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集大量新鲜语料和作文素材,再现真实的教学场景。
2、语言风趣幽默,段子信手拈来,教学相长,寓教于乐。
3、全彩印刷、图文并茂,让阅读乐在其中。
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对外汉语教学手记,也是一份温情满满的校园回忆录。9个班级的教学回顾和17名外国学生的个人特写交织成了一个博大精深而又妙趣横生的汉语小世界。书中有让人忍俊不禁的师生对话、“歪果仁”造出来的奇文佳句,还有来自世界各地小伙伴们的深情互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每个人都在汉语学习中收获了快乐。
刘志刚,山东师范大学英美文学专业学士,北京语言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对外汉语教师,中国首部对外汉语题材漫画书籍《麻辣汉语爆笑漫画》的文字作者。
2009年硕士毕业之后先后在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新东方教育集团上海新东方学校、北京寰语学院、北京德国使馆学校等教育教学机构任教。
清华301A班—— “学汉语让我很头疼”
高岛大辅——“中国的生活有意思死了”
清华302B班——“我的面子很好看”
鲁嫦春——“看他们笑,是我最大的乐趣”
北语B2班——“我明天要出家去”
清华401班——“快点结婚我吧”
现代汽车职员进修班——“泰山又高又漂亮,像一个美女”
尹在殷——“不管多累,我会继续学习汉语”
厦大北卡班——“我喜欢住在中国一杯子”
侯一兰——“你的英语看起来是很好”
厦大A4班——“你好,我要一个葡萄”
高茜碧——“我的母语是英语,但是我更喜欢汉语”
湛迈修——“每天努力让我的生活更享福”
红中汉语学院——“四人帮”“我的老师是刘老帅”
马丽丽——“北京人特别友谊”
婷婷——“我通晓我的男朋友”
飞寇——“学习汉语最好的地方是在中国的大街上”
红中汉语学院——“六人行”“他们不知道汉语很难”
迈克——“谢谢你,你真够弟弟”
玫瑰——“活到老,学到老”
霍铭哲——“现在我看起来像是一个饺子”
乔安娜——“老人的经验值得注意”
辛雅缇——“夸奖是老师给我最好的礼物”
白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博宁宋——“顾客是老天爷”
Terry——“我学汉语一半年”
前言
2014年7月,由我撰文、漫画家宋海东先生绘画的图书《麻辣汉语爆笑漫画》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发行。这是中国首部以对外汉语为题材的漫画作品。这本书以漫画的形式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而有趣的对外汉语教学场景,呈现了一个博大精深而又妙趣横生的汉语世界。
这本书面世之后,受到了各界读者的喜爱和好评,一度登上商务印书馆北京涵芬楼书店的“图书畅销榜”,还于2015年分别中标“贵州省农家书屋工程”和“湖北省农家书屋工程”,为农村偏远地区的孩子送去了知识和欢乐。
漫画固然让人喜闻乐见,文字却也自有它的魅力。所以在《麻辣汉语爆笑漫画》面世之后,我便开始为自己的另一本书《开心集》寻求出版。一点点个人的努力加机缘巧合,如今,《开心集》终于修成了《一名对外汉语教师的手记》(以下简称《手记》)这个“正果”。
与《麻辣汉语爆笑漫画》一样,写《手记》的初衷也是“与大家分享我在课堂内外的趣事,让大家了解一个真实的、有趣的、丰富多彩的‘对外汉语’,了解一个博大精深却又有趣的汉语世界”。全书由26篇文章组成,全景式地记录和展现了我所教过的9个班级和17位外国学生的故事。每一篇又分为数个部分,“课堂内外”与“奇思妙问”的主题为“记录”,为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生动、有趣的汉语教学课堂,正所谓“课堂内外,精彩无限”;“妙语如珠”与“佳作共赏”的主题为“摘录”,是我的外国学生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创作的美文或佳句的“原汁原味”的摘录和集锦(所以书中学生作文里的错别字,正是学生的“原创”,不是编辑的失误哦),正所谓“奇文共欣赏,佳句相与析”;最后的“时光留影”,主题为“纪念”,纪念那些跟学生相处的美好的时光、温暖的点滴。
本书中所有漫画插图均选自《麻辣汉语爆笑漫画》,宋海东老师妙趣横生的漫画为这本书增色不少。说到这里,真的要感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的总编辑郭力老师与本书的责编杨林蔚老师。正是由于她们的欣赏、鼓励和支持,我才能把这本书从《开心集》打造成造成焕然一新的《手记》,并最终促成了它的问世。
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我为我的工作骄傲,我为我的学生感动,我为作品中所有美丽的瞬间开心。很希望读完这些文字后,在你的心间,也会有一份小小的开心,淡淡的感动,微微的沉思,慢慢的回味。而那,将是令我更加开心的事情。
愿喜爱对外汉语教学的人能看到这本书。
愿这本书能被对外汉语教学的同道中人喜爱和珍惜。
愿有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师分享出自己的精彩和故事。
愿有更多的“圈外人”了解乃至喜欢上对外汉语。
《一个对外汉语教师的手记》如同一杯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作者以极其真诚的笔触,记录了她在对外汉语教学前线所经历的点点滴滴。我被书中那些充满画面感的描写所吸引。她详细地描述了如何在不同国度的课堂上,面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根据他们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她没有回避教学中的困难,反而将这些挑战写得生动而真实,比如学生对中国文化习俗的误解,或是因为语言习惯不同而产生的沟通障碍。然而,正是这些困难,让作者的智慧和耐心显得尤为可贵。她笔下的教学方法,并非照搬教科书,而是充满了创新与灵活性,常常能从细微处着手,化解学生学习中的难题。我记得书中有一个章节,描写她如何引导一位对中国古代哲学充满好奇但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一点点地理解《论语》的深意,那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过程,让我深受启发。她还分享了许多关于中国文化融入教学的小故事,比如如何通过解释“面子”这个概念,让学生们理解中国人社交中的微妙之处,或是如何通过分享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国人的情感世界。这些内容,都让我看到了对外汉语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这本书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是学生们心灵的引路人。
