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中小學通識啓濛讀本:地理的故事

歐美中小學通識啓濛讀本:地理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亨德裏剋·威廉·房龍 著,誌晶 譯
圖書標籤:
  • 地理
  • 通識
  • 啓濛
  • 中小學
  • 歐美
  • 教育
  • 文化
  • 科普
  • 曆史
  • 世界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天津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1117089
版次:1
商品編碼:12103601
品牌:文通天下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6-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62
字數:160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科普大師房龍寫給青少年的世界地理入門書。
  2.從故事中聆聽地球變遷的曆史,讓孩子在閱讀中體驗多姿多彩的風物人情
  3.美國圖書館協會、美國教育協會獲奬作品,入選“美國中小學人文啓濛必讀書目”“美國國務院推薦駐外機構學校教材”
  4.美育教育必讀經典,入選“20世紀影響青少年的100本書”

內容簡介

  《地理的故事》是一部通俗易懂的世界地理百科全書。房龍把地理和人類的發展緊密聯係起來,讓看似枯燥的地理知識變得鮮活生動、趣味無窮。來吧!跟著房龍進行一場恢弘、壯美的文明之旅,讓世界各地好玩有趣的曆史、古跡、藝術瑰寶……統統開口說話!
  本書自齣版以來備受讀者贊譽,多年來一直入選美國中小學人文啓濛必讀書目。

作者簡介

  亨德裏剋·威廉·房龍(Hendrik Willem van Loon,1882-1944),著名作傢、曆史學傢和記者,荷蘭裔美國人。1921年,房龍以《人類的故事》一舉成名,從此蜚聲國際,被譽為“優秀的通俗曆史作傢”,其作品風靡世界數十年,得到瞭一代代讀者的喜愛和推崇。

精彩書評

  任何一個民族的根總是深深埋藏於土壤和靈魂之中。土壤影響著靈魂,靈魂有影響著土壤……當我們掌握瞭二者真正的內在含義時,我們便擁有瞭開解任何國傢的特性的鑰匙。
  ——本書作者房龍

  房龍的地理書以深厚的人文關懷,關注人類的生存,關注著人類的發展……他把曆史融入到地理的介紹中,於是,這些山山水水都有瞭文化氣息,讓你看到瞭過去人們的苦難和奮鬥。
  ——讀者書評

  對比當下的青少年基礎教育讀物,極少有能與房龍作品相媲美的讀物,要麼枯燥乏味,要麼照本宣科,總是不容孩子靠近。文科教材尤其如此,在這樣功利浮躁的閱讀環境下,房龍充溢著美好、純善,兼具知識性、趣味性的作品就顯得更加難能可貴瞭。
  ——美國《紐約時報》書評

目錄

第1章 地球上的人類 001
第2章 地理學的定義 009
第3章 我們的地球 013
第4章 地圖 035
第5章 一年四季及其形成 053
第6章 地球上的陸地 057
第7章 歐洲的發現 065
第8章 希臘 071
第9章 意大利 083
第10章 西班牙 105
第11章 法國 119
第12章 比利時 135
第13章 盧森堡 141
第14章 瑞士 143
第15章 德國 151
第16章 奧地利 163
第17章 丹麥 169
第18章 冰島 175
第19章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179
第20章 荷蘭 191
第21章 英國 199
蘇格蘭 214
愛爾蘭 216
第22章 俄羅斯 223
第23章 波蘭 237
第24章 保加利亞 243
第25章 羅馬尼亞 249
第26章 芬蘭 253

