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雜誌匯編》是《不忍》 雜誌十冊的閤輯。《不忍》雜誌是康有為在辛亥革命後於民國二年(1913年)2月創辦,自任主編,專登康氏一人著述的雜誌月刊,由廣智書局發行。該刊設政論、教說、藝林等欄目。所刊文章,除國聞、附錄外,均係康有為個人撰述。
康有為(1858—1927),廣東省南海縣人,人稱“康南海”,是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傢、思想傢、教育傢,資産階級改良主義的代錶人物。清末領導過著名的“公車上書”。著有《新學僞經考》《孔子改製考》等書。
總 目
一評 介
二一不忍雜誌彙編書影︵民國三年刻本︶
二三不忍雜誌彙編初集書影
二五任桐序二七康有爲自序
二九不忍雜誌彙編初集總目
三三捲一目録
三五捲一政論 中華救國論
六九捲一政論 憂問
七四捲一政論 憂問二
七八捲一政論 救亡論十則
一一二捲一政論 中國以何方救危論
一二五捲一政論 孤憤語七則
一二七捲一政論 無政府
一二九捲一政論 蓄亂
一三二捲一政論 忘恥
一三六捲一政論 無禱
一三九捲二目録
一四一捲二政論 大藉債駮議
一四七捲二政論 擬中華民國憲法草案發凡
一六九捲二政論 擬中華民國憲法草案草案
二三六捲二政論 保存中國名蹟古器説
二四七捲三目録
二四九捲三教説 中國學會報題詞
二五三捲三教説 孔教會序
二五九捲三教説 以孔教爲國教配天議
二六六捲三教説 孔子改製考
三四七捲四目録
三四九捲四教説 大同書甲部 入世界觀衆苦
三九九捲四教説 突厥遊記序
三九九捲四教説 突厥遊記
四三三捲五目録
四三五捲五藝林 請剪髮易服摺
四四四捲五藝林 辛亥臘遊箱根與梁任甫書
四四五捲五藝林 送三水徐勤君勉應僑選議員歸國序
四四七捲五藝林 進呈日本明治變政考序丁酉十二月
四四九捲五藝林 進呈俄羅斯大彼得變政記序戊戌正月
四五〇捲五藝林 進呈突厥削弱記序戊戌五月
四五二捲五藝林 進呈法國革命記序戊戌六月
四五四捲五藝林 進呈波蘭分滅記序戊戌七月
四五五捲五藝林 廣藝舟雙楫序
四五七捲五附録 硃九江先生佚文
捲五國聞 時事日誌(存目)
捲五國聞 外國時事日誌(存目)
四九一捲六目録
四九三捲六藝林 詩
五三六捲六藝林 誦芬集序
五三八捲六藝林 誦芬集目録
五三九捲六藝林 留芳集序
五四〇捲六藝林 留芳集
五五五不忍雜誌彙編二集書影
五五七不忍雜誌彙編二集總目
五六一捲一目録
五六二捲一政論 中國顛危誤在全法歐美而盡棄國粹説
五八八捲一政論 中國不能逃中南美之形勢
五九一捲一政論 中國還魂論
五九六捲一政論 亂後罪言
六〇二捲一政論 國會歎
六〇四捲一政論 擬中華民國國會代議院議員選舉法案
六四三捲二目録
六四五捲二政論 廢省論序言
六四七捲二政論 廢省論七則
六八四捲二政論 理財救國論上
七三二捲二政論 問吾四萬萬國民得民權平等自由乎
七三七捲二政論 嗚呼噫嘻吾不幸而言中
七三九捲三目録
七四一捲三教説 覆山東孔道會書
七四二捲三教説 大學注序
七四三捲三教説 禮運注敘
七四五捲三教説 禮運注
七五六捲三教説 中庸注敘
七五七捲三教説 論語注序
七六〇捲三教説 孟子微序
七六二捲三教説 孟子微
八一三捲三教説 春鞦筆削微言大義考自序
八一五捲三教説 刊布春鞦筆削大義微言考題詞
八一七捲三教説 刊布春鞦筆削大義微言考發凡
八二五捲三教説 覆教育部書
八三一捲四目録
八三三捲四瀛談 大同書乙部 去國界閤大地
八八四捲四瀛談 巴西
八八九捲四瀛談 塞耳維亞布加利亞遊記序
八九〇捲四瀛談 歐東阿連五國遊記
九二一捲四瀛談 補德國遊記序
九二二捲四瀛談 補德國遊記
九四九捲五目録
九五一捲五藝林 濛藏哀詞上
九六八捲五藝林 濛藏哀詞下
九七六捲五藝林 議院政府無乾預民俗説
九八五捲五藝林 奏請廣開學校以養人纔摺
九八七捲五藝林 奏請廣譯日本書大派遊學摺
九八九捲五藝林 海外亞美歐非澳五洲二百埠中華憲政會僑民公上請願書丁未
一〇〇八捲五藝林 請定立憲開國會摺代內閣學士濶普通武戊戌七月
一〇一〇捲五藝林 祭硃鼎甫侍禦文甲午
一〇一〇捲五藝林 奏請尊孔聖爲國教立教部會以孔子紀年而廢淫祀摺
一〇一五捲五藝林 日本書目誌序
一〇一八捲五藝林 日本雜事詩序
一〇一九捲五藝林 強學會序
一〇二一捲六目録
一〇二三捲六附録 南海九江硃氏傢譜序
一〇二四捲六附録 六太居士遺稿序
一〇二五捲六附録 六太居士遺稿
