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科学版精品课程立体化教材·经济学系列:宏观经济学(第2版)》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基础、长期模型、短期模型、模型的扩展,以及宏观经济问题与政策五大部分建立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涉及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理论、总供给分析、总需求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模型、开放经济理论、消费理论、投资理论、预期理论、失业理论、通货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等。
《科学版精品课程立体化教材·经济学系列:宏观经济学(第2版)》参考了国内外多种教材,在理论体系构造上有所创新,以中国的事实为案例,形成了基于中国事实的理论。教材在体例上体现出“史一论一图”一体化,教材深度上偏向于中级教程,形成图像式和代数式相结合的教材模式。另外,教材形式上还附加了“专栏”“相关链接”等。
《科学版精品课程立体化教材·经济学系列:宏观经济学(第2版)》可作为经济、管理、金融、财政以及其他财经类本科专业的基础课教材,同时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经济学研究者参考、阅读。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研究方法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变量关系
第四节 宏观经济问题
第五节 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演变与新进展
本章提要
关键概念
复习思考题
扩展性阅读资料
第二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及其决定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核算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模型
第三节 国民收入均衡的决定及其变动
本章提要
关键概念
复习思考题
扩展性阅读资料
第二篇 宏观经济学的长期模型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基准模型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早期的经济增长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
第三节 经济增长的基准模型:新古典模型
第四节 经济增长基准模型的扩展
第五节 基准模型的困境
本章提要
关键概念
复习思考题
扩展性阅读资料
第四章 增长理论前沿
第一节 内生增长理论概述
第二节 单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干中学”与知识外溢模型
第三节 考虑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内生增长模型
第四节 反增长理论
第五节 增长质量理论
本章提要
关键概念
复习思考题
扩展性阅读资料
第三篇 宏观经济学的短期模型
第五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
第一节 总需求分析
第二节 总供给分析
第三节 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及其波动
第四节 宏观经济的均衡模型
本章提要
关键概念
复习思考题
扩展性阅读资料
第六章 总需求理论
第一节 金融市场及利率的决定
第二节 IS-LM 曲线
第三节 外部冲击与总需求
本章提要
关键概念
复习思考题
扩展性阅读资料
第七章 总供给理论
第一节 短期总供给模型
第二节 外部冲击与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第三节 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
本章提要
关键概念
复习思考题
扩展性阅读资料
第四篇 宏观经济学模型的扩展
第八章 消费理论
第一节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及消费之谜
第二节 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
第三节 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
第四节 杜森贝的消费理论
本章提要
关键概念
复习思考题
扩展性阅读资料
第九章 投资理论
第一节 投资决策
第二节 投资模型
第三节 总投资需求函数
第四节 投资的形式
本章提要
关键概念
复习思考题
扩展性阅读资料
第十章 预期理论
第一节 预期理论的演进
第二节 理性预期的宏观经济模型
本章提要
关键概念
复习思考题
扩展性阅读资料
第十一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均衡模型
第一节 开放经济概述
第二节 长期开放模型
第三节 短期开放模型
本章提要
关键概念
复习思考题
扩展性阅读资料
第五篇 宏观经济问题与政策
第十二章 失业理论
第一节 失业及其成本
第二节 失业与职业搜寻理论
第三节 工资刚性模型
第四节 失业的治理
本章提要
关键概念
复习思考题
扩展性阅读资料
