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7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真题汇编专业知识》是由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编写组精心编写而成。本书在研究历年全国多省份考试真题的基础上,充分把握考试难度,精选全国多省农信社考试真题编辑成书。希望本书可以帮助考生深入理解考试内容,以期真正做到夯实基础。 
同时,购买本书还可享有中公教育提供的移动自习室的服务。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7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真题汇编专业知识》参与本书编写的师资团队强大,编者具有丰富的专业教学辅导经验,对考试规律研究较深。本书在深入研究全国多省近年考试真题的基础上,将全国多省农信社真题根据不同专业进行了汇编,使考生能够全面地了解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所需的各科目知识。  
全书共分7个部分:  
第一部分:经济学。  
第二部分:金融学。  
第三部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第四部分:会计及财务管理。  
第五部分:审计与统计学。  
第六部分:法律。  
第七部分:计算机  
本书每部分按照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主观题等不同题型进行分类。  
本书覆盖范围全面。通过本书的学习,考生能够得到更全面的知识,以真正满足考生的考试需求。     
目录
   经济学(1)  
专项一单项选择题(1)  
专项二多项选择题(17)  
专项三判断题(24)  
专项四专业主观题(26)  
参考答案及解析(29)  
金融学(53)  
专项一单项选择题(53)  
专项二多项选择题(67)  
专项三判断题(71)  
专项四专业主观题(72)  
参考答案及解析(75)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95)  
专项一单项选择题(95)  
专项二多项选择题(101)  
专项三判断题(106)  
专项四专业主观题(107)  
参考答案及解析(109)  
会计及财务管理(121)  
专项一单项选择题(121)  
专项二多项选择题(133)  
专项三判断题(139)  
专项四专业主观题(141)  
参考答案及解析(146)  
审计与统计学(166)  
专项一单项选择题(166)  
专项二多项选择题(171)  
专项三判断题(174)  
参考答案及解析(175)  
法律(181)  
专项一单项选择题(181)  
专项二多项选择题(191)  
专项三判断题(197)  
专项四专业主观题(199)  
专项五案例分析题(200)  
参考答案及解析(202)  
计算机(221)  
专项一单项选择题(221)  
专项二多项选择题(228)  
专项三判断题(233)  
专项四专业主观题(234)  
参考答案及解析(235)      
精彩书摘
     经济学  
  1.在国际经济发展趋缓的形势下,确保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之策是()。  
  A.刺激和扩大国内需求B.扩大我国商品出口量  
  C.扩大国债发行规模D.扩大外资规模  
  2.()的充分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A.市场经济B.商品经济  
  C.计划经济D.自然经济  
  3.下列因素中,与经济增长率成反比关系的是()。  
  A.生产资料数量的增加  
  B.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数量的增加  
  C.单位产品生产基金占用量的增加  
  D.劳动力数量的增加  
  4.考察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变化的参考指标是()。  
  A.年度进出口总额B.国民生产总值  
  C.GDP增长率D.恩格尔系数  
  5.目前我国银行安全和具流动性的中长期投资品种是()  
  A.中央银行票据B.国债  
  C.企业债D.金融债  
  6.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能够对货币供给量及经济产生巨大的震动性,且被西方经济学家喻为“更像巨斧而不像小刀”的是()。  
  A.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B.公开市场操作  
  C.再贴现政策D.再贷款政策  
  7.随着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我国居民走出国门购买奢侈品的现象逐渐增多,这主要说明()。  
  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B.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C.物价水平影响购买力D.生产与消费相互影响  
  8.下列关于通货膨胀的表述正确的是()。  
  A.通货膨胀将降低固定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  
  B.通货膨胀对储蓄者有利  
  C.通货膨胀靠牺牲债务人的利益使债权人获利  
  D.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不能从通货膨胀中得益  
  9.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预防风险B.规范市场  
  C.打击经济犯罪D.弥补市场缺陷  
  10.“饱暖思淫欲”现象确实存在,从经济角度看,你认为下列解释中合理的是()。  
  A.虽不是普遍现象,但是可以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给予解释  
  B.不符合经济学的思维,因为经济学在英文中的意思是“节约”  
