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並不是管理者的專利,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有很多做決定的機會。重要的決定能夠影響我們的一生,正確的判斷也會改變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
通常,我們做齣決策和判斷的標準並不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佳選擇,而是建立在人類心理上的**滿意選擇。我們所謂的“理性判斷”的背後蘊藏著漏洞和缺陷,判斷本身並不是理性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喜好、雷區、偏見或指定刪除的信息,它們都會影響我們與他人和社會的互動。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那麼我們就不可能看到影響自己決策的暗礁。
決策與判斷的失敗往往比成功更有啓發性,而決策的質量通常比決策本身更重要。
從心理學層麵揭示決策的過程,發現那些看似理性的非理性行為背後的認知偏見與陷阱,幫助我們避免做齣錯誤的決定。
決策與判斷是人的思維活動,它不是建立在數學和邏輯基礎之上,而是建立在人的感情、理念和經驗基礎之上。即使是*聰明的管理者也有可能做齣差強人意的決定,那些故障程式會使某些符閤自己當時觀點、思維模式和期待的信息跳齣來,它們會左右我們*後的決定,從而大大增加決策失敗的風險。
本書試圖徹底揭開那些不容置疑的且影響我們決策能力的八種謬見和麯解,幫助我們發現並消除自身的認知偏見,提高我們對眾多容易中招的陷阱的警覺和認識,從而進一步提升戰略決策的質量。
要做到消除認知偏見,我們需要:
◎使用不同的視角看待問題,將同樣的問題放在不同的構架中去考慮,從而避免構架思維的陷阱;
◎認真考慮發生謬誤的原因,從而有效降低過度自信的程度;
◎通過事前思考不同結果産生的原因,從而降低甚至消除事後之明的偏差;
◎群體中存在和大傢唱反調的角色,從而避免群體思維的發生;
◎站在彼此的角度進行移情思考,“考慮對立麵”能為判斷帶來更高的準確度;
◎重視不確定性,並以一種係統化的方式化解它們;
◎避免過度情緒化,通過一些反思性的技巧有效地從問題中剔除情緒因素。
米娜·杜萊辛甘
組織心理學傢,同時經營著一傢名為TalentInvest的谘詢公司。她做瞭30多年與組織效率和領導者發展相關的谘詢工作,客戶群體遍布全球公司。她還是一位認證高管教練,幫助高層團隊和高管個人提高團隊效率和董事會效率。她已發錶瞭多篇論文,齣版瞭多本暢銷書。
沃爾夫岡·萊馬赫
CorporateValueAssociates的閤夥人兼總經理(大中華區和印度區)。他曾經擔任法國郵政下屬GeoPostIntercontinental的CEO與董事會成員,擁有20多年的高級管理經驗。
第一部分帶有偏見的判斷和錯誤決策的代價
01思考一下我們的思維/003
偏見思維的根源/005
02偏見思維的代價/009
記憶力謬見:對過去事件的準確記憶是我們做齣決策的可靠資源(第3章)/010
經驗謬見:我們越有經驗,越會做齣較好的決策(第4章)/011
樂觀主義謬見:我們對結果越自信,越會做齣較好的決策(第5章)/013
恐懼謬見:我們越怕失去,越會做齣較好的決策(第6章)/014
野心謬見:我們的個人野心越大,越會做齣較好的決策(第7章)/015
依戀謬見:我們寄托在理念或人身上的情感越多,越會做齣較好的決策(第8章)/016
價值觀謬見:企業文化或信念體係越強大,越會做齣較好的決策(第9章)/017
權力謬見:我們的控製力或影響力越強,越會做齣較好的決策(第10章)/018
小結/019
第二部分挑戰謬見,揭露“秘密”並明智選擇
03記憶可能會欺騙我們/027
與記憶有關的偏見/028
錯誤信息對迴憶的影響/031
情節架構對迴憶的影響/032
聯想對迴憶的影響/033
情緒對迴憶的影響/034
自我認同對迴憶的影響/034
時序對迴憶的影響/035
記憶對決策的影響/036
危險信號/043
成功策略/043
04經驗可能會給我們設個套/045
與經驗有關的偏見/047
我們的微過濾器/049
我們的專傢過濾器/051
對感知錯誤的不適感/053
經驗對決策的影響/054
危險信號/059
成功策略/059
05樂觀可能會遮擋我們的視綫/063
與樂觀有關的偏見/064
天賦樂觀/066
公平世界中的波麗安娜效應與我們的信念/067
自我實現預期/068
不熟悉狀況的挑戰/069
樂觀對決策的影響/069
危險信號/075
成功策略/076
06恐懼可能更有害/079
與恐懼有關的偏見/081
自我限製的敘述/084
愚蠢的勇氣/086
勇氣是逐漸發威的/086
防禦性悲觀/089
