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

淮南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漢] 劉安 著,陳廣忠 校,[漢] 許慎 注
圖書標籤:
  • 道傢
  • 先秦
  • 哲學
  • 古代典籍
  • 淮南王劉安
  • 神話傳說
  • 天文地理
  • 修身養性
  • 諸子百傢
  • 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2582792
版次:1
商品編碼:12065640
包裝:精裝
叢書名: 國學典藏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56
字數:46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陳廣忠先生研究《淮南子》三十多年,此書稿為多年來在研究的基礎上,對現存較早的《淮南子》北宋本進行首次點校本,北宋本為許慎、高誘兩傢注之殘捲,此次用作對校的有明《道藏》本、清《道藏輯要》本。用作參校的有明劉績《補注》本、明硃東光本、明黃锡禧本,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清莊逵吉本等,並參考古今中外數十種《淮南子》研究資料,精心校勘而成。力在為讀者提供一部新的《淮南子》研究讀本。

內容簡介

  《淮南子》由西漢劉安及其門下賓客編撰而成。內篇論道,外篇雜說,現隻流傳內二十一篇,是書“言其大也,則燾天載地,說其細也,則淪為無垠,及古今治亂,存亡禍福,世間詭異瑰奇之事無所不載”。書中思想是以道傢思想為主,但又混有法傢、儒傢、陰陽傢等各傢思想,為雜傢著作。

作者簡介

  陳廣忠,1949年生,安徽淮南人,安徽師範大學中文係畢業,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從事古典文獻學、古代文學、漢語史、音韻學、詩詞格律、古代漢語等課程的教研工作。研究《淮南子》35年。已齣版主要專著25部(獨著21部,閤著4部)。主要有:《淮南子譯注》(1990)、《劉安評傳》(1996)、《淮南子科技思想》(2001)、《淮南子斠詮》(2008)、《淮南子研究書目》(2011)、《淮南子精華》(2010,主編)、《全本全注全譯淮南子》(2012)、《傳世經典文白對照淮南子》(2015)、《淮南鴻烈解》(2013,校理)、《淮南文集》(2014)、《兩淮文化》(1996)、《淮河傳》(2009)、《韻鏡通釋》(2004)、《道傢與中國哲學漢代捲》(2004,閤作)、《古典文獻學》(2006,閤作)、《全國高考語文詩詞麯文言文解題指要》(2015)等,並發錶論文80餘篇。

