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高校书法专业学生量身定制。
2.内容全面,版本优良。全套一共75种,囊括了历代书法精品,是很好的书法学习资料。
3.特选不反光纸张,四色高清印刷,适当放大,锋芒墨色纤毫毕现,可谓“下真迹一等”。
为高校书法专业学生量身定做。内容全面,版本精良。高清印刷,绝不反光。如对真迹,物美价廉。
本系列丛书遴选历代经典碑帖共75本,内容全面、版本优良,特选不反光纸张四色高清印刷,并针对读者临帖需要,采用有别于其它同类图书的开本,适合学书者的欣赏学习。本系列丛书主要针对高校书法专业学生,也可用于各类书法教育培训机构及书法爱好者自学使用。
胡紫桂,系中国书协第四届书法发展委员会委员、第五届新闻出版委员会委员、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七十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湖南省书协副主席。
陈阳静,四川大学书法硕士、博士(导师为吕金光、胡抗美先生),现为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褚遂良与《雁塔圣教序》
王佑贵
褚遂良,字登善,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显庆三年(658)卒于贬所。其祖先世代居住阳翟(今河南禹州市),自十二世祖晋安东将军扬州都督褚砦随晋元帝渡江,此后迁居丹阳(今安徽当涂县),其余移居杭州钱塘,于是便成为东南著姓,历史上称之为杭州钱塘人。
唐代书法的发展与李唐王朝历代帝王,尤其是唐太宗的重视息息相关。唐太宗本人即为初唐名家。褚遂良为初唐大臣褚亮次子,自武德初年随父入唐之后,因其自身天资聪颖及父辈的良好社会关系,很快就融入当时名流圈,并且得其父旧友魏徵、虞世南等当朝重臣的赏识。此后,尤其在他执掌秘书省内经史子集四部经籍图书,出任弘文馆『馆主』时,经常有机会陪同弘文馆学士入内殿与唐太宗谈论经史,商略政事,切磋书艺。贞观十年(636),褚遂良从秘书郎迁起居郎,其书法艺术日臻成熟。因魏徵的美誉『甚得王逸少体』,特别是初唐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分别于贞观十二年(638)、贞观十五年(641)先后去世,褚被召令侍书。虞世南卒后,唐太宗十分伤怀,数年后仍然缅怀他,甚至经常在梦境中与他相见,切磋书艺,可见感情之深。此时的唐太宗曾一度认为虞世南去世后再无人能与其共论书法,褚遂良便一举取代虞世南而常伴唐太宗左右,谈经论书。
……
文字是反映一个民族文明进程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从『上古结绳而治』到『圣人易之以书契』,文字的肇始翻开了中华文明新的篇章。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字以独特的书写方式,经历了形态丰富的书体演变与流彩纷呈的书风嬗变。从甲骨文到楷书,从实用书写到艺术创作,汉字不仅作为符号记录着本民族的文化存在,同时又作为图式凝结着本民族的审美思想与审美情感。可以说,一部书法史既是一部关于汉字的历史,又是一部折射着书写者—人的内心世界的历史,正所谓『书为心画』『书如其人』『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因此,从古到今,国人对于书法的重视不言而喻,对于书法的热情更是历久而弥新。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脚步的迈进,书法艺术也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当前,全国上下各种书法活动、书法展览『争奇斗艳』;各类书法教育、书法学习『遍地开花』;尤其是书法学科建设日臻完备,书法学高等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在全国普及起来。书法专业由五十年前浙江美术学院的『一枝独秀』发展到如今全国超过百所院校的『百花齐放』,从而形成了由学士、硕士到博士的相对完备的书法学高等教育培养体系。
相对于传统书法教育中家族相传、师徒授受的局限性,当代书法学高等教育更注重对学科特点与教育规律的把握,尽可能地排除门户偏见,力求于书法学科有全面的认识、深刻的体悟。因此,当代书法学高等教育在教学方式上更具开放性,在教学内容上更具宽广性。这并非薄古厚今,而是社会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书法艺术可以说是最为保守的,以至于到今天,在面对古人所创造的书法艺术丰碑时,我们仍须仰视。不管愿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经典它就在那里。所幸的是,我们今天借助于先进的印刷技术,广阔的分享平台,更容易领略到存世经典法书碑帖的『真容』。就此而言,也可凸显今天书法学习的些许优势了。
鉴于此,我们精选了当前全国高校书法学专业教学中一般会涉及的历代经典法出碑帖七十五种,辑成丛帖。本丛帖内容全面、版本优良,特选不反光纸张,采用四色高清印刷,力求还原碑帖原貌。本丛帖主要针对高校书法专业学生,也可供各类书法教育培训机构和书法爱好者使用。
