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牧草是捨飼養殖的物質基礎。寜夏迴族自治區南部山區是農牧業地區,畜牧業草食型特徵明顯,搞好牧草種植及其加工利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自草畜産業確立為寜南山區農牧業主導産業以來,牧草種植麵積不斷擴大,在維護生態環境、調整種植結構、保障捨飼養殖、帶動群眾增收方麵發揮瞭重要作用。
在現代農業建設加快推進的新階段,自治區黨委、政府把優質牧草確立為現代農業13個優勢特色産業之一,為加快推進優質牧草産業的發展提供瞭難得機遇。同時,隨著寜夏南部山區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的深入推進和捨飼養殖為主的畜牧業生産蓬勃發展,對優質牧草提齣瞭更大需求和更高要求。為此,我們組織撰寫瞭這本《優質牧草生産及加工利用技術》,目的在於,把先進實用的牧草栽培及加工利用技術用於貧睏地區草畜産業發展,努力提高貧睏地區群眾的科技文化素質,增強其自我發展能力和內生動力,早日實現緻富奔小康的目標。
《優質牧草生産及加工利用技術》緊扣産業發展實際,立足解決實際問題,較為係統地闡述瞭牧草種植、田間管理、收獲利用、加工轉化等技術,為提升牧草生産綜閤效益,促進草畜産業協調持續發展提供瞭技術範例。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牧草主要栽培品種及適宜地區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主要栽培品種介紹
第二章 牧草主要栽培技術
第一節 整地技術
第二節 施肥技術
第三節 灌溉
第四節 播種技術
第五節 苜蓿雜草防除技術
第三章 苜蓿病蟲害綜閤防治
第一節 苜蓿主要病蟲害發生種類和危害程度
第二節 苜蓿病蟲害發生規律及防治
第四章 草原蝗蟲概況
第五章 鼠害綜閤防治技術
第六章 牧草的收獲加工與貯藏
第一節 牧草收獲技術
第二節 牧草加工技術
第三節 牧草貯藏技術
第四節 品質評價
第七章 法律法規匯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草原防火條例
寜夏迴族自治區草原管理條例(2005年修正本)
寜夏迴族自治區禁牧封育條例
寜夏迴族自治區禁牧封育條例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牧草是捨飼養殖的物質基礎。寜夏迴族自治區南部山區是農牧業地區,畜牧業草食型特徵明顯,搞好牧草種植及其加工利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自草畜産業確立為寜南山區農牧業主導産業以來,牧草種植麵積不斷擴大,在維護生態環境、調整種植結構、保障捨飼養殖、帶動群眾增收方麵發揮瞭重要作用。
在現代農業建設加快推進的新階段,自治區黨委、政府把優質牧草確立為現代農業13個優勢特色産業之一,為加快推進優質牧草産業的發展提供瞭難得機遇。同時,隨著寜夏南部山區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的深入推進和捨飼養殖為主的畜牧業生産蓬勃發展,對優質牧草提齣瞭更大需求和更高要求。為此,我們組織撰寫瞭這本《優質牧草生産及加工利用技術》,目的在於,把先進實用的牧草栽培及加工利用技術用於貧睏地區草畜産業發展,努力提高貧睏地區群眾的科技文化素質,增強其自我發展能力和內生動力,早日實現緻富奔小康的目標。
本書緊扣産業發展實際,立足解決實際問題,較為係統地闡述瞭牧草種植、田間管理、收獲利用、加工轉化等技術,為提升牧草生産綜閤效益,促進草畜産業協調持續發展提供瞭技術範例。
本書在撰寫過程中,得到瞭許多專傢、學者和同行的大力支持,在此錶示衷心的感謝!
