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小康”医学科普与健康教育系列丛书:月子宝宝的察言观色

“健康与小康”医学科普与健康教育系列丛书:月子宝宝的察言观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莎莉,祝益民 编
图书标签:
  • 月子宝宝
  • 育儿
  • 母婴健康
  • 新生儿
  • 早期教育
  • 亲子沟通
  • 行为观察
  • 健康科普
  • 医学科普
  • 育儿经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246187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952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健康与小康”医学科普与健康教育系列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3
字数:16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健康与小康”医学科普与健康教育系列丛书:月子宝宝的察言观色》通过答疑解惑、贴心揭示等多种方式,向读者传授抚育新生儿的“武功和心法”,让读者从容应对育儿时光。
  《“健康与小康”医学科普与健康教育系列丛书:月子宝宝的察言观色》的编者,是专业的新生儿科医护团队,历经新生儿出现的各种状况,看到手忙脚乱的父母表现出各种窘态。因而也更能感到新生儿父母的需要。

作者简介

  吴莎莉,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科NICU护士长,医学硕士,副主任护师,湖南省儿科专科护士、新生儿专科护士培训师资,湖南省母乳咨询师,湖南省高校教师,湖南省护理技能碟片操作示范拍摄人员。从事儿科临床及教学工作近二十年,多次承办国家、省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参与肝胆外科、新生儿科课题全国QC推广,获发表奖一等奖及全国优质奖。负责多项医院及卫生计生委科研课题,协助编写多本专著。主要研究方向:急危重症新生儿管理及救治、NICU静疗进展、NICU院感防控与进展。

目录

01.守住您的“手”了吗?
02.爱我你就抱抱我——新生儿正确抱姿
03.佛靠金装,人靠衣装——我的小衣服准备好了吗?
04.穹顶之下,给我一个温暖的家——新生儿居室要求
05.母乳宝宝与奶粉宝宝的区别
06.完美人生,从头开始——宝宝睡对“小枕”了吗
07.袋鼠妈妈的口袋——早产宝宝的“鸟巢”
08.“光头强”误解——剃光头,需谨慎
09.人之初,“囟”难懂——揭秘小囟门
10.剪水双瞳,从正确的护眼开始
11.小耳朵、大学问——深情密码,让宝宝听见
12.小小宝宝也打鼾?——新生儿鼻塞
13.爸爸妈妈,请听我“说”——如何精准听懂宝宝的语言
14.我是“变脸王”——宝宝脸色大观察
15.天才宝宝从保护颈部做起
16.新生儿打嗝轻松搞定
17.不一样的宝宝,不一样的脐部
18.我不要大肚腩——新生儿腹胀知多少
19.别把我当“小怪物”——解析小女婴的假月经
20.妈妈,我不要做小Monkev——宝宝红屁屁怎么办
21.一把屎,一把尿,都是身体的信号
22.痛彻心扉——宝宝疼痛你懂吗?
23.阳光宝贝——新生儿怎样晒太阳
24.春夏秋冬,随“时”而动——新生儿四季护理
25.夜太黑,你无眠——宝宝不懂夜的“黑”
26.小“小龙人”长犄角,日常护理五知道
27.襁褓中的小豆丁——早产儿护理五部曲
28.战“痘”时代,勿让湿疹毁我童颜
29.几番轮回,许你爱的印章——胎记与血管瘤的区别
30.蚊虫,看招!——抵制蚊虫叮咬
31.小“黄”人日志——新生儿黄疸
32.我不是大胃王——新生儿呕吐该如何应对
33.新生儿常见疾病之——新生儿腹泻篇
34.爱的温度,你如何掌控?——新生儿发热家庭应对
35.鹅鹅鹅,口疮向天歌——关注“鹅口疮”
36.一咳揪千愁——新生儿肺炎知多少
37.新生儿杀手之——新生儿败血症
38.尖叫,不是因为恐惧
39.抽动,不是因为激动
40.拒奶,不是因为不饿
41.半夜“鸡”叫——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
42.不是我的错,都是先天性缺陷惹的祸
43.勿用另眼待“小梅”
44.不靠谱的土方法为何可夺烫伤宝宝的命
45.关节脱臼,父母难辞其咎
46.宝宝骨折有信号
47.催吐——误饮克星
48.危急时刻显身手——婴儿版海姆立克急救法
49.宝宝意外伤害何去何从
50.宝宝住院的那些日子
51.不可轻视的m院后呵护
52.stop!给宝宝喂药的十个错误
53.勿让眼睛蒙“雾霾”——早产儿用氧安全
54.早来一步,步步领先——早产儿智力开发
55.爱也会造成伤害——消除宝宝成长误区
56.许我温暖之手,抚你柔软之躯——新生儿抚触法
57.防控同步——新生儿正确预防接种
58.家有“剩男剩女”——抵制肥胖从新生儿开始
59.狗狗,请离我远点
60.Apga评分——宝宝的健康评分标准