目錄

前言 陳廣忠
淮南鴻烈解敘 高誘
捲一
原道訓
捲二
俶真訓
捲三
天文訓
捲四
地形訓
捲五
時則訓
捲六
覽冥訓
捲七
精神訓
捲八
本經訓
捲九
主術訓
捲十
繆稱訓
捲十一
齊俗訓
捲十二
道應訓
捲十三
氾論訓
捲十四
詮言訓
捲十五
兵略訓
捲十六
說山訓
捲十七
說林訓
捲十八
人間訓
捲十九
脩務訓
捲二十
泰族訓
捲二十一
要略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陳廣忠
  在廣袤的祖國大地上,有一條美麗的河流,它就是中國南北氣候和自然地理分界綫的淮河。淮河流域四季分明,土地肥沃,交通便捷,文化發達。西漢前期,位於淮河中遊的淮南國,成為當時重要的文化學術中心。而他的倡導者,就是為王42年的淮南王劉安(前179—前122)。這位濛冤自殺的諸侯王,南宋史學傢高似孫(1158-1231)《子略》中稱之為“天下奇纔”。
  一、“奇纔”與“奇書”
  淮南王劉安之“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的創新:
  其一,文化創新。西漢初期,那是一個文化興盛的時代。哲學、文學、藝術、自然科學,百花綻放。在東漢班固(32—92)所著的《漢書》中,就記載瞭署名劉安的15篇(部)著作。
  《漢書?淮南衡山濟北王傳》記載:“(劉安)招緻賓客方術之士數韆人,作為《內書》二十一篇,《外書》甚眾;又有《中篇》八捲,言神仙黃白之術,亦二十馀萬言。”其他還有:“初,(劉)安入朝,獻《頌德》及《長安都國頌》”,“使為《離騷傳》,旦受詔,日食時上”。《漢書?嚴硃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中收有上書《諫伐南越書》。《漢書?楚元王傳》中有《枕中鴻寶苑秘書》。《漢書?藝文誌》中記載的著述有:“《淮南道訓》二篇,《琴頌》,《淮南內》二十一篇,《淮南外》三十三篇,《淮南王賦》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賦》四十四篇,《淮南歌詩》四篇,《淮南王兵法》,《淮南王雜子星》十九捲。”除瞭《漢書》所載,曆代史誌中記載劉安則有40多篇(部)著作。當然有的可能齣於僞托。
  可以知道,這些著作,涉及《易》學、哲學、政治、軍事、文學、音樂、化學(煉丹術)、天文、養生等眾多門類,簡直就是一部西漢初期的百科全書。而其中的許多篇章,都是文化創新的産物。
  其二,思想創新。漢初七十年間,黃老道傢思想占統治地位。但是儒傢、兵傢、法傢、陰陽傢等各傢思想競相爭鳴,探討學術方技,尋求治世良方。而被當代學者鬍適(1891—1962)稱為“絕代奇書”的《淮南子》,便在時代大潮中應運而生。
  《淮南子》誕生以後,引起瞭朝野的極大關注。兩漢426年間,閱讀、評價、參考、研究、記載《淮南子》的人有:漢武帝、劉嚮、劉歆、揚雄、王充、許慎、馬融、延篤、盧植、高誘、應劭等。當然,司馬談、司馬遷父子對《淮南子》也是相當熟悉的。在《史記》三傢注中,引用《淮南子》作注,就有70多條。
  《淮南子》博大的體係和精深的內涵,集先秦和漢初道傢思想之大成,繼承和發展瞭《老子》的“道”論,直接開啓瞭王充的元氣自然論和王弼的本體論思想;它在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係統的闡述瞭宇宙生成論及其範式,並且影響中國學術史達二韆年之久;它吸取瞭先秦人本主義思潮的精華,總結瞭秦漢黃老“無為而治”的曆史經驗,構建瞭一種倡揚主體意識、肯定主體地位和作用,與董仲舒的君主集權專製理論不同的政治哲學;它尊重人格獨立,闡述瞭一種兼容豁達、既務實而又超脫的人生哲學;它剋服瞭《老子》對直覺的偏執,重視理性思辨與感性直觀的統一的思維模式;它以唯物的發展的眼光考察曆史,得齣瞭許多接近於唯物史觀的樸素觀點,並提齣瞭一係列治國安邦的經濟之策。總之,《淮南子》比《老子》更係統,比《論語》、《孟子》更深刻,比《墨子》更全麵,比《莊子》更現實。有鑒於此,近代學者梁啓超(1873—1929)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感慨地說:“其書博大而有條貫,漢人著述中第一流也。”
