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為九章,內容樸實,語言練達,旨在告訴人們不論何時,遇到何事,我們都要做一個有氣度的人。因為,一個有氣度的人不會睏於所囿,束於所縛;一個有氣度的人即使居於尺寸之地,也能感受到大漠孤煙的美麗,策馬奔騰的壯觀,彎弓射雕的豪邁。
人生本來就很匆匆。
人生天地間,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人生匆匆,往事匆匆,迴憶反倒成瞭羈絆。既然往昔已飄零風中,虛化成塵,又何必苦苦揪住過往不放?給記憶打蠟,即是給傷口塗油,傷痛豈能愈閤?浮生本若塵,生命豈能承受傷痛之重?
……
人生匆匆,放下也是一種擁有;人生不完美,直視也是一種智慧;人生波摺,委屈也是一種本領。
如此,人生需要氣度!
張鵬飛,資深圖書編輯。作者作品風格多變,筆法清新雋永,字裏行間透露著作者對生活的熱愛,也因此創作齣許多深受讀者喜愛的作品。。
第1章 麵對浮沉,淡看成敗——有氣度的人寵辱不驚
1. 冷靜看自己,得意不忘形003
2. 理性看人生,失意不失誌006
3. 能屈纔能伸011
4. “若愚”非真愚014
5. “盛氣”可有,切莫“淩人”018
6. 信步人生,笑對失敗022
第2章 麵對迷茫,前瞻後望——有氣度的人不失方嚮
1. 為人生樹立靶子029
2. 努力要有正確的方嚮033
3. 在黑暗中尋找光明036
4. “枯井”生希望040
5. 眼光和膽量同行044
6. 頭腦多開闊,事業就有多開闊048
7. 立身的高度決定事業的高度052
8. 果斷抉擇,贏在起跑綫056
9. 隻要“竭盡全力”,不要“盡力而為”060
10. 預則立,不預則廢064
第3章 麵對誘惑,理智沉著——有氣度的人把握自我
1. 浮雲遮眼,有捨有得071
2. 魚和熊掌,捨利還是捨義075
3. 堅守信念,走自己的路078
4. 究竟應該與誰比082
5. 把握好欲望的“度”085
6. 淡泊明誌,寜靜緻遠089
7. 天得一以清,人得一以贏093
第4章 麵對焦躁,寜靜緻遠——有氣度的人淡泊明誌
1. 平心摒躁氣,氣定神自閑099
2. 十年積蓄是否值,一舉成功便可知102
3. 養精蓄銳,伺機而動105
4. 天道酬勤107
5. 守得住寂寞,纔能見得著繁華111
6. 經受住“糖衣炮彈”的考驗114
7. 在苦難中“熬”齣芳香117
第5章 麵對選擇,果斷抉擇——有氣度的人有捨有得
1. 捨得之間,張弛有度123
2. 為自己的人生做減法126
3. 為而不恃,功成不居130
4. 有氣度的人必是識時務者133
5.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136
6. 有所為,有所不為139
7. 巧用迂迴戰術143
第6章 麵對是非,光明磊落——有氣度的人一身正氣
1. 有多大容量就能做多大的事151
2. 退步止風波,忍讓換寜靜155
3. 得饒人處且饒人159
4. 冤冤相報何時瞭163
5. 以“無言”止“誹言”167
6. 隻有承認對手纔能被對手承認171
7. 敢於嚮權威挑戰175
8. 有時“糊塗”也是“智慧”178
9. 簡單做人,簡單做事182
第7章 麵對無助,樂天互助——有氣度的人得道多助
1. 浩然有正氣,氣宇自軒昂189
2. 公道在,人心自在191
3. 愛人纔會被人愛195
4. 高瞻遠矚重大局198
5. 藉力使力求大成201
6. 分享的力量,不可小覷203
7.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207
8. 尊敬彆人纔會被彆人尊敬211
9. 傾聽,溝通彼此的橋梁215
第8章 麵對委屈,平心靜氣——有氣度的人淡定自然
1. 以大氣正偏頗223
2. 打好人生的每一張牌226
3. 既已付齣,又何必計較230
4. 誤解麵前展大氣之風235
5. 實無所捨,亦無所得238
6. 批評是人進步的助推器242
7. 於委與屈之間,書寫生存之道246
第9章 麵對變幻,過好現在——有氣度的人把握當下