评分这本书的每一页都充满了作者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一个对外汉语教师的手记》以一种极为贴近生活、不加修饰的方式,展现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真实图景。我被书中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所打动。作者没有只谈理论,而是将每一次课堂互动,每一次与学生的交流,都描绘得有声有色。我特别欣赏她在处理文化差异时所展现出的细腻观察力。她敏锐地捕捉到不同国家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思维惯性,并能巧妙地运用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来引导他们,打破固有的认知模式。比如,她如何利用中国的十二生肖,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和轮回的意义;又比如,她如何通过解释“缘分”这个词,让学生们体会到中国文化中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特殊连接。这些都让我看到了对外汉语教育的独特性和趣味性。书中的一些片段,虽然描写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小插曲,却充满了人情味,让我感受到了作者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她就像一位母亲,用爱与耐心,引导着一群来自远方的孩子,学习他们的语言,了解他们的文化。这本书让我明白,对外汉语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语言,更是播撒理解与友谊的种子,为构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贡献力量。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在促膝长谈,分享着对外汉语教学的种种甘苦。《一个对外汉语教师的手记》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最真实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洞察。我被作者在处理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时所展现出的智慧所折服。她不仅仅是照本宣科,而是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她深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总是设法让学生们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书中,她描述了如何引导学生们通过观察、模仿、实践来学习中文,而不是死记硬背。我特别欣赏她对中国文化传播的独到见解。她认为,语言学习是了解文化的重要途径,而文化理解则是语言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因此,她总是巧妙地将中国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融入到语言教学中,让学生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能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她分享的那些关于如何让学生们理解中国人的含蓄表达,如何让他们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的小故事,都让我倍感亲切和有益。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项充满挑战,但也极具成就感的事业,它不仅关乎语言的传授,更关乎文化的交流与心灵的沟通。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实反映对外汉语教学现状的书籍,而《一个对外汉语教师的手记》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份期待。这不仅仅是一本教学经验分享的指南,更是一部关于人性、文化与沟通的深刻洞察。作者的笔触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而是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棘手”问题,以及她如何运用智慧与耐心一一化解的经历,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特别欣赏她在处理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方面所做的努力。她不仅仅是教授语法和词汇,更是将中国文化的精髓,比如礼仪、习俗、思维方式,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她描述了如何通过故事、游戏、甚至是一次简单的课堂互动,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文的同时,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的文化内涵。书中的许多小故事都让我忍俊不禁,又或是深思。比如,她如何让一群来自不同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生活习惯的学生,理解“差不多”这个微妙的词语在中文里的多重含义;又比如,她如何引导学生们在理解中国节日的同时,也感受中国人的情感寄托。这些细节的处理,正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魅力所在,也是作者高超教学艺术的体现。她所面对的挑战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更是文化上的、心理上的。学生们带来的文化冲击,她如何去适应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都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教育者在异国他乡的坚韧与成长。这本书让我明白,对外汉语教师肩负的责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重,他们是文化使者,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桥梁。
