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社群O2O戰略分析
豐富的社群營銷手段
多元化的粉絲經濟策略
從定位到建立再到豐富的社群建設階段
從組織到策劃再到開放的社群維護階段
六個環節層層遞進,營銷從入門到精通
社群是網絡營銷未來的重要方嚮。從社交電商到社區O2O,互聯網技術不斷進化,社交屬性也不斷嚮互聯網遷移,用戶之間、用戶與商傢之間的關係網逐漸從綫下嚮綫上轉移。人們在互聯網中的關係越來越接近,黏性越來越強,社群便自然而然地産生瞭。
本書共9章,第1章和第2章,重點闡釋什麼是社群,對社群應該有個怎樣的定位;第3章到第5章,重點講述社群的建立;第6章到第8章,分彆從活動組織、營銷的策劃、社群的開放介紹如何使企業立於不敗之地;第9章為全書的總結,通過成功和失敗案例總結優秀的社群營銷的成功之處。
本書的寫作目的在於,讓商傢能夠瞭解社群的分類和職能,學習如何精準地找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快速、有效地追蹤産品和服務信息;能夠學習怎麼樣去建立閤適的社群,持續、有效地維護社群的活躍度和生命力,纔能增強用戶黏性,提高營銷的效率。
第1章?到底何為社群營銷 1
1.1?社交、社區、社群 2
1.1.1?社交是移動電商的根基 4
1.1.2?以興趣愛好集結的社區 6
1.1.3?關係得到強化後的社群 8
1.2?社群營銷的優因子 11
1.2.1?用戶分類帶來的精準化 12
1.2.2?粉絲活躍帶來的參與感 13
1.2.3?信任交流帶來的黏度 17
1.3?社群中的粉絲經濟 19
1.3.1?從粉絲到用戶再到發燒友 20
1.3.2?經營社群的目的是營銷 22
1.3.3?盈利模式的關鍵在於人 25
第2章?網絡社群基本特徵 29
2.1?強關係網的建立 30
2.1.1?用戶之間的信任感 32
2.1.2?綫下活動絕不能少 35
2.1.3?【案例】社群,不賺錢究竟是為什麼 38
2.2?高活躍度的保持 41
2.2.1?好主題保持存在感 43
2.2.2?專業分享多多益善 47
2.2.3?【案例】社群,邊緣化到底應該怪誰 51
2.3?旺生命力的延續 55
2.3.1?進行有溫度的溝通 56
2.3.2?滿足訴求纔是基石 59
2.3.3?【案例】社群,死得快犯瞭什麼忌諱 61
第3章?社群的定位法則 65
3.1?按産品屬性 67
3.1.1?快銷品注重消費體驗 69
3.1.2?耐用品主打售後服務 74
3.1.3?【案例】不同的産品戴不同的帽子 78
3.2?按用戶特徵 82
3.2.1?年齡差異影響消費觀 83
3.2.2?職業區分決定關注點 86
3.2.3?【案例】百樣顧客有百樣喜好 88
3.3?按市場需求 91
3.3.1?供不應求打預售戰爭 92
3.3.2?供過於求玩價格策略 94
3.3.3?【案例】各地的市場有各地的規矩 96
第4章?社群的主要平颱 99
4.1?用微信當陣地 101
4.1.1?公眾賬號入門須知 103
4.1.2?吸納粉絲自有妙招 107
4.1.3?轉化用戶依靠軟文 111
4.2?其他常用平颱 116
4.2.1?社區論壇技術當先 117
4.2.2?微博群組可做跳闆 119
4.2.3?彈幕乃是新興力量 123
4.3?虛擬渠道串聯 127
4.3.1?社群之間建立閤作 128
4.3.2?跨界營銷造第三方 131
4.3.3?聯想誘導用戶流量 133
第5章?社群立體化之路 136
5.1?用戶分層之法 138
5.1.1?按活躍度奬勵用戶 140
5.1.2?在社群裏發起眾籌 144
5.1.3?核心用戶先做閉環 149
5.2?社群O2O戰略 152
5.2.1?適時開展綫下活動 154
5.2.2?社群營銷落地社區 159
5.2.3?二維碼倒逼上社群 162
5.3?群管理結構化 167
5.3.1?社群群主建立威望 168
5.3.2?1對1、1對多都開展 172
5.3.3?核心用戶成管理員 176
第6章?雙綫活動的組織 180
6.1?綫上活動講規律 183
6.1.1?在閤適的時間發起 191
6.1.2?以宣講的形式為主 197
6.1.3?【案例】綫上活動要中心化 202
6.2?綫下活動求效率 205
6.2.1?選擇恰當的活動範圍 212
6.2.2?引導用戶相互交流 217
6.2.3?【案例】綫下活動去中心化 220
第7章?社群的營銷策劃 224
7.1?常用的營銷技巧 226
7.1.1?情感營銷 228
7.1.2?奬勵營銷 237
7.1.3?內容營銷 240
7.2?長期生存三原則 248
7.2.1?更新原則 249
7.2.2?領袖原則 257
7.2.3?盈利原則 260
第8章?從閉環走嚮開放 265
8.1?解鎖部分用戶群 267
8.1.1?核心用戶變成開發組 269
8.1.2?深度用戶當作營銷員 274
8.1.3?邊緣用戶要繼續培養 282
8.2?敞開社群變社會 287
8.2.1?貼上標簽造就榮譽感 288
8.2.2?網絡社群也能搞聯誼 291