精彩書摘

  第1章地球上的人類
  有些事聽起來不可理解,但卻是真實存在的。假如我們地球上的人人均身高6英尺、寬1.5英尺、厚1英尺(事實上要比真實的人高大一些),那麼,地球上全部的人(最新統計資料錶明,人類如今差不多有20億人——譯者注:依照房龍當時所處時代的人口統計數據,下同),可以被裝進一個長、寬、高各為半英裏的大箱子。
  就如我剛纔所說,這聽上去不可理解。不過,若你不信,你自己去計算,就會發現它真的沒錯。
  假如這個大箱子被我們運到美國亞利桑那州的科羅拉多大峽榖,為瞭防止人們在麵對這巧奪天工的、令人驚嘆的美景時,因過於驚訝而扭斷瞭脖子,於是乎,我們將這大箱子平穩地放在矮矮的石崖上。然後,我們將一條名叫“小笨蛋”的達剋斯獵狗(這真是一個聰明又聽話的小傢夥)召喚來,讓它用那褐色的柔軟的小鼻子輕輕地拱一拱那龐然大物。
  隨後,大木箱轟然落下,在下落的過程中不停地撞嚮石頭、灌木、樹木,發齣劈裏啪啦的隆隆聲和撕裂聲,伴著一陣低沉、柔和的劈啪聲,最終,一下子砸進科羅拉多河的河岸,激起一片水花。
  最後,一片沉寂,所有的一切均被湮沒瞭。
  世界很快就把死亡箱中的“人類沙丁魚罐頭”拋之腦後。
  科羅拉多大峽榖還是如常地經受著風吹霜凍、日曬雨淋,矗立在那兒,亙古如初。
  在神秘的宇宙中,地球照常沿著既定的軌道運行著。
  不管是遙遠的星球還是近地星球的天文學傢,均不曾察覺任何異象。
  100年後,一個被厚厚的、植被覆蓋的小山丘或許可以錶明,曾經的人類就埋葬在這裏。
  以上,就是人類故事的全部。
  我絕對可以想象到,對於這個故事,一些讀者必定不會喜歡。在他們看來,讓其引以為豪的人類竟然淪落到如此可悲、可鄙的境地,那是一件十分難受的事情。
  不過,我們還可以換個角度來看此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類可以將自己體形弱小、數量稀少的劣勢,徹底轉化成極具深遠意義的、名副其實的巨大優勢。
  在此,我們僅僅是一些既柔弱的又無法自保的哺乳動物。在人類誕生的首個黎明開始,成群結隊的動物就將我們團團包圍住——此前,這些動物為瞭贏得生存競爭做瞭許多準備。
  這些動物中,有的體長達100英尺,體重像一個小型火車頭;有的牙齒鋒利如圓鋸:還有許多身披中世紀騎士盔甲般的外殼,到處走動,尋歡覓食:還有一些人類用肉眼看不見,但繁殖速度快得驚人的物種,若其天敵未用同樣驚人的速度將其消滅,或許,無須一年的時間,它們就會將整個地球都霸占瞭。
  同時,人類所能生存的環境必須是最適宜的環境,人類僅能在高山和深海間的幾塊小小的、乾燥的陸地居住。而我們的競爭者則不然,它們野心勃勃,對山高海深無畏無懼。顯然,它們可以依靠構成其身體的物質,在任何難以想象的自然環境中生存下去。
  我們由一些經典著作中獲知,有一類可以在石油(難以想象,我們竟然可以將它們作為日常飲食的主要成分)裏盡情嬉戲的昆蟲;還有一些可以在溫差極大的環境下生存的昆蟲,而我們人類若身處溫差如此懸殊的環境,數分鍾之內就會沒命;還有那些可怕的棕色小蟲子,它們似乎對書籍情有獨鍾,不知疲倦地爬行於我們的書櫥裏,就算是沒瞭雙腿、三條腿,甚至四條腿,它們還可以不停地爬著,而我們的腳趾就算被針紮一下,也會感到十分不舒服。
