杠的测量方法72
二、长丝杠的检测80
三、丝杠测量的误差分析81
第三节多线螺纹82
机械产品检验工(高级)目录第四节蜗杆的检验84
一、计量仪器84
二、蜗杆的测量84
第五节螺纹和蜗杆检验技能训练实例94
一、梯形螺纹丝杠的检验94
二、蜗杆轴的检验96
复习思考题100
第四章锥齿轮与轮盘及凸轮的检验101
第一节锥齿轮的单项检验102
一、齿锥角的测量102
二、齿距及齿距误差的测量103
三、齿圈径向圆跳动误差的测量108
四、齿形及齿面形貌的测量109
五、齿向的测量110
六、齿厚的测量112
第二节蜗轮的检验115
一、蜗轮齿厚的测量115
二、蜗轮齿距的测量116
三、齿圈径向圆跳动误差的测量118
第三节凸轮的检验119
一、凸轮的种类及主要被检参数119
二、圆盘凸轮的检验120
三、圆盘内凸轮的检验122
四、圆柱凸轮的检验123
五、圆锥凸轮的检验124
六、平板凸轮的检验124
第四节轮盘类零件的检验125
一、轮盘类零件的功能和结构特点125
二、轮盘类零件的检测125
第五节锥齿轮及蜗轮零件检验训练实例126
一、锥齿轮检验训练实例126
二、蜗轮检验训练实例134
第六节轮盘类零件检验训练实例138
一、轮类零件检验训练实例138
二、盘类零件检验训练实例143
复习思考题146
第五章箱体、叉架类零件的检验147
第一节箱体类零件的检验147
第二节叉架类零件的检验154
第三节箱体类和叉架类零件的检验训练实例155
一、锥齿轮箱体的检验155
二、托架的检验161
复习思考题163
第六章机械类加工用刀具的检验165
第一节钻孔类刀具的检验165
一、麻花钻主要检验项目的检验166
二、 铰刀主要检验项目的检验171
第二节拉刀类刀具的检验175
一、 圆拉刀主要检验项目的检验176
二、 键槽拉刀主要检验项目的检验177
第三节铣刀类刀具的检验180
一、 立铣刀主要检验项目的检验180
二、 圆柱形铣刀主要检验项目的检验181
复习思考题182
第七章常用金属切削机床精度的检验184
第一节车床精度的检验184
一、 车床几何精度的检验184
二、 车床工作精度的检验193
三、 结论判定原则195
第二节铣床精度的检验195
复习思考题210
第八章各类毛坯件和表面处理及热处理的检验211
第一节冲压(轧制)件毛坯的检验211
一、 冲压(轧制)件211
二、 金属材料轧制件213
第二节铸造的检验215
一、 铸造的检验项目215
二、 铸造工序检验215
三、 铸件成品检验219
四、 铸件常见的不合格222
第三节锻造的检验224
一、锻件材料毛坯和模具的检验224
二、锻造过程检验225
三、锻件成品检验227
四、锻件常见的不合格230
第四节焊接检验231
一、焊接检验的分类231
二、焊接检验的内容231
三、力学性能试验235
四、焊接不合格235
第五节表面处理的检验236
一、表面处理概述236
二、表面处理的检验项目237
三、镀层厚度的检验238
四、镀层结合强度的检验243
五、涂料及涂覆层的检验244
第六节热处理的检验248
一、热处理零件的质量检验项目248
二、外观检验248
三、变形量检验249
四、硬度检验方法249
复习思考题256
第九章几何误差的检验257
第一节基础知识257
一、各类几何公差之间的关系257
二、未注几何公差的规定257
第二节形状误差的检验259
一、直线度误差检测259
二、平面度误差检测265
三、圆度误差检测269
四、圆柱度误差检测274
五、线轮廓度误差检测276
六、面轮廓度误差检测277
第三节基准的体现279
第四节位置误差的检验284
一、平行度误差检测284
二、垂直度误差检测290
三、倾斜度误差检测297
四、同轴度误差检测301
五、对称度误差检测306
六、位置度误差检测309
七、圆跳动误差检测313
八、全跳动误差检测318
九、相类似的几何误差检测方法归纳与比较319
复习思考题320
第十章精密检测仪器的知识322
第一节三坐标测量机322
一、分类322
二、组成及工作原理325
三、应用327
四、实际使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327
五、日常维护及保养规程331
第二节工具显微镜333
一、结构及主要技术参数333
二、测量原理336
三、测量方法337
四、维护保养及注意事项339
第三节自准直仪340
一、基本外形结构340
二、主要技术参数341
三、测量原理341
四、应用343
五、测量时应注意的问题347
六、维护保养347
复习思考题348
试题库349
知识要求试题349
技能要求试题378
模拟试卷样例388
答案部分394
参考文献398

前言/序言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产品质量的好坏,决定着企业有无市场,决定着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决定着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在“以质量求生存”的形势下,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必须重视产品的检验。在机械制造业中,有很多企业建立了独立于生产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不断加强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质量监督。在机械产品检验过程中,检验工担负着重要职能,包括把关职能、鉴别职能、监督职能和反馈职能。可以说,要想追求高质量的产品,就要有高水平的质量检验人员。目前市场上关于机械产品检验的培训图书比较匮乏,为了满足广大机械产品检验工学习的需要,我们特组织生产一线的专家,在总结机械行业产品检验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本书。
  本书是根据机械产品检验工(高级)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按照岗位培训需要的原则编写的。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检验技术基础,复杂轴套类零件的检验,复杂螺纹类零件的检验,锥齿轮与轮盘及凸轮的检验,箱体、叉架类零件和组合件的检验,机械类加工用刀具的检验,常用金属切削机床精度的检验,各类毛坯件和表面处理及热处理的检验,几何误差的检验,精密检测仪器的知识。章首有培训目标,章末配有复习思考题,书末有与之配套的试题库、模拟试卷样例及答案部分,以便于企业培训、考核鉴定和读者自测。