1. 敢於直麵現實的人生253
2. 忘卻煩惱,也是一種智慧256
3. 敢於正視自身的缺陷260
4. 既錯星星,勿失太陽264
5. 風乾快樂,風化傷痛268
6. 轉換視角,彆有洞天270
第1章 麵對浮沉,淡看成敗——有氣度的人寵辱不驚
1. 冷靜看自己,得意不忘形
冷靜地看待自己,淡然地看待成功,這是一種難得的大氣之風。
從古到今,從偉人到平民,每個人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有得意之時,如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受到上司的重視和重用、買股票狠狠地賺瞭一筆錢等。得意是生活給我們的奬賞,平心而論,得意的事情是越多越好。
但是,如果被一時的得意衝昏瞭頭腦,被各種榮譽、鮮花和掌聲包圍,心變得浮躁起來、激動起來,變得飄飄然,甚至忘瞭自己是誰,自以為是、目中無人,使惡念和惡行乘隙而入,那麼就可能離失敗不遠瞭。想來,人生遺憾之事,莫過於此。
得意忘形帶來禍殃的事情,在曆史上屢見不鮮。
比如,韓信是中國古代一位有名的大元帥,他智勇雙全、南徵北戰、齣生入死,輔助劉邦打敗楚霸王項羽,對於漢王朝的建立可謂功莫大焉,正如司馬光所說:“漢之所以得天下,大抵皆韓信之功也。”但是,劉邦對韓信並不感恩戴德,反而毫不猶豫地嚮他舉起瞭屠刀。這是為什麼呢?韓信之所以不得善終,問題的關鍵在於他欠缺一種大氣之風,意誌強而定力低,沒能跨越得意之坎。
作為一名卓越的軍事將領,韓信實在厲害,他熟諳兵法,用兵靈活,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半渡而擊、四麵楚歌、十麵埋伏等,無一敗績,伐魏、滅趙、平齊,替劉邦拿下瞭大半江山。
隨著功勞漸大,軍權漸重,韓信開始居功自傲、得意忘形。有關的曆史故事是這樣記載的:
有一次,劉邦與韓信一起散步,談論眾將之纔,劉邦問韓信:“你看我能帶多少兵?”韓信斜瞭劉邦一眼,迴答說:“最多不過10萬。”劉邦心有不悅,又問:“那麼你呢?”韓信傲氣十足地說:“多多益善。”
韓信自以為功高,以此自矜,且又盛氣淩人,齣入帶有嚴密的警衛,甚至公然違規使用儀仗隊,屢次違背劉邦的意思。特彆是當劉邦被圍滎陽的時候,他居然要求劉邦先封自己為齊王,然後纔去救駕。天下已定之時,他放不下昔日的光芒,放不下占據政治中心舞颱的欲望,時不時地還想著謀反、自立為王的事。這些都犯瞭為人臣之大忌,韓信的人生悲劇已經注定,他最終因“圖謀造反”罪被殺。
古詩雲:“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盡長安花!”“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是形容一個人春風得意時往往會高興得忘乎所以。其實,人生最險得意時,人恰恰在得意時更須培養一份大氣,注意自持與自製,得意而不忘形。
設想一下,假使韓信能夠培養一份大氣之風,不誇耀自己的功勞,不自恃自己的功勞,得意之時不忘形,那麼劉邦自然不會將他當作“眼中釘”、“肉中刺”,而且鑒於他對西漢王朝的貢獻,很可能與周代的周公旦、召公奭和薑太公齊名,那麼他就可以功名與福祿齊全瞭。
得意之時,往往手捧花環、萬人簇擁。這時候,保持一份清醒的頭腦,冷靜理智地看待自己是一件極其睏難的事情。那些心懷大氣之人,能認識到這些榮耀均是微不足道的,能夠保持自製、矜持低調、不事張揚,以淡然的心態看待一切,進而正確地判斷局勢,做齣閤宜的言行。
謝安是東晉的丞相、政治傢,他性格沉靜,臨危不慌亂,得意不忘形,具有溫雅儒將風度,人喻之為諸葛孔明。東晉皇權日益衰落,世傢大族把持朝政,因天下的召喚,在東山隱居多年的謝安齣山,時年40歲。
謝安齣山時被桓溫任命為司馬,他對帥以下的將領一個個地親自拜訪,盡力加以撫慰。謝安的弟弟謝萬也很有纔氣,年紀輕輕就頗有名氣,氣度卻不如謝安,時常自我炫耀,對將士們擺齣一副名士派頭,而不知撫慰部眾。謝安對弟弟的這種做法非常憂慮,經常勸誡說:“你身為元帥,理應經常撫慰諸將,以取悅部眾之心。像你這樣得意忘形,怎麼能夠成事呢?”
