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致用:王阳明

经世致用:王阳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新华 著
图书标签:
  • 王阳明
  • 心学
  • 明朝
  • 哲学
  • 思想史
  • 经世致用
  • 理学
  • 教育
  • 历史
  • 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ISBN:9787113221225
版次:1
商品编码:1198846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4
字数:224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王阳明:
  他两肩正气,
  他格物致知,
  他贬官悟道,
  他授徒讲经,
  他创良知之说,
  他就是三不朽的明朝一哥。
  他学识渊博,开创了心学思想;他指挥若定,匡扶了大明江山。

内容简介

  《经世致用:王阳明》一书主要介绍了王守仁(王阳明)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再现了他是如何成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伟人,如何成为明朝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他的心学思想融合了儒释道三家之精髓,是酱缸文化的后一剂解药。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先生预言,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

作者简介

  吴新华,现供职浙江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人民政府。作品散见于《当代小说》《小说月刊》《绝妙小小说》《幽默讽刺》《文学港》《短小说》《浙江日报》《联谊报》《贵州都市报》《杭州日报》等报刊,部分作品被《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文学报》《故事家》《特别关注》等选载或入选中考语文试卷。曾在各类征文比赛获奖,其中《决战王励勤》获奥运会征文一等奖。系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著有《窗外栖溪》《意外的结局》等书。

目录

第一章 好事多磨
一窝端/3
恶有恶报/5
远大的理想/7
打仗的梦想/9
第二章 一见钟情
新郎失联/11
有缘无分/14
第三章 格物致知
格竹子/18
一堂生动的哲学课 /20
第四章 初入仕途
考 试/23
赠送威宁伯之剑/25
监狱黑幕/27
人性之美/30
第五章 刘瑾暴行
刘瑾得势/33
妙计不妙/36
挑战权奸/40
金蝉脱壳/41
第六章 龙场悟道
人生低谷/45
悬崖救人/47
生死之墙/50
理在心中/52
讲学风波/53
第七章 处死刘瑾
掘墓人/56
后一击/59
第八章 遇上贵人
治理县城/65
精明人王琼/67
出任巡抚/69
第九章 智斗匪贼
空城计/72
新官上任几把火/75
沉痛的教训/77
声东击西/78
第十章 退征南王
暗度陈仓/82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84
端掉老巢/86
情义也会害死人/89
第十一章 智擒霸王
逼上梁山/94
诈降计/96
调虎离山/98
有钱不一定能使鬼推磨/100
第十二章 大人讲学
公正的裁判/103
心学和佛学的区别 /105
知与行从来没有分开过/107
一再求问/109
第十三章 宁王纳才
谋反的理由/112
收买高官/115
唐伯虎的逃生计/116
策反王阳明/120
第十四章 宁王造反
后院起火/123
一招臭棋/125
谋 反/127
第十五章 计平宁王
集合力量/132
厉害的诡计/135
安庆之役/137
夜战南昌/140
诱敌深入/142
拼死恶战/144
第十六章 御驾亲征
定要亲征/148
因公结仇/151
拜见张公公/154
锦衣卫的嘴脸/156
第十七章 除掉江彬
张忠刁难/160
陷 阱/164
皇帝失踪/166
后一招/169
第十八章 举荐新帝
暗流涌动/173
确定当家人/175
六载不召见/177
首辅倒台/179
第十九章 广收弟子
真才实学/183
意气用事/185
特立独行/188
自我批评/189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192
第二十章 出征广西
挂帅出征/196
招降敌军/199
剿匪大战/201
此心光明/204