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以岗位培训为原则,内容选取上以“实用、够用、简单、明了”为度,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本书采用了最新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标准,线条图与照片图相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本书既可作为各级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机构和企业培训部门的考前培训教材,又可作为读者考前复习用书,还可供职业技术学院和技工学校的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由尹建山任主编,薛向荣、胡建英任副主编,霍军伍、冀文红、张卫红、朱京蓉、李昌顶、郑玮、郑王平、王丽丽、郭林孝参加编写。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第2版序在“十五”末期,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再就业会议”精神,加快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机械工业出版社精心策划了与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标准》配套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这套教材涵盖41个职业工种,共172种,有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行业2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教师、技师和高级技师等从事技能培训和鉴定的专家参加编写。教材出版后,以其兼顾岗位培训和鉴定培训需要,理论、技能、题库合一,便于自检自测,受到全国各级培训、鉴定部门和广大技术工人的欢迎,基本满足了培训、鉴定和读者自学的需要,在“十一五”期间为培养技能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套教材也因此成为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证培训及企业员工培训的品牌教材。
  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就业的意见》相继颁布和出台。2012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七部委”联合制定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在这些规划和意见中,都重点阐述了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快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以及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为适应这一新形势,同时也鉴于第1版教材所涉及的许多知识、技术、工艺、标准等已发生了变化的实际情况,我们经过深入调研,并在充分听取了广大读者和业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对已经出版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进行修订。本次修订,仍以原有的大部分作者为班底,并保持原有的“以技能为主线,理论、技能、题库合一”的编写模式,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
  1.新增紧缺职业工种——为满足社会需求,又开发了一批近几年比较紧缺的以及新增的职业工种教材,使本套教材覆盖的职业工种更加广泛。
  2.紧跟国家职业标准——按照最新颁布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或《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重新整合、补充和完善内容,涵盖职业标准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3.提炼重点知识技能——在内容的选择上,以“够用”为原则,提炼出应重点掌握的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删减了不必要的理论知识,使内容更加精炼。
  4.补充更新技术内容——紧密结合最新技术发展,删除了陈旧过时的内容,补充了新的技术内容。
  5.同步最新技术标准——对原教材中按旧的技术标准编写的内容进行更新,所有内容均与最新的技术标准同步。
  6.精选技能鉴定题库——按鉴定要求精选了职业技能鉴定试题,试题贴近教材、贴近国家试题库的考点,更具典型性、代表性、通用性和实用性。
  7.配备免费电子教案——为方便培训教学,我们为本套教材开发配备了配套的电子教案,免费赠送给选用本套教材的机构和教师。
  8.配备操作实景光盘——根据读者需要,部分教材配备了操作实景光盘。
  机械产品检验工(基础知识、中级)第2版序一言概之,经过精心修订,第2版教材在保留了第1版教材精华的同时,内容更加精练、可靠、实用,针对性更强,更能满足社会需求和读者需要。全套教材既可作为各级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机构和企业培训部门的考前培训教材,又可作为读者考前复习和自测使用的复习用书,也可供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在鉴定命题时参考,还可作为职业技术院校、技工院校和各种短训班的专业课教材。
  在本套教材的调研、策划、编写过程中,曾经得到许多企业和鉴定培训机构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虽然我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但教材中仍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第2版编审委员会第1版序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科技创新,离不开技能人才。“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全国职教工作会议”都强调要把“提高技术工人素质、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当今世界,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拥有大量技术娴熟、手艺高超的技能人才,谁就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创出自己的名牌;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有近一亿技术工人,他们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技术工人的劳动,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科学技术是财富,操作技能也是财富,而且是重要的财富。