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决策并不是管理者的专利,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有很多做决定的机会。重要的决定能够影响我们的一生,正确的判断也会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常,我们做出决策和判断的标准并不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佳选择,而是建立在人类心理上的**满意选择。我们所谓的“理性判断”的背后蕴藏着漏洞和缺陷,判断本身并不是理性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喜好、雷区、偏见或指定刪除的信息,它们都会影响我们与他人和社会的互动。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不可能看到影响自己决策的暗礁。
决策与判断的失败往往比成功更有启发性,而决策的质量通常比决策本身更重要。
从心理学层面揭示决策的过程,发现那些看似理性的非理性行为背后的认知偏见与陷阱,帮助我们避免做出错误的决定。
决策与判断是人的思维活动,它不是建立在数学和逻辑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人的感情、理念和经验基础之上。即使是*聪明的管理者也有可能做出差强人意的决定,那些故障程式会使某些符合自己当时观点、思维模式和期待的信息跳出来,它们会左右我们*后的决定,从而大大增加决策失败的风险。
本书试图彻底揭开那些不容置疑的且影响我们决策能力的八种谬见和曲解,帮助我们发现并消除自身的认知偏见,提高我们对众多容易中招的陷阱的警觉和认识,从而进一步提升战略决策的质量。
要做到消除认知偏见,我们需要:
◎使用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将同样的问题放在不同的构架中去考虑,从而避免构架思维的陷阱;
◎认真考虑发生谬误的原因,从而有效降低过度自信的程度;
◎通过事前思考不同结果产生的原因,从而降低甚至消除事后之明的偏差;
◎群体中存在和大家唱反调的角色,从而避免群体思维的发生;
◎站在彼此的角度进行移情思考,“考虑对立面”能为判断带来更高的准确度;
◎重视不确定性,并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化解它们;
◎避免过度情绪化,通过一些反思性的技巧有效地从问题中剔除情绪因素。
米娜·杜莱辛甘
组织心理学家,同时经营着一家名为TalentInvest的咨询公司。她做了30多年与组织效率和领导者发展相关的咨询工作,客户群体遍布全球公司。她还是一位认证高管教练,帮助高层团队和高管个人提高团队效率和董事会效率。她已发表了多篇论文,出版了多本畅销书。
沃尔夫冈·莱马赫
CorporateValueAssociates的合伙人兼总经理(大中华区和印度区)。他曾经担任法国邮政下属GeoPostIntercontinental的CEO与董事会成员,拥有20多年的高级管理经验。
第一部分带有偏见的判断和错误决策的代价
01思考一下我们的思维/003
偏见思维的根源/005
02偏见思维的代价/009
记忆力谬见:对过去事件的准确记忆是我们做出决策的可靠资源(第3章)/010
经验谬见:我们越有经验,越会做出较好的决策(第4章)/011
乐观主义谬见:我们对结果越自信,越会做出较好的决策(第5章)/013
恐惧谬见:我们越怕失去,越会做出较好的决策(第6章)/014
野心谬见:我们的个人野心越大,越会做出较好的决策(第7章)/015
依恋谬见:我们寄托在理念或人身上的情感越多,越会做出较好的决策(第8章)/016
价值观谬见:企业文化或信念体系越强大,越会做出较好的决策(第9章)/017
权力谬见:我们的控制力或影响力越强,越会做出较好的决策(第10章)/018
小结/019
第二部分挑战谬见,揭露“秘密”并明智选择
03记忆可能会欺骗我们/027
与记忆有关的偏见/028
错误信息对回忆的影响/031
情节架构对回忆的影响/032
联想对回忆的影响/033
情绪对回忆的影响/034
自我认同对回忆的影响/034
时序对回忆的影响/035
记忆对决策的影响/036
危险信号/043
成功策略/043
04经验可能会给我们设个套/045
与经验有关的偏见/047
我们的微过滤器/049
我们的专家过滤器/051
对感知错误的不适感/053
经验对决策的影响/054
危险信号/059
成功策略/059
05乐观可能会遮挡我们的视线/063
与乐观有关的偏见/064
天赋乐观/066
公平世界中的波丽安娜效应与我们的信念/067
自我实现预期/068
不熟悉状况的挑战/069
乐观对决策的影响/069
危险信号/075
成功策略/076
06恐惧可能更有害/079
与恐惧有关的偏见/081
自我限制的叙述/084
愚蠢的勇气/086
勇气是逐渐发威的/086
防御性悲观/089
恐惧对决策的影响/090
危险信号/096
成功策略/096
07野心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意外打击/099
与野心有关的偏见/101
病理学根源/103
名人的危险/105
野心对决策的影响/106
危险信号/114
成功策略/115
08依恋可能会让我们误入歧途/117
与依恋有关的偏见/118
需求理论/121
认可的需求/121
相信我们的客观性/123
依恋对决策的影响/124
危险信号/130
成功策略/131
09价值观可能会误导我们/133
与价值观有关的偏见/135
我们的心智模型/138
我们如何得到其他人的心智模型/138
我们一方的真相/139
自我实现与自我延续/140
价值观对决策的影响/141
危险信号/146
成功策略/147
10权力可能会让我们堕落/149
与权力有关的偏见/151
权力导致过度自信/153
权力阻碍改变/154
有时,信任会充当一个重要的调解人/155
权力对决策的影响/156
危险信号/162
成功策略/163
第三部分带有偏见的判断和错误决策的代价
11最佳实践的决策行为/167
团队决策过程的关键性/168
第一层次思维VS第二层次思维/169
文化与环境障碍/170
最佳实践的决策行为/171
留心盲点/173
诊断你的决策风格/177
12决策的未来/179
不连续改变和降低的能见度/179
全球化背景下的决策/180
新一代决策者/181
后全球金融危机时代的商业动力学以及利益相关者的首要目标/182
新技术的冲击/183
给领导者的启示/184
我一直对心理学以及人类行为的奥秘充满好奇,尤其是在理解人们为何会做出某些看似不合逻辑的选择时,总会感到一股强大的吸引力。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份求知欲,它以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揭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隐藏极深的思维模式。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在玩一场侦探游戏,每一章都在提示我,我的大脑可能正在“欺骗”我,而我却浑然不知。例如,书中提到的一些情境,让我联想到自己曾经的经历,那些当时觉得“理所当然”的选择,现在回想起来,确实存在着被某些心理因素左右的痕迹。它并不是直接告诉我“你不能这样做”,而是通过一些巧妙的比喻和案例,让我自己去发现那些“陷阱”。我特别欣赏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将这些心理现象描绘成某种“缺陷”,而是将其视为人类进化过程中为了提高效率而产生的“副产品”,这让我感到一种释然,也更愿意去了解和改进。它让我开始关注那些“微小”的细节,比如如何提问,如何接收信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方面,却可能对最终的判断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认识自己内心深处的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复杂、也更加有趣的自我。
