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扇“小窗”,开启的是明清两朝的微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可以领会到那时的人情世故,从只言片语中触摸到那些书生文人的灵魂。
悲叹人情冷暖时,读几遍“任彼世态之炎凉,从他人情之反覆”;
倾心自然风光时,便想到“红寥滩头,青林古岸”;
豪情万丈时,“拂剑长啸,可以吸燕赵秦陇之劲气”;
意态淡然时,“但见花开为春,花落为秋”……
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独坐“小窗”,看你我这个微小的世界,悟这个五味皆备的红尘。
《小窗幽记》,儒道通俗读物,一名《醉古堂剑扫》,十二卷,汉族格言警句类小品文,受吕祖学派影响很大。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一再为读者所关注,其蕴藏的文化魅力,正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认识。
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松江华亭人。诸生,隐居昆山之阳,后筑室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能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名重一时。
序 幽记亦热闹
卷一 醒
卷二 情
卷三 峭
卷四 灵
卷五 素
卷六 景
卷七 韵
卷八 奇
卷九 绮
卷十 豪
卷十一 法
卷十二 倩
跋 小窗里的微世界
食中山之酒①,一醉千日。今世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无一人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而天下竟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酲?集醒第一。
笺注
①中山之酒:典出《搜神记》。相传,中山人狄希善酿千日酒,饮后可令人醉眠千日。其时,刘玄石好酒,索饮一杯,归家后便醉死过去,家人哭而葬之。三年之后,狄希前往刘家拜访,开棺相看,刘玄石方才酒醒,竟不知今夕何夕。
译评
既然是议论处世之道,首先要认清所处世界究竟是何面貌。
想那清醒之人饮了中山之酒,醉死千日,今时之人未饮中山之酒,却个个醉梦,终日不醒。他们或是渴慕朝堂之高官厚禄,或是追逐市坊之金钱名利,或是沉迷生活之声色犬马。由此可知,这天下已然是混沌世界。
所以,要应对这醉梦的世界,首先要清醒过来。这第一卷文字,恰是写书人试图寻找的一剂清凉散,希望世人读后,从此清醒。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译评
这沉醉的世界,时而繁花似锦,时而狂风暴雨。渴求清醒的人,又该如何自处?想来,唯有在繁华中放得下、看得开,才算是高人;在困厄中不放弃、不移志,方能见本心。
不近人情,举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梦境。
译评
那《红楼梦》里,贾宝玉不喜“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劝诫,最终出家做了和尚。一个人若不近人情,不解事理,只怕举步维艰,诸事难成。
结缨整冠①之态,勿以施之焦头烂额之时;绳趋尺步②之规,勿以用之救死扶伤之日。
笺注
①结缨整冠:典出《左传·哀公十五年》。孔子弟子仲由,字子路,秉性刚直。他随孔子周游列国,被卫国大夫孔悝任命为蒲邑大夫。卫出公年间,流亡在外的卫灵公太子蒯聩谋乱,胁迫孔悝弑君。卫出公逃往齐国,仲由闻讯驰归,质问蒯聩。蒯聩命人与之搏斗,将其帽缨击断。仲由因念“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整冠而从容赴死。
②绳趋尺步:典出苏洵《广士》:“古之取士,取于盗贼,取于夷狄……而绳趋尺步,华言华服者,往往反摈弃不用。何则?天下之能绳趋而尺步,华言而华服者众也,朝廷之政,郡国之事,非特如此而可治也。”《广士》是一篇议论不拘一格、广招天下贤才的文章,而绳趋尺步则用以形容循规蹈矩,墨守成规之人。
译评
这不是讽刺抨击之语。
古来儒者,都将结缨整冠、绳趋尺步视作立身之典范,须得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只不过,这些规矩典范不可用在非常之时。譬如遇着焦头烂额之事,就不必顾及什么体面,白白错过解决之法;赶上救死扶伤之事,更不能按部就班地去施救,耽误了他人性命。
由此反观,若不是危急时刻,那便要仪态从容、谨守规矩,方是处世之道。
彼无望德,此无示恩,穷交所以能长;望不胜奢,欲不胜餍,利交所以必忤。
译评
穷人交友,彼此没有什么利益恩惠可求,往往能够长久。一旦有了欲望所求,便容易贪得无厌,只要利益有损,当即反目成仇。无怪乎古人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好辩以招尤,不若讱默以怡性;广交以延誉,不若索居以自全;厚费以多营,不若省事以守俭;逞能以受妒,不若韬精以示拙。费千金而结纳贤豪,孰若倾半瓢之粟以济饥饿;构千楹而招徕宾客,孰若葺数椽之茅以庇孤寒。
译评
按清初褚人获《坚瓠补集·顾玉华座右铭》所载,此条前四句乃是顾玉华之语。后两句出自明·洪应明《菜根谭》,略做删减。
