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情绪、亲密、逾越 // III
作者序 谢谢当年的伙伴们 // VII
前言一 学习凝视自己的情绪 // XIII
前言二 防潮箱里的回忆 // XV
第一课 恐惧:笑声在暗夜里回荡 // 001
第二课 寂寞:在人群中销声匿迹 // 023
第三课 嫉妒:绿眼睛的魔鬼 // 047
第四课 背叛:永恒因死亡而存在 // 071
第五课 愤怒:抑郁的白雪公主 // 089
第六课 沮丧:落入无底的深渊 // 109
第七课 疏离:人真的能像座孤岛吗? // 129
第八课 绝望:寻找遗忘的生命伤痕 // 147
第九课 罪疚:走过黑暗的幽谷 // 167
第十课 快乐:其实不等于罪恶 // 187
第十一课 信任: I will be there // 209
第十二课 分离:美酒佳肴中画下休止符 // 233
后 记 寻找真正的自我 // 247
带领“情绪工作坊”的感言 // 251
真诚的分享 // 257
附录一 丰富的情绪Party // 259
附录二 看情绪的舞动 // 263
快乐:其实不等于罪恶
真能放开心怀去快乐吗?
如果我们永远在意别人的眼神,连短暂的放松也有压力。
那么,或许已经不知不觉丧失了快乐的能力了。
工作坊第十次的聚会在春假期间。七点一到,人还来得不多。早到的大姐边喝着茶,边和阿陌聊起身体检查的结果。素素进来时,小倩“哦”了一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往门边看去。扎着辫子的素素,胸前架了一副太阳眼镜,手上捧着大把的海芋。她的出现,让夜晚的地下室,仿佛洒满了午后的阳光。房间内的情绪顿时被渲染得很高昂,刚刚还在一旁打盹的晴子,一睁开眼睛,就忙问素素到哪里逍遥了。
话题围绕着阳明山时,浩威来了,又是笑又是道歉,说他刚结束演讲赶来。还气喘吁吁的他,喝着大姐殷勤递过来的茶,缓缓地松了一口气。浩威说,这次我们要讲点正面的情绪了。
晴子娇声问:“什么是正面情绪啊?”
浩威笑着回答说:“前几次讲的都是负面的情绪,这次我们要讲的是正面情绪。不过,正面情绪也不太好讲。其实,我们不仅很少谈不快乐的情绪,即使连快乐的情绪也很少谈。我们很少说‘今天很快乐’,也不常会说‘今天心情不好’。”看到素素嘟着嘴不以为然的表情,浩威赶紧补充说:“至少男性啦!”
“我想题目时,想到愉悦、激情,似乎都跟性有关。我考虑过,要不要分享彼此的性经验。如果有人愿意谈当然很好,但是团体的进展并没有足够的亲密感,突然之间把话题转来谈性的愉悦,似乎太快。所以我们还是讲讲个人最近的正面情绪吧,我会这样讲是因为我似乎好久没有正面的情绪了。”浩威挺有意思的,通常都是他举个例子,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回应,经验丰富的人还可以举一反三,他现在说没有正面情绪,无法抛砖引玉,大家顿时又陷入短暂的沉默。
寿司一入口,我觉得周围都静止了,脑袋一片空白,只剩下嘴里咀嚼的声音,高兴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浩威不以为意,悠然地拿起饼干往嘴里送。不耐静默的小倩,主动开口化解僵局。现实生活中担任小主管的她,习惯领导统筹,做事应该很有效率吧!每当团体一静下来,大家常会有默契地等待她或者大姐先发言,她们都是善于协调解围的人。