公元376年,孝武帝司馬曜開始親政,謝安先是被任命為尚書僕射兼吏部尚書,與尚書令王彪之一起執掌朝政。數月後,又升遷中書監,實際上總攬瞭東晉的朝政。麵對這樣的“連跳”,很多人會激動得閤不攏嘴、睡不著覺,但謝安沒有得意,也沒有被大權在握的喜悅衝昏頭腦,取司馬而代之或是另立傀儡皇帝以挾之,而是以大局為重,不僅調和瞭東晉內部的矛盾,還在淝水之戰中擊敗前秦,此後北伐奪迴瞭大片領土。
謝安有著運籌帷幄、決勝韆裏的大將風度,他指揮的淝水之戰留下很多成語: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前綫酣戰之時,謝安正與一個朋友在傢中下棋。淝水捷報傳來,謝安略看一眼,便放置一邊,繼續與朋友下棋。棋局結束,朋友問及,謝安輕描淡寫地說道:“小兒輩,破大賊。”
越是膚淺的人,越是得意忘形、自命不凡;越是深厚的人,越誠信篤信、保持低調。從謝安連升三級,大戰告捷卻絲毫沒有得意忘形、忘乎所以的經曆中,我們可以看到謝安被譽為“定力天下第一,所以能成天下第一之功”的奧秘所在。
記住,得意隻是生活的點綴,卻不是生活的常態,人可以“得意”,但切莫“忘形”。得意而不忘形,冷靜地看待自己,淡然地看待成功,這是一種成功者必備的大氣之風,也是能夠保護自我、發展自我、成就自我的秘訣。
……
人生本來就很匆匆。
人生天地間,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人生匆匆,往事匆匆,迴憶反倒成瞭羈絆。既然往昔已飄零風中,虛化成塵,又何必苦苦揪住過往不放?給記憶打蠟,即是給傷口塗油,傷痛豈能愈閤?浮生本若塵,生命豈能承受傷痛之重?
人生本來就不完美。
人生是一襲華麗的袍子,裏麵爬滿瞭虱子,張愛玲這樣認為。就是以一個傻子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也不是完美無缺的,阿來這樣認為。完美的人生隻是夢幻,雖說浮生若夢,但夢終究要醒。虛無過後,終歸現實。
人生本來就很波摺。
生命應當如洪水奔瀉,有島嶼、有暗礁,那纔能激起美麗的浪花。如果生命像一潭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瀾,那生命的意義也不復存在。浮生若茶,浮浮沉沉,高潮不緊張,低榖不頹廢。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嚮寬處行。如此,纔能在波摺中尋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人生匆匆,放下也是一種擁有;人生不完美,直視也是一種智慧;人生波摺,委屈也是一種本領。
如此,人生需要氣度!
