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必读的国学经典
★荟萃儒释道三家经典涵盖经史子集精华
★专业古籍整理团队历时六年的成果荟萃
★内容更全译注更精字体够大阅读更宜
《茶经、续茶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比较早的一部茶书。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包括茶的起源、制茶器具、茶的采制、煮茶方法、历代茶事、茶叶产地等十章,内容丰富、翔实。《茶经》是唐代及唐代以前有关茶叶知识的百科全书,清陆廷灿《续茶经》则是依照《茶经》体例对唐宋至明清时期茶事文献的集成类编。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陆廷灿,“茶仙”,字秋昭,自号幔亭,出生于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的一个好德乐施之家,撰有《续茶经》三卷、《艺菊志》八卷、《南村随笔》六卷等。
中华文化讲堂是一个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典籍整理与出版的编辑团队。现已编辑出版有《群书治要考译》《群书治要(原文版)》《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国学治要》《文白对照史记》《纳兰词笺》等,广受读者的喜爱。
茶经卷上
一 之源
二 之具
三 之造
茶经卷中
四 之器
茶经卷下
五 之煮
六 之饮
七 之事
八 之出
九 之略
十 之图
……
续茶经
……
一 茶之源
二 茶之具
三 茶之造
续茶经卷中
四 茶之器
续茶经卷下
五 茶之煮
六 茶之饮
七 茶之事
八 茶之出
九 茶之略
十 茶之图
……
《谦德国学文库》出版说明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与科技超速发展,人们在体验经济繁荣和科技成果的同时,欲望的膨胀和内心的焦虑也日益放大。如何在物质繁荣的时代,让我们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安详,从经典中获取智慧和慰藉,或许是我们不二的选择。
之所以要读经典,根本在于,我们应当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从何而来,去往何处。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亦如此。一个爱读经典的人,其内心世界必定是丰富深邃的。而一个被经典浸润的民族,必定是一个思想丰赡、文化深厚的民族。因为,文化是民族之灵魂,一个民族如果不能认识其民族发展的精神源泉,必定就会失去其未来的生机。而一个民族的精神源泉,就保藏在经典之中。
今日,我们提倡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自提倡重读经典始。然而,读经典之目的,绝不仅在徒增知识而已,应是古人所说的“变化气质”,进一步,是要引领我们进德修业。《易》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实乃读经典之要旨所在。
基于此理念,我们决定出版此套《谦德国学文库》,“谦德”,即本《周易》谦卦之精神。正如谦卦初六爻所言:“谦谦君子,用涉大川”,我们期冀以谦虚恭敬之心,用今注今译的方式,让古圣先贤的教诲能够普及到每一个人。引导有心的读者,透过扫除古老经典的文字障碍,从而进入经典的智慧之海。
作为一套普及型的国学丛书,我们选择经典,不仅广泛选录以儒家文化为主的经、史、子、集,也将视野开拓到释、道的各种经典。一些大家所熟知的经典,基本全部收录。同时,有一些不太为人熟知,但有当代价值的经典,我们也选择性收录。整个丛书几乎囊括中国历史上哲学、史学、文学、宗教、科学、艺术等各领域的基本经典。
在注译工作方面,版本上我们主要以主流学界公认的权威版本为底本,在此基础上参考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使整套丛书的注译既能博采众长而又独具一格。今文白话不求字字对应,只在保证文意准确的基础上进行了梳理,使译文更加通俗晓畅,更能贴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古籍的注译,固然是现代读者进入经典的一条方便门径,然而这也仅仅是阅读经典的一个开端。要真正领悟经典的微言大义,我们提倡最好还是研读原本,因为再完美的白话语译,也不可能完全表达出文言经典的原有内涵,而这也正是中国经典的古典魅力所在吧。我们所做的工作,不过是打开阅读经典的一扇门而已。期望藉由此门,让更多读者能够领略经典的风采,走上领悟古人思想之路。进而在生活中体证,方能直趋圣贤之境,真得圣贤典籍之大用。
经典,是一代代的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恩泽与财富,是前辈先人的智慧精华。今日我们在享用这一份财富与恩泽时,更应对古人心存无尽的崇敬与感恩。我们虽恭敬从事,求备求全,然因学养所限、才力不及,舛误难免,恳请先贤原谅,读者海涵。期望这一套国学经典文库,能够为更多人打开博大精深之中华文化的大门。同时也期望得到各界人士的襄助和博雅君子的指正,让我们的工作能够做得更好!
