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史论丛(增订本)

秦汉史论丛(增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廖伯源 著
图书标签:
  • 秦汉史
  • 汉史
  • 秦史
  • 历史研究
  • 史学
  • 中国古代史
  • 历史论文集
  • 学术著作
  • 增订本
  • 史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56150
版次:1
商品编码:10712684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4
字数:4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秦汉史论丛(增订本)》文章十三篇,内容全属秦汉史问题之探讨。内容包括昌邑王废黜考、从汉代郎将职掌之发展论官制演变、秦汉朝廷之论议制度、汉代大夫制度考论、汉“封事”杂考、汉官休假杂考、汉代官吏之休假及宿舍若干问题之辨析、论汉末“兵为将有”之形成等。

目录

一 说新——兼论年号之起源
二 昌邑王废黜考
三 从汉代郎将职掌之发展论官制演变
四 汉代考课制度杂考
五 秦汉朝廷之论议制度
六 汉代大夫制度考论
七 汉“封事”杂考
八 汉禁锢考
九 《尹湾汉墓简牍·东海郡下辖长吏不在署、未到官者名籍》释证
十 汉官休假杂考
十一 汉代官吏之休假及宿舍若干问题之辨析
十二 评大庭惰著《汉代官吏的勤务与休假》及其中文译本
十三 论汉末“兵为将有"之形成
征引文献目录

