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全書是服裝高等院校及大中專院校的理想教學參考書。也可供服裝企業技術人員、廣大服裝愛好者參考,是一本實用而易學易懂的工具書和必備的學習手冊。 本書作者以十幾年來作為國際戶外大牌“始祖鳥戶外裝備公司”樣闆師的經驗告訴大傢,提升樣闆師自身素質和學識寬度和廣度是非常必要的。隻有通過瞭解人體結構,學習平麵與立體的關係,真正理解計算的目的,纔能把紙樣變成設計的工具,並將紙樣操作方法變成設計造型的手段,使服裝紙樣技術水準得到真正提升;再加上係統掌握好麵料、圖案、效果圖、色彩,縫紉技術等方麵的知識,融會貫通,纔能成為一位閤格的設計師,從而實現服裝産品的高品質、高價值。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長期供職於國內、國外著名服裝公司,在總結長達數十年工作實踐經驗基礎上,編寫瞭這本適閤讀者研習的專著。
本書既有初級的人體構造與服裝結構,也有基本衣片“襯衣、裙片、褲片”的製圖順序與原型的繪圖方法。在裁剪製圖方法變化裏闡述瞭人體各部位外錶模擬幾何形的平麵製圖形狀,與服裝上的省、褶、襇、縫對應關係。還列舉瞭不同裁剪製圖方法比較,講解瞭服裝打闆概念,並且深入到衣片的局部變化及各種服裝的款式變化裏,極其詳細、圖文並茂地把理論用盡量簡單的形式演示清楚。在書中列舉齣大量裁剪圖實例,結閤服裝流行款式進行理論分析,既考慮瞭初學讀者的需求,又上升到服裝造型研究的水平。通過本書,能使讀者融會貫通,達到真正提高服裝紙樣設計與造型的能力。
全書通俗易懂、圖文並茂、理論與實踐相結閤,是服裝高等院校及大中專院校的理想教學參考書。同時由於其實用性強,也可供服裝企業技術人員、廣大服裝愛好者參考,是一本實用而易學易懂的工具書和學習手冊。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人體構造與服裝結構1
第一節人體各部位名稱和衣片平麵裁剪製圖結構綫名稱1
一、軀乾、頭部3
二、手臂部和袖片裁剪製圖名稱5
三、下肢部與下裝裁剪製圖名稱5
第二節量體測量個體部位尺寸和服裝國傢標準尺寸7
一、量體的準備條件與測量方法7
二、量體7
三、測量數據及國傢號型標準10
第二章基本衣片“服裝原型”的製圖順序與方法17
第一節女上裝製圖(女裝原型)17
一、上衣原型框架綫的製圖17
二、上衣原型縫製綫的製圖19
三、袖原型框架綫的製圖21
四、袖原型縫製綫的製圖21
五、立領原型框架綫的製圖22
六、立領原型縫製綫的製圖22
第二節褲片製圖(褲片原型)23
一、褲片原型框架綫的製圖23
二、褲片原型縫製綫的製圖24
第三節裙片製圖(裙片原型)25
一、裙片原型框架綫的製圖25
二、裙片原型縫製綫的製圖26
第四節男上裝製圖(男裝原型)27
一、男上衣原型框架綫的製圖27
二、 男上衣原型縫製綫的製圖29
第五節男下裝製圖(男褲原型)31
一、褲片原型框架綫的製圖31
二、褲片原型縫製綫的製圖32
三、褲片原型後翹和褲腰的製圖32
第三章裁剪製圖方法的變化34
第一節人體各部位外錶模擬幾何形的平麵製圖變化34
第二節服裝上的省、褶、襇、縫變化35
第三節裁剪製圖方法變化的比較36
第四節服裝打闆概念的變化39
一、製闆的加放部位41
二、樣闆的縫製定位記號41
三、樣闆的文字標注42
第四章衣片變化及各種服裝的款式變化43
第一節上衣胸省、背省的確定與轉移和省形變化43
一、上衣胸省、背省的確定與變化43
二、胸省與腰省的變化44
三、胸省的轉移變化45
四、省形變化及各式女衫變化48
第二節衣片變化54
一、衣片的橫綫分割變化(衣長腰節、約剋)55
二、衣片的垂綫分割(男女上裝、大衣)63
三、衣片的裝飾分割綫(夾剋衫) 74
四、門襟、紐扣、口袋的設計78
五、胸圍的放鬆量85
六、腰省的尺寸分配92
第五章衣片局部、領、袖的變化93
第一節領窩的製圖及變化93
第二節領形變化原理96
一、立領變化97
二、平領變化98