精彩书摘

  《“健康与小康”医学科普与健康教育系列丛书:月子宝宝的察言观色》:
  宝宝为什么容易吐奶?
  新生儿胃容量先天较小,加上食管松弛、胃呈水平状(成人为垂直型)、胃上端和食管连接处贲门较松弛、胃下端和十二指肠连接处幽门相对较紧,若宝宝胃内存有太多奶,就很容易吐奶。另外,婴儿肠道蠕动的神经调节功能较差,适应性差、易感性高,分泌胃酸及蛋白酶的功能较差,这些也是造成宝宝容易呕吐的原因。除此之外,胃食管反流、幽门痉挛、感染以及一些外科疾患如食管闭锁、肥厚性幽门狭窄、肠闭锁、肠旋转不全、环状胰、胎粪性腹膜炎、先天性巨结肠和肛门直肠闭锁都可能引起宝宝呕吐。
  宝宝呕吐有什么危害昵?
  伴随宝宝发生呕吐,除了会出现误吸、呛咳、窒息等危急情况,还有一些并发症也十分危险,如水电解质紊乱、呼吸暂停(一般见于早产儿)、出血甚至猝死。所以,宝宝出现呕吐时,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例如:
  1.提倡抱起喂奶,必须卧位哺乳时,采用头高脚低位。每次妈妈哺乳前,要用温开水擦洗乳头,并以四指托起乳房,拇指置于乳头上乳晕处,减慢乳汁的流出。若是给宝宝喂奶粉,要提前用开水泡洗奶具,奶液充满奶头后再给宝宝哺乳,乳头孔不宜过大。哺乳后直立抱起宝宝并拍背,使新生儿将吞咽的空气排出,哺乳后不易短时间内抬起下肢更换尿布。
  2.对经常呕吐的婴幼儿来说,如果排除了器质病变、消化道炎症等原因之外,大多呕吐是由胃食管反流造成。可选择头高脚低侧卧位,以头部抬高15度为宜;对胃食管反流患儿采取头侧俯卧位,可降低反流频率,减少呕吐次数,每天2~4次,每次20分钟。需要提醒的是,俯卧期间一定要有专人照料,防止宝宝误吸呕吐物,避免引起吸人性肺炎及窒息意外发生。
  ……