  其三,科技創新。《淮南子?要略》中說:“若劉氏之書,觀天地之象,通古今之事,權事而立事,度形而施宜。”在“劉氏之書”建立的“天人閤一”的理論體係中,把研究“天地”萬事萬物的規律,作為重要的內容。書中專門設立瞭《天文訓》和《地形訓》,談“天”說 “地”,並且涉及到眾多的科學領域,代錶瞭當時的最高科技水平,有的流行二韆馀年,仍然熠熠生輝。
  比如:對天文學的研究中,就涉及二十四節氣與北鬥,二十八宿與分野,五星與歲星紀年,乾支紀年與閏年,十六段計時法,黑子、彗星與地震,宇宙模式與蓋天說,宇宙起源論,五形與陰陽學說等。其中二十四節氣的第一次科學完整的記載,就齣自《天文訓》:“兩維之間九十一度十六分度之五,而(升)〔鬥〕日行一度,十五日為一節,以升二十四時之變。鬥指子則鼕至……”《淮南子》中用北鬥鬥柄鏇轉的方嚮和度數,確立瞭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的立法體係,兩“分”、兩 “至”、四“立”、清明等,流行二韆多年,仍然發揮很大的作用。淮南王和門客對太陽能的研究利用,堪稱一絕。《淮南萬畢術》中記載:“削冰令圓,舉以嚮日,以艾承其影,則火生。”把堅冰打磨成凸透鏡的形狀,對著太陽,能夠聚焦成影;把艾葉放在後麵,就能使它燃燒。水、火不相容,但製成冰透鏡後,卻能得到火而冰不融化。這真是巧奪天工的創造。
  中國豆腐,名揚天下。而它的發明者,就是淮南王劉安。劉安研發豆腐的最早記載,齣自南北朝時梁代謝綽的《宋拾遺錄》:“豆腐之術,三代前後未聞。此物至漢淮南王亦始傳其術於世。”清李兆洛撰《鳳颱縣誌》捲二、清陳元龍撰《格緻鏡原》捲二十四等,都引述瞭《宋拾遺錄》的記載。此後明李時珍(1518—1593)《本草綱目》等40多種文獻,記述瞭劉安發明豆腐,以及食療、養生等內容。大浪淘沙,滄海桑田。而華夏民族對於曆史上做齣傑齣貢獻的英纔們,銘刻丹青,永誌不忘。
  二、宋本考辨
  本書底本,為《四部叢刊》“子部”所收上海涵芬樓影印劉泖生(1827—1879)影寫北宋本,本名為《淮南鴻烈解》。這是當今傳世最早的北宋本。端識題寫“太尉祭酒臣許慎記上”。正文前載有“淮南鴻烈解敘”。雖未署名,實為高誘所作。其中十九篇題寫《淮南鴻烈解》捲第x。但有《繆稱訓》、《要略》兩捲題寫:“淮南鴻烈間詁第十”、“淮南鴻烈間詁第二十一”字樣。由此可以推斷,北宋本是許慎、高誘兩傢注本相摻而成。
  宋代蘇頌(1020—1101)曾在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調升國史館集賢院校理,任職九年。他在《校淮南子題序》中說:“是書有後漢太尉祭酒許慎、東郡濮陽令高誘二傢之注。隋、唐目錄皆彆傳行。今校崇文舊書與蜀川印本暨臣某傢書凡七部,並題《淮南子》,二注相摻,不復可辨。惟集賢本捲末有前賢題載雲:許標其首,皆曰‘間詁’,《鴻烈》之下謂之‘記上’。高題捲首皆謂之‘鴻烈解經’,‘解經’之下曰‘高氏注’,每篇之下皆曰‘訓’。高注篇名皆有‘故曰因以題篇’之語。又分數篇為上、下,以此為異。共得高注十三篇,許注八篇。”由此可見,北宋本《淮南子》是經過集賢院校理而確定的。《淮南子》原文二十馀萬言,宋本僅存131300多字,就是說,殘失瞭八萬多字(參見丁原植著:《〈淮南子〉與〈文子〉考辨》)。判定《淮南子》為北宋本,是通過避諱而得到確認的。避諱共六人:
  ①避“聖祖名”。聖祖趙玄朗,即趙公明,民間尊為財神爺,趙氏先祖。
  玄(缺筆):
  《地形訓》:“濕玄生羽風。”
  《時則訓》:“朝於玄堂太廟。”
  弦(缺筆):
  《俶真訓》:“弦歌鼓舞。”
  《道應訓》:“鄭賈人弦高。”
  眩(缺筆):
  《主術訓》:“心有目則眩。”
  《齊俗訓》:“則百姓眩矣。”
  炫(缺筆):
  《脩務訓》注:“燿,炫也。”
  《俶真訓》注:“炫煌,采色貌。”
  朗(缺筆):
  《原道訓》:“新而不朗。”注:“朗,明也。朗,讀汝南朗陵之朗。”
  ②避“翼祖祧廟”。翼祖,即趙匡贏的祖父趙敬。
  敬(缺筆):
  《齊俗訓》注:“曾子事親,其敬多。”
  《氾論訓》注:“敬至也。”
  擏(缺筆):
  《脩務訓》:“弓待擏而後能調。”
  鏡(缺筆):
  《俶真訓》:“鏡太清者視大明。”
  《覽冥訓》:“故聖若鏡。”
  境(缺筆):
  《時則訓》:“邊境不寜。”
  《原道訓》:“馳騁於是非之境。”
  ③避“宣祖祧廟”。宣祖,即趙匡贏之父趙弘殷。
  殷(缺筆):
  《齊俗訓》:“殷民叛之。”
  《齊俗訓》:“剋殷殘商。”
  ④避“廟諱太祖”。太祖,即趙匡胤(在位:960—976),宋朝的開創者。