红润的唇色映衬着白皙的脸庞,小倩眼神发亮地说:“最近一次正面的情绪,其实挺感官的,就是吃到非常好吃的东西,让我到现在还忘不了的好吃。有部漫画叫作《将太的寿司》,书里描述寿司的好吃程度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将太参加比赛时做握寿司,书中形容醋饭和鱼肉再加点芥末,味道完全融合,放进口中马上就化掉了。看漫画时,我想那怎么可能,生鱼肉怎可能化掉,可是,啊,我开始流口水了。”
小倩伸出舌头舔舔嘴唇,做了个垂涎欲滴的表情:“有一次,我在巷子里的日本料理店点了握寿司,那天的握寿司真是令人惊喜,简直到了入口即化的地步。那是晚餐时间,旁边很多人在吃饭,很吵。可是寿司一入口,我觉得周围都静止了,脑袋一片空白,只剩下嘴里咀嚼的声音。当时的感觉真是好高兴好高兴,眼泪都快掉下来了,真的好好吃好好吃好好吃……”
“在哪里啊?”“是哪一家?”当下每个人都很心动,纷纷询问小倩那家店的地址。惊喜过后的小倩,神色转为黯然:“后来我满心期待再去,就不曾再吃到那天的滋味了。不知道是换了师傅,还是那天师傅的心情特别好,总之那感觉就不再有了。可是也因为只有那么珍贵的一次,所以我念念不忘。那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吧!后来我想,为什么那天我会那么感动,大概是因为我的嗅觉已经慢慢退化,快要闻不到味道了,吃东西时只能依靠味觉来感应,所以吃到好吃的东西,真的很感动,觉得世界上只剩下我和握寿司了。”
真的这么好吃,还没吃晚饭的我,不自觉地咽着口水,听小倩这样叙述,吃到世界只剩下自己和握寿司,真是让人悠然神往的境界。
我第一次坐云霄飞车都叫不出来,太刺激了,嘴巴只能傻傻地张着,口水直滴,好像中风。
像是兴奋的引线被点燃,晒了一整个下午灿烂阳光的素素,快乐地嚷嚷:“最近一次很兴奋的经验,是在游乐园里开怀大叫,叫得很‘HAPPY(开心)’!叫出来的感觉真的很舒服。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工作坊,每次听别人讲自己的生命经验,我都会哭得稀里哗啦,同伴们还笑说我是用水做的。其中有一次,哭到情绪都崩溃了,实在没办法控制。到最后老师实在没办法,就让我叫出来。可是我不敢叫,真的叫不出来,到后来被逼到非叫不可,我就叫出来了,叫的声音是从丹田出来的,好像在做发声练习。
“叫出来时,我有种被释放的感觉。以后跟朋友上山,我都会怂恿他们一起喊,喊过的人也都觉得很舒服,因为这辈子都没这样喊过呢!喊出来真的很过瘾,我常到山上让自己尽情地吼叫、大叫、乱叫。”素素曾经提过,曾忘情地对着山谷大叫“死女人!你去死吧!”来宣泄日常生活的怒气,原来这样的放松是训练出来的。素素诉说时,手舞足蹈,声音还兴奋得直发抖,阳光充足的她,今天真的很快乐。
小倩也开心地附和:“能不能叫出来感觉差很多。我第一次坐云霄飞车,是跟不太熟的朋友在一起,从头到尾都叫不出来,因为太刺激了,肌肉紧绷,嘴巴傻傻地张着,口水直滴,好像中风。下来之后还要抹‘擦劳灭’(一种药膏)让嘴巴的肌肉能够放松,才有办法合起来。”
“哈哈哈!”众人大笑,很难想象成串滴流的口水挂在小倩唇边,她今天还穿着白色连身洋装,像个优雅的公主呢!小倩也笑得上气不接下气说:“第二次我跟很熟的朋友去,坐坡度很小的云霄飞车,因为我很害怕下坠的感觉,所以还没往下坠,我就已经尖叫了,叫到后来,前面的老外都回过头来看我,好可笑啊!”