精彩书摘

(一):
汉武帝崩,幼子弗陵继位,是为昭帝。昭帝无子而崩,武帝孙昌邑王贺入继大宗,即皇帝位,然二十七日后以“行淫乱”之罪名见废。宣帝时,封贺为海昏侯,贺以海昏侯薨,故其生平事迹不入本纪,附于其父《昌邑哀王髀传》后,见《溯书·武五子传》。《汉书》多处言昌邑王贺以行淫乱见废,实则昌邑王贺见废之原因,是其与霍光之权力斗争。吕思勉著《秦汉史》日:
史所言昌邑王罪状,皆不足信。《王吉传》:吉为昌邑中尉,王见征,奏书戒王:政事壹听大将军,垂拱南面而已。《张敞传》:为太仆丞上书谏以国辅大臣未褒,而昌邑小辇先迁,为过之大者。《光传》:昌邑群臣二百余人悉见杀。出死号呼市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昌邑之所以废可知矣。宣帝立,光稽首归政,而帝谦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此其所以获安与?
自武帝崩后,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辅政,自领尚书事,掌握皇帝之权力。昌邑王贺入京继位,欲行使皇帝之权力,又亲信昌邑旧臣。霍光为保持权势,非废昌邑王贺不可。上引吕思勉所言是也。其文简略,读者容易疏忽,下文详细考论其事。
(二):
昭帝七岁即位,在位十三年,于元平元年(前74)崩,时年二十。昭帝朝之政治为霍光专政之局,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辅幼主,领尚书事,事无大小,壹决于光。昭帝无子,突然崩殂,不及指定继承人。其时昭帝兄广陵王胥尚在,“群臣议所立,成持广陵王”。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秦汉史论丛(增订本)》的简介,内容不涉及该书本身,而是聚焦于其他相关领域的史学著作: --- 《大唐帝国:盛世的构建与转型》 (聚焦于唐代政治、社会、文化、军事的综合性研究) 本书汇集了多位享誉海内外的唐史专家,以宏大的视野和扎实的史料考证,全景式地展现了从初唐的建立到中晚唐的转型的历史画卷。全书共分五卷,共计二十余篇精湛论文,旨在深入探讨大唐帝国如何从一个新兴的王朝,成长为一个辐射东亚的庞大帝国,并最终在其内部张力下实现历史性的社会文化重塑。 第一卷:帝国初创与制度奠基 本卷重点剖析了隋末唐初的社会动荡与李唐王朝的崛起过程。我们不仅细致梳理了关陇集团的形成及其在建国初期的核心作用,更深入探讨了唐初统治者如何继承并革新隋代的政治遗产。其中,对“贞观之治”的分析尤为详尽,通过对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以及均田制的具体运行机制的考察,揭示了唐代国家权力结构和财政基础的早期样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卷对关中地区在初唐政治地理中的战略地位进行了地理学和历史学的交叉分析,论证了“天子守国门”观念在唐代早期政治决策中的深层逻辑。 第二卷:盛世的结构与运行 盛唐时期是本书着墨最多的部分。本卷聚焦于“开元盛世”的经济繁荣与社会结构。通过对唐代户籍制度、土地兼并情况的分析,本书挑战了传统史学中对盛唐“均平”的片面理解,指出在表面繁荣之下,社会矛盾已开始暗流涌动。 在文化方面,本卷详细考察了科举制度在盛唐的成熟及其对士人阶层流动的影响。通过对唐代长安城坊制度的考古学与文献学结合的研究,展现了唐代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此外,对于唐代佛教、道教的兴盛及其对国家意识形态塑造的作用,也进行了独到的阐释。 第三卷:军事、边疆与域外关系 唐朝的强盛离不开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灵活的边疆政策。本卷系统梳理了唐代的府兵制改革及其在开边拓土中的军事部署。重点分析了唐代对突厥、吐蕃、新罗等周边民族和政权采取的“羁縻”政策的实施细节和效果评估。 其中,对安西都护府的管辖范围、职能演变以及丝绸之路贸易的安全保障机制的论述,提供了关于唐代“大帝国”管理模式的全新视角。本书还利用新出土的简牍和碑刻资料,对唐代边疆地区的社会生态和民族交往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第四卷:中晚唐的转型与危机 “安史之乱”是唐代历史的转折点。本卷着重分析了这场叛乱如何从根本上动摇了唐帝国的统治根基,并探讨了藩镇割据的制度性成因。本书认为,藩镇的崛起并非单纯的军事失控,而是与中晚唐赋税制度的演变(如两税法的推行)和中央集权体系的结构性弱化紧密关联。 本卷还深入探讨了中晚唐时期士大夫阶层的政治参与变化,以及晚唐文人对帝国衰亡的复杂心态,通过对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重要人物思想的解读,揭示了危机时代的文化精神。 第五卷:唐代社会生活与法制考察 此卷跳脱出宏大的政治叙事,转向对唐代社会肌理的微观审视。内容涵盖了唐代的婚姻家庭制度、女性的社会地位变迁(特别是武周时期后的变化),以及唐代法律(《唐律疏议》)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同时,本卷也收录了关于唐代工商业发展、城市消费文化、以及士农工商各阶层日常生活场景的专题研究,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幅生动、多维的唐代社会生活图景。通过这些细致的考察,读者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那个辉煌时代在日常层面上的脉搏。 --- 编者按语: 本书的编撰,旨在提供一套全面、深入、立足于最新学术成果的唐代通史性参考资料,特别适合历史专业研究者、对隋唐制度史感兴趣的读者,以及希望理解中国古代帝国兴衰规律的普通爱好者研读。全书论证严谨,注释详尽,是当前唐史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重磅力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秦汉史论丛(增订本)》的出版,简直是为我这种痴迷于两汉风云的史学爱好者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才从第一篇引言中抽身出来,那开篇对“霸业”与“帝国”两种概念的辨析,就已经把我彻底吸引住了。作者似乎拥有某种魔力,能将那些尘封在故纸堆里的文献碎片重新组合,还原出那个气势磅礴却又暗流涌动的时代全貌。特别是关于汉初郡国并行制的探讨,不同于以往那种非黑即白的论述,这里面展现出的是一种深刻的结构性矛盾分析,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刘邦集团的权力基础究竟有多么脆弱和精妙。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细节的执着,比如引用了某段出土竹简的模糊记载来佐证某个政治集团的真实意图,这种“啃硬骨头”的精神,在当前的史学界实在太稀缺了。读完这几章,我感觉自己仿佛亲身站在了鸿门宴的现场,不仅看到了刀光剑影,更听到了那些隐藏在觥筹交错背后的政治算计。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值得称赞,对于一本学术性极强的论丛来说,阅读体验至关重要。清晰的字体、合理的行距,以及关键术语的突出显示,都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疲劳感。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行文中展现出的那种对历史现场的“在场感”,是任何技术手段都无法替代的。例如,在分析秦始皇陵的修建动机时,作者并没有陷入过度猜测的泥潭,而是冷静地梳理了当时的官方意识形态叙事与实际的工程压力之间的张力。这种克制而深刻的笔法,让读者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智力上的愉悦。读完之后,我合上书,脑海中留下的不是一堆孤立的事实,而是一个结构完整、逻辑严密的秦汉世界观,它为我理解后续的魏晋南北朝历史,打下了无比坚实的基础。