前言/序言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家庭的希望。从他们呱呱坠地、探出脑袋的那一刻起,就承担了太多的期望和祝福。有人说:宝宝是家里的阳光和雨露,会给爸爸妈妈带来无限的欢乐和希望;也有人说:宝宝是父母的责任和担当,“为父则刚为母则强”。面对可爱的宝宝,家长们在满心喜悦的同时,是不是也在为各种突发的状况而手足无措呢?不知道怎么抱着才舒服,不知道宝宝为什么哭,不知道怎么处理大小便,不知道怎么才能顺顺利利地换上尿布……面对着他们精灵般娇嫩的身体,天使般可爱的小脸儿,家长们是不是也在怀疑自己:“我是否已经作做好心理里准备,鼓‘起了初为父母、新手上路的勇气,掌握了照顾宝宝的能力?”
  自出生开始,宝宝的健康快乐成长,就成了父母乃至整个家庭、社会的最大心愿。然而,即便爸爸妈妈们已经全身心地的投入到照顾孩子的事业中,仍然要面对诸如宝宝夜哭、吐奶、湿疹、黄疸、发热、腹泻……等种种让人手忙脚乱、心惊胆跳的局面。
  “一听二看三抬头,四撑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立,一岁左右能独走”,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照顾需求。在资源丰富、信息充沛的现代社会,如何熟练地应对、科学地处置,才能最安全地做好新生儿的抚育工作,让宝宝们更加安全健康成长呢?
月子宝宝的察言观色:新手父母的育儿智慧 系列名称: 健康与小康 丛书名称: 医学科普与健康教育系列丛书 分册书名: 月子宝宝的察言观色 内容简介: 在生命的最初一个月,小小的月子宝宝如同一个待解的谜团,他们的每一次啼哭、每一次微笑、每一次肢体动作,都蕴含着独特的语言。对于初为人父母的我们而言,如何理解并回应这些细微的信号,是迎接新生命到来后最重要也是最具挑战性的课题。本书《月子宝宝的察言观色》正是为帮助新手父母们顺利度过这一关键时期而精心编撰。我们深知,初为人父母的喜悦之余,往往伴随着不安和困惑,特别是当面对一个尚不能用语言表达需求的婴儿时。本书的目标,便是成为您最贴心、最专业的育儿伙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科学严谨的医学知识,教会您如何“听懂”宝宝的“话”,从而更好地照顾他们,建立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 本书的编写宗旨,在于“察言观色”,即通过观察宝宝的非语言信号——表情、哭声、肢体动作、睡眠规律、喂养反应等,来解读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我们摒弃了繁琐的专业术语,而是以生活化的场景和实例,层层剖析月子宝宝的成长特点与护理要点。全书内容经过精心设计,力求全面、实用、易学,确保每一位阅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切实的帮助。 本书内容将涵盖以下几个核心板块,力求做到面面俱到: 第一部分:宝宝的“第一语言”——哭声的密码 哭,是月子宝宝最直接、最频繁的表达方式。然而,并非所有的哭声都意味着同样的需要。本书将系统地解析不同类型的哭声所代表的意义: 饥饿的信号: 宝宝饿了,哭声通常会从轻微的呜咽逐渐升级为急促的、带点恳求意味的哭声,可能伴有咂嘴、觅食动作。我们会详细介绍如何分辨饥饿的哭声,以及如何判断宝宝是否真的饿了,而非其他原因。 不适的呐喊: 尿布湿了、衣服太紧、被子太厚或太薄、室内温度不适宜、被蚊虫叮咬……这些都会让宝宝感到不舒服,他们的哭声会显得焦躁、断断续续,可能还伴随蹬腿、扭动身体等动作。本书会列举各种可能引起宝宝不适的常见因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疲惫的哀求: 当宝宝感到困倦但又无法入睡时,他们的哭声会显得无精打采,甚至带着几分委屈。我们会讲解如何识别宝宝疲惫的信号,并提供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睡眠习惯的建议。 肠胀气或腹痛的呻吟: 月子宝宝常见的肠胀气会让他们的腹部鼓胀,引起不适。宝宝的哭声可能会变得尖锐、持续,并伴随蹬腿、弓背、脸部涨红等症状。本书会深入讲解肠胀气的成因,并提供温和有效的缓解方法,如腹部按摩、排气操等。 生病的警报: 当宝宝的哭声变得异常、持续时间长,并且伴随发烧、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时,这可能是生病的信号。本书将指导您如何初步判断宝宝的健康状况,并在必要时及时就医。 第二部分:情绪的晴雨表——宝宝的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 除了哭声,宝宝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同样是理解他们内在世界的窗口。 面部表情的解读: 宝宝的眉毛、眼睛、嘴巴、脸颊等细微变化,都能透露他们的感受。我们会教您识别宝宝的放松表情、愉悦表情、困惑表情、不适表情,甚至是一些早期表现出的情感信号,如初期的微笑。 肢体动作的语言: 宝宝的蹬腿、挥手、握拳、摇头、翻身等动作,都可能是在表达他们的需求或感受。我们将详细分析这些肢体动作的含义,帮助您了解宝宝是想要玩耍、想要被拥抱,还是感到紧张或不安。 睡眠与觉醒的信号: 观察宝宝的睡眠模式和觉醒时的表现,也能帮助您了解他们的作息规律和状态。我们会讲解如何识别宝宝的睡眠信号,以及如何引导他们进入安稳的睡眠。 第三部分:喂养的艺术——从“吃”中学问 喂养是月子宝宝生存和成长的基础,也是他们与父母互动的重要环节。 判断饥饱的信号: 除了哭声,宝宝在喂奶时的表现也至关重要。本书会教您如何通过观察宝宝的吸吮情况、吞咽速度、是否主动停止进食来判断他们是否吃饱。 溢奶与吐奶的区分与处理: 月子宝宝吐奶是常见现象,但需要区分正常的生理性溢奶和需要关注的病理性吐奶。我们将提供详细的鉴别方法和处理建议,以及如何预防和缓解溢奶。 喂养方式的选择与技巧: 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喂养,本书都会提供科学的喂养指导,包括正确的喂奶姿势、奶量估算、喂奶频率等,帮助新手父母建立自信的喂养习惯。 观察喂养后的反应: 宝宝喂养后的安抚程度、排气情况、大小便是否正常,都是评估喂养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第四部分:健康守护的基石——日常护理的细节 悉心的日常护理,是宝宝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一环。 