  當我們弄清楚以上情況後,就會意識到,這個不停運轉的多岩石星球,從我們齣現在它上麵,到消失於殘酷無情的宇宙中某個最黑暗的角落,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必須要麵對諸多競爭者。
  那些披著厚皮的競爭者——動物,在我們一旁虎視眈眈,看著我們這些粉紅色的原始人首次用後腿直立行走,不去攀緣樹枝,不手持拐杖……於是,它們因我們那蠢笨的樣子而放聲大笑。
  那些一度藉助暴力與狡詐,傲視兩億平方英裏的大陸和海洋(遼闊的大氣層除外)的王者,曾一度對地球施以至高無上的統治,而如今,它們又在何方呢?
  在我們的注視下,地球上那些曾稱霸一時的大部分雄者都消失瞭,它們因我們的緣故,在自然曆史博物館內贏得瞭一席之地,我們為其貼上“展品A”或者“展品B”的標簽。
  還有其他一些生物,齣於生存的目的無奈地成為人類的傢畜,將皮毛、蛋、奶、肉提供給人類,或者成為我們搬運重物的勞力。
  更多的生物則被我們驅趕到荒郊野嶺,在那裏以草木為生,在那裏繁衍後代,原因是我們認為,截至目前,它們沒必要被消滅殆盡,占領其領地對於我們而言早已失去瞭意義。
  簡言之,人類在幾十萬年的時間內(對永恒的時間長河而言,這僅僅是短暫的一瞬間),成為這個星球上所有土地的無可置疑的統治者。甚至於,如今,人類還把大氣層和海洋也納入到瞭自己的疆域。
  你可以由當下的一切得齣如下結論:這一宏偉的目標是由幾億人共同實現的——人類具有絕對的理智,而這是人類超越其他所有物種的優勢。
  說到此處,我有些過於誇張瞭。因為這種天賦的理智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僅被一小部分人掌握,而他們當仁不讓地成為群眾的領袖。其他人雖然不滿於這樣的現實,內心憤憤不平,不過也隻能默默忍受。甚至可以說,無論人們怎樣努力奮鬥,能被人銘記的真正的先驅僅為萬分之一。
  我們不清楚沿著這條路走下去,人類將走嚮何方。不過,過去4000年所取得的成果告訴我們,人類將在未來取得無可估量的成就,前提是其不被天生的野性所束縛,不會偏離瞭正常的發展道路。
  要知道,人類內在的野蠻的本性,會令我們在對待同類時相當殘酷,而對待一頭牛、一條狗,甚至一棵樹時,卻不會用相同的方式。
  所以,人類將地球以及地球上的所有的事物都掌握在手中。對於那些還不曾被人所掌控的東西,人類則會憑藉聰明的頭腦、卓越的遠見和手中的槍炮將其徵服和占有。
  我們的傢園是如此美好。它為我們每個人提供瞭豐富的食物,讓我們免受飢餓之苦。它為我們提供大量的岩石、泥土和森林,讓人人有可遮風避雨的房屋可住。從牧場上溫順的羊群,波瀾起伏的開滿藍色花朵的亞麻地,以及桑樹上忙碌的蠶寶寶的身上,我們獲得蔽體的原材料,讓自己免受嚴寒和酷暑的煎熬。
  我們的傢園是如此美好。我們從它那裏得到眾多的恩澤,所有的人,無論男女老少,無不從中獲益。就算是未來齣現意外的災禍,假如略作調配,人類也可以獲得這些恩澤的庇護,進而安然度過睏難時期。
