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中國戲劇史(下冊)

20世紀中國戲劇史(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傅謹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戲劇
  • 20世紀戲劇
  • 戲劇史
  • 文學史
  • 文化史
  • 中國文學
  • 戲劇研究
  • 曆史
  • 藝術
  • 舞颱藝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ISBN:9787516198278
版次:1
商品編碼:1206509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33
字數:606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20世紀中國戲劇史》兼具學術性和可讀性,試圖盡可能完整全麵地描述中國戲劇在20世紀的發展軌跡。下捲縱論1949-2000年中國戲劇的發展,有“戲改”的波動,有“*革”的奇觀,有新時期的多元景象。有傳統的堅守與迴歸,有政治和藝術的博弈,有現代性的追求和反思,有舞颱形態的劇烈變化。這就是精彩豐富的20世紀中國戲劇。

作者簡介

  傅謹,1956年生,文學博士。中國文藝評論傢協會副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戲劇與影視學)成員;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戲麯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主要從事中國戲劇研究,著有《中國戲劇史》、《薪火相傳——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理論與實踐》、《草根的力量——颱州戲班的田野調查與研究》等;主編《京劇曆史文獻匯編(清代捲)》及《續編》、《梅蘭芳全集》等。多次獲得文化部、中國文聯、教育部和北京市頒發的學術和文藝奬項。

目錄

第四編 百花齊放,推陳齣新
第十章 翻身和“戲改” (3)
一 解放瞭,翻身瞭(3)
二 改人:學習和訓練(9)
三 改製:共和班與民主評議(18)
四 改戲:禁戲和禁戲的原則(28)
五 解放新戲(36)
六 移步不換形(46)
第十一章 糾偏和“五·五” 指示(60)
一 演齣市場漸顯蕭條(60)
二 全國戲麯工作會議(68)
三 百花齊放(74)
四 反曆史主義(78)
五 “五·五指示” 的頒布(86)
六 劇團登記(91)
第十二章 戲麯會演和話劇觀摩(108)
一 全國戲麯會演(108)
二 粵劇遭遇打擊(120)
三 北京人藝與《龍須溝》(124)
四 全國話劇觀摩演齣(129)
第十三章 打破清規戒律(137)
一 《十五貫》和《搜書院》(137)
二 演齣劇目貧乏(146)
三 三大德政(157)
四 開放禁戲(163)
第四編小結(169)
第五編 歌頌“大躍進”,迴憶革命史
第十四章 “大躍進” (175)
一 不演壞戲(175)
二 放衛星(185)
三 《茶館》和《朝陽溝》(197)
四 戲麯錶現現代生活座談會(206)
第十五章 三並舉(218)
一 兩條腿走路(218)
二 新劇種運動(222)
三 臥薪嘗膽(231)
四 從“大躍進” 到緊縮(236)
第十六章 大演十三年(250)
一 翻箱底與吐苦水(250)
二 廣州會議(258)
三 停演“鬼戲” (264)
四 《韆萬不要忘記》(273)
第五編小結(281)
第六編 高大全,三突齣
第十七章 現代戲與封資修(285)
一 華東話劇觀摩演齣(285)
二 京劇現代戲觀摩演齣(292)
三 京劇革命(301)
四 《海瑞罷官》(308)
第十八章 八個“樣闆戲” (317)
一 旗手江青(317)
二 老捨沉湖(327)
三 演革命戲,做革命人(333)
四 《智取威虎山》(341)
五 《沙傢浜》與《紅燈記》(347)
第十九章 “樣闆戲” 之後(359)
一 移植“樣闆戲” (359)
二 《杜鵑山》(367)
三 後樣闆戲創作(373)
四 《曙光》和《丹心譜》(380)
五 《大風歌》(384)
第六編小結(389)
楔子:颱港戲劇的發展(391)
第七編 迴到“十七年”,麵嚮新世紀
第二十章 迴到“十七年” (401)
一 傳統劇目迴歸(401)
二 傷痕與黑幕(414)
三 《四郎探母》(429)
四 迴到“十七年” (435)
第二十一章 戲劇的危機與振興(445)
一 危機悄悄來臨(445)
二 振興川劇(453)
三 《絕對信號》和《車站》(466)
四 戲劇批評的迴歸(478)
五 《曹操與楊修》(486)
第二十二章 多元的九十年代(491)
一 小百花與《西廂記》(491)
二 小劇場與商業(498)
三 戲劇節、評奬與劇團體製(506)
四 《董生與李氏》(511)
五 《駱駝祥子》與現代戲的新開拓(514)
六 世紀末的騷動(519)
第七編小結(526)
迴眸與前瞻(528)
後記(531)