清洁与卫生: 从洗澡、换尿布到口腔清洁,本书会提供详尽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强调卫生习惯的重要性,预防感染。 安全的环境: 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睡眠和活动环境,包括选择合适的婴儿床、了解潜在的危险因素,都是新手父母必须掌握的知识。 洗澡与抚触: 教授科学的洗澡方法,以及通过温和的抚触来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增进亲子感情。 衣物与穿戴: 如何根据季节和室内温度为宝宝选择合适的衣物,避免过冷或过热。 外出与社交: 初次带宝宝外出需要注意什么?如何保护宝宝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第五部分:非常规情况的处理与就医指征 虽然我们希望宝宝能健康成长,但有时也会遇到一些小状况。 常见的皮肤问题: 如尿布疹、湿疹等,本书将提供辨别方法和居家护理建议。 黄疸的观察与处理: 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现象,本书会帮助您了解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以及何时需要寻求医疗帮助。 便秘与腹泻的判断: 如何通过观察宝宝的大小便来判断是否存在消化系统问题,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何时需要看医生? 我们会清晰地列出宝宝出现哪些症状时,家长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建议,避免延误病情。 本书的特色与价值: 权威性: 本书内容由经验丰富的医学专家和育儿顾问团队共同审定,确保医学知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实用性: 紧密结合月子宝宝的实际情况,提供大量贴近生活、可操作的育儿建议,真正做到“用得上、学得会”。 图文并茂: 配以生动形象的插图和照片,直观地展示宝宝的各种表情和动作,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内容。 人性化: 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细腻,充分理解新手父母的焦虑和需求,旨在成为您最信任的育儿助手。 循序渐进: 全书按照宝宝成长的不同阶段和护理的重点,层层深入,逻辑清晰,便于读者按需查阅和学习。 《月子宝宝的察言观色》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是新手父母们开启人生新篇章、建立高质量亲子关系的“启蒙书”。我们相信,通过掌握这些“察言观色”的技巧,您将能更自信、更从容地迎接宝宝的到来,更能深刻地体会到为人父母的幸福与喜悦。本书将帮助您从“手忙脚乱”走向“游刃有余”,成为一位懂得宝宝、善待宝宝的智慧父母。 “健康与小康”医学科普与健康教育系列丛书,致力于普及科学的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本分册《月子宝宝的察言观色》作为系列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帮助更多家庭实现健康育儿,共享小康生活的美好。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特别关注这套“健康与小康”医学科普与健康教育系列丛书,并且对《月子宝宝的察言观色》这一本感到相当好奇。名字听起来就非常实用,而且“医学科普”和“健康教育”的定位,让我觉得内容会比较靠谱,不像市面上很多育儿建议那样,可能只是经验之谈,缺乏科学依据。我身边有朋友刚生完宝宝,整天就围着宝宝转,有时候宝宝稍微有点动静,她就心惊胆战的,生怕有什么不对劲。后来我了解到,很多新手爸妈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宝宝不会说话,他们的需求只能通过哭声、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表达,而这些信号对于缺乏经验的家长来说,解读起来就非常困难。有时候,宝宝只是有点胀气,但家长可能会误以为是饿了,反复喂奶,反而加重了宝宝的不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本“育儿宝典”,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辨别宝宝的各种“语言”。比如,宝宝的不同哭声,是高亢尖锐,还是低沉嘶哑?他们的脸色,是红润健康,还是苍白蜡黄?他们的呼吸,是均匀顺畅,还是急促费力?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图文对照,或者根据宝宝不同的月龄,给出不同的观察要点,那就太棒了。我希望它能帮助我,以及其他新手父母,更自信、更从容地迎接新生命,并为宝宝提供最细致、最科学的照顾,真正做到“身心健康,方为小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一听就很有吸引力,"健康与小康" 这个大方向很接地气,毕竟身体健康才是真正的小康嘛。而 "月子宝宝的察言观色" 这个副标题更是直击痛点。很多新手爸妈在宝宝刚出生那会儿,简直就是小白一个,看到宝宝哭、看到宝宝哼哼唧唧,就手足无措。这本书应该就能帮我们这些新手爸妈把宝宝的小动作、小表情解读得明明白白。我特别期待它能教我们怎么区分宝宝是真的饿了、困了,还是不舒服,甚至是生病了。有时候看着宝宝皱眉、蹬腿,就担心是不是哪里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来。要是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案例,比如描述宝宝不同的哭声代表什么,不同时期的宝宝有哪些特殊的信号,那就太实用了。我周围就有朋友,刚生完孩子那会儿,整个人都快被宝宝折磨疯了,睡眠严重不足,情绪也濒临崩溃,就是因为太不了解宝宝了,总是在猜测和焦虑中度过。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他们的“救星”,也让我自己在迎接新生命的时候,能更加从容和自信。而且,"医学科普与健康教育系列丛书" 这个定位也让人觉得内容会比较专业,不像一些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而是有科学依据的指导,这对于关乎宝宝健康的方方面面,我觉得是特别重要的。