  不過,大自然自有其法則——這是一些公平、公正且嚴酷無情的法則,而且,地球上不存在可供人類上訴的法院。
  我們由慷慨的大自然那裏獲得無盡的恩澤,它是那麼的大方而無私,但它同時也要求我們學習並遵守它的法則。
  要是把100頭牛放養於一片僅能放養50頭牛的草地上,那必定會引發災難。這是所有牧民均懂得的常識;而原本僅能供10萬人的居住之所,若住上100萬人,必然會造成擁擠、貧窮和不必要的痛苦。可是,那些主宰我們命運的先驅們,顯然是把這明顯的事實給忽略瞭。
  人類犯瞭無可計數的錯誤,不過,這還並非其中最嚴重的錯誤。人類還用其他方式傷害著那位慷慨、無私的大自然母親。在現存的物種中,人類是唯一敵視同類的。你看,狗不會吃狗,虎也不吃虎,沒錯,甚至最讓人討厭的鬣狗也會和同類和平共處,可是,人類卻互相仇視、彼此廝殺——當今世界,防患來自鄰國的殺戮,做好隨時進攻的準備,是每個國傢的頭等大事。
  《聖經·舊約·創世記》第一章指齣,同類之間應當友好相處,善待他人,若公然違背信條,就會造成人類的覆滅。這是由於我們的敵人時刻在窺伺著我們,打算乘虛而入。假如智人(這一稱謂極具諂媚的味道,來自那些憤世嫉俗的科學傢,其目的是為瞭凸顯人類的智力水平遠高於其他物種)無法或不願意成為這個世界的主宰者,那麼,這個位子會成為成韆上萬的候選者的爭奪目標。
  想一想,假若一個世界由貓、狗、大象或者一些組織嚴密程度更高的昆蟲主宰著,似乎的確比一個滿是軍艦、大炮的星球好太多!
  我們因為祖先的愚昧無知而步入瞭一個充滿悲慘和災難的死鬍同。希望本書可以略盡綿薄之力,讓我們可以找到一條齣路,一條唯一可行的齣路。
  前路漫長,等待著我們的是幾百年緩慢而痛苦的教化過程,如此,我們方能找到一條真正的自救之路。
  我們會意識到:人類身處同一個星球,每個人都是同行的夥伴,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傢園。不管是否還存在其他可居住之地,我們將永遠固守在這個於偶然間降生於此的地方。一旦我們領悟瞭這一經過韆錘百煉的真理,一旦我們認清瞭這個事實,我們就要心甘情願地謹言慎行,如同乘坐於奔嚮未知之地的火車或者輪船上的旅客一樣。
  如此,我們就邁齣瞭剋服這一可怕問題的第一步,當然,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為這就是所有問題的根源。
  所有的人類均為同一星球上的旅伴,我們禍福與共,生死相依!
  說我是夢想傢也罷,罵我是傻瓜也好,或者稱我是異想天開的空想傢也無所謂。不然,請讓警察或救護車將我送到一個我再也無法散布這種不受歡迎的“異端邪說”的地方吧!不過,請牢記我說過的話,並在人類不得不將自己的小玩具收拾好,不得不將幸福的鑰匙交給更有資格的新繼承人時,請迴想我曾經說過的那些話吧!
  下麵這句話包含著人類生存下來的唯一希望:
  我們僅有一個地球,每一個人都是這一星球上的旅伴,都應承擔起讓這世界變得更加幸福的責任!
  ……

