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是一部完整的,也是目前我国*新的、***的、系统性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和共识专用工具书。引用国内、外*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研究技术成果,并以符合我国国情为目的,充分体现出*新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有两个版本——全文版和手册版。全文版含全文、文献和插图,尤其是上千条参考文献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方便读者查询证据来源和拓展阅读。手册版无文献和插图,更方便临床医生随身携带和快速查阅。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组织编写
? 全国200余位各大医院神经内科知名专家教授
? 国内新的完整的、系统性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专用工具书
? 涵盖脑血管病分类、预防、诊治、管理、影像学指导及风险评估等18个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
? 国内外*新循证医学证据,体现可操作性和个体化原则,具有科学性、实用性
1 中国脑血管病指南制定方法及应用
2 中国脑血管病分类
3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4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5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6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
7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8 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
9 中国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
10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
11 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共识
12 中国颈部动脉夹层诊治指南
13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
14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
15 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
16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学应用指南
17 中国脑血管超声临床应用指南
18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估量表使用专家共识
脑血管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极大地危害中老人的身体健康,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大多数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或病因比较清楚,发病机制了解也日益深入,只是脑组织的特殊性,一旦发病,受损严重,恢复困难,因此,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极为重要,也比较经济和可行;脑血管病发病后的检查、诊断、救治、康复和再复发的预防等措施技术,在我国医务工作者中仍存在较大的不同做法,有的甚至很不规范。随着时间推移,医学技术在不断地突飞猛进,国内、外对脑血管病的防治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新的技术、方法和药物也在随年增新,为此,脑血管病诊治的规范性和时代性显得尤其重要。
早在2004年,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托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组织全国多学科专家首次编写了我国第一部《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主编为饶明俐,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为王新德、陈清棠和吕传真),于2007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并经当时卫生部批准在全国推广和实施。之后,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领导下,脑血管病学组组长张苏明教授具体负责,第二次组织专家修订脑血管病的系列防治指南,于2010年开始陆续在《中华神经科杂志》上发表,为促进我国脑血管病的规范预防与诊治起到重要作用。近两年来,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领导的重视和领导下,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组长刘鸣教授具体负责,第三次组织全国神经病学专家分工撰写了比较完整的系列脑血管病诊治指南和共识,其中包括13个指南、3个共识和1个脑血管病分类,并于去年开始陆续在《中华神经科杂志》上发表,现又将其以《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手册的形式正式出版。《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经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神经介入协作组、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神经康复学组和神经影像协作组分别进行多次反复讨论、审修制定而成。这是一部完整的系统性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和共识专用工具书;在撰写、讨论和审修过程中,执笔者、组织者和参与讨论的专家们本着遵循和引用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研究技术成果,并以符合我国国情为目的,更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和适合个体化应用的原则,使该书充分体现出最新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由于《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统一组织编写,参加撰写、讨论和审修的专家均来自全国各大医院神经内科知名专家教授,因此该书应系我国最权威的脑血管病预防和诊治的技术性工具用书,相信该书将会对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在预防与临床诊治脑血管病方面起到帮助和指导作用,也为我国脑血管病的规范防治工作发挥重要作用。我们也衷心希望同道们在临床应用《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的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将来更新修订时更加完善。