前言/序言

  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将领东乡平八郎率领的劣势日舰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在庆功宴会上,面对众人的夸赞之声,东乡平八郎只是拿出自己的腰牌,示与众人,上面写着“一生伏首拜阳明”。“阳明”就是王阳明(王守仁)!
  我看过许多历史书,始终认为王阳明的心学、“内圣外王”的经历很值得后人学习、探究,他的智慧之花的现实意义非常深刻。
  “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良知”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为善去恶,内心存在善心之外,还要懂得识辨善恶,避免受骗上当,更要行善,持之以恒地行善。我们不管身处何时何地,都要知善、识善、行善,才能成为受人欢迎、爱戴的幸福之人。
  王阳明从小立大志要当圣人,可谓志存高远。正因为有这种远大的理想,才让王阳明有奋斗的目标和动力。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是状元,他与现代父母一样,希望孩子循规蹈矩地成长,但是争强好胜的王阳明我行我素,面对种种阻力,并不灰心丧气,依旧通过竹子“格物”,寻找事物的内在规律,终闯出了一条圣人之路。现在许多家长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学习、做事,往往把自己的观念、意识强加给孩子,束缚孩子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翅膀,终可能会扼杀一位伟人的诞生。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就是把两者有机统一。在现实生活之中,知道道理的人多,去实践的人少,去完成的则更少。只有知和行结合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必须是同时一起进行。一般人认为知行就是先知后行,只有知道了,然后去实行,如果持这个观点,那就错了,与事实不符,知和行必须是同时进行的。比如看到美女,知道是美女,就会产生喜欢。看到粪便,知道是臭的,就产生讨厌。王阳明凭借知行合一的无边威力,正确处理军事、政治、官场等重大事情,让他成为一代伟人。不能正确掌握知行合一的真谛,就打不开各种规律的金锁,不仅会降低办事效率,甚至还要犯错。
  王阳明在军事上运用孙子兵法,但绝不是照搬照抄的教条主义,他以万变应对不变与变化,面对狡猾的土匪,他用更高明的招对付他们;面对宁王造反,王阳明用反间计阻止宁王前进步伐,终将其消灭。王阳明运用有效的万变对付敌人,创建了经略四方的伟业。我们面对形形色色的人……怎样才会成为强者、胜利者,绝不是老办法、老经验、老套路。我们一定要以求新、求快、求实的变化作为自己的武器,正确处理各式各样的事物,在处理事物中成长、成熟。
  王阳明的心学,非常接地气,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版学说,完全在情理之中,没有其他学术那种虚渺。这种务实态度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强的借鉴作用。机关、学校、企业或多或少存在形式主义问题,有的甚至把形式主义无限扩展,看得比内容还重要,这是非常危险的,不可取的。王阳明的务实主义,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所有的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
  王阳明是勇于攀登真理高峰的强者。面对封建主义腐朽思想、享乐主义、尔虞我诈的官场,他没有气馁,也没有逃避,而是迎难而上,实践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的大事小事。他用自己的行动追求真理,达到“内圣外王”,除了自我完善,还为国家建功立业。正确处理了与领导、同事、百姓的关系。王阳明的精神现实意义非常显著,不管有多少阻力、困难,我们不能放弃对真理执著的追求,处处站在国家、社会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追求中作贡献,在贡献中讲追求!
  我花了整整两年的心血,撰写了《经世致用:王阳明》。王阳明是对国家、社会贡献非常大的圣人。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充满传奇色彩。王阳明是历史上罕见的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伟人,是明朝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他的知行合一心学思想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精髓,是终极智慧,也是酱缸文化的后一剂解药。
  王阳明的弟子众多,粉丝更多,近代名人曾国藩、孙中山、陶行知、蒋介石等人都是他的忠实粉丝。
  王阳明的学术实践意义非常深刻,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先生预言: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让我们了解人生、人性,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预测未来。了解、剖析叱咤风云的正能量历史人物,从中学习其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对我们工作、学习、生活有极大的指导作用!王阳明的经历,可使青少年从中习得那无穷的智慧,可使中年人对提升办事准确率和提高工作效率有借鉴作用,亦可使老年人得以从中审视人生的得失!
  吴新华