三、全翻領變化99
四、西裝領的造型變化112
五、肩斜度對總夾角的影響117
六、翻領、駁領的應用製圖117
第三節肩斜、肩寬的變化120
一、落肩差的依據120
二、肩斜變化120
三、肩寬變化120
四、肩部的寬度與胸圍的關係123
五、肩縫綫的轉移124
第四節袖窿的確定與變化125
一、決定窿形的背寬、前胸寬的公式計算125
二、胸圍變化與袖窿變化126
三、袖窿造型綫的變化130
四、袖窿成形對體形變化的調整132
第五節袖形變化134
一、袖山的産生及變化134
二、袖形應用製圖139
第六章褲片、裙片的局部變化及款式變化152
第一節褲子造型變化152
一、褲片結構變化原理152
二、褲形應用製圖製闆160
第二節裙形變化168
一、直身裙結構變化原理及應用168
二、斜裙結構變化原理及應用177
附錄製圖符號說明184
參考文獻186
前言/序言
服裝的樣闆是在人體基礎上,把立體轉換成平麵,再由平麵設計、加工,以布料縫製轉換成立體的服裝造型,後在人體上體現服裝造型。服裝造型既有布料成型的外形,又隱含被包裹人體的體形。一裏,一外,加上人體自身的運動,創造齣使人們賞心悅目的服裝。紙樣技術既要求尺寸,又有藝術審美的要求,使服裝設計工作成為既具有高技術含量,又有高藝術審美能力的工作。正因為如此,服裝産品設計不僅僅是效果圖設計,隻有通過藝術和技術的完美結閤纔行。縱觀的服裝品牌,幾乎所有品牌都擁有自身獨特的技術優勢和高的技術水準。
目前服裝紙樣技術在國內整個服裝行業內由於認識上的偏差,在服裝設計中處在較為滯後的現狀。其原因一方麵有樣闆師自身素質、學識寬度和廣度的問題,另一方麵原因是從行業的認知上不認為紙樣是設計的一部分,而是屬於裁剪範疇。這些都是阻礙國內服裝産品躋身世界行列的障礙。
本書作者以十幾年來身為國際戶外品牌“始祖鳥戶外裝備公司”樣闆師的經驗告訴大傢,提升樣闆師自身素質、學識寬度和廣度是非常必要的。隻有通過瞭解人體結構,學習平麵與立體的關係,真正理解計算的目的,纔能把紙樣變成設計的工具,並將紙樣操作方法變成設計造型的手段,使服裝紙樣技術水準得到真正提升;再加上係統掌握好麵料、圖案、效果圖、色彩、縫紉技術等方麵的知識,融會貫通,纔能成為一位閤格的設計師,從而實現服裝産品的高品質、高價值。
本書共分為六章。 章介紹瞭人體構造與服裝結構;第二章介紹瞭基本衣片“服裝原型”的製圖順序與方法;第三章介紹瞭裁剪製圖方法的變化;第四章介紹瞭衣片變化及各種服裝的款式變化;第五章介紹瞭衣片局部、領、袖的變化;第六章介紹瞭褲片、裙片的局部變化及款式變化。
作者在本書中總結瞭自己從事服裝專業近三十年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書中舉齣大量裁剪圖實例,結閤新服裝流行款式進行理論分析,讀者藉助本書可以解決一直睏擾的技術難點問題,打開自己的服裝紙樣設計思路,實實在在地提高自身服裝結構設計與製闆實際能力。本書的齣版得到瞭化學工業齣版社相關人員的大力支持,在此深錶感謝。
由於時間和水平所限,書中難免會有不足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著者
2016年1月
好的,這是一份為您設計的圖書簡介,旨在介紹一本與《最新實用服裝紙樣設計基礎》內容完全不同的書籍。 --- 圖書名稱:全球貿易與供應鏈管理:數字化轉型與可持續發展 圖書簡介 在全球經濟格局持續演變、技術飛速迭代的今天,國際貿易的復雜性與供應鏈的脆弱性日益凸顯。本書《全球貿易與供應鏈管理:數字化轉型與可持續發展》深入剖析瞭現代全球貿易體係的運作機製、麵臨的挑戰以及麵嚮未來的轉型路徑。它並非一本關於服裝製版或設計基礎的書籍,而是聚焦於宏觀經濟、物流運作、技術應用和環境責任的綜閤性商業管理專著。 第一部分:全球貿易環境的演變與重塑 本書首先係統梳理瞭戰後全球貿易體係的建立與發展,重點分析瞭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的影響力及其當前麵臨的睏境。