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概论/跟大师学国学·精装版

国学概论/跟大师学国学·精装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章太炎 口述,曹聚仁 整理
图书标签:
  • 国学
  • 传统文化
  • 文化
  • 历史
  • 哲学
  • 经典
  • 中华文化
  • 教育
  • 入门
  • 精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18032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3100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精装
丛书名: 跟大师学国学(精装版)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33
字数:8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国学概论》是章太炎先生1922年4—6月在上海讲授国学的记录稿,由现代作家曹聚仁整理成书。书中精辟论述了国学的内涵以及研治国学的方法,系统介绍了传统经学、哲学、文学的流变,对各时期学术发展的特点、代表人物、著作,都有精湛、独到的评价,可视作一本中国经学、哲学、文学的简史。本书多次再版,深受广大国学爱好者的喜爱。为使读者对太炎先生的学问有更多了解,此次出版还收录太炎先生《论诸子学》一文。

作者简介

  章太炎(1869—1936),原名学乘,后改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民主革命家、国学大师。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佛学、医学等等,著述宏富。
  曹聚仁(1900—1972) ,民国时著名记者、作家。浙江浦江墩头镇蒋畈村(今属兰溪梅江镇蒋畈村)人。曾主编《涛声》、《芒种》等杂志。抗战爆发后,曾任战地记者。50年代任新加坡《南洋商报》驻港特派记者,50年代后期,主办《循环日报》、《正午报》等报纸。著有《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万里行记》、《现代中国通鉴》等。

精彩书评

  太炎先生讲国学,的确是使我们满足求知欲望。
                ——作家 曹聚仁

  章太炎的《国学概论》讲稿……在当时既具影响,今天又重新印行,对了解我国经学、哲学、历史的发展,无疑是有很大作用的。
                ——知名学者 汤志钧

目录

第一章概论
甲、国学之本体
乙、治国学之方法
第二章国学之派别(一)——经学之派别
第三章国学之派别(二)——哲学之派别
第四章国学之派别(三)——文学之派别
第五章结论——国学之进步
附录一
一、志疑 邵力子
二、讨论白话诗 曹聚仁
三、政治制度与政治精神 裘可桴
四、新诗管见(一) 曹聚仁
五、新诗管见(二) 曹聚仁
附录二
论诸子学 章太炎