話劇新聲與時代迴響:二十世紀中國戲劇的轉型與探索(上冊) 本書聚焦於二十世紀上半葉,特彆是自辛亥革命前後至抗日戰爭爆發前夕,中國戲劇舞颱經曆的深刻變革與激蕩曆程。這一時期,中國戲劇告彆瞭沉寂已久的傳統戲麯的單一主導地位,在西方現代戲劇思潮的衝擊與本土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思中,催生瞭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話劇”(話之劇)這一新興藝術形態。全書旨在梳理和剖析這一關鍵曆史階段,話劇如何從啓濛的工具,逐步成長為具有獨立藝術價值和深刻社會關懷的舞颱實踐。 第一章:舊劇的黃昏與新劇的曙光(1900-1915) 本章追溯瞭中國傳統戲麯在近代化衝擊下麵臨的睏境與自我調整的努力。我們首先探討瞭清末“文明戲”的興起,分析瞭其在思想內容上如何試圖嫁接政治教化與社會批判,雖然形式上仍是傳統戲麯的衍化,但其對社會議題的關注,為後來的話劇提供瞭重要的思想資源和觀眾基礎。 隨後,焦點轉嚮瞭“活報劇”的誕生及其曆史定位。以“春柳社”等早期團體為核心,深入分析瞭林語堂、歐陽予倩等先驅者如何引入西方的演齣理念和排練方法。這一階段的劇作多以簡單直白的諷刺或說教為主,但其最大的貢獻在於,它成功地搭建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話劇”的雛形,將“以語言為媒介,以舞颱為載體”的理念首次付諸實踐。本章的重點在於考察這些早期嘗試如何突破瞭傳統戲麯的程式化錶演,嘗試寫實主義的布景和錶演風格,盡管此時的藝術水準尚顯稚嫩。 第二章:從啓濛到藝術的自覺:新劇的勃興與早期理論建構(1915-1925) 五四新文化運動為話劇的成熟提供瞭肥沃的土壤。本章詳細闡述瞭“話劇”概念的最終確立,以及在鬍適、陳獨秀等知識分子推動下,話劇如何被賦予瞭“解放思想、改造國民性”的神聖使命。 重點分析瞭文學傢在話劇領域的介入,特彆是文學社、劇界聯閤會等團體的活動。此時期的劇作開始展現齣更復雜的人物關係和更精妙的對白設計。本章著重研究瞭早期話劇的理論探索,如對易蔔生、契訶夫等歐洲大師的翻譯與引進,以及國內學者對“寫實主義”和“錶現主義”等流派的初步理解與本土化嘗試。我們細緻梳理瞭早期劇本的題材傾嚮——從批判舊式婚姻到呼喚民主自由,這些作品雖然在藝術上仍有待打磨,但在思想的穿透力上已遠超前代。 第三章:上海的舞颱:商業化與都市戲劇的興起(1920s中期) 二十年代中期,上海成為中國現代戲劇的中心。本章剖析瞭上海特有的都市環境如何催生瞭一種半商業化、半藝術化的戲劇生態。新光、明星等職業劇團的齣現,標誌著戲劇開始脫離完全依附於學校或社團的狀態,形成瞭初步的職業演員隊伍和相對固定的觀眾群。 本章深入分析瞭這一時期商業化戲劇的特點:劇目題材更加貼近市民生活,敘事節奏加快,並開始注重舞颱效果和服裝的精緻化。我們區分瞭上海舞颱上“改良的舊劇”與“純粹的話劇”之間的互動關係,考察瞭上海的劇評界如何迅速成長,成為引導輿論和評估藝術水準的關鍵力量。同時,對早期著名女演員的登颱現象進行瞭專門討論,探討瞭這對社會觀念和舞颱形象的衝擊。 第四章:北京的學院派與戲劇教育的奠基(1920s-1930s初) 與上海的商業氛圍相對,北京的戲劇發展則更多地體現瞭學院派的嚴謹與探索精神。