……
我一直觉得,对于一个民族文化的理解,离不开对其生活方式的体悟。而茶,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饮品之一,无疑是理解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当我看到“中华经典藏书 谦德国学文库”中的《茶经》、《续茶经》时,便毫不犹豫地将其收入囊中。我承认,我并非茶艺大师,对茶的认知,更多的是停留在日常饮用和一些感性的体验上。但每一次在品茗时,总会隐约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底蕴。这套书的装帧设计,古朴典雅,纸张的质感温润,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仿佛能将我带入到那个古老的年代。我希望通过这本书,不仅仅是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制作工艺,更重要的是,去理解古人是如何将茶融入生活,如何通过一杯茶来修身养性,如何将茶作为一种沟通方式,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这是一种对“慢生活”的向往,一种对传统美学的追求,更是一种对中国独特生活哲学的好奇。
评分初次翻开这套“中华经典藏书 谦德国学文库”,目光便被《茶经》、《续茶经》所吸引。我并非茶道领域的专家,甚至对茶的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日常饮用的层面。但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其背后蕴含的哲学、美学与生活方式,总是让我心生向往。这套书的设计,简洁而富有质感,纸张温润,墨色沉静,营造出一种适合静心阅读的氛围。我选择阅读《茶经》和《续茶经》,是因为我觉得,要真正了解中国的文化,就不能绕过茶。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了解茶的起源、发展,了解古人是如何从一片普通的叶子,发掘出如此丰富的内涵,并将其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不仅仅是对茶本身知识的渴求,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探索,一种对“诗意栖居”的向往,是对那些被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的追寻。
评分当我在书店的琳琅满目中,一眼瞥见“中华经典藏书 谦德国学文库”的系列,我的目光便被《茶经》、《续茶经》这两本紧密相连的书籍所吸引。我不是一个专业的茶道人士,对于茶的了解,更多的是源于一些日常的体验和零散的文化碎片。但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其蕴含的哲学、美学以及生活方式,一直让我充满好奇。这套文库的质感,从封面到内页,都透露着一种低调的奢华和对经典的尊重,纸张的触感温润,油墨的清香,都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阅读氛围。我选择购买这本书,是源于一种朴素的愿望:我想更深入地了解,这片小小的茶叶,是如何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孕育出如此悠久而灿烂的文化。我希望通过阅读《茶经》和《续茶经》,能够系统地梳理茶的历史脉络,理解古人对于茶的种植、制作、品饮的讲究,甚至去感受茶与文学、艺术、哲学之间的微妙联系。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为了探寻一种更深层次的生活智慧,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与内心对话的境界。
评分选择这套“中华经典藏书 谦德国学文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兴趣,而《茶经》、《续茶经》无疑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经典。我并非茶道专家,对茶的了解也多是碎片化的,但每一次接触,都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独特魅力。这套书的设计,古朴典雅,纸张的触感温润,仿佛自带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了解茶的历史渊源,掌握茶的种植、制作、品饮等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去理解茶在中国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去体会古人是如何通过一杯茶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这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探寻,一种对“诗意栖居”的向往,是我想深入理解中华文明的一扇窗口。