  匡(缺筆):
  《主術訓》:“匡床蒻席。”注:“不安其匡床蒻席也。”
  筐(缺筆):
  《齊俗訓》:“筐不可以持屋。”
  《詮言訓》:“筐床袵席。”
  ⑤避“廟諱真宗”。真宗,即趙恒(在位:997—1022)
  恒(缺筆):
  《時則訓》:“東絕兩恒山。”
  《泰族訓》:“事之恒常。”
  ⑥避“廟諱仁宗”。仁宗,即趙禎(在位:1022—1063)
  貞(缺筆):
  《原道訓》:“蚑蟯貞蟲。”
  《說山訓》注:“而行貞正。”
  徵(缺筆):
  《覽冥訓》“手徵忽怳。”
  蘇頌生活在宋仁宗時代,可知宋本《淮南子》,成於宋仁宗時期,可能齣於蘇頌之手。
  對於北宋本在清代的流傳,清陳奐(1786—1863)曾經寫下“題識”:“此北宋本。舊藏吳縣黃蕘圃(1763—1823)百宋一廛,後歸同邑汪閬源(1786—?)傢。高郵王懷祖(1744—1832)先生屬餘藉錄至都中。遂倩金君友梅景鈔一部,藏之於三百書捨。顧澗蘋(1770—1839)景鈔豫大其賈四十金者,即此本也。道光四年陳奐識。”《四部叢刊》的題識是:“上海涵芬樓景印劉泖生影寫北宋本,原書葉心高營造尺五寸三分,寬三寸六分。”可知北宋本清代顧氏(1820)、陳氏(金鈔本,1823)皆有鈔本,但已散失。所幸浙江江山劉履芬(號泖生)1872年從陳氏影抄一部,後入商務印書館上海時期的涵芬樓。1920年,收入《四部叢刊》初編。
  北宋本《淮南子》,清代學者顧廣圻曾經抄錄和校勘,他認為是當時“最善之本”,遠齣於《道藏》本之上。北宋本與諸本多有不同,其中不乏精到之處,且保留宋代以前舊貌。比如:《原道訓》:“源流泉滂,衝而徐盈。”高誘注:“浡,湧也。”正文中的“滂”字,《道藏》本、《道藏輯要》本、劉績《補注》本、《漢魏叢書》本、莊逵吉本正文及注文皆作“浡”。浡,《廣韻》“沒”韻:“浡然興作。”《爾雅?釋詁下》:“浡,作也。”即“興起”義,與文義不閤。滂,《說文》:“沛也。”徐鍇《係傳》:“水廣及皃。”指水盛湧齣。《玉篇》:“滂,滂沱也。”知以“滂”字為勝。
  三、校勘體例
  北宋本為許慎、高誘兩傢注之殘捲,宋代、清代輾轉傳抄,緻使珍貴之本,留下諸多缺憾。作為北宋本的首次點校本,需要把校勘方法和體例,做一介紹。
  本書的校勘方法,基本采用“死校”之法,不作任何改動,力求保持宋本原貌。用作對校的有明《道藏》本、清《道藏輯要》本。用作參校的有明劉績《補注》本、明硃東光本、明黃锡禧本,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清莊逵吉本等,並參考古今中外數十種《淮南子》研究資料,精心校勘而成。
  北宋本署名,題曰“許慎記上”(本書因循叢書體例,改為“許慎注”)。對注文的處理,采用蘇頌《校淮南子題序》、清勞格《讀書雜識》、清陶方琦《淮南許注異同詁》、清陸心源《儀顧堂集》之觀點,認為八篇為許慎注,十三篇為高誘注,然二注多以相摻。
  本書采用標準的簡化字。文中齣現的異體字、古今字、通假字,除通假字、古今字保持原貌外,異體字大多以簡化字取代。由於校勘需要、繁簡字對應有誤、繁簡字無法對應等原因,保留少量的異體和繁體字。
  如:《說林訓》:“(於)〔抮〕,轉。”保留繁體“於”,因與“抮”形似而誤。
  對於衍文,本書用加()的小字錶示。
  如:《人間訓》:“(敗)殺其身而三分其國。”衍“敗”。
  對於訛字,本書用加()的小字錶示,校改字則加〔〕。
  如:《兵略訓》注文:“ 三率,秦將白乙、孟明、西(乙)
  〔乞〕。”“乙”字誤。《左傳?僖公三十二年》作“乞”,據以校改。
  對於脫文,用〔〕補正。
  如:《兵略訓》:“〔神〕明者,先勝者也。”脫“神”字。
  凡是根據校本和參校本校改的字,我們不再齣校記。凡是底本和校本有異文但不宜直接校改時,我們則用校記的形式予以說明。
  1980年金鞦時節,我負笈來到山東麯阜,追隨學貫中西的著名學者李毅夫先生,學習音韻、文字、訓詁、文獻之學。在研習上古音的過程中,先生指導參看羅常培、周祖謨的《淮南子韻譜》。從古音學作為切入點,又具備瞭天文、音律、曆法、科技、五行、占蔔等研讀《淮南子》的必備常識,這樣,一副美麗的古代學術藍圖,逐漸清晰。光陰荏苒,學海蕩漾,不知不覺,已有28部著作問世。上海古籍齣版社相約北宋本《淮南子》的校點和《淮南子譯注》的撰寫,皆已殺青。感謝上古編輯獨具慧眼,同時祈請國內外學人指正。
  2016年6月1日
  於安徽大學草野居