第十三章 通货理论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类型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的理论解释
第三节 通货紧缩及其治理
本章提要
关键概念
复习思考题
扩展性阅读资料
第十四章 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乘数—加速数模型
第三节 经济周期理论的新进展
本章提要
关键概念
复习思考题
扩展性阅读资料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政府的宏观经济行为
第二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争论
本章提要
关键概念
复习思考题
扩展性阅读资料
精彩书摘
《科学版精品课程立体化教材·经济学系列:宏观经济学(第2版)》:
理性预期假说有强、弱两种形式。理性预期的强假说形式已由穆斯在其论文中提出。依据穆斯的强假说,人们对经济变量的主观预期将同这些变量的真正或客观数学条件期望相一致。人们实际上了解现实世界的模型结构,并利用这一结构形成他们的预期。穆斯指出,这一假说明确了三个问题:①信息是稀缺的,一般来说,经济制度没有浪费信息;②预期的方式特殊地依赖于有关的经济制度;③公众的预期对于经济制度的运行无重大的影响,公众的预期仅仅反映经济制度的运行趋势。理性预期的弱假说的主要含义是,在形成关于某一变量未来值的预期时,理性的人们在心目中会找到该变量的一些决定因素,会最有效地利用关于这些决定因素的所有可公开获得的信息。
理性预期理论中的预期是建立在行为主体的理性基础之上的,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主体,不仅要有追求利益的理性的欲望,而且要有追求可能的最大利益的理性能力。因此,预期是理性的经济主体在追求利益过程中欲望和能力的统一。理性预期理论中形成预期的信息来源于行为主体一切可能获得的信息,这些信息来源包括模型结构的知识、政策规则操作方面的行为信息和经济变量的过去实际水平,这些信息包含了被测变量自身和相关的方方面面的信息,而不仅仅是经济变量有关过去的特定方面的信息。在信息处理方面,经济变量的预期是内生的,预期的形成利用了经济系统运行相关的信息,这样避免了预期形成机制的随意性。理性预期理论对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方式是基于其理论假设,即信息是稀缺的、信息不会被浪费、预期的形成方式依赖于模型的结构。
……
前言/序言
《宏观经济学》是2008年西方经济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之后,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团队集体编写的一本教材,这部教材从2009年出版以来,在科学出版社的关心支持下,至今已经印刷了8次。被国内许多大学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本教材在使用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一些参考资料变得陈旧,一些案例也显得过时。在科学出版社的支持下,我们启动了教材的再版,本次再版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第一,补充了一些新的材料。例如,第四章中将章标题改为“增长理论前沿”,第四节“劳动分工内生化的杨小凯一博兰德模型”因为内容在发展经济学中讲授,同时在硕士阶段也讲,再版中把这一节的内容改为“反增长理论”;并增加了第五节“增长质量理论”。
第二,更新了某些案例和相关链接。例如,第二章中把国民收入核算的一些相关链接数据进行了更新,第十三章中替换了专题13-1。
第三,对全书中的相位图、公式进行了核实,改正了某些错误。对教材中一些错误的表述进行了修正。
本次修订主要由一些使用本教材的年轻教师来完成,郭晗博士完成了第一篇的修订,钞小静副教授负责了第二篇的修订,师博副教授负责了第三篇的修订,陕西师范大学的李娟伟负责了第四篇的修订,魏捷博士负责了第五篇的修订。在整体修订中,魏捷博士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全书修订稿完成之后,我最后进行了全书的最终通稿。由于时间仓促,本教材虽然进行了认真修订,但是可能还会存在一些问题,欢迎读者提出批评意见。本次修订工作得到了科学出版社张凯编辑的支持和督促,在此也一并表示感谢。
好的,这里是一份关于经济学主题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涵盖了宏观经济学之外的多个重要领域,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且深入的学习体验,同时避免提及您指定的具体教材: --- 《经济学原理与应用:微观基础与前沿探索》 图书导言 经济学,作为研究稀缺资源如何在社会中得到有效配置的学科,其魅力在于它不仅解释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理解全球商业运作、政府决策和个人财富积累的关键钥匙。本书旨在构建一个坚实而全面的经济学知识体系,超越基础概念的罗列,深入探讨微观经济学的精妙逻辑、制度经济学的深层影响以及行为经济学的现实洞察力。我们相信,一个优秀的经济学教育应当是严谨、直观且富有前瞻性的。本书致力于通过清晰的理论框架、丰富的案例分析以及对现代经济学最新进展的梳理,引导读者跨越学科的壁垒,真正掌握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的基石——个体选择与市场机制 本部分聚焦于经济学的微观层面,即个体、家庭和企业的决策行为及其相互作用如何构成市场。 