精彩书摘

小识
任在何时何地的学者,对于青年们有两种恩赐:第一,他运用精利的工具,辟出新境域给人们享受;第二,他站在前面,指引途径,使人们随着在轨道上走。因此可以说:学者是青年们的慈母——慈母是兼任饲育和扶持两种责任的。太炎先生是当代的学者,我们读他所著的《文始》、《国故论衡》、《齐物论释》、《新方言》、《小学问答》等书,就可明白他辟出多少灿烂的境地!先生以前在东京、北京,这次在上海,把国学为系统的讲明,更可见他对于青年们扶掖的热忱。我在听了讲演以后,心里自然有无限的感激;所以不计工拙,把先生的话记出。并且看到青年们有求知的热狂,而因时地关系,没能亲聆这次讲演的很多,所以又把记录的稿印出,希望传播得比较的普遍些。
在下文还申述些浅薄的见解。
学术界近来颇有研究国学的倾向,确是好的现状。但是大部分对于为什么要研究国学这个先决问题,还是持迷离混沌的态度,或者竟是盲从的。在讲演会中,第一次,就听到两种可怪的论调;在他们原以为是妥适的理由哩。
这两种论调是:
一、西洋人研究中国国学的很多,我们对于自己的国学,哪可不研究?
二、当代有太炎先生这么淹博的国学学者,我们哪可不赶快去研究?
持这般论调去研究国学,是很危险的。因为他们根本上没有明白国学是个什么,也没想到要去研究国学的原因;只不过因循地盲从,胡乱提倡些国学,做冒牌的圣人之徒,替青年造成进化的障壁!中国数千年来,不是没有讲论国学的人,却很少真正研究国学的人;所以国学愈讲愈失其真,荆棘蔽途,苦煞后生小子!在现在不研究国学也罢,否则非彻底了解研究国学的主因,便不能得着效果。
那么,我们究竟为什么要研究国学呢?可把他分做四层讲明:
国学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我们过去的智识,和他发生密切的因果关系,因此我们急要明白:国学的精华何在?他以后还有存在的价值没有?如果国学是腐败的骸骨,不该容他存留着,我们可赶快荡除净尽;如其中尚包藏着精金,也应从速发掘;决不可彷徨歧路,靡所适从。在取舍问题急待解决当中,非研究国学,别无解决的途径。这是第一层原因。
在我们以前,既没人曾把国学整理一下,到现在还仿佛一大堆乱书:政治、哲学、伦理、宗教,以及其他各种科学都包含着。我们既要明白其中究竟是怎样的,非坐待可以得到;及今用精力把他系统地整理起来,或者能够观察明白,使后人也得着好处。所以谋学术界的共同便利,也非将国学研究一下不可。这是第二层原因。
大部分青年感受着无限的苦痛:因为心里极明白适合人生真义的“新”,要想接受他;但社会上“旧”的势力膨涨到极点,稍一反动,灵肉两方面都得着痛苦。那旧的也不过借国学做护符——军阀和老顽固都把孔老夫子来撑门面——国学经过他们手里,已变成“糟粕形式、呆板教条”了。我们如不把国学的真面目抬出,他们决不敛形息声的;要找出国学的真面目,自然须下一番研究工夫。这是第三层原因。
我们对于西方文化固当合理的迎纳,但自己背后还有国学站着;这两种文化究竟如何使他沟通,也是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对于国学所含的原子不明白分析出来,如何能叫彼和别种化合?所以要先研究国学,才找得出沟通方法。这是第四层原因。
可见我们研究国学,决不是盲目的,原含着以上四种急迫的需求。太炎先生讲国学,的确是使我们满足求知欲望,并且是适应这四种需求的;且细看他讲的话,自然明白了。
但是,我们一方面完全承受先生的讲演,一方面却须用批评的眼光去观察,要记牢“我爱先生,我更爱真理”一语。
最后,我更对邵仲辉先生表示谢忱;因为稿中许多地方都承先生指正。
一九二二年六月一日聚仁识于上海。
《文以载道:中华文明的智慧之光》 《文以载道:中华文明的智慧之光》是一部旨在带领读者深入探索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的著作。本书并非对某一具体国学分支进行片面解读,而是以宏观的视角,勾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轮廓,并提炼其核心精神与价值体系,让读者得以窥见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至今、历久弥新的内在逻辑。 本书的创作初衷,源于对当前社会文化变迁中,许多人对自身文化根源日渐疏离的忧虑。在信息爆炸、全球化浪潮席卷的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回望来路,理解我们从何而来,为何是现在这个样子,以及我们应该走向何方。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承载着亿万先民的智慧结晶、道德规范、审美情趣以及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洞察。忽视这份宝藏,无异于斩断我们精神的根脉。 《文以载道:中华文明的智慧之光》正是为了弥合这一认知鸿沟而生。它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论著,也不是一本故弄玄虚的玄学解说,而是一次充满启发性和引导性的文化之旅。本书旨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叙事,将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中国传统思想,还原到其产生的历史语境中,展现其鲜活的生命力与现实意义。 全书的架构,可以粗略地分为几个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部分: 第一部分:文明的溯源与奠基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一同追溯中华文明的起源,探讨那些塑造了早期中国思想面貌的关键时期与思想流派。我们将目光聚焦于那些奠定了中国文化基石的伟大思想家及其核心理念。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探讨中国古人如何理解自然与人类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如何渗透到政治、伦理、养生等方方面面。我们将追溯其思想渊源,分析其哲学内涵,并思考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如何重新理解和实践这一理念。 “仁爱”与“礼治”的社会伦理: 深入剖析儒家思想的精髓,特别是“仁”作为核心价值的多元解读,以及“礼”在构建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我们将探讨这些伦理思想如何塑造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家庭结构和社会交往模式,并考察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与挑战。 “道法自然”的生存智慧: 介绍道家思想的独特视角,理解“道”的虚静与无为,以及“法自然”的生活态度。我们将探索道家思想如何提供一种超越功利、回归本真的生存哲学,以及其对中国人的艺术审美、养生保健等方面的影响。 “变革与创新”的思潮: 简要提及中国古代思想中存在的对现有秩序进行反思和革新的力量,例如法家对制度建设的强调,以及墨家对兼爱与非攻的主张,展现中国思想的多元与活力。 第二部分:智慧的传承与发展 在奠定了对中华文明早期思想的基本认识后,本部分将进一步探讨这些思想如何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融合、演变,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经学与史学的脉络: 梳理中国古代重要的经典著作,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解读与传承。我们将了解经学如何成为士人治学与政治实践的重要依据,以及史学如何通过记录与反思,为后人提供借鉴。 文学与艺术的精神内核: 探究中国古代文学(诗歌、散文、小说)和艺术(书法、绘画、音乐、建筑)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我们将分析这些艺术形式如何反映时代的精神风貌、文人的情怀抱负,以及它们与哲学思想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科学技术与生活实践: 简要回顾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医学、农学、工程等领域的成就,并分析这些科技成就如何与哲学思想、社会需求相结合,服务于民众的生活与国家的建设。 哲学思想的流派纷呈: 在儒释道三家之外,简要介绍其他重要的思想流派,如宋明理学、心学等,展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激荡与融合。 第三部分:精神的 Re-naissance (复兴) 与现代启示 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从中汲取养分,为解决当代问题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智慧。 “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 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导向,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我们将分析这些精神特质在现代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现实意义。 “中庸之道”与“和而不同”: 深入理解“中庸”的智慧,如何在极端中寻求平衡,在矛盾中达成和谐。我们将探讨“和而不同”的理念在多元文化共存的今天,如何成为处理人际关系、国际交往的宝贵原则。 “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 重新解读《周易》中的这两句经典,分析其蕴含的积极进取、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以及包容宽厚、承载万物的道德情怀。我们将探讨这些精神如何激励我们在面对挑战时勇往直前,在处理事务时胸怀博大。 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结合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例如环境危机、心灵困境、社会撕裂等,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是否能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例如对自然的敬畏、对精神世界的关注、对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等。 如何“古为今用”: 提出一些关于如何学习、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切实建议,强调在吸收精华的同时,也要警惕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做到批判性继承,创造性转化,使之真正服务于当下,走向未来。 《文以载道:中华文明的智慧之光》的语言风格力求雅俗共赏,既有对历史事件和思想人物的精准叙述,又不乏生动活泼的比喻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让读者不再将国学视为遥不可及的象牙塔,而是将其看作是一条通往智慧的河流,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我们的心灵,指引着我们的方向。 本书的目标读者广泛,无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浓厚兴趣的初学者,还是希望系统梳理和深化理解的文化爱好者,亦或是渴望在现代社会中寻找精神指引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与收获。我们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能力、有热情去了解和珍视这份属于我们自己的宝贵文化遗产。 阅读《文以载道:中华文明的智慧之光》,就是一次与先贤的对话,一次与智慧的约会。它将帮助你打开一扇窗,看到中华文明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它将为你点亮一盏灯,照亮你探索内心世界和理解人生意义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回归,一次启迪,一次唤醒。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意义深远的文化之旅,在古老的智慧之光中,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力量与方向。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分量”。不是说重量,而是那种内容上的扎实感,仿佛每一个字都经过了深思熟虑,每一个章节都搭建得稳稳当当。我一直认为,学习国学,最忌讳的就是碎片化和浅尝辄止。很多时候,我们被各种“速成”的理论和“精华版”的解读所迷惑,结果学到的只是皮毛,甚至产生误解。而这本书,从“概论”这个词,我就知道它不是要教你几句古文,背几首诗,而是要构建一个完整的认知框架。我希望它能带领我理解国学的整体脉络,各个流派之间的关联,以及它们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发展演变的。这种宏观的视角,对于建立起一个清晰、系统化的国学认知体系至关重要,能避免我们在细节里迷失方向。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正”。不是那种刻板的“正”,而是指内容上的“正宗”和“严谨”。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引领我进入国学殿堂的入门书籍,它需要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同时又要照顾到初学者的接受能力。这本书的“精装版”和“跟大师学”的副标题,就传递出一种信息:它不是一本随意编撰的读物,而是经过精心打磨,由真正懂行的人来指导。我希望它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沿着清晰的路径,逐步了解国学的核心内容,比如儒释道等主要思想流派的渊源、发展和核心观点,以及诗词歌赋、历史典籍等方面的基本常识。我希望在读完这本书后,我能对国学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刻的初步认识,为我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一直认为,学习传统文化,最怕的就是“说教”式的灌输。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只会让读者产生抵触情绪。这本书的“跟大师学”这个定位,让我看到了它不同于一般教材的思路。我希望它能够通过大师的视角,用一种更贴近生活,更具启发性的方式,来解读国学。我期待它能够挖掘出那些隐藏在经典中的智慧,并将它们与现代社会相结合,让我们明白,古人的思想并非是陈旧的,而是依然具有现实意义的。例如,在处理人际关系、个人修养、乃至于治国理政等方面,或许都能从国学中找到宝贵的启示。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一个媒介,让我们能够跨越时空,与那些伟大的思想家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