有氣度的人生處處是風景,生活處處皆詩意。一個有氣度的人,不會睏於所囿,束於所縛。一個有氣度的人,即使居於尺寸之地,也能感受到大漠孤煙的美麗,策馬奔騰的壯觀,彎弓射雕的豪邁。
有一種雅量叫氣度,有一種人生叫豁達。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些人總是能那麼從容地麵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而有些人卻總是被各種煩惱纏身?讀瞭《有一種雅量叫氣度》這本書之後,我似乎找到瞭答案。這本書不是那種枯燥的理論書籍,而是通過大量的真實案例,生動地詮釋瞭“氣度”的含義。作者並沒有直接告訴你“你應該有氣度”,而是通過講述那些擁有非凡氣度的人物的故事,讓你在不知不覺中被他們的智慧和胸懷所感染。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格局”的論述所吸引。作者認為,一個人的“氣度”往往體現在他的“格局”上。擁有大格局的人,看待問題的角度會更廣闊,考慮問題的深度也會更深遠。他們不會被眼前的蠅頭小利所迷惑,也不會因為一時的挫摺而氣餒。相反,他們會以一種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人生,看待自己與他人的關係。這種“格局”,不僅僅是一種思維方式,更是一種人生態度。它是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然,是一種對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尊重。讀完這本書,我開始審視自己的人生格局,發現自己曾經是多麼的狹隘。我常常會被一些小事所睏擾,會因為彆人的評價而患得患失。這本書給瞭我很大的啓發,讓我明白,要想真正擁有“氣度”,首先要拓寬自己的格局,要學會站在更高處看待問題。這是一種漫長而艱辛的修煉過程,但我相信,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我終將能夠擁有這份難能可貴的“氣度”。
評分我通常不怎麼寫書評,但是《有一種雅量叫氣度》這本書,真的讓我産生瞭強烈的分享欲。它不像那種速食的雞湯文,看完就忘,而是像一位老友,在你迷茫的時候,靜靜地陪在你身邊,給你一些溫暖而有力的指引。我最喜歡的一點是,作者並沒有將“氣度”定義成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或者是一種刻意為之的錶演。相反,他強調的是一種自然流露,一種發自內心的尊重和理解。書中有一個章節,講的是如何處理人際關係中的誤會。作者並沒有教你如何去辯解,如何去爭論,而是告訴你,當你遇到不被理解的時候,試著去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去感受對方的感受。這種換位思考的能力,纔是“氣度”的基石。我記得以前我很容易因為一些小事就和彆人發生爭執,事後又會後悔,覺得沒必要。這本書讓我明白瞭,那些爭執往往都是源於我們缺乏理解和包容。真正的“氣度”,不是讓你委屈自己,而是讓你學會更聰明、更有智慧地去處理問題。它是一種強大,但又不動聲色的強大;它是一種成熟,但又並非圓滑世故的成熟。它是一種對人性弱點的深刻洞察,以及對自身情緒的有效管理。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好像在照鏡子,看到瞭自己曾經的狹隘和偏激,也看到瞭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嚮。它讓我明白,擁有“氣度”,纔能在紛繁復雜的世界裏,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安寜與力量。
評分我一直都覺得,一個人的“氣度”,就如同品一杯好茶,需要細細品味,纔能體會其中的迴甘。而《有一種雅量叫氣度》這本書,正好給瞭我這樣一個機會。它不像那種一眼就能看穿的書,而是需要你反復去咀嚼,去體會。作者的文字非常樸實,但卻飽含深意。他並沒有刻意去賣弄文采,而是用最真誠的語言,講述著最深刻的道理。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平常心”的論述。作者認為,很多時候,讓我們痛苦的,不是突如其來的巨大災難,而是那些日復一日的小煩惱。當我們能夠用一顆平常心去麵對生活,去接受那些無法改變的事情,我們就會發現,生活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糟糕。這種“平常心”,正是“氣度”的體現。它是一種不刻意追求,不強求改變的淡然,是一種對生活本身的敬畏和熱愛。讀瞭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好像得到瞭“解脫”。那些曾經讓我焦慮不堪的小事,在“平常心”的過濾下,似乎也變得微不足道瞭。這是一種內心的平靜,一種不被外界紛擾所動的從容,一種對生命真相的洞察。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也讓我對未來充滿瞭信心。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真正有“氣度”的人充滿好奇,他們身上有一種難以言說的魅力,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要靠近。讀瞭《有一種雅量叫氣度》這本書,我纔真正開始理解,這種魅力究竟從何而來。這本書不是那種告訴你“如何成為一個有氣度的人”的指南,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讓你在故事中去感受,去體會。作者就像一個引路人,帶著你走進那些擁有非凡氣度的人物的生活,讓你看到他們是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如何麵對睏境,如何看待得失的。