恐懼對決策的影響/090
危險信號/096
成功策略/096
07野心可能會給我們帶來意外打擊/099
與野心有關的偏見/101
病理學根源/103
名人的危險/105
野心對決策的影響/106
危險信號/114
成功策略/115
08依戀可能會讓我們誤入歧途/117
與依戀有關的偏見/118
需求理論/121
認可的需求/121
相信我們的客觀性/123
依戀對決策的影響/124
危險信號/130
成功策略/131
09價值觀可能會誤導我們/133
與價值觀有關的偏見/135
我們的心智模型/138
我們如何得到其他人的心智模型/138
我們一方的真相/139
自我實現與自我延續/140
價值觀對決策的影響/141
危險信號/146
成功策略/147
10權力可能會讓我們墮落/149
與權力有關的偏見/151
權力導緻過度自信/153
權力阻礙改變/154
有時,信任會充當一個重要的調解人/155
權力對決策的影響/156
危險信號/162
成功策略/163
第三部分帶有偏見的判斷和錯誤決策的代價
11最佳實踐的決策行為/167
團隊決策過程的關鍵性/168
第一層次思維VS第二層次思維/169
文化與環境障礙/170
最佳實踐的決策行為/171
留心盲點/173
診斷你的決策風格/177
12決策的未來/179
不連續改變和降低的能見度/179
全球化背景下的決策/180
新一代決策者/181
後全球金融危機時代的商業動力學以及利益相關者的首要目標/182
新技術的衝擊/183
給領導者的啓示/184
坦白說,我一開始抱著一種“看熱鬧”的心態來讀這本書的,畢竟“心理誤區”這種字眼聽起來就充滿瞭戲劇性。但越讀下去,越覺得脊背發涼,同時也受益匪淺。這本書不像我以前讀過的那些心理科普讀物,上來就告訴你各種名詞和定義,而是通過一係列引人入勝的故事和場景,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就“掉進”瞭作者設定的“坑”,然後又巧妙地引導你跳齣來,並告訴你這是怎麼迴事。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關於“損失厭惡”的例子,它讓我深刻體會到,為什麼人們在麵對可能損失和可能收益時,會錶現齣如此不同的反應,甚至寜願冒著更大的風險去避免損失,也不願去追求同等價值的收益。這種非理性的恐懼,原來在我們做很多選擇時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書中的許多觀點,都顛覆瞭我對“理性人”的認知。我開始反思,自己在做投資決策,甚至是在和傢人朋友溝通時,是不是也常常因為這些“無意識的偏見”而犯錯。它讓我意識到,想要做齣更明智的決策,就必須先學會認識並警惕這些隱藏在思維深處的“暗礁”。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我們自己的思維過程,並給齣瞭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來幫助我們“規避”這些潛在的誤區。
評分我一直對心理學以及人類行為的奧秘充滿好奇,尤其是在理解人們為何會做齣某些看似不閤邏輯的選擇時,總會感到一股強大的吸引力。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這份求知欲,它以一種非常引人入勝的方式,揭示瞭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隱藏極深的思維模式。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在玩一場偵探遊戲,每一章都在提示我,我的大腦可能正在“欺騙”我,而我卻渾然不知。例如,書中提到的一些情境,讓我聯想到自己曾經的經曆,那些當時覺得“理所當然”的選擇,現在迴想起來,確實存在著被某些心理因素左右的痕跡。它並不是直接告訴我“你不能這樣做”,而是通過一些巧妙的比喻和案例,讓我自己去發現那些“陷阱”。我特彆欣賞的是,這本書並沒有將這些心理現象描繪成某種“缺陷”,而是將其視為人類進化過程中為瞭提高效率而産生的“副産品”,這讓我感到一種釋然,也更願意去瞭解和改進。它讓我開始關注那些“微小”的細節,比如如何提問,如何接收信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方麵,卻可能對最終的判斷産生巨大的影響。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認識自己內心深處的一扇窗,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復雜、也更加有趣的自我。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讓我醍醐灌頂!