“你一讲,我就想到学跳舞的经验,”浩威看着兴奋的小倩说,“我以前不只是声音,连身体都很难放松,去跳舞也跳得别别扭扭。后来真正体会什么叫跳舞,是有一次在学校里参加原住民同学办的舞会。
“以前参加舞会,不免会顾虑跳得那么难看,同学一定会笑。可是那天大家都很尽兴。那种尽兴是会渲染的,大家都太快乐而没时间理你,因此反而自由自在。你会觉得,哦,跳舞原来可以这么快乐。参加那次舞会后,以后再参加其他的舞会,我都可以很快进入情况,收获真的挺大的。可是坐云霄飞车,我还是叫不出来,比较像中风。我想可能是性别的关系,同行的都是男性,所以会觉得好像不应该叫。”
“意思是说,实际上你想叫,但顾及男性自尊,所以不敢叫?”素素下的结论像在揶揄浩威。
“我想或许有关系吧!”浩威苦笑着说。
***
王浩威的情绪笔记
快乐是少数属于正面的情绪之一。正面的情绪往往很少被描述,在种类的区分上也是分类最笼统的。快乐其实可以分成很多类型,以下简单举几个类型来谈,当然不囊括快乐的全部种类。
首先,我们看到的快乐是来自压力的解除。这压力可能是经过长期的累积后终于可以面对山谷高声尖叫,把平常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做出来;也可能是自己刻意制造出濒临压力的状态,比方说坐一趟惊险的云霄飞车或者高空弹跳,经历危险后,从最紧张的状况放松下来,整个人自然会觉得畅快得不得了。这种快乐也许可以称为畅快。性爱的快乐之一来自高潮所带来的快感,也是一种类似畅快的感觉,全身绷到最紧的程度,然后整个放松下来。
还有一种快乐是因为欲望的满足。从小到大我们有过很多渴求,有些梦、有些或大或小的念头,不太清楚自己能不能得到。比方说,我们都曾想拥有财富,但是财富如果能带来快乐,有一个前提是财富不能累积得太慢。譬如说,靠储蓄慢慢致富,这快乐的感觉可能就不会觉得那么清楚,因为欲望的成长永远比满足还来得快,就像人如果存了十万,就会想再存一百万,然后再存一千万。所以,所谓的快乐是欲望被满足的速度要比欲望的成长来得快,就像出乎意料中彩票或是考上理想的志愿一样,超出想象那么快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另一种快乐比较属于心理学上所说的“宗教性的体验”。所谓宗教性,并非跟宗教仪式或神鬼有关,而是像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讲的“高峰经验”。高峰经验是指生命中未曾经历的全新感受,通常是可遇不可求的,包括马斯洛在内的很多心理学者都试图描述这种感觉,可是实际上描述出来的东西却又很抽象,反而是小说式的描述来得准确些。其实很多宗教的修行常提的“出神”境界,也是类似的感觉。可是“出神”的体验,未必要经过宗教的仪式,像唐果在团体里讲的“一群鸟飞到我身边,好像意外中大奖那样,感动得一直起鸡皮疙瘩”就是出神的快乐。
不过在我们目前的文化里,快乐似乎变成一种罪恶,而所谓的道德或善良通常都跟“受苦”有关。像古代的帝王舜,小时候就常被虐待,似乎这样才能证明他的善良;而大禹治水要三过家门而不入,才能证明他是好人;二十四孝的故事就更是明显了。于是,所谓的好人通常是不快乐的。也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常把快乐联想成是罪恶的,不快乐才是善良。可是范仲淹所说的“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标准,真的可能有实现的一天吗?那恐怕永远都没有机会快乐了。
我们的社会里处处充满鼓励不快乐的机制,把人们快乐的能力慢慢地剥夺掉了。我们常希望建构一个和乐安详的社会,可是如果快乐总被视为是罪恶的话,我们怎么可能真正地快乐?如果人不敢真正地快乐,如何希望社会有长久的和乐安详?
情绪出路
或许我们要开始检视自己的很多能力。在过去的定义中,人们会认为勤劳、有效率、忍耐、善良是美德,当作应该学习的能力。不过,我却认为,有很多人生下来就会的能力,才更是我们要学习的。比方说,学着缓慢、学着放纵自己和学着快乐,在这个讲求效率和不鼓励快乐的现代社会中,刻意维持慢的速度和能够自在快乐的能力,已经不知不觉地丧失掉了。比方说,一直想去旅行,想把自己从都市的效率里解放出来,等到真有能力去旅行时,真的敢放心去吗?