评分这本书如同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对外汉语教学背后那些鲜为人知、却又至关重要的细节。作者以一位经验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师的视角,娓娓道来她在不同国家、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时所经历的种种挑战与惊喜。翻开书页,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课堂,耳边响起稚嫩而渴望学习的中文发音,眼前浮现出学生们因理解一个词语而绽放的笑容,或是因一个文化习俗而产生的困惑。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描写所打动。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问题,而是深入剖析了语言差异如何延伸至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根本差异,以及教师如何在课堂内外巧妙地引导学生跨越这些障碍。例如,她描述了如何让一位习惯于直抒己见的欧洲学生理解含蓄委婉的东方表达,如何让一位性格内敛的亚洲学生在课堂上更自信地开口。这些并非理论上的阐述,而是充满温度的真实案例,让读者切实体会到教师的智慧与耐心。书中的叙事流畅而富有感染力,作者的文字时而细腻入微,时而幽默风趣,仿佛能感受到她当时的情绪起伏,时而为学生的进步欣慰,时而为沟通的困难而焦灼。她笔下的学生们,不再是模糊的“外国人”,而是有着各自的喜怒哀乐、成长烦恼的鲜活个体。通过她的手记,我看到了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是一场充满爱与尊重的文化交流,一次心灵的碰撞与融合。这本书让我对“老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敬意,也让我明白了,教育的本质,是连接,是理解,是点亮。
评分《一个对外汉语教师的手记》是一本能够触动心灵的书籍。作者用她真挚的文字,为我们揭示了对外汉语教学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付出与收获。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教师如何面对文化冲击和适应新环境的描写所吸引。她不回避自己的困惑和挑战,而是坦诚地分享了她如何调整心态,如何从每一次经历中学习,并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她笔下的教学方法,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教育智慧。她不仅仅教授语言,更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适应异国生活,缓解思乡之情。我记得书中有一个章节,描写她如何为一个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严重误解的学生,耐心解释并最终化解矛盾的过程。这种处理方式,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温度和力量。她还分享了许多关于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有趣方法,比如如何通过中国古代诗词,让学生们领略中文的意境之美,或是如何通过讲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华文明的辉煌。这些内容,都让我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让我明白,对外汉语教师不仅是语言的传授者,更是文化使者,是连接不同文明的桥梁。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力量。作者在《一个对外汉语教师的手记》中,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任何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展现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复杂性与魅力。我被书中那些充满智慧的教学细节所吸引。例如,她如何巧妙地利用中国特有的成语故事,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又如何通过引导学生参与中国传统节日活动,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并非简单的语言灌输,而是将文化融入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跨文化沟通障碍时所展现出的耐心与敏锐。她深刻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理解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并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找到最有效的沟通桥梁。书中那些关于学生误解、文化冲突的描述,虽然让作者经历了不少挑战,但她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从中汲取经验,不断成长。这让我看到了一个优秀教育者所应具备的韧性与智慧。她笔下的学生们,从最初的陌生、困惑,到后来的熟悉、喜爱,这种转变的过程,充满了人性的温暖与教育的光辉。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的传递,更是一场心灵的交流,一次文化的长跑。
