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内部审计概论
1.1 内部审计的定义
1.2 内部审计的种类
1.3 内部审计的任务
1.4 内部审计的特征
1.5 内部审计的依据
1.6 内部审计的组织方式
1.7 内部审计机构
1.8 内部审计人员
第2章 内部审计准则
2.1 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综述
2.2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2.3 内部控制审计准则
第3章 内部审计证据
3.1 内部审计证据综述
3.2 内部审计证据的分类
3.3 内部审计证据的特性
3.4 内部审计证据的收集
3.5 内部审计证据的分析
3.6 内部审计证据的综合运用
第4章 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4.1 内部审计准备阶段
4.2 内部审计实施阶段
4.3 内部审计报告阶段
4.4 内部审计后续阶段
第5章 内部审计方法
5.1 内部审计方法的定义
5.2 内部审计方法的选用原则
5.3内部审计方法的类型
5.4 审计分析方法
第6章 计算机内部审计
6.1 计算机内部审计的定义
6.2 信息技术革命与计算机内部审计的风险
6.3 计算机内部审计的内容
6.4 计算机内部审计的方式
6.5 计算机内部审计的技术
6.6 计算机内部审计的步骤
6.7 计算机内部审计证据的特殊性
6.8 计算机系统开发审计
6.9 计算机辅助内部审计
第7章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
7.1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概述
7.2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和主要作用
7.3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
7.4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和编制要求
7.5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管理
第8章 内部审计报告
8.1 内部审计报告概述
8.2 内部审计报告的体裁
8.3 内部审计报告的构成要素
8.4 内部审计报告编制的基本原则
8.5 内部审计报告的编报
8.6 如何写好内部审计报告
8.7 内部审计档案管理
第9章 后续内部审计
9.1 后续内部审计综述
9.2 后续内部审计步骤
第10章 财务收支审计
10.1 资产类审计
10.2 负债类审计
10.3 净资产类审计
10.4 收入类审计
10.5 支出费用类审计
10.6 财务收支审计案例
第11章 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
11.1 全面预算审计概述
11.2 预算执行审计概述
11.3 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方案
11.4 预算执行审计的方法
11.5 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
11.6 预算执行审计的流程
11.7 决算审计内容
11.8 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报告
11.9 专项资金审计
第12章 合同审计
12.1 合同审计概述
12.2 合同的审计流程
12.3 合同内部控制审计
12.4 合同管理制度
12.5 经济合同审计规定
12.6 合同审计案例评析
第13章 经济责任审计
13.1 经济责任审计综述
13.2 经济责任审计实施
13.3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和结果运用
13.4 内设职能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
13.5 中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方法
第14章 建设项目审计
14.1 建设项目审计概述
14.2 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
14.3 零星修缮工程项目审计
14.4 建设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管理
14.5 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管理
第15章 政府采购实务与物资采购审计
15.1 政府采购重点难点释义与操作实务
15.2 物资采购审计
第16章 专项审计
16.1 科研经费审计
16.2 大型医疗设备绩效审计
16.3 退费审计
16.4 植入类耗材审计
16.5 绩效工资审计
16.6 后勤社会化外包审计
16.7 科室绩效审计
16.8 “院办产业”审计
第17章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评价与审计
17.1 内部控制建设流程与方法
17.2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17.3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17.4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17.5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第18章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政策解读、运作实务与审计
18.1 热点问题与政策解读
18.2 医院PPP模式与案例评析
18.3 医院PPP项目运作实务
18.4 PPP模式审计
附录 内部审计中涉及到的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合同模板
1.医疗机构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合同
2.医疗机构药品统一配送合同
3.医疗机构药品购销合同
4.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网上阳光采购合同
5.医疗机构医疗设备购销合同
6.医疗机构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合同
7.医疗机构废物清运处置合同
8.医疗机构洁净手术室维修保养合同
9.医疗机构中央空调冷水机组保养合同
10.医疗机构清掏合同
11.医疗机构生活垃圾清运合同
12.医疗机构保安服务合同
13.医疗机构保洁服务合同
14.医疗机构委托审计服务合同
15.医疗机构托管协议
16.医疗机构技术合作协议
17.医联体/ 共同体合作协议
参考文献 致谢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对新时期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大力加强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既是确保本系统各项资金安全和高效使用的需要,也是改革和创新内部管理机制的需要,对于正确贯彻落实党的决策部署和政治任务,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这是被业内公认为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基本接轨的全新定义,其主要突破点是:首先,这一定义将内部审计以往的“监督和评价”职能调整为“确认和咨询”职能,拓展了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突出了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其次,明确了内部审计在提升组织治理水平,促进价值增值以及实现组织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再次,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全面贯彻于整个准则体系中,强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全面关注组织风险,以风险为基础组织实施内部审计业务。
为从实操层面指引和帮助各医疗卫生机构贯彻落实《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有效推进内部审计规范化建设,切实实现审计目标的全过程风险控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为医疗卫生机构增加价值的作用,作者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等制度的规定,结合医疗卫生机构实际,在多年开展相关培训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精心编写了这本《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审计精细化管理》。