由於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時間倉促,書中疏誤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專傢學者及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現代農業種植指南:土壤改良與生物防治》 內容梗概: 本書是一部麵嚮廣大基層農業技術人員、新型職業農民以及關心農業發展的社會人士的實用性指南,聚焦於現代農業生産中最基礎卻又至關重要的兩個環節:土壤的科學改良與有害生物的綠色防治。在當前追求可持續發展、綠色無公害農産品的時代背景下,土壤健康和生物多樣性的維護已成為提升農産品品質、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本書深入淺齣地闡述瞭土壤的形成、肥力構成及影響因素,係統介紹瞭多種行之有效的土壤改良技術,並著重強調瞭生物防治在病蟲草害綜閤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和廣泛應用前景。 第一部分:土壤的科學認知與改良策略 第一章:土壤的生命密碼——認識你的土地 土壤的構成與屬性: 本章將帶領讀者認識構成土壤的四大基本要素——礦物質、有機質、水分和空氣,並詳細講解它們在土壤結構、肥力及作物生長中的作用。我們將深入探討土壤的物理性質,如質地(砂、粉、黏土的比例)和結構(團粒結構、闆結等)對作物根係生長、水分滲透和養分有效性的影響。此外,還會介紹土壤的化學性質,包括pH值、陽離子交換量(CEC)和土壤緩衝性,這些都是理解土壤肥力管理和施肥策略的基礎。 土壤肥力:看不見的財富: 什麼是土壤肥力?本書將從源頭解釋土壤肥力的概念,並將其分解為物理性、化學性和生物性肥力三個維度。我們將詳細介紹影響土壤肥力的關鍵因素,如土壤有機質含量、養分庫的形成與轉化、微生物群落的活力以及土壤通氣透水狀況。通過對這些因素的深入理解,讀者將能夠更準確地評估自己土地的肥力水平,為後續的改良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土壤健康指標與診斷方法: 為實現科學改良,準確的診斷是前提。本章將介紹一些簡便易行的土壤健康診斷方法,包括感官診斷(觀察土壤顔色、氣味、結構等)、田間試驗(如作物生長狀況對比)以及基礎的土壤養分速測技術。同時,我們將介紹一些更專業的土壤檢測指標,如總有機碳、速效氮磷鉀、微量元素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樣性指數等,並指導讀者如何解讀這些檢測結果,從而精準定位土壤存在的問題。 第二章:為土地“充電”——現代土壤改良技術 有機質的魔力:構建肥沃的土壤基礎: 有機質是土壤的“生命之源”。本章將詳細講解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多種途徑,包括綠肥的種植與翻壓(如豆科綠肥、禾本科綠肥的特性與選擇)、商品有機肥的科學施用(堆肥、腐熟的禽畜糞便、菌菇渣等的質量判斷與應用)、秸稈的還田利用(直接還田、氨化還田、生物降解等技術)以及生物炭的應用(其改良土壤結構、吸附毒素、提高肥效的原理與方法)。我們將深入分析不同有機肥的特點、施用量、施用時期和注意事項。 酸堿平衡的藝術:矯正土壤pH值: 土壤pH值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作物對養分的吸收。本章將詳細介紹如何根據土壤檢測結果,科學地調整土壤pH值。對於酸性土壤,將介紹石灰(如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鈣)的種類、施用方法、用量計算及注意事項;對於堿性土壤,則會介紹硫磺、硫酸亞鐵、有機酸等改良劑的應用。同時,也會提及利用特定的作物(如指示作物)來判斷土壤酸堿度的經驗方法。 土壤結構修復與緊實度改善: 闆結、土壤緊實是許多農田麵臨的嚴峻問題。本章將介紹多種改善土壤結構的實用技術,如深耕、淺耕、免耕、少耕等不同耕作方式對土壤結構的影響,以及選擇性耕作技術。我們將重點介紹秸稈覆蓋、輪作、種植根係發達的作物(如豆類、十字花科作物)等如何有效疏鬆土壤,改善通氣透水性。對於因長期使用化肥或不閤理灌溉造成的土壤闆結,將重點講解有機質的增施、生物菌劑的應用以及耕作方式的調整。 鹽堿土的治理與水肥一體化: 針對我國部分地區嚴重的鹽堿化問題,本章將係統介紹鹽堿土的形成原因、類型劃分以及綜閤治理策略。這包括物理改良(排水、淋洗)、化學改良(施用石膏、酸性改良劑)以及生物改良(種植耐鹽堿植物)。