我自己经常邀请朋友一起去旅行,慢慢就得出一个经验,一定要将报名的人数打个折扣。在我们周边大多数的朋友,也包括我自己,到了要出门旅行的前一刻,开始想到了有许多事要做,有太多必须完成的责任,于是又丢下行囊了。如果这情形也发生在你身上,也许就应该问自己,真的有放开心怀去快乐的能力吗?或者是自己脑海中的念头,永远是随时随地想到旁人的眼神?我们并不是完全不理会别人的看法,只是,如果永远都在乎着别人,连偶尔暂时忽略别人的眼神都做不到的话,我想,我们将永远无法自在地快乐起来。
学习凝视自己的情绪/王浩威
情绪是什么?其实,恐怕我连自己的体验也都很难描述得很清楚。
从达尔文的重要作品《人和动物的脸部表情》来看,许多情绪原本是十分本能的,是所有的动物都有的。然而,达尔文也注意到,有一些情绪则是人类专有而动物没有的。
我自己倒是对另一种情形感到好奇:动物普遍拥有的情绪,却是人类所没有的或少有的。譬如:喜悦和欲求。弗洛伊德对人类的理解方式,一方面受到达尔文的影响,一方面也注意到这一切的缺席,所谓的潜抑和压抑。长久以来,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追随者的理论,确实影响我良多。
即使是人类,不同的民族、性别和阶级,也有不同的情绪体验。
在我们的文化里,汉字本身就是一个对情绪的叙述十分贫乏的语言系统。同样,在我们的生活里,比起西方人(特别是拉丁语系民族),对情绪的活动是明显贬抑的。有趣的是,女性的情绪表达永远比男性更丰富而准确;然而,在文化价值中却又是被轻视的,譬如“女人太情绪化了”等常能听见的批评。而阶级又是另一个更复杂的问题。虽然台湾的精神医学研究显示,在高度压力下,底层阶级容易以身体化症状(头痛、累、酸痛等)来呈现,而中产及精英阶级则以情绪症状(焦虑、抑郁、烦躁等)来表现,但是,单单这样的研究还是不足以呈现出其中的复杂性。
在这一次情绪工作坊的运行中,我试着引导大家来探讨彼此的情绪体验,包括我自己的。当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记录,既不是严谨的质性研究,更谈不上给上述问题总结答案。
这一本书只是希望带领大家,透过书中每一个人的体验,开始学习凝视自己的情绪。
最近生活压力挺大的,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情绪的“破旧风筝”,在风雨中摇摇欲坠,随时都可能被打断线。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的推荐,名字就特别打动我,《生命的12堂情绪课》。我本身就是一个情绪比较敏感的人,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会因此做出一些自己事后会后悔的反应。我一直都想找到一种方式,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情绪牵着鼻子走。这本书听起来就像是一份详细的“情绪使用说明书”,希望能帮助我理清那些乱糟糟的感觉。我比较关注的是,书中是否会讲解不同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背后的心理机制。我知道情绪是很复杂的,可能和我们的经历、认知方式等等都有关。我希望作者能循循善诱,用一些生活化的例子来解释,而不是生硬的理论堆砌。而且,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练习,让我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尝试,比如如何识别愤怒的早期信号,或者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焦虑,那对我来说就太有价值了。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个“情绪导航仪”,在我迷失方向的时候,能给我指引。
评分我一直对“情绪管理”这个概念很感兴趣,但坦白说,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并不擅长。有时候我能意识到自己情绪不对劲,但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只能任由它发展,然后可能就会搞砸很多事情。这本书的标题,《生命的12堂情绪课》,听起来就非常系统和全面,好像能一步步地教我如何应对各种情绪。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的“12堂课”是怎么编排的,是按照情绪的种类来划分,还是按照解决问题的流程来组织?我期待作者能提供一些非常具体、可操作的技巧,比如在感到沮丧时,有哪些快速的调整方法?在面对冲突时,如何才能保持冷静,而不是被情绪冲昏头脑?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要控制情绪”,而是教你“如何控制情绪”,并且提供一些让你感觉“有用”的方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建立起一个更加健康的情绪应对体系,让我能够更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而不是被负面情绪所困扰。我期待它能成为我的“情绪成长手册”,让我在每一次情绪波动中都能有所收获。