前言/序言


穿越時空的絲綢之路:連接古今的貿易與文化脈絡 序章:當世界還是地圖上的空白 想象一下,數韆年前,人類的足跡尚未踏遍這顆星球的每一個角落。群山峻嶺、浩瀚沙漠、奔騰江河,都像是神秘的屏障,將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明隔離開來。溝通的渠道極其有限,信息的傳遞緩慢而艱辛。然而,正是這種“未知”,激發瞭人類最原始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有些勇敢的靈魂,懷揣著對遠方的渴望,踏上瞭探索未知的徵程,也由此拉開瞭人類文明史上最壯麗的篇章——貿易之路的序麯。 第一章:駝鈴響起,沙漠的低語 當“絲綢之路”這個詞語在腦海中迴蕩,你是否能聽到陣陣悠揚的駝鈴聲,感受到古老沙漠的微風?這並非一條具體的“路”,而是一張縱橫交錯的交通網絡,是連接亞洲、歐洲和非洲大陸的貿易動脈。它的誕生,並非偶然,而是源於一種對物質和精神需求的樸素追求。 早在公元前二世紀,中國漢朝的張騫奉命齣使西域,其目的在於聯閤大月氏,共同抵禦匈奴的侵擾。然而,這次“軍事外交”行程,卻意外地開啓瞭東西方交流的大門。張騫帶迴瞭關於西域風土人情的寶貴信息,更重要的是,他讓中國知道瞭遙遠的西方存在著比絲綢更珍貴的商品,也讓西方人第一次瞭解到東方神秘而富庶的國度。 從此,一車車精美的絲綢、香料、茶葉、瓷器,從東方啓程,跋涉萬裏,穿越戈壁大漠,翻越巍峨雪山,最終抵達地中海沿岸。而從西方運來的,則是駿馬、葡萄、苜蓿、毛皮,以及各種奇珍異寶。這不僅僅是商品的交換,更是文化的碰撞與融閤。 我們不妨想象一下,當一隊商隊,在漫天黃沙中,緩緩前行。領頭的商隊首領,身著樸素的絲綢長袍,眼神中透著堅毅。他身旁,是一匹匹健壯的駱駝,駝峰上堆滿瞭沉甸甸的貨物,那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希望,也是連接遙遠文明的紐帶。夜晚,當營火燃起,星光璀璨,商人們圍坐在一起,分享著旅途中的見聞,交流著對未知世界的猜想。他們說起波斯灣的魚市,羅馬帝國的宏偉建築,以及印度恒河畔的寺廟。這些故事,如同種子一般,在彼此的心中生根發芽,激發著更多人對遠方的嚮往。 第二章:綠洲上的奇跡,文明的十字路口 絲綢之路並非隻有嚴酷的沙漠和險峻的山巒。在漫長的旅途中,點綴著一顆顆璀璨的明珠——綠洲。這些生命之泉,不僅為疲憊的商旅提供瞭休憩之地,更成為瞭文化交流的樞紐。 從敦煌的莫高窟,到撒馬爾罕的集市,再到君士坦丁堡的宮殿,每一個重要的綠洲城市,都成為瞭不同文明的交匯點。在這裏,商人、僧侶、學者、工匠、藝術傢,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匯聚一堂。他們帶來瞭各自的語言、宗教、藝術、技術,也帶走瞭他人的智慧與創意。 想象一下,在撒馬爾罕的巴紮,空氣中彌漫著各種香料的氣息,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匯聚成一麯人類繁榮的交響樂。一位波斯商人,正在嚮一位來自中國的絲綢商兜售精美的波斯地毯;一位印度僧侶,正與一位羅馬學者,用希臘語討論著哲學與天文學。孩子們在街頭巷尾追逐嬉戲,他們的口中,可能已經夾雜著不同的語言。 絲綢之路的繁榮,催生瞭許多偉大的文明成果。佛教,正是隨著絲綢之路傳入中國,並逐漸發展齣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中國的造紙術、火藥、指南針等發明,也通過這條道路傳嚮西方,深刻地改變瞭世界的曆史進程。同樣,西方的哲學思想、天文曆法、醫藥知識,也為東方文明注入瞭新的活力。 第三章:變革的浪潮,絲綢之路的興衰 曆史的車輪滾滾嚮前,絲綢之路的命運也隨著時代變遷而起伏。 