第一章 稀缺性、选择与机会成本:经济学思维的起点 本章将从最根本的经济学问题——资源的稀缺性出发,详细阐述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核心概念包括:理性选择模型、边际分析法的运用以及机会成本的量化。我们将探讨理性人假设的局限性,并引入“看不见的手”如何通过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的初步概念。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最大化与需求曲线的构建 深入解析消费者如何根据自身偏好和预算约束做出最优选择。内容涵盖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理论的演进,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以及如何推导出个人需求曲线。本章将重点分析收入效应和替代效用的分解,并讨论需求价格弹性的实际意义及其在商业决策中的应用。 第三章 生产者行为与成本结构:供给的逻辑 本章转向供给方,探讨企业的目标——利润最大化。我们将详细分析短期生产函数(边际产量、平均产量),短期成本结构(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以及长期成本的规模经济与不经济现象。通过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深入理解,读者将掌握企业决策的根本驱动力。 第四章 市场结构与竞争分析:从完全竞争到垄断 这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部分。我们将系统地比较四种主要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 效率分析与帕累托最优的实现。 垄断市场: 垄断力量的来源、垄断者面临的需求曲线,以及垄断导致的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 垄断竞争市场: 广告、产品差异化及其长期均衡。 寡头垄断市场: 引入博弈论工具,如纳什均衡,分析古诺模型、伯特兰模型和斯塔克伯格模型,探讨串谋与合作的复杂性。 第五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效率的边界 市场机制并非万能。本章剖析市场失灵的四大主要原因:外部性(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公共物品的供给难题、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以及垄断力量的滥用。针对这些失灵,我们将系统评估政府干预的有效性,包括皮古税、补贴、管制以及科斯定理在解决外部性问题中的潜在作用。 第二部分:现代经济学的拓展与前沿洞察 在奠定坚实的微观基础后,本部分将引导读者探索影响当代经济学研究和政策制定的关键领域,着重于制度、信息与行为的动态视角。 第六章 制度经济学:规则、产权与发展 本章超越传统的价格机制,关注决定经济绩效的深层制度因素。我们将探讨产权的界定、法律制度对激励结构的影响。重点分析新制度经济学(如道格拉斯·诺斯的研究)如何解释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长期经济发展差异,强调“次优选择”和“路径依赖”的概念。 第七章 劳动经济学与人力资本投资 劳动市场作为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作机制独具特色。本章分析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决定因素,深入探讨工资差异的来源——包括人力资本积累(教育与培训的投资回报率)、歧视、最低工资政策的影响,以及工会谈判的力量。 第八章 行为经济学:挑战传统假设 本章介绍打破“理性人”范式的关键理论。我们将讲解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锚定效应、损失厌恶、时间不一致性(如拖延问题)以及启发法(Heuristics)在决策中的作用。通过真实的实验结果和应用,读者将看到心理学如何精确地描述人类在不确定性下的实际选择。 第九章 福利经济学与社会选择 本部分关注社会福利的衡量与最优分配问题。我们将详细探讨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定理,分析社会福利函数的构建(如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以及阿罗不可能定理对社会集体选择的深刻启示,探讨如何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寻求平衡。 第十章 经济增长的理论与模型 本章转向长期视角,探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我们将系统介绍新古典增长模型(索洛模型),着重分析技术进步在外生和内生增长理论中的核心地位。理解技术创新、储蓄率和人口增长如何共同决定一个国家长期的生活水平,是理解现代经济动态的关键。 结语:经济学家的思维工具箱 本书最后总结了掌握经济学所需具备的核心工具:边际分析、均衡思想、理性预期以及跨学科的整合能力。我们鼓励读者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分析现实中的商业挑战、政策辩论和个人投资决策,将经济学从一门学科转变为一种洞察世界的强大工具。 --- 适用读者对象: 本书内容覆盖全面,从经济学本科生到希望系统梳理微观基础并了解前沿动态的非经济学专业学生,乃至需要提升商业分析能力的职场人士,都能从中获益。对深入理解市场运作机制、评估政策效果以及进行理性决策的读者尤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