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書中關於“寬容”的論述。作者並沒有將寬容簡單地定義為“原諒”,而是將其升華為一種對人性缺點的深刻理解和包容。他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我們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彆人。這種“看透不說透”的智慧,正是“氣度”的體現。它是一種不苛求完美,不糾結於小錯的境界。讀完這本書,我開始反思自己在人際交往中的一些行為,我發現自己曾經是多麼的計較和狹隘。我常常會因為彆人的一點小錯誤而耿耿於懷,這不僅傷害瞭彆人,也消耗瞭我自己的能量。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氣度”,是一種無聲的力量,是一種能夠化解矛盾,贏得尊重,並最終讓自己獲得內心平靜的能力。它讓我看到,與其糾結於彆人的過錯,不如專注於提升自己的內在修養。
評分說實話,我一開始拿到《有一種雅量叫氣度》這本書的時候,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市麵上的勵誌書、人生指導書太多瞭,很多都講得天花亂墜,但讀完之後,感覺腦袋裏空空的,對實際生活並沒有什麼幫助。但是,這本書真的給瞭我很大的驚喜。它不是那種讓你看瞭以後熱血沸騰,然後立馬就想去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那種潤物細無聲的影響。作者的語言非常樸實,但字裏行間卻充滿瞭智慧。他並沒有用什麼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刻意去製造什麼戲劇性的情節,而是通過一些非常生活化的例子,讓你去體會“氣度”到底是什麼。比如,書中講到一個人在工作中受到瞭不公平的待遇,換做一般人肯定會憤憤不平,甚至會去找領導理論,但這個人卻選擇瞭默默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並且在一次重要的項目評審中,用自己的專業能力贏得瞭所有人的認可。這種“不爭”的智慧,真的讓我印象深刻。我覺得,“氣度”不僅僅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能力,一種在逆境中保持清醒和理智的能力。它不是讓你忍氣吞聲,而是讓你懂得,有時候,最好的反擊,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好。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往往過於關注外部的評價和暫時的得失,卻忽略瞭內心的成長和長遠的價值。那種“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隨天上雲捲雲舒”的境界,正是“氣度”的體現。它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從容,一種不被外界紛擾所動的定力。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好像擁有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問題,看待生活中的那些不順心。
評分我很少主動去閱讀與“人生哲理”相關的書籍,總覺得那些東西有些虛無縹緲,與現實生活相去甚遠。然而,《有一種雅量叫氣度》這本書,卻讓我完全改觀。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也沒有空洞的理論,而是用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講述瞭“氣度”這個概念。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放下”的解讀。作者並沒有讓我們一味地去“放下”一切,而是教我們如何去辨彆什麼是真正值得我們執著的事物,什麼是可以適時放下的。他認為,很多時候,阻礙我們前進的,恰恰是我們內心深處的執念。當我們能夠放下那些不必要的包袱,我們的內心就會變得更加輕盈,我們的行動也會更加堅定。這種“放下”的能力,正是“氣度”的體現。它是一種不被過去的陰影所束縛,不被未來的憂慮所乾擾的智慧。讀瞭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好像卸下瞭一些沉重的負擔,內心變得更加通透和從容。我開始明白,人生的很多煩惱,並非來自外界,而是源於我們內心。當我們擁有瞭“氣度”,我們就能夠更清晰地認識自己,更理性地看待問題,更從容地麵對生活中的各種變數。這是一種內心的強大,一種不隨波逐流的獨立思考能力,一種對生命本質的深刻體悟。
評分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度量”這個詞,雖然常見,但真正懂得它含義的人卻寥寥無幾。尤其是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似乎一切都變得急促而淺薄,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包容也隨之變得稀缺。當我偶然翻開《有一種雅量叫氣度》這本書時,我仿佛找到瞭失落已久的那份寜靜與智慧。它不是一本教人如何“算計”得失的書,也不是一本空洞的哲理論述,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例子,一點點地剖析瞭“氣度”的真正內涵。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解讀所打動,它不再是簡單的字麵意思,而是上升到瞭一種人生境界,一種對人生的豁達與通透。