本书除了涉及内部审计概论、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证据、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内部审计方法、计算机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工作底稿、内部审计报告、后续内部审计等必备基本知识与技能,主要篇幅是首次将精细化的理念和原则引入医疗卫生机构的内部审计管理,全面科学地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基建项目审计、合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政府采购实务与物资采购审计、大型医疗设备绩效审计、科研经费审计、退费审计、植入类耗材审计、绩效工资审计、后勤社会化审计、科室绩效审计、“院办产业”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审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运作与审计等各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规范化、流程化、表单化、工具化的系统设计,对于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审计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审计广度和深度上的全覆盖,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工作能力、质量和效率具有较强的实操指导作用。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选题非常及时且具有前瞻性。当前,医疗卫生机构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对内部审计的专业性、精细化和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一关键点,深入探讨了如何实现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审计的精细化管理。它不仅仅是对理论的梳理,更是对实践的深刻洞察。书中关于审计方法论的创新性阐述,以及对不同类型医疗机构审计特点的细致分析,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过程控制”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强调审计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审计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为最终的审计评价提供坚实的基础。此外,书中关于审计人员能力建设和职业道德的论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审计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思考。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框架,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精细化审计的核心要义,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在基层医疗机构摸爬滚打多年的审计人员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我们虽然在做审计,但很多时候都停留在“查漏补缺”的层面,缺乏一套系统化的、能够真正提升管理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的理论框架。这本书的出现,就像给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去审计,更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审计的“精细化”理念。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风险导向审计的章节,作者没有空泛地讲理论,而是结合了大量实际案例,详细讲解了如何识别、评估、响应和监控医疗机构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比如财务风险、合规风险、运营风险、甚至信息安全风险。每一个风险点都剖析得非常透彻,并且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工具,这对于我们这些缺乏经验但又希望提升专业性的审计人员来说,简直是福音。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审计思路一下子清晰了很多,不再是茫然地翻阅各种规章制度,而是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去发现问题,并且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这本书真的让我明白了,内部审计不应该只是一个“事后诸葛亮”,而应该成为医疗机构管理者信赖的“参谋”,为机构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评分作为一名年轻的审计助理,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面对复杂的医疗卫生机构,很多时候都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前进。它没有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内部审计的精髓。我最喜欢的是它关于审计质量控制的部分,详细介绍了如何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保证体系,如何通过内外部评价等方式不断提升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作者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生动地展示了精细化审计在提升医院运营效率、堵塞管理漏洞、防范潜在风险等方面的实际效果。我尤其注意到书中有专门章节讨论如何运用新技术,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来辅助审计工作,这让我看到了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方向。之前总觉得审计是一项枯燥的工作,但读完这本书,我发现原来精细化审计可以如此充满活力和挑战。它让我对接下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需要学习和提升的方向。
评分我是一名在三甲医院从事多年内部审计工作的老兵,一直以来,总感觉我们的审计工作存在一些“瓶颈”。虽然我们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定期开展审计,也出具了不少报告,但总感觉审计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升,尤其是在精细化管理方面,我们似乎总是在“打擦边球”,难以触及到问题的核心。而这本书,则如同一股清流,为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启发。它详细阐述了如何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贯穿于内部审计的全过程,从审计项目的立项、审计计划的制定,到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发现的分析,再到审计报告的撰写和审计建议的落实,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匠心独运的思考。特别是关于审计资源优化配置的章节,让我醍醐灌顶。我一直苦恼于有限的审计资源如何最大化地发挥作用,这本书给出了非常实用的解决方案,比如如何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如何聚焦高风险领域,如何建立有效的审计评价体系等等。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内部审计工作的一条崭新跑道,更加注重战略性、前瞻性和价值创造,不再仅仅是“查账”的工具,而是真正成为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驱动力。
评分我是一名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层成员,虽然我不是直接从事审计工作,但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却异常巨大。我一直希望能够提升我们机构的整体管理水平,但很多时候都找不到切入点,总感觉有些方面存在着隐患,但又无法准确地识别和评估。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我们机构在内部管理上可能存在的不足,也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它详细阐述了精细化审计如何能够渗透到机构的每一个运营环节,如何通过科学的审计方法,发现流程中的薄弱点,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内容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讲审计,更是讲如何通过审计,来强化机构的内部控制,防范化解风险,从而保障机构的稳健发展。读完这本书,我更加坚信,一个高效、专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于提升机构的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至关重要。我希望能将书中提到的理念和方法,积极地与我们的审计部门沟通,共同推动机构内部审计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评分非常好的工具书
评分很满意。
评分值得推荐
评分不错
评分不错
评分送货快,货版一致
评分还可以,学习学习
评分很满意。
评分非常好的工具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