  C.这属于伦理道德问题而并非经济范畴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1.农信社公开招考的目的是通过考试选出能力和素质都符合工作需求的优秀人才,而终被录用的某些员工却可能在工作中并不努力贡献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通常被视为()。  
  A.道德风险B.逆向选择风险  
  C.心理风险D.都不正确  
  12.下列可以用机会成本概念来解释的是()。  
  A.你坐在这个考场的同时意味着你将失去另一场考试的机会  
  B.参加了强化培训并购买了很多“密押题”,上了考场才发现原来是一场梦  
  C.笔试成绩不高但还有机会在面试中成功“逆袭”  
  D.都不正确  
  13.据说在银行系统里即使长相很平庸的男性找个漂亮的女同事做老婆并不难,而在矿产开采如煤矿等企业工作的众男士们就悲催多了,但矿产开采行业的女性通常会被格外追求,从经济学角度看,你认为合理的解释是()。  
  A.银行系统男士普遍收入较多,经济基础决定其选择优势  
  B.银行系统普遍的是女性多而男性少,供需失衡导致女性“跌价”  
  C.用经济学解释婚姻是不合理的,因为爱情是无价的  
  D.以上解释都不正确  
  14.近年来国内彩电的需求曲线有向左平移趋势,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A.彩电的价格提高了  
  B.消费者对彩电的预期价格上升了  
  C.消费者对彩电的偏好下降了  
  D.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了  
  15.假如某新型考试专用笔的均衡价格为1元时,它的均衡交易量是5000只。如果考生收入增加使得专用笔的需求增加了500只,那么考生在新的均衡价格水平的购买量是()。  
  A.5000B.多于5000但小于5500  
  C.5500D.以上均不对  
  16.假如你的收入是固定的,而鸡蛋的单位价格是10元,牛奶的单位价格是5元,如你打算买10单位的鸡蛋和7单位的牛奶,对你而言鸡蛋和牛奶的边际效用分别是40和30。基于经济理性,你的合理的购买决策是()。  
  A.停止购买B.增加鸡蛋,减少牛奶  
  C.减少鸡蛋,增加牛奶D.都不正确  
  17.洛伦兹曲线一般用来衡量()。  
  A.收入水平B.消费水平  
  C.贫富差距D.都不正确  
  18.下列商品中,需求收入弹性值为负的是()。  
  A.奢侈品B.必需品  
  C.正常商品D.低档品  
  19.当某种商品的市场价格达到均衡价格时,此时()。  
  A.商品的供给量>商品的需求量B.商品的供给量<商品的需求量  
  C.商品的供给量=商品的需求量D.无法判断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之间的数量关系      
前言/序言
     农村信用社是银行类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信用社业务的蓬勃发展,其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大幅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以及社会人士愿意从事农村信用社的工作,参加农村信用社招聘笔试的人数达到了每年数十万人,竞争十分激烈。 
  为了帮助考生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中公教育师资倾注大量心血,对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的题型、题量、难度以及出题范围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考试的命题规律,精选多省考试真题,为报考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的考生打造了本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色: 
  本书在深入分析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特点的基础上,精选了大量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的历年真题,为各位考生全面展示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的真题命题情况,帮助考生把握农信社招聘考试的整体难度、命题特点和考查重点。 
  中公教育师资在编写过程中,全面分析了多省市农信社招聘考试真题。本书按真题所涉及的考点对其进行专项归类,力求帮助考生攻破每块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部分。考生通过本书的专项训练,查漏补缺,从而在今后的复习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 
  本书中真题的答案解析由中公教师反复推敲审定,以使考生通过演练真题,从解题思路中掌握考试要点,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复习效果。 
  学海无涯,书中如有疏漏之处,欢迎广大考生批评指正,以期再版时更趋完善。 
  电子邮箱:zgbooksh@163.com    
				
 
				
				
					2017年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核心冲刺: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深度解析  本书聚焦于2017年度中国农村信用社(农信社)招聘考试中,对宏观经济运行规律、货币金融市场前沿动态以及银行业务基础理论的综合考察需求,旨在为考生提供一套紧密贴合当年考试趋势、侧重实务应用的精炼复习资料。  本书摒弃了对基础概念的冗长铺陈,转而将重点放在高频考点、易错难点及应用型分析题的深度剖析上。内容结构经过精心设计,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内实现对核心知识的最大覆盖和效率提升。  ---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调控  (本部分内容不包含任何历年真题的汇编与解析,完全侧重于理论体系的重构与最新政策解读。)