作者沒有直接告訴你應該怎麼做,而是通過講述那些曆史上或現實生活中,那些真正擁有“氣度”的人們的故事,讓你在潛移默化中去感受,去領悟。例如,書中提及的某位古代名臣,麵對同僚的誣陷,非但沒有睚眥必報,反而以德報怨,最終贏得瞭所有人的尊重。這種力量,遠比一時的口舌之爭來得更為強大和持久。我從中學習到,真正的“氣度”並非軟弱,而是基於內心的強大和對事物的深刻洞察,是對他人、對世界的一種溫柔而堅定的接納。它是一種不被外界乾擾,不被小事羈絆的強大內在力量,是一種麵對睏境時,依然能保持內心平靜和尊嚴的能力。這本書讓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往的許多行為,那些曾經讓我耿耿於懷的小事,在“氣度”的光芒下,顯得如此微不足道。我開始嘗試去理解那些與我意見不閤的人,去傾聽他們的聲音,去看到他們可能麵臨的睏難。這是一種緩慢而深刻的轉變,但卻是真實而有益的。
評分一直以來,我都很欣賞那些在公眾場閤能夠保持風度,在私下裏也能言行一緻的人。《有一種雅量叫氣度》這本書,讓我更深入地理解瞭這種“風度”背後的真正含義。它不是那種錶麵上的客套和禮儀,而是一種源自內心的修養和智慧。作者通過一些非常典型的案例,闡釋瞭“氣度”在不同情境下的錶現。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知恩圖報”的論述。作者認為,一個真正有“氣度”的人,懂得感恩,懂得迴饋。他不會將彆人的幫助視為理所當然,而是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盡自己所能去幫助他人。這種“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精神,正是“氣度”的體現。它是一種善良,但並非軟弱;它是一種擔當,但並非強迫。讀瞭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感恩”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開始反思自己曾經對那些幫助過我的人,是否給予瞭足夠的重視和迴報。這本書讓我明白,擁有“氣度”,不僅僅是為瞭讓自己顯得更優秀,更是為瞭讓我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一個懂得愛與被愛的人。它是一種對生命的尊重,一種對他人真誠的關懷,一種能夠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力量。
評分我對“格局”這個詞一直很感興趣,總覺得它代錶著一種不凡的視野和胸懷。《有一種雅量叫氣度》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去理解它。作者並沒有將“格局”定義成一種抽象的概念,而是通過大量的生動案例,嚮我們展示瞭“格局”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體現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閤作”的論述。作者認為,很多時候,一個人之所以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並不是因為他有多麼強大,而是因為他懂得如何與他人閤作,懂得如何整閤資源。這種“閤則兩利,分則兩傷”的智慧,正是“氣度”的體現。它是一種不嫉妒他人的成功,不排斥與他人的閤作,而是能夠以一種更宏觀的視角去看待問題,去實現共贏。讀瞭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團隊閤作”有瞭更深的認識。我曾經是多麼的孤芳自賞,多麼的害怕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成果。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氣度”,是一種開放的態度,是一種懂得分享和協作的智慧。它能夠讓我們突破個人的局限,與更多的人一起,去創造更大的價值。這是一種超越小我的精神,一種對事業和對社會的貢獻。
評分坦白說,我是一個比較容易焦慮的人,生活中遇到一點小事,就會在心裏反復琢磨,弄得自己不得安寜。《有一種雅量叫氣度》這本書,就像是及時雨,在我最需要的時候,給瞭我一份寜靜和力量。這本書沒有給我灌輸什麼大道理,而是通過一個個飽含智慧的故事,讓我慢慢理解瞭“氣度”的真正含義。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情緒管理”的部分。作者並沒有說要壓抑自己的情緒,而是教我們如何去理解和接納自己的情緒,並且在情緒的洪流中,找到那個冷靜的自我。他舉瞭一個例子,說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即使在麵臨巨大的壓力時,也能夠保持冷靜,做齣最明智的判斷。這種能力,正是“氣度”的體現。它不是冷酷無情,而是一種基於理智和智慧的成熟。我從中學習到,很多時候,讓我們痛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解讀方式。當我們擁有瞭“氣度”,我們就擁有瞭更強大的內心力量,我們就不會輕易被外界的噪音所乾擾。這種力量,讓我們能夠更從容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更平和地與他人相處。它是一種不卑不亢的姿態,一種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能保持內心尊嚴和優雅的能力。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好像得到瞭“解藥”,那些曾經讓我輾轉反側的煩惱,似乎也變得沒有那麼難以承受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