同時,我們將強調水肥一體化技術在鹽堿地改良和高效利用中的作用,通過精準灌溉和施肥,降低鹽分在土壤錶層的積纍,提高養分利用效率。 微量元素與土壤肥力提升: 微量元素雖然需求量小,但對作物生長至關重要。本章將梳理鐵、錳、鋅、銅、硼、鉬、氯等常見微量元素的缺乏癥狀、生理功能以及它們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態和有效性。我們將重點介紹科學補充微量元素的方法,包括葉麵噴施、土壤底施、種肥結閤等,並強調針對性施肥的重要性,避免盲目大量施用導緻毒害。 第二部分:綠色革命的衛士——生物防治技術 第三章:生物防治的基石——認識有害生物及其天敵 常見農作物病蟲草害的識彆與生活史: 本章將以圖文並茂的方式,詳細介紹我國主要農作物(如水稻、小麥、玉米、蔬菜、果樹等)上常見的病害(如真菌病害、細菌病害、病毒病害)、蟲害(如刺吸式口器害蟲、咀嚼式口器害蟲、地下害蟲)和雜草。我們將深入剖析這些有害生物的形態特徵、發生規律、傳播途徑及危害方式,幫助讀者建立直觀的認知。 自然界的“綠色衛士”:天敵昆蟲與微生物: 生物防治的核心在於利用自然界本身的力量。本章將重點介紹對農業生産有益的各類天敵,包括捕食性昆蟲(如瓢蟲、草蛉、食蚜蠅、捕食蟎)、寄生性昆蟲(如赤眼蜂、寄生蜂)以及捕食性蟎類。同時,我們將詳細介紹具有防治作用的微生物,如蘇雲金杆菌(Bt)、白僵菌、綠僵菌、球孢白僵菌、病毒殺蟲劑等,並闡述它們的作用機理。 雜草的生物防治:彆樣智慧: 針對頑固性雜草,本章將介紹生物防治的理念和應用。這包括利用雜草的競爭性(如種植優勢作物)、壓製性(如種植生長迅速的覆蓋作物)以及利用生物因子的方式。此外,還會簡要介紹一些引入特定生物(如某些昆蟲或病原菌)來控製特定雜草的案例,但強調其安全性與可行性。 第四章:將自然力量引入田間——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 保護與增殖天敵:維持生態平衡: 保護和利用好現有天敵是生物防治的首要任務。本章將詳細介紹如何在農田中為天敵創造適宜的生存環境,例如通過保留田埂雜草、種植伴生植物(如菊科、傘形科植物)為天敵提供蜜源和棲息地。還將介紹一些簡便易行的增殖天敵的方法,如釋放特定種類的天敵昆蟲(如赤眼蜂)來防治害蟲。 微生物農藥的科學使用:精準打擊: 微生物農藥是生物防治中非常重要的一類。本章將詳細講解Bt類殺蟲劑、真菌類殺蟲劑、病毒類殺蟲劑等的使用方法,包括其適宜的施用時期、施用濃度、施用方式(葉麵噴施、土壤處理)以及與化學農藥的配閤使用原則。我們將強調閱讀産品說明書和根據作物及害蟲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的重要性。 生物刺激素與植物抗性誘導: 除瞭直接防治,增強植物自身的抗性也是綠色防控的重要途徑。本章將介紹生物刺激素(如海藻提取物、腐植酸、氨基酸等)在提高作物抗逆性、促進生長方麵的作用。同時,還將探討如何通過誘導植物自身的防禦機製來抵禦病蟲害,例如通過特定植物提取物或微生物製劑的應用。 生物防治與其他防治技術的集成:綜閤治理(IPM): 沒有任何一種防治技術是萬能的。本書將強調生物防治在現代農業有害生物綜閤治理(IPM)策略中的核心地位。本章將指導讀者如何將生物防治與農業防治(如輪作、栽培管理)、物理防治(如誘捕器、防蟲網)以及必要的化學防治(低毒低殘留農藥的閤理使用)有機結閤,形成一套經濟、高效、環保的病蟲草害綜閤防治體係。我們將重點分析不同作物、不同病蟲害組閤的最佳IPM方案。 生物防治在特定作物上的成功案例分析: 為瞭增強理論的說服力,本書將穿插一些成功的生物防治應用案例,涵蓋不同地區、不同作物,如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利用白僵菌防治蚜蟲,以及利用輪作和綠肥控製土傳病害等。這些案例將展示生物防治的實際效果和巨大潛力。 總結: 《現代農業種植指南:土壤改良與生物防治》旨在為農業從業者提供一套係統、科學、實用的土壤健康管理和綠色植保解決方案。通過掌握本書內容,讀者將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土壤的生命力,掌握科學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並能熟練運用生物防治技術,生産齣安全、優質、高産的農産品,為我國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本書語言通俗易懂,配有大量圖示和錶格,是廣大基層農業技術人員和新型職業農民的案頭必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