當濛古帝國崛起,廣闊的疆域和相對穩定的政治環境,使得絲綢之路迎來瞭又一個黃金時代。馬可·波羅的東遊,正是這一時期的見證。他的《馬可·波羅遊記》,嚮西方描繪瞭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東方世界,極大地激發瞭歐洲人的好奇心,也為後來的地理大發現埋下瞭伏筆。 然而,隨著海上貿易的興起,以及陸上通道的戰亂頻發,絲綢之路逐漸失去瞭昔日的輝煌。地理大發現開闢瞭新的貿易航綫,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海上運輸,逐漸取代瞭漫長而艱辛的陸路運輸。古老的絲綢之路,在曆史的長河中,似乎漸漸沉寂。 第四章:古道的迴響,連接未來的橋梁 盡管如此,絲綢之路的故事並未結束。它留下的,不僅僅是曆史的遺跡,更是人類文明交流的基因。那些曾經繁榮的城市,至今仍閃耀著曆史的光輝;那些曾經交融的文化,至今仍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今天的我們,重新審視絲綢之路,不僅僅是為瞭追溯曆史的輝煌,更是為瞭從中汲取智慧,麵嚮未來。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的聯係日益緊密,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成為時代的主題。“一帶一路”倡議,正是對古老絲綢之路精神的傳承與發展。它旨在通過互聯互通,促進沿綫國傢和地區的經濟發展與文化交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想象一下,今天的“新絲綢之路”,不再是駝鈴聲聲,而是高鐵飛馳、貨輪穿梭、航班翱翔。信息技術的發展,更是將曾經需要數年纔能傳遞的消息,在瞬間送達。我們依然在進行著商品的交換,更在進行著更深層次的文化交流、科技閤作、理念碰撞。 “穿越時空的絲綢之路”不僅僅是一段關於貿易與文化的曆史,更是一部關於人類探索、交流與閤作的史詩。它告訴我們,人類文明的進步,離不開開放與包容,離不開相互理解與尊重。當古老駝鈴的迴響,與現代科技的轟鳴交織在一起,我們看到的是一條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永不褪色的文明之路。這條路,見證瞭人類的智慧與勇氣,承載著世界的夢想與希望,並將繼續引領我們,走嚮更加輝煌的明天。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當初買這本書,主要還是因為名字裏那幾個字——“通識啓濛”。現在的孩子,信息爆炸,接觸的東西五花八門,但是很多時候都流於錶麵,缺乏係統性的瞭解。《歐美中小學通識啓濛讀本》這個係列,聽起來就很紮實,而“地理的故事”則像是為這個係列添上瞭最吸引眼球的亮點。我希望這本書的內容能非常豐富,不僅僅是簡單的介紹幾個國傢的名字,而是能講齣地理背後的故事。比如,為什麼有些地方會有火山?冰川是如何形成的?海洋的潮汐是怎麼迴事?我想,如果能用講故事的方式,將這些科學知識娓娓道來,孩子們肯定會聽得津津有味。我腦海裏想象的是,書裏會有精美的插圖,描繪齣各種壯麗的地理景觀,配上通俗易懂的文字,讓孩子們仿佛置身其中,親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我甚至希望,這本書能介紹一些關於地理學傢的小故事,讓他們知道,那些偉大的發現背後,也有著普通人的辛勤耕耘和不懈追求。我想,這樣的內容,一定能讓孩子們對地理産生更深的理解和喜愛,不僅僅是記住知識點,更能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從小就具備科學探索的精神。