评分我一直相信,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与自己情绪的关系。《生命的12堂情绪课》这个名字,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潜力,能够帮助我提升在这方面的能力。我注意到“12堂课”的结构,这让我感觉它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而不是零散的信息堆砌。我特别想了解,这12堂课会侧重于哪些方面?是关于如何识别和接纳情绪,还是关于如何转化和管理情绪?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科学的理论基础,但同时又要用最贴近生活的方式去呈现,让我能够感同身受,并且真正地在自己的生活中看到改变。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情绪上的瓶颈,感觉自己卡住了,不知道该如何突破。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提供一些“破局”的思路和方法,让我能够更灵活、更智慧地处理自己的情绪。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在面对情绪时,不再感到无助和恐慌,而是充满信心和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吸引力,以柔和的色彩和象征性的图案,在书架上就足以让人停下脚步。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翻阅时没有那种廉价的漂浮感。我个人是那种对心理学和自我成长类书籍比较感兴趣的人,尤其是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困惑或者情绪低谷的时候,总想从书中找到一些答案和指引。这本书的标题《生命的12堂情绪课》听起来就很直接,似乎能解决我的一些痛点。我特别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而不是空泛的理论。我希望作者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一些比较深刻的心理学概念,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这样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会更加友好。而且,我希望它不是那种“心灵鸡汤”式的读物,而是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练习,让我能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去感受情绪的变化,并学会如何与之相处。我之前也读过一些类似的书,有些内容虽然有道理,但总感觉离生活太远,不容易落地。所以,我这次抱着很大的期望,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真正的“治愈”和“成长”。
评分收到这本书,第一眼就被它的名字吸引了:《生命的12堂情绪课》。我一直觉得,人的情绪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藏,里面藏着很多信息,但我们常常因为不了解它,或者害怕它,而选择不去深入挖掘。我希望这本书能带领我走进这个宝藏,去了解那些隐藏在情绪背后的秘密。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将“情绪”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12堂课”这样具体可感的学习单元的。每一堂课大概会讲些什么内容?会不会涉及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情绪困境,比如嫉妒、失望、恐惧,甚至是那些我们不太愿意承认的负面情绪?我期待作者能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视角来解读情绪,让我们知道,情绪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理解和回应。我希望能从书中获得一些关于情绪的“真相”,并且学会如何与它们和谐共处,而不是与它们为敌。这本书对我来说,可能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深入的自我探索之旅。
评分我是我们村第一个网购的人。我们这里大部分人都用小灵通,只有村长家有一部智能手机。当听说我要网购的时候,整个村子都震惊了,村长跑到我家对我爸说你儿子是不是疯了,媳妇也和我闹离婚这日子还过不过了,面对着重重的压力,我还是选择了在京东上网购,我相信这半年的工资不会白花。终于快递小哥穿着那红色的制服出现了, 小哥就像下达圣旨一样神圣。当快递小哥依依不舍得把快递交到我手里时,我对他说:只要你好好努力,不出十年,你绝对也可以拥有。在快递小哥泛着泪花眼神的注视下,我颤抖着打开包裹,那一刹那我感觉我的眼睛都要闪瞎了。啊哦my god!此物只应天上有,只恨我读书少,无法用华丽的词语来形容它,我拿着它骄傲的站在村口,我仿佛就是我们村的骄傲,顿时全村沸腾了,大姑娘小媳妇都拼了命的向我涌来,我不给她们摸,她们就要跳井。就连村花都红着脸要跟我回家,看着隔壁老王杀人的目光,才想起这是他花了一麻袋地瓜换来的老婆,吓得我赶紧把东西收拾好,挤出人群落荒而逃
评分看过钱儿妈的微信公众号,有很多育儿感触,出书了,自然要来一本看看。内容好,书质量还行,但生活水平比大多数人高太多了。但可以学习学习育儿的方式方法,有些很实用。当孩子是朋友,陪伴他。
评分非常好,跨年活动一如既往的靠谱。非常好,跨年活动一如既往的靠谱。非常好,跨年活动一如既往的靠谱。非常好,跨年活动一如既往的靠谱。
评分双十一又买了一堆,买书认准京东。剁手剁不完。希望孩子有个好的阅读习惯,妈妈和孩子一起成长。
评分打折时候买的,非常不错~~
评分书的质量不错,微信公众号里推荐的书,买来读一读,在育儿路上希望有帮助!
评分6.18活动很给力,买了好多好多的书!把书架都快填满了!和闺女一起做个爱看书的人!
评分买的书质量不错,木有刺鼻的异味,期待随着阅读有所收获
评分盼着买这本书盼了好久!正如书名所说,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我们家长需要减少的是自己的焦虑,学会去给予孩子自由与信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