评分我一直对“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深刻的洞察。它没有直接给出“成功的秘诀”,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我们为什么会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一些“糟糕”的决定。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后见之明偏误”的描述印象深刻,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认为自己“早就知道”,只是因为在事情发生后,我们的大脑会不自觉地去“重构”记忆,让自己看起来更像是“预言家”,而忽略了当时信息的不确定性和决策过程的复杂性。这种“看后账”的心理,让我们更容易对过去的错误进行错误的归因,也更难从错误中吸取真正的教训。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例子,将深奥的心理学原理变得浅显易懂。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你一步步走入人类心智的迷宫,并为你指明那些容易让你迷失方向的“岔路口”。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如何避免犯错”,更是在教我如何“更诚实地面对自己”,认识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它让我开始意识到,真正的智慧,不仅仅在于知道“是什么”,更在于理解“为什么”。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让我醍醐灌顶!一直以为自己是个理性的人,做决策时也自诩“深思熟虑”,但读完这本书(实际上是读完后思考的过程),我才惊觉,原来我过去的许多判断都隐藏着不易察觉的“陷阱”。比如,我常常会陷入“确认偏误”,只去寻找那些支持我已有观点的证据,而忽略那些可能推翻我结论的信息。这让我在工作中错失了不少机会,也让我在人际交往中产生了不少误解。这本书没有直接罗列那些偏见的名字,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巧妙的实验设计,让我“亲身经历”了这些思维的漏洞。它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的大脑并非一台完美的计算器,而更像一个习惯于走捷径的“高效”但有时会出错的处理器。书中提到的“锚定效应”更是让我大吃一惊,原来我过去的经验和第一次接触到的信息,竟然能如此轻易地影响我后续的判断,甚至在讨价还价时,我似乎也成了被“锚定”的那个。这种不被轻易看到的心理机制,在这本书里被剥茧抽丝地展现出来,仿佛是一场自我认知的大扫除,让我看到许多过去习以为常的思维模式,其实是多么的“脆弱”和“偏颇”。这本书不像教科书那样枯燥,而是充满了智慧的启发,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判断,并试图在日常生活中更有意识地去“抵御”那些无形的力量。
评分这是一本能够真正改变你看待世界方式的书。我一直相信,清晰的思维和准确的判断是成功的关键,然而,这本书却让我意识到,我们所认为的“清晰”和“准确”,往往被我们自己内心的一些“鬼魅”所蒙蔽。它不是一本理论堆砌的书,而是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案例,让你亲身感受到那些思维“漏洞”的存在。例如,书里讲到的一些关于“群体思维”的例子,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在集体决策中,我们很容易因为从众心理而放弃独立的思考,甚至做出一些事后看来非常愚蠢的决定。这种集体性的“盲从”,是如此的普遍,而又如此的难以察觉。这本书让我开始更加审慎地对待信息,不轻易接受第一印象,也不轻易被他人的观点所左右。它鼓励我去质疑,去深入探究,去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将这些心理现象描绘成洪水猛兽,而是将其视为人类大脑在快速处理信息时的一种“优化”,这种理解让我更容易接受并学习如何应对。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获得了“透视眼”,能够看到那些过去被我忽略的、影响我判断的微妙因素,这是一种非常强大且令人兴奋的体验。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态来读这本书的,毕竟“心理误区”这种字眼听起来就充满了戏剧性。但越读下去,越觉得脊背发凉,同时也受益匪浅。这本书不像我以前读过的那些心理科普读物,上来就告诉你各种名词和定义,而是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场景,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掉进”了作者设定的“坑”,然后又巧妙地引导你跳出来,并告诉你这是怎么回事。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损失厌恶”的例子,它让我深刻体会到,为什么人们在面对可能损失和可能收益时,会表现出如此不同的反应,甚至宁愿冒着更大的风险去避免损失,也不愿去追求同等价值的收益。这种非理性的恐惧,原来在我们做很多选择时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书中的许多观点,都颠覆了我对“理性人”的认知。我开始反思,自己在做投资决策,甚至是在和家人朋友沟通时,是不是也常常因为这些“无意识的偏见”而犯错。它让我意识到,想要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就必须先学会认识并警惕这些隐藏在思维深处的“暗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我们自己的思维过程,并给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规避”这些潜在的误区。
评分不错,涨知识。
评分包装完好,正版无疑,快递给力!
评分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你还是不会选择
评分正版书,送货快
评分包装完好,正版无疑,快递给力!
评分正版书,送货快
评分不错
评分速度很快,书不错
评分包装完好,正版无疑,快递给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