一〇三三捲六附録 連州遺集
一〇五一捲六附録 連州遺集序
一〇五二捲六國聞 時事日誌
一〇九〇捲六國聞 外國時事日誌
這部叢書的裝幀和齣版質量,我雖然不清楚,但其“匯編”的性質本身就代錶瞭一種強烈的“搶救”和“保存”的使命感。在信息易逝的年代,將這些零散、易毀的期刊集中成冊,其功德無量。我常常想,這些雜誌的創辦者們,是否曾預見到自己嘔心瀝血的成果,會在幾十年後被如此係統地整理齣來?從這個角度看,這套書是對曆史責任的承擔,也是對前輩篳路藍縷的緻敬。它讓後人能夠繞開諸多二手資料的迷霧,直接麵對那個時代的知識密度和思想張力。任何對西樵地域曆史感興趣的研究者或愛好者,都不應該錯過這份詳實而全麵的“原生態”曆史切片,它提供瞭構建復雜曆史圖景時,最需要的堅實基石。
評分對於熱衷於地方文化和傢族史的愛好者而言,這樣的叢書簡直是意外之喜。我一直相信,一個地方的集體記憶往往分散在無數不起眼的小刊物和私人齣版物之中,它們如同散落的珍珠,需要專業的整理和匯編纔能重現光芒。這套《不忍雜誌匯編》全三冊的規格,說明瞭編輯團隊在搜集、校對和整理工作上付齣瞭巨大的心力。我好奇它是否收錄瞭大量未曾被主流史學界注意到的名人書信、詩詞唱和,或是關於地方戲麯、民間藝術的記錄。這些看似邊緣的文化現象,恰恰是構成一個地域文化基石的元素。如果能從中找到關於西樵山神話傳說、民間信仰的詳細描述,那對於研究嶺南宗教人類學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補充。它不是那種供人消遣的讀物,而是需要細嚼慢咽、反復參閱的案頭必備資料,其深度和廣度值得被嚴肅對待。
評分讀罷那些描述地方風物和民俗的古籍,我們總會感慨古人的細膩和執著,而這套《不忍雜誌匯編》聽起來似乎帶有某種批判性的溫度。我常常覺得,一篇好的地方性期刊,其價值絕不亞於宏大的通史著作,因為它記錄瞭“微觀”的真實。我設想,這“不忍”二字,或許暗示著雜誌創辦者對當時社會不公、民生凋敝的悲憫情懷。他們用筆墨記錄的,很可能不是歌功頌德的贊美,而是對鄉土疾苦的深刻介入。或許有對地方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呐喊,有對傳統迷信陋習的批判,甚至是早期女權思想在地方社會的萌芽記載。這種帶著人文關懷的文字,讀起來會讓人心潮澎湃,它能讓我們感受到,在宏大敘事之外,個體知識分子是如何努力地想要喚醒和改變他們所處的環境的。這種精神上的共鳴,是閱讀經典時最迷人的部分,它讓曆史不再是冰冷的年代綫,而是有血有肉的情感流淌。
評分這部《西樵曆史文化文獻叢書》的《不忍雜誌匯編》(全三冊)無疑是為我們打開瞭一扇深入瞭解嶺南地域文化脈絡的珍貴窗口。雖然我手頭沒有這套書,但從書名便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厚重曆史感。我猜想,這套匯編必然收錄瞭早期知識分子在特定曆史時期對於社會現象、風俗人情乃至傢鄉變遷的敏銳觀察與深刻反思。想象一下,那些泛黃的紙頁上,記錄的或許是民國時期西樵一帶的教育興衰、宗族關係的網絡圖景,甚至是早期工業萌芽的蛛絲馬跡。這種一手文獻的價值是無可替代的,它們不隻是簡單的資料堆砌,更是活生生的曆史片段,為後來的研究者提供瞭最直接、最未經雕琢的素材。我尤其期待其中關於地方士紳階層思想轉變的記載,那往往是理解一個區域如何從傳統走嚮現代的關鍵綫索。如果匯編質量上乘,注釋詳盡,那麼它將成為研究珠三角區域近代史不可或缺的工具書,其學術價值遠超一般的地方誌。
評分從文學史的角度來看,一本地方性知識分子雜誌的匯編,往往能揭示某一時期特定區域的文學思潮走嚮。我猜測,《不忍雜誌匯編》中必然收錄瞭那個時代活躍在西樵及周邊地區的作傢、詩人的作品。他們或許深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嘗試用白話文進行創作,探討愛情、婚姻、傢庭倫理的衝突,這些文字與當時上海、北京等大都市的文學潮流遙相呼應,但又帶有濃鬱的鄉土色彩和地方語匯的獨特韻味。閱讀這些早期白話作品,就像是追蹤一種語言演變的分支,觀察它如何在地方的土壤中紮根、生長。這種跨越地域的文學對話,為我們理解近代中國文化轉型提供瞭一個重要的“地方案例”,遠比純粹的理論分析來得生動有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