拿到这本书,脑子里立马浮现出去年夏天那场突如其来的急症,家人被病痛折磨得够呛,而我却因为信息不对称,手足无措,只能眼睁睁看着,心里那叫一个煎熬。那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能有一本权威、便捷的指南,能够指导我们如何应对,如何最快、最准确地做出判断,如何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我记得当时在医院,医生们忙碌的身影,各种专业的术语,听得人云里雾里,回家后翻遍了网上零散的信息,很多都相互矛盾,让人无从适从。我一直在想,要是当时能有这么一本小巧、精炼的手册,能够把最关键、最实用的信息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那该多好。比如,怎么识别中风的早期信号,不同类型的中风应该采取什么急救措施,去哪个科室就诊最合适,这些细节上的指引,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而且,指南里要是能穿插一些真实案例的分析,结合具体的情境,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和记住,那就更完美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就是它能够成为我们在面对脑血管疾病时的“定心丸”,让我们不再因为无知而恐慌,能够更有条理、更有效地应对突发状况,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机会。
评分这次拿到的是手册版,让我对它的便携性有了很高的期待。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大型的医学专著,内容虽然全面,但实在太厚重,不方便随时携带和翻阅。而我更需要的是一本能够放在床头,或者在参加学术会议、外出进修时,能够随时随地拿出来查阅的“袖珍宝典”。我非常看重指南和共识的权威性和时效性。脑血管病领域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治疗手段、新的药物层出不穷,一本能够及时更新,反映最新学术进展的指南,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是保持专业能力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简洁明了地呈现出最新的诊疗路径,在关键节点上给出明确的推荐意见,同时也能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思考的空间,而不是生硬的指令。在共识部分,我希望能够看到不同学派、不同专家的观点碰撞,以及最终达成的共识,这能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问题。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果能清晰地列出证据等级和推荐强度,那就更有指导意义了。
评分我是一位对健康科普充满兴趣的普通读者,虽然不是医学专业人士,但对于像脑血管病这样影响深远的疾病,我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我深知,了解疾病的早期症状,掌握基本的预防知识,对于我们每个人和家庭来说,都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更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提供清晰的指引。比如,它是否能用简洁的语言解释清楚什么是脑血管病,它有哪些高危因素,我们应该如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预防。在疾病发生时,如何识别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危险信号,以及在寻求医疗帮助前,我们自己可以做些什么,这些信息是我非常看重的。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康复护理的建议,或者家属应该如何配合治疗,那就更好了。我曾经因为家里的长辈生病,而对脑血管疾病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当时信息碎片化,很多东西难以消化。我期待这本手册,能够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最朴实、最贴近生活的语言,教会我关于脑血管病的“必修课”,让我能够更好地关爱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评分不得不说,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复杂的脑血管疾病病例。每次面对新的情况,总会习惯性地去查阅最新的文献和指南,以确保我的诊疗决策是最科学、最前沿的。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快速翻阅、携带方便,但又不失专业深度的书籍,能够在我需要的时候,立刻提供最精准的参考。尤其是在急诊科,时间就是生命,很多时候需要迅速做出判断和决策,一本内容详实、结构清晰、重点突出的手册,对于一线医务人员来说,其价值不言而喻。我期望这本手册能够囊括各种脑血管疾病的最新诊疗进展,包括但不限于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以及各种椎-基底动脉系统疾病、脑静脉血栓等。而且,在共识部分,我更看重它能否体现出当前学术界的争议焦点以及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给出权威的建议。一些罕见病或者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的诊治要点,如果能有清晰的阐述,那将大大提升它的实用性。另外,对于一些基层医院的同行,一本能够帮助他们规范诊疗流程、提升疑难杂症处理能力的工具书,意义更是重大。
评分我是一位对医学历史和发展脉络颇感兴趣的读者。虽然我目前不是一线医务人员,但我对脑血管病这个领域的发展历程,以及诊疗理念的演变,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手册版)》,能够窥见这个领域在2016年当时所达到的高度,以及当时的主流观点和临床实践。我更想了解,在那个时间点,中国医学界是如何看待和处理脑血管疾病的,有哪些里程碑式的进展,以及当时存在哪些尚未解决的难题。如果书中能够隐含一些历史的印记,比如对于某个经典治疗方法的论述,或者某种诊断技术的早期应用,这将非常有启发性。我也想知道,与之前的指南相比,2016年的指南在哪些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又或者有哪些争议被逐步化解。通过了解这些,我能更好地理解脑血管病诊疗的“现在”,从而更好地展望它的“未来”。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扇窗户,让我能够透过它,看到一个领域的智慧结晶和不懈追求。
评分书很不错,以后会经常买的。
评分挺好
评分不错
评分1
评分一般
评分^_^^_^^_^^_^^_^^_^^_^^_^^_^^_^^_^^_^^_^
评分书很不错,以后会经常买的。
评分不错
评分非常值得信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