我們探討瞭地緣政治衝突、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以及區域貿易協定(如RCEP、CPTPP)對全球産業鏈布局的深遠影響。 貿易政策與經濟博弈: 詳細解析瞭主要經濟體之間在關稅、非關稅壁壘以及技術標準方麵的角力。內容涵蓋瞭貿易摩擦的根源、對不同行業的影響評估,以及企業應如何製定適應多變貿易政策的風險對衝策略。 新興市場與全球價值鏈(GVCs): 考察瞭東南亞、南亞和非洲等新興經濟體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變化。探討瞭“近岸外包”(Nearshoring)和“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趨勢下,企業如何優化其生産和采購網絡,以增強供應鏈的韌性而非單純追求成本最低化。 第二部分:供應鏈的數字化核心與技術驅動 現代供應鏈管理的核心在於信息流的高效整閤與決策的智能化。本書將大量的篇幅投入到探討信息技術如何徹底革新傳統的物流和庫存管理模式。 物聯網(IoT)與實時可視性: 介紹如何利用傳感器和物聯網技術實現對貨物在途狀態的實時監控,包括溫度、濕度、位置的精確追蹤,尤其適用於高價值或對環境敏感的貨物。闡述瞭“端到端”可視性如何轉化為更快的響應時間和更低的在途損耗。 區塊鏈技術在貿易金融與追溯中的應用: 深入分析瞭區塊鏈技術如何解決國際貿易中的信任赤字問題。重點展示瞭其在簡化信用證流程、提高單據流轉效率以及實現産品來源可信追溯(例如,追蹤原材料的采購地和加工曆史)方麵的潛力。 人工智能(AI)與需求預測: 本章詳細介紹瞭機器學習模型在需求預測、庫存優化和動態定價中的前沿應用。討論瞭如何利用AI處理海量曆史數據和外部宏觀數據,構建更精確的預測模型,從而有效減少牛鞭效應,降低安全庫存水平。 數字化倉儲與自動化物流: 涵蓋瞭智能倉儲管理係統(WMS)、自動化導引車(AGV)和無人機在現代配送中心的應用案例,以及這些技術如何提高齣入庫效率和操作準確性。 第三部分:可持續性與綠色供應鏈的構建 在氣候變化和企業社會責任(CSR)日益受到重視的背景下,本書將可持續性視為供應鏈管理的必然方嚮,而非額外的負擔。 碳足跡核算與減排策略: 提供瞭量化供應鏈各環節碳排放的科學方法論,並介紹瞭企業如何通過優化運輸路綫、選擇低碳運輸方式(如鐵路和海運替代空運)以及推動供應商采用可再生能源來達成淨零目標。 循環經濟在供應鏈中的實踐: 探討瞭如何設計“逆嚮物流”係統,有效地迴收、再製造和再利用産品。這包括瞭包裝材料的優化、産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以及建立閉環的材料流。 倫理采購與社會責任: 關注供應鏈中的勞工標準、人權保障和反腐敗問題。本書提供瞭評估供應商社會績效的框架,幫助企業建立負責任的采購政策,確保整個價值鏈的透明度和閤規性。 第四部分:供應鏈風險管理與韌性建設 從自然災害到流行病大流行,全球供應鏈麵臨的風險日益復雜。本書緻力於提供構建高韌性供應鏈的實戰工具。 風險識彆與情景規劃: 教授如何利用壓力測試和情景模擬來評估供應鏈對特定中斷(如港口關閉、關鍵部件短缺)的敏感度。 多源采購與網絡冗餘: 探討瞭在設計供應鏈網絡時,如何平衡成本效率與冗餘度,通過建立多元化的地理和供應商基礎,避免“單點故障”的風險。 危機響應與業務連續性計劃(BCP): 提供瞭在供應鏈中斷發生時,企業應立即采取的溝通、決策和資源調配的行動指南,確保核心業務的快速恢復。 目標讀者 本書適閤於供應鏈管理專業人士、國際貿易從業者、企業高層管理者、物流與采購部門負責人,以及高等院校物流管理、國際商務和工商管理專業的師生。它為讀者提供瞭一個全麵、深入且極具前瞻性的視角,指導企業在全球化、數字化和可持續性的交叉口上,構建麵嚮未來的、高效且負責任的全球供應鏈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