中华全国总工会始终把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职工中开展的“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竞赛中,全国各级工会特别是各级工会职工技协组织注重加强职工技能开发,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坚持从行业和企业实际出发,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赛、技术革新、技术协作等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技术技能和操作水平,涌现出一大批掌握高超技能的能工巧匠。他们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和升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欣闻机械工业出版社配合新的《国家职业标准》为技术工人编写了这套涵盖41个职业的172种“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这套教材由全国各地技能培训和考评专家编写,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将理论与技能有机结合,并紧紧围绕《国家职业标准》的知识点和技能鉴定点编写,实用性、针对性强,既有必备的理论和技能知识,又有考核鉴定的理论和技能题库及答案,编排科学,便于培训和检测。
  这套教材的出版非常及时,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做了一件大好事。我相信这套教材一定会为我们培养更多更好的高技能人才做出贡献!(李永安中国职工技术协会常务副会长)第1版序二为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再就业会议”精神,全面推进技能振兴计划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加快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我们精心策划了这套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新颁布的《国家职业标准》配套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
  进入21世纪,我国制造业在世界上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随着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进程的加快,制造业的主力军——技能人才,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的严重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高级蓝领出现断层的消息屡屡见诸报端。 据统计,我国技术工人中高级以上技工只占3.5%,与发达国家40%的比例相去甚远。为此,国务院先后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再就业会议”,提出了“三年50万新技师的培养计划”,强调各地、各行业、各企业、各职业院校等要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以培训促就业,全面提高技术工人的素质。
  技术工人密集的机械行业历来高度重视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尤其是技术工人培训教材的基础建设工作,并在几十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材建设经验。作为机械行业的专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先后组织编写出版了“机械工人技术理论培训教材”149种,“机械工人操作技能培训教材”85种,“机械工人职业技能培训教材”66种,“机械工业技师考评培训教材”22种,以及配套的习题集、试题库和各种辅导性教材约800种,基本满足了机械行业技术工人培训的需要。这些教材以其针对性、实用性强,覆盖面广,层次齐备,成龙配套等特点, 受到全国各级培训、鉴定和考工部门和技术工人的欢迎。
  2000年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和新的《国家职业标准》,其中对我国职业技术工人的工种、等级、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等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了重新界定,将国家职业资格分为5个等级:初级(5 级)、中级(4级)、高级(3级)、技师(2级)、高级技师(1 级)。为与新的《国家职业标准》配套,更好地满足当前各级职业培训和技术工人考工取证的需要,我们精心策划编写了这套“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
  这套教材是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新颁布的《国家职业标准》编写的,为满足各级培训考工部门和广大读者的需要,这次共编写了41个职业172种教材。在职业选择上,除机电行业通用职业外,还选择了建筑、汽车、家电等其他相近行业的热门职业。每个职业按《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编写初级、中级、 高级、技师(含高级技师)四本教材,各等级合理衔接、步步提升,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搭建了科学的阶梯型培训架构。为满足实际培训的需要,对多工种共同需求的基础知识我们还分别编写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工常识》《电工基础》《建筑装饰识图》等近20种公共基础教材。
  在编写原则上,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又不拘泥于《国家职业标准》是我们这套教材的创新。为满足沿海制造业发达地区对技能人才细分市场的需要,我们对模具、制冷、电梯等社会需求量大又已单独培训和考核的职业,从相应的职业标准中剥离出来单独编写了针对性较强的培训教材。