本章聚焦於北京大學、北京藝術專門學校等機構在話劇教育和理論研究方麵的貢獻。 我們詳細考察瞭阿 অঞ্চলের(阿英)、洪深、焦菊隱等人在北京的實踐活動。洪深將西方舞颱調度理論係統引入中國,強調舞颱空間的閤理利用;焦菊隱則緻力於研究如何將中國傳統藝術的韻味融入現代戲劇錶演中。本章重點分析瞭這一時期劇作對社會結構和國民精神的深層挖掘,如對封建殘餘的無情揭露和對底層民眾命運的深切關懷。這一階段的戲劇,開始顯現齣追求更高藝術境界的自覺性,強調“做戲”而非“說教”。 第五章:左翼戲劇的崛起與現實主義的深化(1930年代前期) 隨著社會矛盾的激化,話劇不可避免地捲入瞭左翼思潮的浪潮。本章是本書中篇幅最長、分析最細緻的部分之一,重點探討瞭“左翼戲劇運動”的興起、其核心理論(馬剋思主義美學)的引入,以及由此帶來的劇作風格的根本性轉變。 我們分析瞭“劇聯”(中國左翼戲劇傢聯盟)的成立及其對劇團和創作的導嚮作用。劇作的焦點從對個人命運的關注,轉嚮瞭對階級鬥爭、勞工疾苦、民族危亡等宏大主題的刻畫。本章詳細分析瞭夏衍、田漢(在特定時期的創作)、以及新興的劇作傢如沙葉新的代錶作,這些作品的特點在於其強烈的社會批判性和鮮明的立場。錶演風格上也更加強調“深入生活、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奠定瞭中國現代寫實主義戲劇的基本範式。 第六章:流亡與抗爭:抗戰初期戲劇的轉嚮(1930年代中後期) 七七事變後,戲劇的中心開始轉移,劇作傢和演員們麵臨著“為誰演齣”和“如何演齣”的重大抉擇。本章探討瞭戲劇界如何迅速響應民族危亡的號召。 重點分析瞭“戰時戲劇”的特點:主題高度集中於抗日救亡、揭露日寇暴行、鼓舞民間士氣。大量的“移動劇團”深入民間和前綫,這迫使戲劇創作必須適應新的環境,形式上更傾嚮於短小精悍、感染力強的獨幕劇和街頭劇。本章還將考察劇作傢群體在後方(如武漢、重慶)的堅持與探索,他們如何在戰爭的陰影下,努力保持戲劇藝術的獨立性和思想的深度,為中國話劇如何在極端睏境中延續生命力,提供瞭生動的例證。 本書通過對劇目、理論思潮、演齣團體和關鍵人物的係統梳理,旨在揭示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話劇從“新奇事物”到“民族藝術”的艱難蛻變史,勾勒齣一部充滿激情、衝突與創新的舞颱圖景。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必須得說,這本書在處理那些邊緣化的、非主流的戲劇形式時,所展現齣的包容性和深入挖掘的勇氣,非常值得稱贊。很多研究常常集中於那些被主流教科書定論的“大師”和“經典”,而忽略瞭那些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民間劇團或帶有強烈地域色彩的錶演藝術。這本書卻花瞭不少筆墨去描繪這些“非正典”的藝術實踐,它們如何在時代洪流中艱難地保留瞭自身的獨特性,又如何在不經意間為後來的主流藝術提供瞭靈感源泉。這種對“底層敘事”的關注,讓整個戲劇史的圖景變得更加完整和立體,不再是單嚮度的精英文化展示。作者的敘述風格在此處變得尤為親切和富有同情心,讀起來讓人感受到他對這些沉默的藝術傢的深深敬意,也讓我對中國戲劇的豐富性有瞭全新的認識。

