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周柏春1
再版前言徐世利1
前言徐世利1
第一部分徐世利沪语拼音法1
(一) “徐世利沪语拼音法”的特点3
(二) 浊辅音声母和特殊声母、特殊韵母4
(三) “徐世利沪语拼音法”的几个要点说明7
第二部分上海话常用词汇11
(一) 上海区域13
(二) 上海主要路名13
(三) 上海主要地名14
(四) 上海游览胜地15
(五) 家庭称谓17
(六) 社会职业19
(七) 身体与器官20
(八) 数字与钱币21
(九) 节日与节气22
(十) 时间用语23
(十一) 衣25
(十二) 食26
(十三) 住27
(十四) 行29
(十五) 形容词30
(十六) 动词32
第三部分上海话日常会话35
(一) 日常问候语37
(二) 工作介绍语42
(三) 访亲问友语47
(四) 感谢道歉语53
(五) 礼貌相待语58
(六) 问讯问路语63
(七) 拜托请求语70
(八) 拜访招待语76
(九) 探望问候语81
(十) 上街购物语86
(十一) 穿着交流语92
(十二) 饮食交流语97
(十三) 租房交流语102
(十四) 乘车乘机语107
(十五) 看病交谈语113
(十六) 健身锻炼语118
(十七) 旅游白相语123
(十八) 亲情感恩语128
(十九) 电话寒暄语133
(二十) 婚庆祝贺语138
我们国家土地辽阔,各地有各地的方言。上海开埠以后,移民的进入和经济的发展使上海有“十里洋场”之称,逐步形成了上海城市的方言俗语,人们称之为“上海闲话”。我伲曲艺和滑稽戏就是一个以“上海闲话”为基本语言的曲种和剧种,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土特产”艺术样式。
徐世利同志自南京部队前线歌舞团曲艺队转业回沪后,一直在上海滑稽剧团从事上海说唱和滑稽艺术,对于上海话有较为扎实的功底和研究。在实践中,他发展和创造了一套独特的、简便的、一学就会的“徐世利沪语拼音法”,对外来人口学说上海话、上海人(特别是小朋友)说准上海话,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我很高兴,如果徐世利的“沪语拼音法”能给外地人、外国人乃至上海和外地的小朋友们学说上海话打开“方便之门”;能对增强外地人、外国人与上海人的交流和交往,促进上海和各地的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一点作用的话,上海人民都会“谢谢伊”的。
我先“谢谢伊”!2007年3月(周柏春为上海滑稽表演艺术大师,于2008年3月25日逝世)
再版前言
这次,运用“徐世利沪语拼音法”注音的《标准上海话自学法》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修订出版了。趁此机会,我想说几句心里话。
自从2007年5月,本人所著《标准上海话自学法》出版后,得到了在沪工作的“新上海人”、外地人、外国人和小朋友等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就连续印刷了三版,并且全部售空。目前可以说是一书难求。许多人在书店里买不到此书,就打电话给我,如今我家的“小书库”里也只剩下几本样书了。可见大家对学上海话的热衷,以及对此书和“徐世利沪语拼音法”的充分肯定。对此,我向广大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出版后,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曲艺家协会主席王汝刚对此书也很关心,他和钱程、姚祺儿一起作为嘉宾参加了在上海书城举办的《标准上海话自学法》签售仪式,并举行了由沪上评论界、媒体和著名滑稽演员参加的“徐世利新著《标准上海话自学法》研讨会”。此书得到了专家和学者的一致肯定。借此机会,我向王汝刚和专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要感谢的人太多了,再次向所有支持我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其实,为了传承和教学上海话,我们的老前辈、老教授们作了毕生的努力。如钱乃荣教授编写了《上海话大辞典》、电脑《上海话输入法》等,我很感动。我和他们相比,可谓微不足道。我只是跟在前辈们后面尽一点力,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
用我的好朋友高龙海的话讲,教授们用国际音标注音的上海话学习方法是“五线谱”,那徐世利用他创编的以汉语拼音为基础的“沪语拼音法”注音的上海话学习方法就是“简谱”。说得太好了!