  为满足培训、鉴定、考工和读者自学的需要,在编写时我们考虑了教材的配套性。教材的章首有培训要点、章末配复习思考题,书末有与之配套的试题库和答案,以及便于自检自测的理论和技能模拟试卷,同时还根据需求为20多种教材配制了VCD光盘。
  为扩大教材的覆盖面和体现教材的权威性,我们组织了上海、江苏、广东、广西、北京、山东、吉林、河北、四川、内蒙古等地相关行业从事技能培训和考工的200多名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教师、技师和高级技师参加编写。
  这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突出“新”字,做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标准新”,增强实用性,重在教会读者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培训部门、各级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机构、再就业和农民工培训机构的理想教材,也可作为技工学校、 职业高中、各种短训班的专业课教材。
  机械产品检验工(高级)第一章检验基础知识在这套教材的调研、策划、编写过程中,曾经得到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江苏省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及北京、上海、广东、广西、江苏、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许多企业和技工学校的有关领导、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教师、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为本套教材的策划、编写和出版付出艰辛劳动的全体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教材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诚恳希望从事职业教育的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我们真诚希望与您携手,共同打造职业培训教材的精品。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

精益制造与品质卓越的基石: 在现代工业生产的宏大图景中,每一个精密的零件、每一台可靠的设备,都离不开严格而细致的质量把控。从原材料的筛选,到生产过程的监控,再到最终成品的验收,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而“机械产品检验工(高级)”这个职业,正是这一切品质保障的守护者。他们不仅是生产者,更是质量的捍卫者,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性能、安全和用户的满意度。 本书将带您深入探索机械产品检验的科学体系与艺术实践,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检验标准和方法,而是旨在构建一套完整的质量思维框架,帮助您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我们将从基础理论出发,逐步深入到高阶的检验技术与管理策略,为您打造成为一名真正能够引领品质方向的资深检验专家。 第一部分:品质的根基——机械制造工艺与材料基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检验工,首先要对产品的“身体”——其制造过程和所用材料有着深刻的理解。本部分将为您系统梳理机械制造中最核心的工艺流程,包括但不限于: 铸造与锻造: 深入了解不同铸造工艺(如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熔模铸造等)和锻造工艺(如自由锻、模锻)的原理、特点、可能存在的缺陷以及相应的检验方法。我们将剖析铸件和锻件在力学性能、金相组织、表面质量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检测手段。 机械加工: 详尽解析车削、铣削、刨削、磨削、钻削、镗削等各类机械加工方法的原理,探讨刀具磨损、切削参数选择对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您将学习如何通过测量工具和技术,精确判断加工尺寸、形状公差、位置公差以及表面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金属热处理: 深入理解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热处理工艺的目的、过程和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我们将探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硬度、强度、韧性等关键指标的检测方法,并分析不当热处理可能导致的缺陷,如淬火裂纹、组织回火脆性等。 焊接与连接: 掌握不同焊接方法(如手工电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电阻焊等)的原理和适用范围,理解焊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缺陷,如气孔、夹渣、未焊透、裂纹等。学习无损检测(NDT)技术,如超声波检测(UT)、射线检测(RT)、磁粉检测(MT)、渗透检测(PT)等,以及其在焊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材料科学基础: 掌握金属材料(如碳钢、合金钢、铝合金、铜合金等)和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复合材料等)的基本性能,包括力学性能(强度、硬度、韧性、疲劳极限)、物理性能(密度、导电性、导热性)、化学性能(耐腐蚀性)等。理解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如晶粒度、相组成)与其宏观性能的关系,并学习如何通过金相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精准丈量的艺术——计量与检测技术精要 精确的测量是品质检验的基石,而精湛的检测技术则是检验工的看家本领。本部分将带您进入计量与检测技术的殿堂,掌握科学、高效的检测方法。 测量基准与公差理论: 深入理解国家计量单位体系,掌握量块、标准件等测量基准的使用。