评分

最近几年读了很多关于汉代边疆治理的著作,大多聚焦于匈奴战事和军事部署,但这本书中关于“郡县与戎狄关系”的章节,却提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视角。它更关注的是社会层面的融合与冲突,而非单纯的武力对抗。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档案中关于移民政策、物产交换的记录,勾勒出一幅边疆地带多元文化共存的复杂图景。我特别留意了关于河西走廊屯田制度的分析,它不再是教科书上那种刻板的“稳定后方”的工具,而是一套动态调整、充满地方变数的生态系统。文字的风格也变得更加朴实有力,少了些学院派的繁复修饰,多了几分历史现场的颗粒感。对于想了解一个帝国是如何在其广阔的边界上实现有效控制而非简单征服的读者来说,这部分内容是无价之宝。

评分

这本厚厚的书拿到手里时,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就已经预示了它内容的密度。我向来对那种浮光掠影的通史叙述感到厌倦,而这本论丛则完全是另一番光景。它就像是一台高倍显微镜,将秦汉帝国的肌理剖析得淋漓尽致。我尤其被其中关于“盐铁官营”的经济史分析所震撼。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国家垄断”结论上,而是深入挖掘了地方豪强与中央财政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过程。阅读过程中,我几次不得不停下来,拿出地图和年表对照,试图跟上作者的思路,那种被知识的洪流裹挟前行的感觉,酣畅淋漓!对于研究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提供了一个极具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参照系,它逼迫你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去正视历史的复杂性。书中的引证体系极其严谨,每一次观点提出,背后都有扎实的文献支撑,绝非空穴来风,读起来让人心服口服。

评分

坦白说,我最初对这套“增订本”抱持着一丝怀疑:仅仅是增订,能有多少实质性的突破?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新增的几篇关于汉代士人阶层文化心态转变的研究,简直是神来之笔。不同于侧重于制度或军事的传统研究路径,这部分内容深入到了思想史的幽微之处。作者探讨了儒家思想在不同社会阶层中被“转译”和“利用”的差异,特别是对“孝治天下”理念如何被地方乡绅转化为维护自身特权的工具,这一论述入木三分。阅读时,我常常产生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仿佛能捕捉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传统与变革边缘徘徊的焦虑与挣扎。这种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关注,使得原本宏大的帝国叙事,一下子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了一种历史的温度。

评分

服务态度好,送货相当快,包装仔细!这个也值得赞美下。希望京东这样保持下去,

评分

速度快质量好!

评分

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你的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方法。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

评分

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总之,爱

评分

扎实的基础!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变得温文尔雅,具有浓厚

评分

你的心情变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方式,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你的身

评分

制度史经典书目,推荐!

评分

好读书是好事。让我们都来读书吧。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

评分

绘图都十分好画,让我觉得十分细腻而且具有收藏价值。书的封套非常精致推荐大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