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正义(套装共3册)

孟子正义(套装共3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焦循 著,刘建臻 校
图书标签:
  • 儒家经典
  • 孟子
  • 正义
  • 先秦
  • 国学
  • 注释
  • 思想
  • 文化
  • 典籍
  • 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广陵书社
ISBN:978755540631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6111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3
字数:80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焦循晚年重要学术著作。焦氏认为《孟子》一书阐发易学的“通变神化之道”及易学“感而遂通之性”,遂以疏解赵岐“章句”为主,博采经史传注,参考清初顾炎武、毛奇龄、王引之等有关《孟子》六十余家,稽考编撰而成。阮元称该书“多下己意,合孔孟相传之正指”。

作者简介

  焦循(1763~1820),清哲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字理堂(一字里堂),江苏扬州黄珏镇人,嘉庆举乡试,与阮元齐名。阮元督学山东、浙江,俱招往游。后应礼部试不第,托足疾不入城市者十余年。构一楼名“雕菰楼”,读书著述其中。博闻强记,于经史、历算、声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有《里堂学算记》《易章句》《易通释》《孟子正义》《剧说》等。(据1999年版《辞海》“焦循”条)。

内页插图

目录



《孟子正义》(套装共3册)是一部旨在阐释和辨析孟子思想精髓的学术著作。本书并非简单地复述孟子原著,而是通过深入的文本解读、历史考据以及与其他思想流派的比较,力图厘清孟子思想的真谛,纠正历代以来可能存在的曲解与误读。本书洋洋洒洒三卷,内容丰富,论证严谨,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更为完整、准确、深入的孟子思想体系。 第一卷:仁政的理论基石与实践路径 本书的第一卷聚焦于孟子最为核心的“仁政”思想。仁政,并非空泛的道德说教,而是孟子基于对人性善的深刻洞察,所提出的一套切实可行的政治方略。本卷将从以下几个关键层面展开论述: 性善论的辩护与意义: 孟子“性善”的命题是其仁政思想的理论基石。本卷将详细考证“性善”说在先秦诸子百家中的独特性,辨析其与墨子“兼爱”、杨朱“为我”等不同学说的差异。重点将放在阐释为何人性本善是推行仁政的必然前提,以及这种善性如何体现在个体和群体之中。通过梳理孟子提出的“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深入剖析这些“端”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如何可以被涵养和扩充,最终转化为政治实践的动力。本卷还会探讨历代对性善论的质疑与批评,并进行一一辨析,力求还原性善论的本来面貌。 民本思想的内涵与张力: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耳熟能详的格言,在本卷中将被置于更广阔的语境下进行解读。本卷将深入分析孟子“民本”思想的深刻含义,即统治者必须以人民的福祉为根本,一切施政措施都应围绕“富之”、“教之”展开。我们将探究孟子对“恒产”与“恒心”关系的论述,揭示经济基础对人民精神状态的重要影响,以及为何“乐其政”是衡量仁政有效与否的关键标准。此外,本卷还将深入探讨孟子民本思想的局限性,例如其对君权的反思是否足够彻底,以及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其民本思想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仁政的实施策略: 仁政并非一句口号,而是一套具体的施政原则。本卷将详细解析孟子提出的“省刑罚、薄赋敛、养民、教民”等具体措施。我们将从经济、军事、教育、法律等多个维度,剖析这些措施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例如,关于“薄赋敛”,本卷将考察孟子对“井田制”的设想,分析其经济公平的理念,并对比战国时期各国不同的赋税制度,凸显孟子思想的超前之处。关于“养民”,本卷将探讨孟子关于“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的具体设想,展现其对民生改善的关注。关于“教民”,本卷将深入解读孟子关于“非孝”的观点,以及他对于“道义”的推崇,分析其教育理念如何服务于培养具有道德自觉的公民。 “王道”与“霸道”的辨析: 孟子将“王道”与“霸道”截然区分,并极力倡导“王道”的政治模式。本卷将深入辨析这两种政治模式的根本差异,揭示“王道”以德服人,以仁政为基础,而“霸道”则依靠武力或权谋。我们将通过孟子与诸侯的对话,分析其如何批评那些醉心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的霸主,并阐释为何孟子认为“霸者,犹小寇也”,其统治终究不能长久。本卷还将探讨在历史实践中,“王道”理念是如何被解读和实践的,以及其与现实政治的复杂关系。 第二卷:义利观的辨析与道德修养的进路 本书的第二卷将视角转向孟子关于“义”与“利”的深刻论述,以及其所倡导的道德修养之道。这一部分内容对于理解孟子思想的内在逻辑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至关重要。 “义”的优先性与“利”的辩护: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明确将“义”置于“利”之上。本卷将深入探究孟子所言之“义”的含义,并非抽象的道德原则,而是与具体的人伦关系、社会责任紧密相连。我们将分析“义”在孟子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以及为何“义”是驱动个体行为、维系社会秩序的关键。同时,本卷也不会回避孟子对“利”的辩护。虽然他批判“小人喻于利”,但他并非全然否定“利”,而是强调“利”必须在“义”的框架内得到合理追求。本卷将探讨孟子如何调和“义”与“利”之间的张力,以及其对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朴素认知。 “浩然之气”的涵养与“致良知”的实践: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是孟子道德修养的重要论述。