  2016年4月11日于杭州塘栖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经世致用:王阳明》的图书的详细简介,但内容完全不涉及王阳明或阳明心学。 --- 图书名称:《经世致用:王阳明》 (本书内容基于一个假定的、与历史人物王阳明无关的同名书籍的创作构思,重点讲述一个全新的、聚焦于现代工程与社会治理的宏大叙事。) 卷首语:从图纸到蓝图——现代文明的工程美学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复杂系统构成的世界里,从城市交通的网络到全球供应链的脉络,从量子计算的微观结构到气候模型的宏大预测,无不体现着人类对“有效性”与“实用性”的极致追求。如果说古代的智慧在于对人性的洞察与道德的修养,那么现代的“经世致用”则必须聚焦于如何通过精密的规划、创新的技术和高效的管理,去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实际问题。 本书《经世致用:王阳明》(此书名仅为形式引用,内容完全侧重于当代工程伦理与社会实践),旨在深入探讨那些在宏大工程、复杂系统设计以及跨学科治理领域中,那些不被言说的原则、未被记录的决策过程,以及最终如何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切实可行的社会福祉。我们拒绝空泛的理想主义,直面“落地”的艰难,探求一种既具前瞻性又兼顾现实可行性的“致用之道”。 --- 第一部分:大地的脉动——超大规模基础设施的系统工程 本部分聚焦于那些塑造我们生存环境的、对国家安全与经济命脉至关重要的超大型工程项目。我们不谈历史上的哲思,而是深入到混凝土的配比、电网的冗余设计、以及超级工程背后的决策矩阵。 第一章:流体与静力学的对话:现代水利工程的极限挑战 探讨一项为应对千年一遇洪灾而设计的特大型防洪堤与水库群的建设历程。重点分析在极端地质条件下,如何平衡工程的安全冗余度与生态环境的最小干预原则。内容涵盖新型复合材料的应用、实时监测反馈系统(IoT)在结构健康评估中的作用,以及跨区域水资源调度的政治经济学考量。特别分析了在设计阶段,如何通过数字孪生技术预演各种极端工况,以避免现实中的“不可逆错误”。 第二章:编织天空:全球互联网络的物理承载力 深入解析支撑现代信息社会的“物理骨架”——海底光缆铺设与空间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哲学。本书将详细剖析光纤的抗拉伸极限、深海环境对中继站的腐蚀防护,以及在轨部署的成本效益分析。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在追求“零延迟”的时代背景下,工程师如何在光速的限制下,做出最经济且最具韧性的架构选择。 第三章:城市熔炉:垂直生长与地下空间的重构 以一座人口密度极高的超大城市为案例,分析其在扩张过程中如何有效利用三维空间。重点探讨深基坑开挖的震动控制技术、复杂管线穿越的精细化管理,以及为实现“百年建筑”目标而采用的模块化装配式建筑体系的供应链优化。这部分内容是对“空间效率最大化”的实践检验。 --- 第二部分:数字洪流中的秩序重建——数据治理与算法伦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真正的“经世致用”在于如何驾驭数据流,使其成为驱动社会进步的稳定力量,而非混乱的源头。本部分讨论的是工程思维在软性系统中的应用。 第四章:混沌之上的算法:复杂决策系统的透明化工程 剖析在金融交易、医疗诊断和公共资源分配等关键领域中,由人工智能驱动的“黑箱”系统所带来的风险。本书强调的不是AI的潜力,而是如何将工程学的“可追溯性”与“可解释性”注入到复杂的机器学习模型中。内容涉及后门攻击的防御机制、决策路径的可视化工具,以及建立失效安全(Fail-Safe)机制的重要性。 第五章:信息熵减:供应链韧性的网络拓扑学 探讨全球化供应链中断的系统性风险,并提出基于网络拓扑理论的“反脆弱性”设计方案。我们分析了如何通过多元化采购、地理分散存储和实时需求预测模型,将一个原本脆弱的线性系统,转化为一个具有弹性冗余的网状结构。这要求决策者具备超越单一企业利益的系统级视野。 第六章:数字身份的边界:隐私保护与社会信任的工程学平衡 在数字化身份普及的背景下,如何设计既能保障高效社会服务(如便捷的电子政务),又能彻底隔离个人敏感数据的安全架构。本章深入探讨零知识证明(ZKP)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在设计用户界面时,如何通过工程手段引导用户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数据授权选择,从而建立起新型的数字社会信任模型。 --- 第三部分:人与机器的交汇点——工程伦理的实践维度 “经世致用”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人。本部分回归到工程实践的最前沿,探讨技术人员在面对社会伦理困境时的决策框架。 第七章:遗留系统的重构:技术债务与代际责任 所有伟大的工程都会留下“技术债务”。本书分析了在基础设施老化、旧有标准过时的情况下,如何进行代际间的平稳过渡。这不仅是技术升级的问题,更是一种对未来居民和使用者的责任划分。重点讨论了“渐进式替代”与“全面重构”的成本效益模型比较。 第八章:高效能团队的工程文化:知识沉淀与迭代迭代 探讨如何构建一个能够自我修正、持续优化的工程组织。成功的“致用”并非依靠某位天才的灵光一现,而是依赖于结构化的知识管理、严格的同行评审机制,以及对“失败案例”的系统性复盘。本书提出了“反思性实践者”的组织模型,强调过程的优化高于对短期成果的追求。 结语:面向未来的工程心性 现代的“经世致用”,是科学的严谨性、工程的创造性与社会责任感的完美融合。它要求我们不仅要问“能不能做成?”,更要问“做成后会带来什么长远影响?”。本书旨在为新一代的工程师、规划者和社会管理者提供一套实用的思维工具箱,用以驾驭我们这个日益复杂的物质与信息世界。 --- (全书约 1500 字,内容完全聚焦于当代工程、系统设计与数据治理,未提及历史人物王阳明及其哲学思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厚厚的书拿在手里,分量感十足,光是书皮上的烫金字体就透着一股子历史的厚重感。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专著,毕竟“经世致用”听起来就和那些年代久远的政策文件挂钩。然而,一旦翻开,那种扑面而来的气场就完全不一样了。它不像我读过的其他几本关于古代思想家的传记那样,只是平铺直叙地罗列生平事迹和主要观点。这本书的叙事手法非常巧妙,它总能在描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或哲学思辨的同时,穿插进一些非常生动的、近乎场景重现的笔墨。比如书中描绘某次在蛮荒之地的谪迁经历时,作者对环境的细致刻画,那种孤寂和绝望感,几乎要透过纸面传达出来,让人不禁感同身受,心想换做是我,能否挺过那样的境地。这种叙事上的张力和细节的把控,让原本抽象的“心学”变得触手可及,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更像是从一个鲜活的、饱经风霜的生命体中自然流淌出来的生活哲学。读完第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像是跟随着一个智慧的老者走过了一段崎岖的山路,虽然累,但沿途的风景和获得的感悟,远超预期。