评分

翻开书页,纸张的触感和油墨的香气,都让我产生一种与过往时空对话的感觉。这种体验,是电子阅读无法比拟的。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用心,那种留白适度,字体清晰,阅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我知道,国学内容本身就可能比较密集,如果排版不好,很容易让人产生阅读疲劳。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让人愿意静下心来,慢慢品读。我特别期待它在语言风格上,能够既保持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美感和趣味性。毕竟,国学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我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能够被那些文字所感染,被那些智慧所启发,感受到国学文化的独特魅力。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了,那种沉甸甸的质感,搭配古朴的字体和雅致的图案,一看就不是那种快餐式的出版物。我拿到手的时候,真的有种捧着一件艺术品的感觉,那种精装的质感,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随手翻阅,都赏心悦目。而且,它不仅仅是好看,还带着一股子“大家之作”的沉稳和厚重感。我一直都对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很多入门的书籍要么过于浅显,要么就是艰涩难懂,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光从它的装帧和书名,我就隐隐感觉到,它可能会是一个很好的引路人,带我深入到那个博大精深的国学世界里。我特别期待它在内容上能做到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能够真正地“跟大师学”,体会到那种精髓和智慧,而不是走马观花。

评分

非常不错的书,值得推荐哈

评分

是帮初中同学买的一批图书,给班级孩子们作为运动会的奖品

评分

是帮初中同学买的一批图书,给班级孩子们作为运动会的奖品

评分

跟大师学国学精装版,好书

评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

评分

好评

评分

包装好,物流快!很给力!

评分

好书好书。。帮别人买的。。上京东买书就是实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