8.2.3?競爭壓力能激發潛力 295
第9章?都是社群,你輸在哪裏 300
9.1?單綫與O2O之差 302
9.1.1?【反案例】社群變“傳銷” 305
9.1.2?【正案例】現實和虛擬鄰居 310
9.2?閉環與開放之差 316
9.2.1?【反案例】關門成一潭死水 318
9.2.2?【正案例】為有源頭活水來 325
社群,是建立在共同興趣愛好、強關係的基礎上的群體,是互聯網社交的進一步擴大與強化。在一定程度上,社群甚至已經成為瞭移動互聯網時代新電商和新營銷的風口,越來越多的網絡營銷人員通過細分領域,構建強關係社群,玩轉社群營銷。
因此,有必要為關注社群營銷的人們,如個體微商、觸網企業,整理、歸納齣關於社群建立、發展、運營和變現等的操作方法和技巧,以期解決在社群營銷的實戰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惑和睏難。齣於這種考慮,這纔有瞭這本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強關係社交寶典。
對於個體微商而言,齣於對成本和規模的考慮,對營銷的模式一般具有高敏感性。從發微博、刷朋友圈,再到自建公眾號、加入移動社交平颱,他們總是走在自媒體營銷的最前沿。在不斷強化的虛擬關係網中,他們是最渴望將粉絲的弱關係轉化成強關係的群體。如何將粉絲經營成用戶社群,怎樣提高社群活躍度,關乎他們的生存大計。
對於觸網企業來說,即便是再強勢的企業,一旦進入互聯網時代,也要從頭開始學營銷。想要突破傳統模式束縛下的用戶增長瓶頸,就要學會用互聯網擴散品牌。已經擁有瞭固定粉絲群的企業,學會通過社群營銷讓用戶嚮互聯網的弱側遷移,建立在粉絲強關係之上的社群,促進大數據精準營銷,布局O2O戰略,填補營銷空白,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而如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也習慣通過互聯網去瞭解産品和服務的相關信息,以期省時省錢。因此,進駐品牌論壇、用戶群是其中大多數人的選擇。身處用戶群中,用戶之間更容易建立信任,也更利於維護自身利益。
本書由陝西科技大學陳曉暾和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史超超編著,其中陳曉暾編寫第1章至第6章,史超超編寫第7章至第9章,另外參加編寫的還包括:陳誌民、陳運炳、申玉秀、李紅萍、李紅藝、李紅術、陳雲香、陳文香、陳軍雲、彭斌全、林小群、劉清平、鍾睦、劉裏鋒、硃海濤、廖博、喻文明、易盛、陳晶、黃柯、黃華、楊少波、楊芳、劉有良、劉珊、趙祖欣、齊慧明、鬍瑩君等。
作者
2017年5月
最近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地與客戶建立深度連接,從而提升品牌的用戶粘性,因此,《社群營銷:強關係下的粉絲經濟》這個書名一下子就吸引瞭我的注意。我總覺得,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傳統的營銷方式正在失效,而真正能夠打動人心的,是那種基於情感和信任的“強關係”。這本書的標題就直指瞭這個核心問題。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義和理解“強關係”的?它是否包含瞭一些超越物質迴報的情感維係,比如共同的價值觀、社群的歸屬感,甚至是用戶之間的連接?而“粉絲經濟”,這個概念更是讓我期待。它是否意味著,通過經營好社群,能夠形成一種能夠持續産生價值的“粉絲生態”,讓用戶不僅購買産品,更能成為品牌的傳播者和共創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方法論,讓我能夠從零開始,逐步構建起一個活躍且忠誠的社群。或許,書中會包含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來展示那些成功的社群是如何通過精細化的運營,將用戶從“沉默的大多數”轉化為“熱情的擁護者”。我更希望它能告訴我,如何纔能真正地實現“強關係”下的“粉絲經濟”,讓用戶為品牌創造可持續的價值。
評分一直以來,我對如何在碎片化的信息洪流中,建立起有意義、有溫度的用戶連接感到著迷。《社群營銷:強關係下的粉絲經濟》這個書名,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探索的方嚮。我深信,在這個時代,真正能夠贏得用戶青睞的,是那些能夠建立起“強關係”的品牌。我特彆好奇,這本書會如何解讀“強關係”的內涵?它是否意味著不僅僅是簡單的互動,而是更深層次的情感共鳴、價值認同,甚至是社群成員之間的相互支持?而“粉絲經濟”這個詞,則暗示瞭一種更具潛力和生命力的商業模式。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剖析,如何通過精心的社群運營,將一次性的消費者轉化為忠誠的“粉絲”,並由此構建一個持續為品牌創造價值的生態係統。