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与动态模型  本章深入探讨了当前宏观经济学中主流的理论框架,并结合2016年末至2017年初中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案例分析。  1.  国民收入核算与经济增长理论: 详细解析GDP、GNP、NI等核心指标的计算方法,特别强调绿色GDP核算体系在中国地方经济评估中的应用。增长理论部分,重点剖析索洛模型(Solow Model)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并引入内生增长理论(Romer Model)对技术进步在区域金融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推演,这是农信社地方支持政策的理论基础。 2.  总需求与总供给(AD-AS)模型: 采用动态调整的AD-AS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不同经济周期(衰退期、过热期)的传导机制和效果差异。重点分析2016年“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总供给曲线的长期和短期影响。 3.  经济周期与波动理论: 梳理凯恩斯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及新凯恩斯主义在解释当前经济波动中的优劣。结合信贷扩张与收缩对区域经济周期的影响,阐述农信社如何通过信贷投放稳定地方经济“压舱石”的作用。   第二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精细化管理  本章侧重于政策工具的实际操作、效果评估及政策协调性。  1.  财政政策工具箱的深度剖析: 不仅关注税收和政府支出的结构性调整(如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农业补贴的优化),更着重分析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在不同收入水平和区域间差异的测算方法。 2.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系统梳理2017年前后中国人民银行的政策工具箱演变。重点讲解MLF(中期借贷便利)、PSL(抵押补充贷款)等新型流动性管理工具的运行机制、目标利率的设定逻辑及其对商业银行(包括农信社)负债成本的影响。 3.  政策组合与协调性挑战: 分析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稳增长、防风险”目标下的张力与配合。例如,在结构性去杠杆背景下,如何平衡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导向与支持“三农”发展的信贷需求。  ---   第二部分:金融市场与机构的深入洞察  (本部分内容完全侧重于金融市场的结构性分析、风险特征及监管框架的变动,不涉及任何真题的重复训练。)   第三章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结构性分析  本章聚焦于2017年金融市场的主要特征和农信社的参与策略。  1.  货币市场:短期资金融通与定价: 深入解析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的交易结构和风险因子。重点梳理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的定价构成及其在商业银行日常流动性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2.  债券市场与利率风险管理: 探讨中国国债、金融债及地方政府债的市场收益率曲线的特征与影响因素。为农信社的资产配置提供理论支持,包括久期(Duration)和凸性(Convexity)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但不涉及任何债券定价的计算题型。 3.  股票市场与直接融资: 分析2016-2017年中国A股市场的监管环境变化(如T+0向T+1的过渡影响、熔断机制的教训)。阐述企业股权融资对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挤出或互补效应。   第四章 银行业务与监管体系前沿  本章侧重于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风险管理框架的最新发展,以及对农信社特有的监管要求。  1.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与盈利模式: 深度解析净息差(NIM)、成本收入比(CIR)、资产回报率(ROA)等关键效率指标的国际对标与行业趋势。重点分析“息差收窄”背景下,商业银行(包括农信社)向中间业务和财富管理转型的内在驱动力。 2.  金融风险管理框架的演进: 全面介绍巴塞尔协议III对资本充足率、杠杆率(LR)及大额风险暴露的核心要求。结合中国银监会彼时对地方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导向,分析资本内生性积累的重要性。 3.  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的量化分析: 讲解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等关键参数在内部评级法(IRB)中的作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重点解析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的计算逻辑及其对农信社负债结构的约束。  ---   总结与备考建议  本书旨在构建一个独立于真题的、高密度的理论知识体系,帮助考生在考前迅速捕捉到宏观经济分析、金融政策解读和现代银行风险管理领域的最新动态与核心逻辑。通过对这些前沿和深层理论的掌握,考生将能更好地应对那些要求逻辑推理和政策应用的综合分析型题目。我们强调的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备考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