《洞冥記》 捲一 天地初開,混沌未判,清濁始分。上有穹隆,下有坤輿。自盤古氏劈破鴻濛,開闢鴻濛,自有生靈肇始。然太初之時,天地之間,非獨人族,更有神明、鬼魅、異獸,各司其職,共存於世。是故,洪荒之世,乃萬物競生,神力縱橫,奇事迭齣,難以盡述。 《洞冥記》一書,搜羅古今奇聞異事,上溯三皇五帝,下及漢魏之際。其中所載,或為神怪傳說,或為術士異術,或為異域風物,或為靈異之事。此書雖名曰“洞冥”,意在幽微玄冥,然其所錄,多有實在可考,或雖奇絕,亦有其理。 書之開篇,載有女媧氏煉石補天之功。當日,天塌地陷,洪波滔滔,生靈塗炭。女媧氏不忍蒼生受苦,采五色石於天上,煉以為脂,以補蒼天。又斬巨鰲之足,以立四極。遂使天地安寜,萬物得以生息。此功偉矣,非人力所及,乃神力之彰顯也。 繼而載有祝融氏與共工氏之爭。祝融,火神也,性剛烈,主火;共工,水神也,性狂暴,主水。二神不睦,遂有大戰。共工氏怒觸不周山,柱摺天傾,水漫大地。後有女媧氏補天,方止洪荒之災。此亦神力之爭,足以驚心動魄。 更有誇父逐日之舉。誇父氏,身長七尺,力大無窮,一日,欲摘日於天,追日而行。行至大澤,渴甚,飲於河,河水竭,遂渴死。其杖化為鄧林,其目化為桃林。此等壯舉,雖未遂其誌,然其心之勇,其行之烈,足以感人肺腑。 再者,書中亦載有奇禽異獸,如鳳凰、麒麟、鯤鵬等。鳳凰,百鳥之王,五彩斑斕,祥瑞之兆;麒麟,仁獸,性溫和,不踏生靈,亦是祥瑞;鯤鵬,巨大之魚,能化而為鳥,展翅九萬裏,扶搖直上九霄。皆為天地造化之奇,非凡俗所能見。 此書所載,不僅限於神話傳說,亦包含古時術士之奇術。如方士、道士、陰陽傢等,或能呼風喚雨,或能點石成金,或能役使鬼神,或能預測吉凶。其術雖玄奧,然亦有其法度,並非虛妄之談。 例如,書中提及一術士,善觀星象,能知天下大勢,預言國運興衰。又有一術士,通曉草木之性,能以藥石救治沉屙,起死迴生。更有術士,能禦劍飛行,刀槍不入,如同神仙。這些奇術,雖令常人驚嘆,然亦說明古人對自然規律之探索,對生命之奧秘之追求。 書中亦不乏異域風物之記載。如海外三神山,曰蓬萊、方丈、瀛洲,上有仙人居住,靈藥遍地,常有仙鶴、玉兔齣沒。又如西域諸國,有善歌舞者,有精於冶煉者,有畜牧繁盛者,各有其獨特之風俗人情。這些記載,開闊瞭人們的視野,增長瞭見識。 《洞冥記》之所載,皆是尋常人難以觸及之領域,是洞察幽微,冥思奧秘之作。其文字古樸,敘事生動,引人入勝。閱讀此書,仿佛置身於一個神秘而充滿奇幻的世界,感受古人對宇宙、生命、神靈的無限遐想與探索。此書不僅是瞭解古代神話、傳說、術士技藝、異域風情之珍貴史料,更是激發人們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對生命奧秘的探求欲的寶貴讀物。 捲二 承接前捲,書中繼續深入探尋古往今來之奇聞異事。此捲所載,更側重於人間與神異世界的交織,以及個體生命在麵對超凡力量時的種種經曆。 書中記載,漢武帝時期,有方士李少君,能以方術延年益壽,且能溝通鬼神。武帝對其言聽計從,曾派人尋訪海外仙山,求長生不老之藥。李少君亦因其術而受寵,一時風光無限。然其終究未能逃脫生死輪迴,後事亦成一樁玄秘之事。此段記載,展現瞭帝王對長生的渴望,以及對術士力量的依賴。 另有記載,關於“玉兔搗藥”之傳說。相傳,月宮之中,有一玉兔,常年為嫦娥搗製長生不老藥。此玉兔並非凡物,乃是月宮之靈,其所搗之藥,功效非凡。此傳說雖有神話色彩,卻也反映瞭古人對月亮之神秘的想象,以及對健康長壽的期盼。 書中亦有關於“方圓之木”的記述。相傳,有一異木,其木材方圓有彆,方者可製琴,圓者可製笛。此木生於深山之中,非尋常人可見。凡得此木者,皆能製齣音律絕佳之樂器,奏齣感天動地之樂章。此等異木,並非僅是自然之産物,更蘊含著天地造化的玄妙。 關於鬼魅之事,書中亦有頗多記載。例如,某地發生鬼打牆之怪事,行人進其境,輒迷失方嚮,繞行不絕。後有高人施法,方解此局。又如,夜叉、羅刹之類,雖非人,卻常齣現在人世間,或為害,或為禍。這些記載,雖然帶有驚悚之意,卻也勾勒齣古人對未知力量的敬畏與想象。 書中還提及瞭“風伯雨師”之事。風伯,掌管風之神;雨師,掌管雨之神。二神皆為天地之靈,其齣行,必伴有風雨雷電。古人常祭祀此二神,以祈求風調雨順,五榖豐登。這些記載,體現瞭古人對自然現象的崇拜,以及希望藉助神力來改善自身生存環境的願望。 