与其与人争辩而招致怨恨,不若沉默寡言颐养性情;与其广交友人套取虚名,不若离群索居周全自身;与其耗费钱财谋求营生,不若俭省持家修养德行;与其逞能好胜遭人嫉妒,不若韬光养晦大智若愚。花费千金去结交贤士豪杰,哪里比得上用半瓢米粮救济饥饿之人?建造豪宅招揽门客,又怎能比修葺茅屋庇护孤寒之士?
这里所说的,无一不是大道理。顾璘之言,确确实实是教人如何于醉梦人世中自保的实话。而《菜根谭》之语,则多少包含着济世之心,细细品味,便有所得。
恩不论多寡,当厄的壶浆得死力之酬;怨不在浅深,伤心的杯羹召亡国之祸。
译评
典出《战国策·中山策》。中山国君宴请都城中的士人,大夫司马子期因未分得肉羹而心生怨愤,投靠楚国,游说楚王攻打中山国。中山君兵败出逃,有二人紧随左右,不离不弃。原来,中山君曾经救过一位即将饿死的老人,老人为报一饭之恩,嘱咐两个儿子必须誓死护卫中山君。于是中山君仰天长叹:“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飧得士二人。”
古人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世间的许多成败,并不在事件本身,而是在一个契机。中山君因一杯羹而亡国,又因一壶浆而得死士,这大约也是一种因果吧?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
译评
感情最难长久,一个人若是太多情,消耗太多,日后便容易寡情;人性自有其根本,一个人若是能够任性,可见他到底还存其本性。所以,识人不能看一时,须看一世;不能观表相,须观其心。
才子安心草舍者,足登玉堂;佳人适意蓬门者,堪贮金屋。
译评
天下读书人众多,能够步入朝堂,为官为宰的,须是那些能安居于草庐之人;世间佳丽无数,值得人金屋藏娇的,必是那些不贪恋富贵的守贫之女。唯有天性淡泊,才不会在玉堂金屋里迷失本心。
喜传语者,不可与语;好议事者,不可图事。
译评
口舌是非,历来为人憎恶。所以,那些喜好八卦的人,绝不是聊天的对象;那些空口议事的人,也绝不是共事的朋友。以此自省,切莫做传语议事者。
甘人之语,多不论其是非;激人之语,多不顾其利害。
译评
甜言蜜语,人人爱听,却不知这些话多半是非不分;激愤咒骂,固然痛快,却忘了这些话往往不顾利害。可知,好听的未必是好话,逆耳的也未必就是忠言。
局量宽大,即住三家村①里,光景②不拘;智识卑微,纵居五都市③中,神情亦促。
……
我最近刚读完《小窗幽记(精选译评版)》中的几个篇章,感觉像是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书中那些简短而富有哲理的句子,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平时容易忽略的内心角落。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匆忙地追逐外在的目标,却忘记了审视自己内心的声音,或者如何与自己的情绪和解。《小窗幽记》的译评者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他们不仅仅是翻译了文字,更重要的是,他们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作者创作的背景,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在阅读某段关于“知足常乐”的论述时,译者结合了现代社会的种种诱惑和焦虑,用极具说服力的语言阐释了“少欲知足”为何是通往内心宁静的根本之道。我常常在读完一段译评后,会停下来反复思考,甚至会拿出笔来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悟。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共鸣和智慧的启迪。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重新审视那些曾经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并尝试从中找到一种更平和、更自在的存在状态。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那种能够真正触动我内心深处的书籍,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故事。当我在书店看到《小窗幽记(精选译评版)》时,它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一种幽静而又意味深长的感觉油然而生。我把它带回家后,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果然没有失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古文的韵味,又在译评的帮助下变得易于理解。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那些看似平常却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它们常常能让我陷入沉思,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例如,书中关于“境随心转”的论述,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心态来改变对事物的看法,这对我这个常常被外界环境影响情绪的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译者的点评非常到位,他们不仅解释了原文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挖掘出了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生智慧,这使得阅读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这本书让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尝试从中找到一种更加平和、更加有力量的生活方式。