本卷将重点解析“浩然之气”的内涵,理解其并非纯粹的个人情绪,而是源于对“义”的坚持,对“道”的体认,以及与天地正气的共鸣。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正义”、“勇”等方式来涵养此气,以及“浩然之气”如何在面对困境时提供精神支撑。此外,本卷还将尝试将孟子关于道德修养的论述,与后世提出的“致良知”等概念进行联系与比较,探讨其思想对于后世心学发展的潜在影响。 “仁、义、礼、智”的辩证统一: 孟子将“仁、义、礼、智”视为人固有的德性。本卷将深入分析这四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作用。我们将探讨“仁”如何作为核心,统摄其余诸德;“义”如何体现在遵循原则的行动中;“礼”如何规范个体行为,维系社会秩序;“智”又如何用于辨别是非,做出合乎道义的选择。本卷将强调这四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人格。 “乐”与“忧”的哲学: 孟子曾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本卷将从更深的哲学层面解读这一论断,分析其背后的深刻寓意。我们将探讨孟子如何认识到“忧患”对于个人成长和政治清明的积极作用,以及“安乐”可能带来的麻痹与堕落。本卷将尝试揭示孟子在“忧乐”观背后所蕴含的关于人生价值、社会责任的思考。 第三卷:历史的映照与思想的传承 本书的第三卷将目光从孟子思想本身,转向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流传、演变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本卷力求展现孟子思想的生命力与复杂性。 孟子思想的时代背景与政治实践: 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本卷将深入分析孟子所处的历史环境,揭示其思想产生的深刻根源。我们将考察孟子周游列国,游说诸侯的经历,分析其政治主张在当时的接受程度与实际效果。本卷将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现孟子如何将抽象的哲学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政治实践,以及他在面对现实政治的复杂性时所表现出的坚韧与智慧。 历代对孟子思想的解读与演变: 孟子思想并非一成不变地被接受。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孟子作为儒家重要代表,其思想经历了各种解读与阐释。本卷将梳理历代重要学者对孟子思想的理解,例如汉代的董仲舒、宋代的朱熹、明代的王阳明等,分析他们对孟子思想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本卷将重点考察不同时代背景下,孟子思想在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在不同学派中的地位。 “孟子正义”的必要性与核心论点: 本卷将集中阐述本书“正义”的核心所在。我们将梳理历代对孟子思想存在的曲解,例如对“性善”的过度简化,对“仁政”的脱离实际的空谈,以及对“义利观”的误读。本书的“正义”之处,在于力图通过严谨的考据和深入的论证,还原孟子思想的本来面貌,纠正那些模糊不清或似是而非的解释。例如,对于“民贵君轻”的解读,本卷将强调其并非否定君主的存在,而是在强调君主必须以民为本。对于“义利观”,本卷将强调其并非简单的道德说教,而是包含了对经济伦理和个人行为规范的深刻思考。 孟子思想的现代价值与传承: 在当代社会,孟子思想是否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本卷将对此进行积极的探讨。我们将分析孟子关于民本、仁政、道德修养等思想,与当代社会面临的挑战,如社会公正、环境保护、个人价值实现等,存在哪些契合之处。本卷将强调孟子思想中蕴含的人文关怀、道德自觉以及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公民素质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孟子正义》(套装共3册)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深刻的洞察力以及宏大的视野,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孟子思想深层世界的窗口。本书不仅是对孟子思想的一次全面梳理与辨析,更是一次对中国古代智慧的深入挖掘与传承。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更清晰地认识到孟子思想的博大精深,以及其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塑造现代人格的重要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孟子正义(套装共3册) 这套《孟子正义》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儒家思想,尤其是孟子的“性善论”颇感兴趣,但总觉得原著晦涩难懂,常常被各种注释和解读弄得一头雾水。收到这套书的时候,首先就被它的装帧吸引了,古朴典雅,非常有质感,摆在书架上就是一道风景。打开第一卷,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让我惊喜的是,这套书的文字疏解和注释部分写得极其详尽,不仅解释了字词的含义,还深入剖析了句子背后的逻辑和思想渊源。尤其是对于一些关键的概念,比如“仁”、“义”、“礼”、“智”,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民本思想,作者的解读非常有条理,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孟子在不同语境下表达的精妙之处。我尤其喜欢作者在阐释“仁”的时候,将其与当下社会人际关系中的“同理心”和“利他精神”相结合,这种跨越时空的联系,让古老的智慧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多时候,读一本书,就像与一位智者对话,而这套《孟子正义》让我感觉,我正在与孟子本人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深刻交流。它不仅仅是一套学术著作,更是一本引导人思考人生、涵养德行的指南。