評分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首先被它的排版和插畫風格吸引瞭。那種充滿藝術感的設計,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一本知識讀物,更是一件可以細細品味的藝術品。我特彆喜歡“地理的故事”這個名字,它不像那些枯燥的教科書,而是充滿瞭想象力和故事性。我一直覺得,地理知識是瞭解世界最直觀、最根本的方式,如果能讓孩子們從小就對地理産生濃厚的興趣,那麼他們未來的視野一定會更加開闊。我希望這本書能講述一些關於地理的奇聞趣事,比如世界上最深的海洋,最高的山峰,最乾旱的沙漠,以及它們是如何形成的。我希望它能用生動的語言,講述關於地理的傳說和故事,比如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等等,將神話傳說與科學知識巧妙地結閤起來,讓孩子們在趣味中學習。我甚至希望,這本書能介紹一些關於地理探索的勇敢者,他們的故事,一定會激勵孩子們去探索未知,去挑戰極限。我想,如果能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就愛上地理,愛上探索,這便是這本書最大的成功。

評分

我當時選這本書,純粹是被它“歐美中小學”的定位吸引瞭。我一直覺得,歐美的教育體係在很多方麵都值得我們藉鑒,特彆是他們對於基礎教育的重視。而“通識啓濛”這幾個字,更是讓我覺得這本書很有分量,它不像市麵上很多泛泛而談的兒童讀物,而是強調一種廣博的知識體係。《地理的故事》這個副標題,更是點睛之筆。我一直認為,地理知識是認識世界的基礎,它連接著曆史、文化、經濟、社會,甚至哲學。如果能讓孩子們從小就對地理有一個清晰的認知,那麼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就會更加有方嚮感。我期待這本書能帶領孩子們“走齣去”,去瞭解世界的多樣性,去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是不是會有關於古絲綢之路的傳說?關於大航海時代的冒險?關於神奇的北極光?我希望這本書能用一種非常生動、形象的方式,將這些故事呈現齣來,讓孩子們在閱讀中,就能“看”到世界。我更希望,這本書能培養孩子們一種“世界公民”的意識,讓他們明白,我們都是地球村的一員,要學會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共同建設一個美好的未來。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確實很有檔次,那厚實的紙張和精美的印刷,都透著一股嚴謹認真的態度。我一直相信,一本好的圖書,不僅僅在於內容的深度,更在於它傳遞給讀者的感受。而《歐美中小學通識啓濛讀本:地理的故事》,光是名字就充滿瞭吸引力。我特彆好奇“地理的故事”究竟能講齣多少令人驚嘆的篇章。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非常有趣、引人入勝的方式,嚮孩子們揭示地球的奧秘。是不是會有關於古老文明如何與地理環境息息相關的講述?比如,埃及金字塔為什麼建在尼羅河畔?古希臘文明為何能孕育齣偉大的思想傢?我希望這本書能帶領孩子們跳齣課本的束縛,去感受地理對人類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深遠影響。我甚至期待,書中能夠包含一些互動的設計,比如地圖上的小遊戲,或者一些關於如何製作簡易地圖的指導,讓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孩子們認識世界、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讓他們從小就擁有一顆探索世界、熱愛世界的心。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吸引瞭我,那種溫暖又略帶復古的插畫風格,讓我覺得捧在手裏,仿佛能聞到紙墨的香氣。我一直覺得,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好的閱讀啓濛,而《歐美中小學通識啓濛讀本》這個係列的名字,就充滿瞭讓我好奇的魔力。我尤其對“地理的故事”這個副標題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因為在我看來,地理不僅僅是地圖上的綫條和國傢名字,更是連接人與世界、曆史與文化的一座橋梁。我期待這本書能以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帶領孩子們去探索地球的神奇,去瞭解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去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不是能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就對世界産生初步的認知,從而激發他們對未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我腦海中浮現齣各種畫麵,比如孩子們圍坐在書本旁,瞪大眼睛聽爸爸媽媽講關於高山、河流、沙漠的故事,或者在睡前,指著書上的插圖,問“媽媽,那裏的房子為什麼是圓的?”這樣的場景,想想就覺得美好。我更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慈祥的長者,用充滿智慧的語言,講述那些關於地球的古老傳說和現代奇跡,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們的視野和格局,讓他們從小就擁有一顆包容和開放的心。

評分

很快就收到貨瞭,質量很好!

評分

書質量是不錯,主要是要看

評分

超級實惠的書籍,比其他所有渠道購買都實惠,多看書,充實自己

評分

會哈更會哈更會哈更會哈更會哈更好

評分

買來給以後孩子講故事的,書的質量不錯

評分

質量可靠,價格便宜,值得入手!

評分

多看書,看好書,看長知識的書。

評分

野生動物朋友小朋友很喜歡的。。。希望能繼續加油。。。

評分

後麵再慢慢看,文章內容豐富,小學生儲備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