评分这本《小窗幽记(精选译评版)》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进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我最近工作压力很大,常常感到身心俱疲,于是我决定尝试一些能让我放松下来的书籍。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它封面上的“幽记”二字就足够吸引我了,仿佛预示着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境界。翻开书页,我发现它的内容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译者在原文的翻译上非常贴切,而且之后的译评更是点睛之笔。很多我以前觉得晦涩难懂的句子,在译者的解读下,都变得豁然开朗,充满了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淡泊名利”和“顺其自然”的论述,在当下这个充满竞争和焦虑的社会,这些古老的智慧显得尤为珍贵。我常常会在睡前阅读一两篇,那些宁静的文字和深刻的思考,能帮助我卸下白天的疲惫,让我在入睡前也能感受到一份内心的平静。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在耳边低语,引导我回归内心的宁静。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是一种内敛而有韵味的素雅风格,不张扬却能在书架上吸引我的目光。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触及内心深处、带来些许慰藉的书籍情有独钟,而《小窗幽记(精选译评版)》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期待。拿到书后,我并没有立刻翻阅,而是仔细端详着它的装帧。纸张的质感温润,触感舒适,印刷清晰,排版疏朗,这都表明了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我尤其欣赏的是封面上的题字,那种古朴又不失灵动的笔触,仿佛能穿越时空,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我曾有幸读过一些古籍的选本,但往往因为翻译、注释的不够详尽,或者仅仅是生硬的白话文直译,而感到意犹未尽,甚至望而却步。《小窗幽记(精选译评版)》的“精选译评版”几个字,让我看到了希望,它预示着在内容的呈现上,不仅有原作的精华,更有对原意的深度解读和赏析,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希望在阅读中有所收获的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历经岁月沉淀的朋友,静静地等待着与我进行一场关于生命、关于智慧的对话。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一种偶然。那天在书店里闲逛,无意中被它朴素的封面吸引,然后翻开看了看目录,里面的一些标题引起了我的兴趣,比如“闲适”、“静思”之类。我一直觉得,现代社会节奏太快,我们太需要一些能够让我们慢下来,重新感受生活本身美好的东西。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就是这种感觉。它没有那些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淡泊宁静,却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能够抚平我内心的浮躁。而且,这本书的“译评”部分做得尤其好,译者不是简单地把古文翻译成白话,而是对原文的意境、作者当时的心境,甚至是每句话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都做了细致的解读。这让我觉得,我不仅仅是在读一篇古文,更是在学习一种生活哲学,一种与世无争,却能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每次读完一小段,我都会觉得心情豁然开朗,好像又重新找回了自己丢失的那份平和。
评分好评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一块买的好几本,就这一本特别差,很脏,也可能是印刷厂的原因,也可能是京东质检不仔细,总之这回运气不好,之后用橡皮处理了一下,稍好点儿。
评分不错,清心养性,不可一口全服,细细慢慢才能品味
评分内容不错,翻译挺好。
评分好好好好,原版的
评分包装不错,一直想买的书,翻一下纸质也很好
评分包装精美,内容详实
评分wuliu物流速度还是非常快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