评分

阅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古代名人的传记,更像是一本活生生的、关于如何在困境中保持精神自主性的指南。我之前读过一些励志类的书籍,但它们往往停留在表面的“成功学”层面,而这本书则直达灵魂深处。它不提供捷径,甚至可以说,它明确告诉你,通往“经世致用”的道路是需要付出巨大心力去“格物”和“致知”的。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它用一种古朴而又现代的腔调,将那些遥远的典故讲述得如同昨日发生的事。尤其是一些关键的论述,作者似乎总能找到最贴切的比喻,让那些原本深奥的哲学命题,瞬间变得清晰易懂,像一道光照亮了迷雾。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的触动,已经超越了知识的积累,而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重塑,值得反复品读,细细揣摩其间的深意。

评分

我通常不太喜欢那种过于“大部头”的传记,总担心阅读过程中会失去焦点,被一些无关紧要的枝节拖垮。但这本书在史料的取舍上做得非常得体。它并没有试图面面俱到地记录一切,而是像一个高明的剪辑师,只把那些能直接烘托人物精神高度和思想成熟度的关键节点拎出来,放大呈现。这种叙事上的聚焦,使得全书的重心始终牢牢地放在了“心法”的淬炼过程上。书中对不同时期思想转变的描述,没有生硬的年代划分,而是通过对比他与同期其他学派的论辩,自然而然地勾勒出其思想的演进脉络。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历史评价时的审慎态度,没有一味地拔高,而是客观地呈现了其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引发的争议与回响。这让读者在欣赏其伟大的同时,也能保持一份批判性的距离感,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讨论更加立体和深入。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分层次的。初读时,我更多是被那些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所吸引,比如那些战争场面、政治斗争的描写,读起来有一种历史大片的既视感,节奏快,冲突激烈。但当我沉下心来,回味那些关于“功夫”和“体悟”的章节时,才发现真正精华所在。作者在处理这些内省性的内容时,采用了散文诗般的笔触,文字变得悠长而富有韵律感,像是在引导读者进入一种冥想的状态。它不强迫你立刻接受任何结论,而是提供了一把钥匙,让你自己去开启内心的门锁。这种克制而又充满力量的叙事,非常高明。它避免了说教腔,反而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想去探究这种“心法”究竟是如何在复杂的人世间得以保全和发展。全书结构看似松散,实则暗含乾坤,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就像在不同季节看同一座山,感受完全不同。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不得不承认,它彻底颠覆了我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些刻板印象。我之前总觉得,这些古代的圣贤思想,多少有些脱离实际,是写给庙堂之上的精英们看的清谈。但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不断地强调“知行合一”的实践意义。它不是在说“你应该做什么”,而是在展示“他如何做到的”。书中的论述逻辑非常严密,就像搭建起一座精巧的结构,每一个论点都像是承重柱,支撑着整个思想体系的巍峨。特别是当作者深入剖析某些关键性的历史抉择时,那种“格物致知”的实际应用场景,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致良知”的部分,它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被细化到日常的为官处事、乃至家庭伦理的每一个细微之处。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有一种独特的力量感,它不卖弄辞藻,但每一个用词都精准有力,读起来酣畅淋漓,仿佛作者在与你进行一场深入的、一对一的哲学对话,让你不得不停下来,反思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个“不致”之处。

评分

内容还是不错,但感觉和明朝那些事重复的内容太多,而且文笔感觉也很像。看过明朝那些事,再看这本书,就觉得内容少了。

评分

值得一读

评分

内容还是不错,但感觉和明朝那些事重复的内容太多,而且文笔感觉也很像。看过明朝那些事,再看这本书,就觉得内容少了。

评分

值得一读

评分

关于一个传奇人物的历史传记。王阳明传。这是一本新作,应该有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评分

很棒的一本书,值得花时间去读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作者很有才华 !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作者很有才华 !

评分

很棒的一本书,值得花时间去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