感谢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使本书得以修订出版,我在原书的编排位置以及某些细节和语音拼注上作了一些“微调”,出版社又将主要内容录制了MP3音频,以更好地方便大家拼音和学读。但愿我这些学习上海话的“简谱”,能帮助你们尽快地学会上海话、说好上海话。
2009年3月1日
对于我这种对语言学习有一定经验的人来说,评估一本书的价值往往更侧重于其方法论和实用性深度。《标准上海话自学法》在这方面展现出了一种务实至上的态度。它没有过多纠缠于晦涩的语言学概念,而是直接将学习者带入到“听说读写”的实践闭环中。我特别关注了它对教材中情景模拟的设置,这套设计非常巧妙,它似乎是在模拟一个真实的上海生活环境,让学习者在特定的语境下掌握词汇和句型,而不是孤立地记忆。例如,在介绍数字和量词的部分,它穿插了一个市场购物的场景,这种关联性学习大大提高了我的理解和记忆效率。不过,我个人认为,如果能在一些复杂的语法结构,比如一些带有助词的语气表达上,能提供更多不同语境下的对比分析,那就更完美了。整体来说,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实用导向,它能让你在短时间内,具备进行基本交流的能力,这一点对于时间宝贵的现代学习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吸引力。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自学法”这三个字是抱持着一丝怀疑态度的,因为语言学习往往需要即时的反馈和纠正。然而,这本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点。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发音精确度的把控。它似乎是建立了一个非常严谨的发音标准,通过文字描述和对光盘内容的指导,引导学习者自我校正。光盘的内容量很足,而且录音者的语速和发音都非常地道、清晰,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上海话在不同区域的发音细微差别较大,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可靠的基准样本。我在练习的时候,会反复对比自己的发音和光盘中的音频,那种细微的舌位和气流的差异,通过反复模仿,逐渐被我捕捉到。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我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对自己的口音保持较高的警惕和要求。唯一觉得略有不足的是,对于一些书面语和正式场合的用词覆盖面似乎略显单薄,主要还是聚焦于日常口语的交流。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但又巧妙地避开了传统教材的刻板印象。它采取了一种螺旋上升的学习路径,基础知识点会反复出现,但每一次都会在新的情境中得到深化和拓展。我欣赏它在文化渗透方面的处理,并没有将文化知识点独立成章进行说教,而是将其自然地融入到语言教学的案例中。比如,在学习时间表达的时候,会顺带提及一些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表达习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法,使得学习过程不仅是语言技能的习得,更是一种文化体会的积累。对于像我这样,希望通过学习方言来更好地融入特定地域生活的人来说,这种方式非常高效且令人愉悦。当然,如果能加入一些更现代的、关于网络用语或者流行文化的上海话表达,那就更符合当前的时代脉络了。但作为一本基础教材,它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
评分这本关于上海话学习的书籍,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确实是一份非常实用的入门指南。首先,它的编排结构清晰明了,逻辑性很强,对于初学者来说,能够很快地找到学习的切入点。比如,它对语音部分的处理就非常到位,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际应用场景和生活化的对话。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关于声调变化的讲解,非常细致,而且还配有图示,这对于理解上海话特有的语调起到了关键作用。书里提供的例句也贴近日常交流,比如买菜、问路、打招呼这些,让我在学习之初就能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而且,书本的排版很舒服,不会让人感到阅读疲劳。如果说有什么不足,也许是某些更深层次的俚语和文化背景的拓展还不够深入,但对于一本“自学法”的书来说,它的基础打得相当扎实,完全可以作为开启上海话学习之旅的坚实起点。我尤其欣赏它在词汇记忆上所采用的方法,似乎是结合了听觉和视觉的记忆联想,对我这种记忆力不算太强的人来说,效果立竿见影。
评分从一个注重学习效率的读者的角度来看,《标准上海话自学法》的结构设计非常贴合高效学习者的需求。它的章节划分非常明确,每一个单元都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和自我检测环节。这种目标导向型的学习设计,让我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每学完一个部分应该达到什么水平,这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掌控感。我尤其喜欢它在“难点攻克”方面的处理,往往将那些上海话特有的、其他方言学习者容易混淆的地方单独拎出来,进行深入的辨析。例如,一些容易混淆的复韵母和鼻音的细微差别,书里提供了非常直观的对比表格。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进行一对一的私教,他知道你会在哪里卡住,并提前为你铺设好了跨越障碍的桥梁。如果说有什么可以改进的空间,或许是在资源整合上,比如提供一个配套的在线词典链接,以便查询书中未尽详述的词汇,但仅就书本本身而言,它已然是一部非常出色的自学宝典。
评分很好的东西,一直购买得。
评分好
评分很好的东西,一直购买得。
评分okokokokokokokokokok
评分okokokokokokokokokok
评分买来看了会 有点难 没学了
评分老灵额,快点买。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很好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