评分

这套《孟子正义》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我一直认为,理解经典的最好方式,是去感受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去体悟他字里行间的情感。《孟子正义》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的注解并非简单的字面解释,而是深入到了孟子思想的“骨髓”。例如,在解读“浩然之气”时,作者没有停留在其字面意思,而是旁征博引,从孟子的人生经历、政治抱负,以及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出发,阐释了“浩然之气”是如何在孟子心中孕育、生长,并最终成为他坚持道义、不屈不挠的精神支撑。这种解读方式,让我感觉孟子不再是书本上那个遥远的人物,而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有情感的个体。读到他“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壮志,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澎湃的勇气;读到他对民生疾苦的忧虑,我仿佛能听到他充满悲悯的叹息。这套书的语言也颇有讲究,既有文言的典雅,又不失白话的流畅,使得阅读过程非常顺畅,仿佛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在耐心地向你讲述一位伟大思想家的故事。它让我看到了“义”在孟子思想中的核心地位,以及他如何将“义”融入到个人修养、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这种对“义”的深刻理解,对当下社会而言,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评分

我一直对古代哲学中的“心性论”特别着迷,而孟子的“性善论”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这套《孟子正义》以一种非常清晰且极具说服力的方式,将孟子的心性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在解释“性善”时,没有流于空泛的理论,而是结合孟子关于“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等“四端”的论述,详细阐述了人类天生就具备向善的可能性。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四端”的逐一分析,他通过大量的史实和案例,说明了这些“善端”是如何在人们心中自然流露,并解释了为何这些“善端”需要后天的“扩充”和“养护”,才能成为真正的德行。这套书让我明白了,孟子所说的“性善”,并非是一种已经完全成型的善,而是一种潜藏的、需要被激发和培养的向善的潜力。这种对人性的乐观主义态度,以及对个体道德修养的重视,深深地打动了我。它告诉我,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可能藏着一座善的宝藏,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发掘和守护它。这套书对我理解个人成长和道德完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评分

读完这套《孟子正义》,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极大地拓展了我对“道”的理解。我一直以为“道”是虚无缥缈的,是难以捉摸的。然而,这套书却让我看到了孟子是如何将“道”融入到日常生活,融入到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作者在解释孟子的“道”时,并非将其抽象化,而是将其具象化为一系列可行的原则和方法。例如,在谈及“权谋”与“道义”时,作者强调了孟子“为政者当以道义为先”的理念,并详细分析了为何不择手段的权谋终将走向失败。这种对“道”的务实解读,让我看到了古代圣贤们的智慧并非只是纸上谈兵,而是能够指导实践、解决现实问题的。我尤其赞赏作者在探讨“道”的普遍性时,将其与现代社会中的“契约精神”、“公平正义”等概念进行了有趣的对比和联系,虽然表述方式不同,但其内核却是相通的。这套书让我明白,“道”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选择之中,存在于我们对公平、正义、良善的追求之中。它鼓励我不仅要做一个知识的传播者,更要做一个“道”的践行者。

评分

坦白说,我买这套《孟子正义》之前,是对“正义”这个词抱有一定怀疑的。我总觉得,历史上的“正义”往往是胜利者书写的,或者是特定时代的产物。然而,当我深入阅读这套书后,我的观念被彻底颠覆了。这套书所阐释的“孟子正义”,并非狭隘的个人恩怨或政治斗争中的所谓“正义”,而是上升到了关乎天下苍生、关乎道德准则的普遍性原则。作者通过对《孟子》文本的细致梳理,揭示了孟子“仁政”思想的真正内涵——以民为本,强调君主的责任在于使民众安居乐业,而不是掠夺和压迫。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民贵君轻”时,那种辩证的视角。他指出,这并非否定君主的权威,而是强调君主的权威必须建立在为民服务的基础上,否则其合法性将不复存在。这种对君权与民权的深刻探讨,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是何等的超前和可贵!它让我看到了孟子思想中蕴含的民主意识和对个体价值的尊重。这套书不仅仅是对《孟子》原文的解读,更是对一种超越时代的“正义”的深刻阐释,让我对“正义”有了更广阔、更深刻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