此外,書中也記錄瞭一些關於“冥府”的傳說。關於冥府的形態、職能、以及其中的鬼魂生活,皆有不同程度的描述。雖然這些描述多是想象,卻也反映瞭古人對生死輪迴的思考,以及對死後世界的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洞冥記》並非隻記錄神話和傳說,其中也包含瞭一些具有一定曆史痕跡的事件,隻是用一種更加奇幻、神秘的方式來呈現。例如,對某些曆史人物的記載,可能在正史中難以尋覓,但在這裏卻以另一種角度被描繪齣來,增加瞭故事的趣味性和神秘感。 此捲所載,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展現瞭古人豐富多彩的想象力和求知欲。他們不僅仰望星空,探索宇宙,也俯察大地,觀察生靈,更深入內心,思考生死。這些奇聞異事,雖然披著一層神秘的外衣,但其背後,往往蘊含著古人對自然規律的樸素理解,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洞冥記》的魅力,在於其博大精深的內容,在於其引人入勝的敘事。它如同一個巨大的寶庫,收藏著古人對世界的認知、對生命的理解、對未知的探索。閱讀此書,不僅僅是獲取知識,更是一次心靈的旅行,一次想象力的飛翔。它讓我們得以窺見那個遙遠而神秘的時代,感受古人的智慧與浪漫。 捲三 此捲繼續開拓《洞冥記》所涉獵的奇聞異事版圖,更加注重對那些罕為人知、乃至匪夷所思的現象的記錄與探討。書中不僅有對自然界的奇觀的描述,更有對人類精神層麵,以及那些遊離於常識之外的種種可能性的挖掘。 書中記載瞭“蜃樓”的形成。相傳,海邊常齣現虛幻的樓閣景象,如同仙境,卻又無法觸及。此乃蜃吐氣而成,形似樓閣,變化萬韆。古人對此現象感到驚奇,也常因此生齣許多關於仙境的想象。此景不僅是視覺上的奇觀,更引發瞭人們對真實與虛幻的思考。 接著,書中詳述瞭“山魈”的活動。山魈,乃深山老林中的一種神秘生靈,形似猿猴,卻能模仿人聲,甚至能引誘行人迷路。其性狡猾,行蹤詭秘。書中記錄瞭許多人遭遇山魈的經曆,有的是驚險逃脫,有的是被其戲弄。這反映瞭古人對未知山林的敬畏,以及對那些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的歸因。 書中也收錄瞭關於“精怪”的種種。精怪,通常是指動物修煉成精,擁有瞭人形,甚至能夠化為人形,與人互動。書中記載瞭狐狸精、黃鼠狼精等,它們或善良,或狡黠,或帶來好運,或招緻災禍。這些故事,往往帶有勸誡的意味,警示人們要心存善念,莫被物欲濛蔽。 關於“五行之術”的運用,書中亦有詳細的記載。金、木、水、火、土,乃天地之根本,五行相生相剋,構成萬物。書中記錄瞭一些掌握五行之術的術士,他們能夠利用五行之力來預測吉凶,化解災難,甚至影響天氣。這些記載,雖然帶有神秘色彩,卻也體現瞭古人對自然界運行規律的早期探索。 另外,書中還記錄瞭許多關於“靈石”、“靈草”的傳說。相傳,某些山川之地,會孕育齣具有神奇功效的石頭和草藥,能夠治愈疾病,增強力量,甚至延緩衰老。這些記載,反映瞭古人對大自然的饋贈的崇拜,以及對健康與長壽的追求。 書中對“陰陽之變”的闡述也頗為深入。陰陽,乃宇宙萬物運行之根本,相互依存,相互轉化。書中通過一些具體的例子,闡述瞭陰陽失衡可能導緻的種種異常現象,以及如何通過調和陰陽來恢復平衡。這是一種古老的哲學思想,卻也包含著樸素的科學道理。 《洞冥記》在記錄這些奇聞異事的同時,也常常穿插著對這些現象的解釋與思考。雖然這些解釋在現代人看來可能顯得荒誕,但它們卻是古人認知世界的方式。這些解釋,本身也成為瞭研究古代思想、文化、以及人們的精神世界的重要資料。 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其記錄的奇觀異事,更在於其所摺射齣的古代社會的文化內涵。它讓我們看到,古人是如何用他們的想象力和智慧,去理解和解釋他們所生活的世界。它讓我們感受到,那個時代人們的敬畏之心,好奇之心,以及對未知世界的永不停止的探索。 《洞冥記》所呈現的,是一個既真實又虛幻,既平凡又奇幻的世界。它是一部關於古代奇聞異事的百科全書,也是一部關於人類想象力與求知欲的壯麗史詩。通過閱讀此書,我們不僅能增長見識,更能激發我們對生活的熱情,對未知的好奇,以及對世界更深層次的思考。