评分

我对于这套“健康与小康”系列丛书,特别是其中的《月子宝宝的察言观色》这一本,抱有相当高的期望。在当今社会,虽然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离不开身心健康,而婴幼儿时期的健康更是家庭的重中之重。我一直认为,对于刚出生的宝宝,尤其是“月子宝宝”,父母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尽最大可能地理解他们,并及时回应他们的需求。然而,新生儿不会说话,他们的所有表达都依赖于身体语言和各种声音,这对于缺乏经验的新手父母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我曾经接触过一些育儿书籍,但很多都侧重于宏观的育儿理念,或者是一些通用的护理建议,却很少能深入到“察言观色”这个细微但至关重要的层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教会父母如何通过观察宝宝的表情、肢体动作、甚至是一些细微的生理反应,来准确判断宝宝的真实需求和状态。例如,宝宝在不同情况下的哭声,是急促的、沙哑的,还是轻柔的?他们的眼神是警惕的、迷离的,还是安详的?他们的皮肤颜色、体温、甚至呼吸的频率,又在传递着怎样的信息?如果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为我们解读宝宝的“病情”,我相信这对于减轻新手父母的焦虑,减少不必要的误判,以及为宝宝提供最及时、最恰当的照顾,都将有着非凡的意义。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育儿知识的获取都持一种谨慎的态度,毕竟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容不得半点马虎。这套“健康与小康”系列丛书,尤其是《月子宝宝的察言观色》这本书,其书名本身就传递出一种实用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理念。我之所以对此书产生浓厚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对“察言观色”这个词的理解。在我看来,它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观察宝宝的表情和行为,更是一种深层次的、基于科学认知的解读能力。很多时候,年轻的父母,包括我自己,在面对新生儿时,往往会因为经验的匮乏而感到束手无策。宝宝的哭闹,常常让我们陷入“猜谜”的窘境,有时可能只是轻微的不适,却被放大成严重的担忧,反之亦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阐述,如何从宝宝的生理和心理层面,去理解他们发出的各种信号。比如,宝宝在不同阶段,其消化系统的反应、睡眠的需求、以及外界刺激的敏感度都有所不同,这些细微的变化,是否都会在他们的“言”和“色”中有所体现?我期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循序渐进的观察方法,教会家长如何去捕捉和分析这些信号,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和更及时的干预。如果这本书能帮助我们这些新手父母,将育儿的“盲目摸索”转化为“科学应对”,那它无疑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

说实话,我对于“月子宝宝的察言观色”这个主题,抱有一种既期待又略带忐忑的心情。期待是因为,为人父母,谁不想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新手爸妈们都知道,宝宝出生后,就像一个完全陌生的“外星人”,你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解码”。很多时候,看到宝宝无声地皱眉、不安地扭动,或者发出某种奇特的声音,作为家长,心里就会冒出无数个问号:是不是胀气了?是不是尿布湿了?是不是太热了?太冷了?是不是生病了?这些猜测往往伴随着内心的焦灼和不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相对科学、实用且易于操作的“解读指南”。它不应该只是堆砌枯燥的医学术语,而是应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图示或者真实的宝宝案例,来讲解如何识别宝宝各种状态下的细微差别。比如,通过对比不同情境下宝宝的眼神、嘴型、甚至小脚的摆动方式,来区分是困倦、饥饿,还是不适。再比如,对于一些家长容易忽视的“危险信号”,如异常的脸色、持续的高烧、或者不明原因的烦躁,能够有明确的提示和应对建议。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一本“随身翻译器”,帮助我们这些新手父母,更好地与我们的新生命进行有效沟通,让他们在最需要关怀的成长初期,能够得到最准确、最贴心的照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