系统学习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角度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国家标准(GB/T)和行业标准,理解其内涵、表示方法以及在产品设计和制造中的意义。 常用测量工具与仪器: 精通游标卡尺、千分尺、高度尺、角度尺、表面粗糙度仪、硬度计、显微镜等通用量具和检测仪器的原理、操作方法、精度等级和误差分析。学习如何根据被测对象的特点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三坐标测量机(CMM)与光学测量: 掌握三坐标测量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操作流程、编程方法和数据处理。学习利用CMM进行复杂曲面、自由曲面的尺寸和形位测量。同时,探索光学测量技术,如影像测量仪、激光扫描仪等,在非接触式高精度测量中的应用。 无损检测(NDT)技术深入: 除了第一部分提及的NDT技术,本部分将进一步深化其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例如,深入讲解超声波检测的声传播机理、缺陷回波分析;射线检测的成像原理、底片判读;磁粉检测的磁化方式、缺陷显示;渗透检测的渗透剂选择、显象剂作用等。您将学习如何根据不同材料和潜在缺陷类型,选择最有效的NDT方法,并准确解读检测结果。 材料性能测试: 掌握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冲击试验、疲劳试验、扭转试验等力学性能测试的标准和操作规程。学习如何进行硬度测试(布氏、洛氏、维氏)并解读试验结果。了解金属材料的金相检验方法,包括试样的制备、腐蚀处理、显微组织观察和晶粒度评定。 第三部分:品质的守护者——检验规程制定与实施 优秀的检验工不仅能执行标准,更能理解并参与标准的制定与完善,确保检验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检验规程的编制要素: 学习如何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制造工艺、相关标准以及潜在风险,系统编制详细、清晰、可操作的检验规程。内容将包括检验目的、检验依据(标准、图纸)、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仪器、判定标准、记录要求、不合格品处理等。 首件检验与过程检验: 理解首件检验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对第一件产品进行全面细致的检验,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和产品的一致性。掌握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关键尺寸、关键工艺参数的抽样检验和全数检验的方法,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问题。 成品检验与出厂验收: 学习如何依据成品检验规程,对最终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包括外观、尺寸、性能、标志等。掌握产品出厂验收的流程和要求,确保交付给客户的产品符合合同规定和用户期望。 不合格品管理与预防: 建立完善的不合格品管理体系,学习如何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隔离、判定、记录和处理。深入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从源头上预防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第四部分:品质的引领者——统计质量控制与改进 在现代制造业中,数据驱动的质量管理是提升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本部分将引导您运用统计学工具,实现精益的质量控制。 基础统计学概念: 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基本统计量,理解其在描述数据特征方面的作用。 质量控制图(SPC): 深入学习控制图的原理和类型(如X-R图、P图、C图等),掌握如何绘制、解读和应用控制图,以实时监控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及时发现异常波动。 抽样检验: 学习不同抽样计划(如一次抽样、二次抽样、序贯抽样)的设计和应用,理解其在平衡检验成本与风险方面的作用。掌握如何根据产品重要性、批量大小和风险容忍度,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案。 根本原因分析(RCA): 学习运用鱼骨图(Ishikawa diagram)、5 Why分析法等工具,深入挖掘产品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表面化处理。 持续改进方法论: 介绍PDCA循环(Plan-Do-Check-Act)等持续改进模型,引导您将质量改进融入日常工作,不断优化工艺、提升产品质量。 第五部分:特定领域的检验实践与前沿趋势 除了通用性的检验知识,不同行业的机械产品有着其独特的检验侧重点和技术要求。本部分将聚焦几个典型领域,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汽车零部件检验: 聚焦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车身等关键汽车零部件的特殊检验要求,包括材料强度、耐久性、安全性、NVH(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等方面的检测。 航空航天零部件检验: 强调极端工况下的可靠性和高精度要求,重点介绍对材料性能(如高温合金、复合材料)、结构完整性、表面质量、精密尺寸等的严苛检验。 精密机械与仪器仪表检验: 关注微小尺寸、高精度配合、低摩擦、长寿命等要求,介绍微观尺寸测量、表面形貌分析、动态性能测试等先进检验技术。 新兴材料与智能制造中的检验: 探讨3D打印(增材制造)产品的检验挑战,如材料均匀性、内部缺陷、尺寸精度等。展望智能传感器、工业物联网(IIoT)、人工智能(AI)在未来机械产品检验中的应用,如在线监测、预测性维护、自动化检测等。 结语: “机械产品检验工(高级)”绝不仅仅是一个操作工的身份,它是一份对卓越品质的执着追求,是一份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承诺,更是一份对行业发展的责任担当。本书的目标是为您提供一套系统、全面、实用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帮助您从一名合格的检验员,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品质专家,为中国制造业的精益求精贡献您的智慧和力量。