用戶評價

評分

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種宏大敘事的震撼。作者仿佛是一位站在時間長河之巔的觀察者,以一種近乎俯瞰的視角,將天地萬物的運行規律、人類社會的變遷興替,甚至是那些深邃的哲學命題,都一一鋪陳開來。他不會拘泥於細枝末節,而是善於抓住事物發展的本質和脈絡,將復雜的概念用極其精煉的語言概括齣來。我常常在閱讀時,腦袋裏會不由自主地浮現齣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從古老的傳說,到王朝的更迭,再到人們對宇宙的理解,都像電影一樣在我眼前閃過。有時候,我會停下來,反復咀嚼某一段話,感覺自己好像一下子明白瞭許多過去不曾理解的道理。這種知識的積纍和思想的啓迪,是很多速食讀物無法給予的。它不是那種能讓你立刻哈哈大笑或者潸然淚下的書,它的力量在於潤物細無聲,在於潛移默化地改變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評分

這部書的封麵設計實在太引人注目瞭,深邃的藍色搭配燙金的古體字,還沒翻開就能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我個人特彆喜歡這種返璞歸真的設計,不像現在很多圖書喜歡用鮮艷的色彩或者抽象的圖案,它保留瞭最經典的東方美學元素,讓人一眼就能聯想到那些遙遠的年代,那些智者們在竹簡上揮灑智慧的場景。拿在手裏,紙張的觸感也很棒,不是那種過於光滑的印刷紙,而是帶著一絲粗糲,仿佛每一頁都蘊含著歲月的痕跡。我喜歡在安靜的午後,泡一杯清茶,捧著這本書,慢慢地去感受它傳遞齣來的氣息。雖然我還沒真正開始閱讀,但僅僅是這份紙質的質感和裝幀的用心,就足以讓我對即將展開的閱讀之旅充滿瞭期待。我甚至可以想象,在書頁泛黃之後,它會成為我書架上一件愈發珍貴的藏品。這種對書籍本身的重視,似乎也預示著書中內容同樣值得細細品味。

評分

我特彆欣賞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它有一種獨特的韻味,既有文言文的凝練和古樸,又不像某些古籍那樣晦澀難懂,而是充滿瞭生命力和思想的張力。作者在遣詞造句上非常考究,每一個字都仿佛經過瞭韆錘百煉,用得恰到好處。我經常會因為一句精彩的論述而反復誦讀,甚至忍不住把它抄寫下來。那些比喻形象生動,那些排比句式層層遞進,都極大地增強瞭文字的錶現力。讀這本書,不僅僅是獲取知識,更是一種藝術的享受。它讓我感受到瞭漢語的博大精深,也讓我對古代文人的智慧和纔情充滿瞭敬佩。我甚至覺得,如果能像作者那樣,用如此精妙的文字來錶達自己的思想,那該是多麼幸福的事情。這種對語言文字的極緻追求,也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語感和錶達能力。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參加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古老而智慧的殿堂,聽著一位充滿睿智的長者,娓娓道來那些關於“道”的奧秘。他不會直接告訴你該怎麼做,而是通過大量的比喻、寓言,以及對自然現象的細緻觀察,來引導你自行體悟。有時候,我讀到某個觀點,會覺得豁然開朗,像是打開瞭一扇新的窗戶;有時候,我又會感到一絲睏惑,需要反復琢磨,纔能捕捉到那隱藏在字裏行間的深意。這種探索和發現的過程,讓我覺得非常有成就感。它不像教科書那樣告訴你“是什麼”,而是鼓勵你去思考“為什麼”以及“如何”。我尤其喜歡書中那些關於天地人關係的論述,那種辯證統一的哲學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極其深刻的啓示意義。它教會我用一種更加平和、更加包容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評分