评分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对外汉语教学背后那丰富而多样的世界。《一个对外汉语教师的手记》以一种极其真诚和贴近现实的方式,展现了作者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的成长历程。我被书中那些充满智慧的教学案例所吸引。作者没有照搬任何理论,而是将她在不同国家、面对不同学生时所遇到的各种挑战,以及她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去解决这些挑战的过程,都描绘得生动而具体。她深刻地理解到,语言学习不仅仅是记忆词汇和语法,更是对一种文化的体验和理解。因此,她总是积极地将中国文化融入到教学中,比如通过讲解中国古代诗词,让学生们感受中文的韵律美;或是通过分享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让学生们体验中国人的情感世界。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她如何引导学生们理解中国人心目中的“面子”这个概念的描写,以及如何让他们理解“半句多”和“客气”等日常表达背后的文化内涵。这些细节的处理,都让我看到了作者高超的教学艺术和对文化差异的敏锐洞察。她笔下的学生们,从最初的陌生、困惑,到后来的熟悉、喜爱,这种转变的过程,充满了人性的温暖与教育的光辉。这本书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是学生们心灵的引路人。
评分《一个对外汉语教师的手记》是一本让我读来爱不释手的书。作者以一种近乎自述的方式,将自己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的经历,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被她笔下那些充满人情味的细节所打动。她不仅仅是记录教学的成功,更不避讳记录过程中的失败和困惑,而正是这些真实的记录,让我看到了一个教育者不断探索、不断成长的过程。她对不同国家学生学习中文的特点,有着非常深入的观察和分析。她会从学生的母语习惯、思维方式、文化背景等多个角度,去理解他们学习中文时遇到的困难,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我记得书中有一个章节,描写她如何帮助一位来自非洲的学生,理解中国人在社交场合中“客气”的表达方式,以及这种“客气”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这种跨越文化鸿沟的努力,让我深受感动。她还分享了许多关于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入教学的例子,比如如何通过讲解中国书法,让学生们感受文字的美感,或是如何通过分享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让学生们理解中国人的情感世界。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项充满爱与责任的工作,它不仅是语言的传授,更是文化理解与心灵连接的桥梁。
评分读完《一个对外汉语教师的手记》,我感觉自己好像也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教学旅程。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真实性与细腻性,作者以一位过来人的口吻,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无论是喜悦还是困惑,都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特别着迷于她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学习习惯的洞察。她深刻地分析了不同国家学生在学习中文时可能遇到的思维定势和文化偏见,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比如,她描述了如何帮助习惯于直接表达的欧美学生理解中文里“委婉”的艺术,如何引导那些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的学生,逐步建立起积极的认知。这些并非枯燥的理论,而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实案例,让我受益匪浅。书中的一些片段,比如她与学生们一起过中国春节,共同体验剪纸、包饺子的乐趣,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温暖与人情味。她不仅仅是一位传授知识的老师,更是学生们在异国他乡的家人和朋友。这种情感的连接,是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笔下的文字,时而幽默风趣,时而深情款款,让我仿佛能看到她眼中闪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以及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光辉一面,也让我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挑战。作者的付出与努力,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中文,更是为了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交流。
评分挺好的,故事很有趣,都是课堂中真实的
评分内容很有趣
评分内容很有趣
评分不错
评分挺好的,故事很有趣,都是课堂中真实的
评分配送很快!上午八点下单的,下午就到了
评分有塑封,内容还没细看,应该有趣。吐槽一下排版。五颜六色好像儿童读物。文字偏小字体,底色用深紫,墨绿灰,不知想不想让读者看清楚,引用的图片黑麻麻的,摆设吧?图书设计也很重要。京东买书很实在。
评分书很棒,快递也很快
评分这是一本有生命的书。不仅是因为它记录了众多生动的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展示了真实有趣的汉语世界,更是因为我觉得它在迫切而执着的寻找着“同道中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