我近期购入了这本《颜体楷书入门精要》,说实话,一开始我对“入门”类的书籍持保留态度,总觉得会过于浅显。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完全颠覆了我的印象。它并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笔画结构,而是从最基础的“执笔”、“运腕”这些看似枯燥的环节入手,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清晰的图解,把我这个长期不得要领的新手一下子点亮了。书中对颜真卿楷书的“外拓”与“内擫”的结构特点做了非常细致的拆解,每一笔的起笔、行笔、收笔,都配有放大图和详细的文字说明,告诉你这个“蚕头燕尾”该如何处理得既有力量又不失温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还设置了大量的“常见错误分析与纠正”的章节,我对照着自己的习作,立刻发现了自己长期以来未能察觉的问题。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顺畅,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让我对颜体的雄浑之美有了初步的把握,极大地增强了我坚持下去的信心。
评分这本《宋元明清书法精品赏析》简直是书法爱好者的福音!我最近沉迷于对中国书法史的探索,这本书的选篇角度非常独到,没有落入俗套,而是精心挑选了一些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书法艺术产生深远影响的作品。比如,对宋代苏轼、黄庭坚等人的行草书风格演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不仅展示了他们的代表作,更重要的是,书中对这些书法家如何在时代背景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进行了细致的阐释。尤其是对元代赵孟頫的“复古”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论述得鞭辟入里,让我对“学古”与“出新”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书中的印刷质量也令人赞叹,那些高清的拓本和墨迹图片,即便是电子屏幕上观看,也能感受到原件的笔力和墨韵,这对于我们这种无法时常去博物馆的普通爱好者来说,实在太重要了。这本书不只是简单的作品罗列,更像是一部浓缩的、充满洞见的书法史教科书,对于提升个人的审美层次和技法理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想要系统性了解宋元明清书法脉络的朋友们。
评分朋友推荐的这本《中国篆刻艺术史略》,简直是打开了我对“方寸之间”世界认知的一把钥匙。我以前总觉得篆刻只是书法的一种延伸,但读完这本书,才明白它本身就是一个独立而又博大精深的艺术门类。作者从战国时期的官印讲起,脉络清晰地梳理了秦汉的古朴雄浑,元代的吴门派的文人情趣,一直讲到近现代的流派纷呈。书中对不同时期印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关联分析得非常到位,比如汉印的率真与魏晋士人的洒脱之间的微妙联系,让我不得不惊叹于古代匠人对媒介的深刻理解。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对印章的边款艺术也有专门的论述,这部分内容常常被其他书籍忽略。通过精美的图版展示,我得以领略到刀法与文字的完美融合,那硬朗的线条和独特的肌理感,确实有着摄人心魄的魅力。这本书的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得非常好,即便是初学者,读起来也不会感到晦涩,非常值得收藏。
评分我最近在研习魏碑,市面上关于碑帖的选本很多,但大多是厚厚的画册,缺乏针对性。这本《北魏墓志精品集:龙门二十品选》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它没有贪多求全,而是精准地挑选了“龙门二十品”中最具代表性、风格最鲜明的几方墓志进行深度解析。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其“技法转化”的导向。它不仅仅展示了碑文,更重要的是,它将碑文中的许多笔法特征,如“方折”、“蚕头”和“燕尾”的微妙处理,用线条图的方式进行了提炼和归纳,并且特别标注了如何将这些碑入楷时需要注意的细节调整。例如,针对某些字的结构,书中提供了两种不同书家的处理方式进行对比,这种横向的比较研究,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明白同一个字在不同的碑刻中可以展现出多么丰富的变化。对于想从魏碑入手,追求古拙、雄强风格的习书者来说,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是无与伦比的。
评分读完这本《近代书法大家:于右任的草书世界》,我彻底被于右任先生那气势磅礴又内蕴深厚的草书艺术所折服。这本书的视角很新颖,它没有过多纠缠于于右任的政治生涯,而是将笔触完全聚焦于他的书法实践,特别是他融合了章草、今草、隶书的独特“于体”草书的形成过程。书中收录了大量他不同时期的手札、楹联以及代表作的拓片,并且对这些作品的“起笔提按变化”和“气息连贯性”进行了详细的批注。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数行一气呵成”的分析,作者用非常形象的语言描述了于老在书写时那种如同江河奔涌般的内在张力。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考究,墨色浓淡处理得当,使得那些墨痕斑驳的拓本也能清晰展现出力量的层次感。总而言之,对于希望学习和理解近代大草风格的深度学习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深入的个案研究样本。
评分好
评分很好,版本比较清晰
评分发货速度很快,书的质量也不错?
评分京东速度不错,质量也可以。推荐
评分物流超级帅,赞一个
评分发货速度很快,书的质量也不错?
评分发货速度很快,书的质量也不错?
评分不错,挺喜欢
评分很好,版本比较清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