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影響,在於它改變瞭我對“成功”的定義。在當下這個快節奏、充滿競爭的社會,我們往往被教導要追求外在的物質成就,要不斷地超越他人。但這本書卻提供瞭一種截然不同的視角,它更關注內在的修養和與自然的和諧。作者認為,真正的智慧在於順應“道”,在於不強求,在於內心的寜靜和滿足。這種思想讓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一些執念和焦慮,讓我明白,有時候,放下和接受,比一味地追求更有意義。我開始嘗試將書中的道理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學著去觀察身邊的事物,學著去傾聽內心的聲音。雖然這需要時間和耐心,但我能感受到自己正在變得更加平和,更加從容。這本書就像一位導師,它沒有給我具體的指示,但它引導我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方嚮,去理解生命更深層的意義。

評分

京東下單太多,無法及時評價,纍積許多未評價訂單,在此統一評價,京東很好,送貨很快。

評分

還行吧,全文言文的哦,紙張尚可,就是中間有十幾頁沒切開,不過沒什麼影響!

評分

中午收到的,書沒損傷。還未扯封,很久很久以前買過本《李清照詩詞選》,是小冊子也是上古齣的。

評分

《國學典藏:玉颱新詠》10捲,是繼《昭明文選》之後,於公元6世紀編成的一部上繼《詩經》、《楚辭》的中國古代詩歌總集。曆來認為是南朝徐陵在南朝梁中葉時所編。計有五言詩8捲﹐歌行1捲﹐五言四句詩 1捲。除第 9捲中的《越人歌》相傳作於春鞦戰國之間外﹐其馀都是自漢迄梁的作品。內容中多收錄男女感情的記述錶達,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刻畫齣古代女子豐富的感情世界,也展示齣深刻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內涵。清代的吳兆宜對《國學典藏:玉颱新詠》作瞭箋注,後程琰又對之進行瞭刪補。此次即以吳兆宜注、程琰刪補的《國學典藏:玉颱新詠》為底本。《國學典藏:玉颱新詠》10捲,是繼《昭明文選》之後,於公元6世紀編成的一部上繼《詩經》、《楚辭》的中國古代詩歌總集。曆來認為是南朝徐陵在南朝梁中葉時所編。計有五言詩8捲﹐歌行1捲﹐五言四句詩 1捲。除第 9捲中的《越人歌》相傳作於春鞦戰國之間外﹐其馀都是自漢迄梁的作品。內容中多收錄男女感情的記述錶達,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

評分

全麵,內容豐富,大傢之作,學習學習再學習!

評分

上海古籍齣版社印刷的係列叢書,郝懿行的箋疏,上古地理神話著作,再有袁珂先生的注譯,領略上古時代中華神秀。印刷橫排,裝幀簡約,好評。

評分

《呂氏春鞦》亦稱《呂覽》,是秦國丞相呂不韋,集閤門客們共同編撰的一部雜傢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全書共分十二捲,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呂氏春鞦》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注重博采眾傢學說,以儒、道思想為主,並融閤進墨、法、兵、農、縱橫、陰陽傢等各傢思想。所以《漢書·藝文誌》等將其列入雜傢。呂不韋自己認為其中包括瞭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鞦》。

評分

《國學典藏:世說新語》是一部反映魏晉時代文人風貌、體現時代特徵的筆記小說,是我國古代誌人小說的代錶性作品,對後世文學創作和士人精神等影響巨大,韆百年來深受讀者喜愛,並遠播海外。《國學典藏:世說新語》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質樸的散文,有時幾乎如口語,而意味雋永,在晉宋人文章中也頗具特色,因此曆來為人們所喜愛閱讀,其中有不少故事,成瞭詩詞中常用的典故。《國學典藏:世說新語》的流行性與通俗性、專業性至今難以動搖,是青年普及性古文選本。

評分

序,吳乘權,字不對,例言從上至下都是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