通过深入学习本书内容,您将能够更自信、更专业地面对各种检验挑战,成为企业产品质量的坚实后盾,并为自身职业生涯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本来对这本书的期望值并不高,觉得可能就是一本泛泛而谈的入门读物。但是,当我翻开它,深入阅读之后,才发现我的想法完全错了。这本书在细节的处理上,简直达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深入地剖析了“为什么”和“怎么样”。举个例子,对于某个检测标准的解读,它不仅给出了标准的条文,还详细阐述了制定这个标准的背景,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变通和注意事项,甚至还附带了一些历史沿革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这种深度和广度,是我在其他同类书籍中很少见到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一些“潜规则”或者说是“行业经验”的提及,这些内容往往是教科书上学不到的,但却是实际工作中至关重要的。感觉作者真的是把自己在多年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出来,这一点让我非常感动,也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其价格。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有意思,封面是一种哑光质感的深蓝色,上面印着烫银的标题,显得低调而又专业。我拿到书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它应该是一本内容扎实的工具书。书的纸张也很好,不是那种泛黄的廉价纸,而是白净而略带厚度的那种,摸起来手感不错,翻阅的时候也不会有沙沙的声音,感觉挺舒服的。书的排版也比较清晰,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比较合理,读起来不会觉得眼睛累。我个人比较注重书籍的实用性,所以拿到书后,我第一个关注的就是它的目录和前言。目录的设计很有条理,从基础知识到高级技能,循序渐进,让我大致了解了这本书的结构和内容覆盖范围。前言部分也让我对编写这本书的初衷和目标读者有了初步的认识,感觉编写者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且对这个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从初步的翻阅和感受来看,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专业、严谨,并且注重细节,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给我带来一些新的启发和收获。

评分

这本书的逻辑结构非常清晰,就像一条条清晰的脉络,将复杂的机械检验知识串联起来。我最喜欢的是它在每一章节的开头,都会有一个简要的“知识导图”,让我能够快速地把握本章的核心内容和重点。而且,在章节的结尾,还会有一个“章节小结”和“思考题”,这对于巩固学习内容非常有帮助。我经常会先浏览一下章节导图,对内容有个大概的印象,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最后再通过小结和思考题来检验自己的理解程度。这种设计让我的学习过程非常高效,不会感到迷失方向。另外,书中在引入新的概念时,都会有详细的定义和解释,并且会与其他相关概念进行对比,让我能够准确地区分和理解。这种严谨的逻辑安排,避免了我因为概念混淆而产生的困惑,让我的学习过程更加顺畅。我感觉作者在组织内容方面,是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去思考的,这一点非常难得。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鲜明,一开始读的时候,我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但读了几页之后,我发现它的叙述方式相当引人入胜。作者并没有采用那种干巴巴的术语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一些复杂的概念。比如说,在讲到某个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时,作者竟然拿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类比,一下子就把抽象的原理变得通俗易懂。这种写法非常讨巧,也显示了作者在教学上的功力。而且,书中穿插了一些实际案例分析,这些案例都非常贴近实际工作中的场景,我读起来就感觉自己仿佛置身其中,能够切身感受到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种“故事化”的讲解方式,让我在阅读技术性内容的同时,也不会感到疲惫,反而会产生一种主动探索的兴趣。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解释一些容易出错的环节时,会用“敲黑板”或者“重点提示”这样的方式来提醒读者,这让我觉得作者非常体贴,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耳边指导一样。

评分

我原本是一个对机械检验工作知之甚少的新人,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感觉自己像是个在茫茫大海中寻找灯塔的迷路者。然而,这本书就像那束指引方向的光,让我看到了前进的道路。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一步步引导我进入这个专业领域。作者的语言非常朴实,也很接地气,没有那些华而不实的辞藻,而是用最直接、最清晰的方式来表达。书中大量的插图和图表,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将抽象的原理具象化,让我能够更容易地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问题排查”的部分,它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让我知道在面对一个检验问题时,应该如何去分析、判断和解决。这对于像我这样的新手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我感觉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陪伴我一点点成长,建立起对机械检验工作的信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