一直以為自己是個理性的人,做決策時也自詡“深思熟慮”,但讀完這本書(實際上是讀完後思考的過程),我纔驚覺,原來我過去的許多判斷都隱藏著不易察覺的“陷阱”。比如,我常常會陷入“確認偏誤”,隻去尋找那些支持我已有觀點的證據,而忽略那些可能推翻我結論的信息。這讓我在工作中錯失瞭不少機會,也讓我在人際交往中産生瞭不少誤解。這本書沒有直接羅列那些偏見的名字,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巧妙的實驗設計,讓我“親身經曆”瞭這些思維的漏洞。它讓我意識到,原來我們的大腦並非一颱完美的計算器,而更像一個習慣於走捷徑的“高效”但有時會齣錯的處理器。書中提到的“錨定效應”更是讓我大吃一驚,原來我過去的經驗和第一次接觸到的信息,竟然能如此輕易地影響我後續的判斷,甚至在討價還價時,我似乎也成瞭被“錨定”的那個。這種不被輕易看到的心理機製,在這本書裏被剝繭抽絲地展現齣來,仿佛是一場自我認知的大掃除,讓我看到許多過去習以為常的思維模式,其實是多麼的“脆弱”和“偏頗”。這本書不像教科書那樣枯燥,而是充滿瞭智慧的啓發,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每一個決策,每一次判斷,並試圖在日常生活中更有意識地去“抵禦”那些無形的力量。
評分我一直對“如何做齣更好的選擇”這個問題很感興趣,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深刻的洞察。它沒有直接給齣“成功的秘訣”,而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剖析瞭我們為什麼會在日常生活中做齣一些“糟糕”的決定。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後見之明偏誤”的描述印象深刻,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認為自己“早就知道”,隻是因為在事情發生後,我們的大腦會不自覺地去“重構”記憶,讓自己看起來更像是“預言傢”,而忽略瞭當時信息的不確定性和決策過程的復雜性。這種“看後賬”的心理,讓我們更容易對過去的錯誤進行錯誤的歸因,也更難從錯誤中吸取真正的教訓。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樸實,沒有那些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形象的例子,將深奧的心理學原理變得淺顯易懂。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著你一步步走入人類心智的迷宮,並為你指明那些容易讓你迷失方嚮的“岔路口”。我發現,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如何避免犯錯”,更是在教我如何“更誠實地麵對自己”,認識到自己思維的局限性,並在此基礎上做齣更明智的決策。它讓我開始意識到,真正的智慧,不僅僅在於知道“是什麼”,更在於理解“為什麼”。
評分這是一本能夠真正改變你看待世界方式的書。我一直相信,清晰的思維和準確的判斷是成功的關鍵,然而,這本書卻讓我意識到,我們所認為的“清晰”和“準確”,往往被我們自己內心的一些“鬼魅”所濛蔽。它不是一本理論堆砌的書,而是通過大量貼近生活的案例,讓你親身感受到那些思維“漏洞”的存在。例如,書裏講到的一些關於“群體思維”的例子,讓我恍然大悟,原來在集體決策中,我們很容易因為從眾心理而放棄獨立的思考,甚至做齣一些事後看來非常愚蠢的決定。這種集體性的“盲從”,是如此的普遍,而又如此的難以察覺。這本書讓我開始更加審慎地對待信息,不輕易接受第一印象,也不輕易被他人的觀點所左右。它鼓勵我去質疑,去深入探究,去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我尤其欣賞的是,書中並沒有將這些心理現象描繪成洪水猛獸,而是將其視為人類大腦在快速處理信息時的一種“優化”,這種理解讓我更容易接受並學習如何應對。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獲得瞭“透視眼”,能夠看到那些過去被我忽略的、影響我判斷的微妙因素,這是一種非常強大且令人興奮的體驗。
評分該說的,不該說的都說瞭,你還是不會選擇
評分不錯,漲知識。
評分書非常好,京東快遞真快
評分該說的,不該說的都說瞭,你還是不會選擇
評分速度很快,書不錯
評分不錯
評分包裝完好,正版無疑,快遞給力!
評分速度很快,書不錯
評分慢慢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