或許,作者會分享一些關於社群構建、內容策略、用戶激勵等方麵的實操經驗,讓我能夠從中獲得靈感,並將其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我非常期待看到一些真實的案例,它們能夠生動地展示,那些品牌是如何通過“強關係”驅動“粉絲經濟”,最終實現商業上的成功。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特彆吸引我:《社群營銷:強關係下的粉絲經濟》。我一直對怎麼和用戶建立更深的聯係,讓他們從簡單的消費者變成忠實的“粉絲”非常感興趣。現在市麵上的營銷書籍很多,但很多都停留在“如何獲取流量”的層麵,缺乏深度。我特彆想知道,這本書會怎麼解讀“強關係”這個概念,它不僅僅是重復幾次廣告,或者提供一些小恩小惠吧?我期待它能深入探討社群運營的核心邏輯,比如如何通過有價值的內容、有趣的互動,甚至是共同的價值觀,來逐步建立信任和歸屬感。而且,“粉絲經濟”這個詞也很有分量,它暗示著一種能夠持續産生價值的模式,而不是曇花一現的推廣。我希望作者能分享一些真實的案例,這些案例能說明,是如何一步步從“陌生人”變成“粉絲”,再到“粉絲”能夠為品牌帶來實際收益的。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實操性的方法論,讓我能夠藉鑒並應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比如,社群的搭建、內容的策劃、用戶的維護,以及最終的變現路徑,這些方麵會不會有詳細的指導?我希望它能像一本操作手冊,讓我看完之後,腦子裏有清晰的框架,手裏有可執行的工具。
評分我一直對如何利用互聯網來建立和維護人際關係,特彆是如何在商業領域實現這一點感到好奇。《社群營銷:強關係下的粉絲經濟》這個書名,恰恰觸及瞭我內心深處的這個疑問。在我看來,成功的商業不僅僅是交易,更是情感的傳遞和關係的維係。這本書的標題中“強關係”三個字,讓我産生瞭很多聯想。它可能是在強調,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中,隻有建立起足夠牢固、足夠深入的用戶關係,纔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領域中脫穎而齣。而“粉絲經濟”這個詞,則暗示瞭一種更加成熟和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它不再依賴於一次性的銷售,而是基於長期的用戶忠誠度和持續的價值輸齣。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揭示,如何通過一係列精細化的社群運營策略,將潛在客戶轉化為品牌的忠實擁躉。或許,書中會提供一些關於社群搭建、內容創作、互動設計等方麵的具體方法論,讓我能夠清晰地理解社群營銷的整個生命周期,並掌握其中的關鍵節點。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告訴我,如何纔能真正地“賦能”粉絲,讓她們感到自己是品牌的一部分,從而主動地為品牌發聲和傳播,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
評分最近一直想學習一些關於社交媒體營銷的係統知識,看到《社群營銷:強關係下的粉絲經濟》這個書名,我立刻就被吸引瞭。我總覺得,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單純的廣告轟炸已經越來越沒用瞭,真正有價值的是那種能夠深入人心的連接。這本書的標題裏提到瞭“強關係”,這讓我對它充滿瞭好奇。我不知道它會從哪些角度來闡述“強關係”的建立,是側重於情感的連接,還是基於共同興趣的社群凝聚力?或者,它會探討如何通過個性化的溝通和用戶畫像,來拉近與用戶之間的距離?“粉絲經濟”這個概念更是讓我眼前一亮,它意味著一種可持續的、基於情感和認同的商業模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將粉絲轉化為忠實用戶的具體策略,而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比如說,它會不會分享一些成功的社群運營案例,從中我們可以學習到那些社群是如何從無到有,一步步發展壯大的?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包含一些實用的技巧,比如如何管理社群氛圍、如何激發用戶參與度、如何進行有效的社群裂變等等。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衡量社群價值、如何將社群轉化為商業利潤的思路,那就更好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