評分

與其說這是一部梳理曆史的著作,不如說它更像是一部深度訪談錄,隻不過訪談的對象是過去那些被時間塵封的聲音和舞颱影像。我尤其關注其中對於“民間戲劇現代化改造”這一議題的處理。以往的論述往往將此視為一個自上而下的過程,但這本書卻巧妙地挖掘瞭底層戲班子在麵對新文化衝擊時的自我革新動力。作者似乎花瞭大量時間查閱瞭大量的檔案和私人信件,通過那些未經修飾的原始資料,我們看到瞭藝術傢們在生存壓力與藝術理想之間的艱難抉擇。這種微觀視角的切入,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宏大曆史敘事的理解,不再是冰冷的概念堆砌,而是充滿瞭人性的掙紮與光輝。那種夾敘夾議的筆法,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發現的樂趣,每翻過一頁,都仿佛能聽到百年前劇場裏傳來的咿呀聲和掌聲。這種對細節的執著,正是優秀曆史研究的標誌,它讓曆史“活”瞭起來。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很雅緻,那種深沉的墨綠色配上燙金的字體,透著一股曆史的厚重感。拿到手裏沉甸甸的,感覺裝載瞭太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我本是抱著學習的心態翻開的,想對那段波瀾壯闊的戲劇變遷有個清晰的脈絡。開篇就引入瞭幾個關鍵的藝術傢群體,他們的藝術追求和當時的社會思潮碰撞齣的火花,讀來令人深思。特彆是關於“實驗戲劇”那一部分的敘述,作者似乎並未將筆墨停留在簡單的流派介紹,而是深入剖析瞭這些先驅者們在創作理念上如何掙紮與突破,他們的作品在當時是如何被冷遇或熱捧的,這種細膩的筆觸,讓人仿佛置身於那個充滿爭議和活力的年代。文字流暢而不失學術的嚴謹性,即便是初涉此領域的讀者,也能被其娓娓道來的敘事所吸引,不至於感到枯燥乏味。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述特定劇目時,那種對文本細節的精準把握,既能勾勒齣舞颱上的宏大場景,又能捕捉到演員麵部微妙的情緒變化,這使得抽象的理論分析變得鮮活起來,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沉浸感。

評分

這本書的章節安排頗具匠心,它並非嚴格按照時間綫索平鋪直敘,而是根據藝術思潮和地域特點進行瞭幾次巧妙的轉摺。例如,在探討某南方流派的發展時,作者突然將敘事拉迴瞭當時的文化管理政策背景下,分析外部環境對藝術生態的重塑作用。這種跳躍感,初讀時或許會讓人稍感不適,但深入閱讀後便能體會到,作者意在構建一個多維度的理解框架,強調戲劇的生成是內生動力與外在製約相互作用的結果。特彆是關於美學觀念的嬗變那幾章,邏輯鏈條非常清晰,從對西方現代主義的被動接收,到主動的本土化消化和再創造,每一個階段的論證都引用瞭相當有說服力的劇作文本作為例證。這使得全書的論證力度非常紮實,避免瞭空泛的贊美或批判,真正做到瞭以史為證,以劇為體。

評分

讀到中後段,我感受到瞭作者在梳理不同藝術流派之間的“張力”時所展現齣的高超的駕馭能力。不同流派間的論戰、藉鑒與排斥,往往是曆史中最精彩的部分,但也是最容易寫得含糊不清的地方。然而,此書卻能將這些復雜的派係鬥爭梳理得井井有條,誰在何時何地提齣瞭什麼主張,影響瞭哪些人,産生的後果如何,都交代得一清二楚。有一種近乎於“編年史”的細緻,但又不失學術論文的批判性。例如,對某位戲劇傢晚期風格轉摺的分析,作者沒有簡單地歸因為個人興趣的轉移,而是結閤瞭其在特定曆史時期所處的位置和承擔的社會責任,給齣瞭一個非常具有說服力的社會心理學解釋。這種將藝術史置於更廣闊的社會史坐標係中進行審視的格局,極大地提升瞭本書的理論深度。

評分

體係完備,創見迭齣。難得的佳作。

評分

很不錯,品相物流都好

評分

做活動買書有優惠,很開心。

評分

圖書質量不錯,傅謹老師的專著值得好好學習,價格也算閤適,希望下次有更多優惠

評分

做活動買的書,有優惠,很開心,紙質書不容易多多支持。

評分

做活動買的書,有優惠,很開心,紙質書不容易多多支持。

評分

寶貝兒收到,非常滿意,質量很好,快遞哥服務一流的。繼續支持京東。

評分

傅謹老師的書,觀點獨到,對已有戲劇史是很好的補充對照。

評分

很滿意,618買是比較劃算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