评分在众多文化经典的选项中,“中华经典藏书 谦德国学文库”中的《茶经》、《续茶经》以其独特的魅力,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我自认为对茶的理解尚浅,更多的时候,它只是我日常生活中解渴或提神的一种方式。然而,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其背后蕴含的哲学、美学以及生活方式,总让我觉得充满吸引力。这套书的整体设计,给人一种沉静而古朴的感觉,纸张的质感温润,油墨的香气淡淡的,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我选择阅读这本书,源于一种朴素的渴望:我想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古人是如何从一片不起眼的茶叶中,挖掘出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希望通过这本书,不仅能学习到关于茶的知识,更能从中体会到一种属于中国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美学,一种悠然自得的东方智慧。
评分怀揣着一份探索的忐忑与期待,我开始了与《中华经典藏书 谦德国学文库》的亲密接触。选择这套文库,很大程度上是被其“谦德国学”的名号所吸引,它暗示了一种严谨、审慎的态度,仿佛能将那些晦涩难懂的经典,以一种更易于普通读者接受的方式呈现。而当我的目光落在“茶经”、“续茶经”时,一股温润的亲切感油然而生。我承认,我对于茶的理解,曾经是模糊且片面的,或许仅限于日常的饮用,抑或是一些电视节目中偶尔闪过的品茗场景。然而,我一直隐约感觉到,在中国这个以茶会友、以茶论道的国度,茶的意义远不止于解渴。它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交礼仪,一种精神寄托,甚至是一种哲学思考。这套文库的纸张质感,触手温润,墨迹清雅,仿佛自带一种历史的沉淀感,让我觉得自己捧在手里的,不再是简单的书本,而是一件承载着千年智慧的艺术品。我渴望通过阅读,去理解“茶”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去探寻那些关于茶的起源、发展、工艺,以及与之相关的诗词、绘画、书法,去体会古人是如何将一片渺小的茶叶,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甚至精神世界之中。
评分初次拿到这套“中华经典藏书 谦德国学文库”,特别是看到《茶经》、《续茶经》这两本赫然在列,心中便涌起一股莫名的亲切感。这并非我对茶道有着多么深厚的造诣,恰恰相反,我曾是那个对茶只停留在“解渴”或“提神”层面上的浅尝辄止者。然而,随着年岁渐长,阅历渐丰,我开始愈发体会到,在中国浩瀚的文化长河中,茶,远不止于饮品,它承载着历史的温度,蕴含着哲人的智慧,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这套文库的装帧设计,简洁而不失古朴,书页的触感温润,散发着淡淡的纸张清香,仿佛穿越了时空,将我引向了那个遥远的、充满仪式感的饮茶世界。我迫不及待地翻开《茶经》,试图去理解陆羽这位“茶圣”笔下的世界。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真正窥见茶的起源、种植、采摘、制作,乃至品饮的每一个细微之处。这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渴求,更是一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度探索,一次对“茶”这一符号背后丰富内涵的挖掘。我想要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智慧,让中国人将一片小小的茶叶,升华为一种流传千年的文化?这套书,或许就是我的第一扇窗。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套“中华经典藏书 谦德国学文库”里的《茶经》、《续茶经》,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情怀驱动。我并非茶道大师,也非研究学者,只是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人。平日里,我们喝茶,或许只是匆匆忙忙地泡一杯,然后一口饮尽,更多的是为了提神醒脑,抑或是社交的需要。但总觉得,这样的饮茶方式,似乎少了点什么,少了点仪式感,少了点对茶本身的尊重,更少了点对那份悠远历史的体悟。当我在书架上看到这套书时,那古朴的封面,厚实的纸张,以及“茶经”这个响亮的名字,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想到,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博大精深,如果连《茶经》都未曾涉猎,又如何谈得上对中国文化的真正理解呢?我希望通过这套书,能够系统地了解茶的历史渊源,了解茶的种类,了解古人是如何种植、采摘、制作茶叶的,更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品饮,又是如何将茶与诗词、书画、养生等结合在一起的。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茶的书,更是一扇通往中国古代生活方式的窗户,是理解“诗意栖居”的一种方式。
评分捧起这套“中华经典藏书 谦德国学文库”,我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茶经》、《续茶经》这两本书上。我自认并非茶的行家,对茶的理解,或许还停留在浅显的层面上,更多的时候,只是把它当作日常解渴提神的饮品。然而,中国的茶文化,总让我觉得深邃而迷人。它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社交方式,一种精神寄托。这套书的装帧设计,透着一股沉静古雅的气息,纸张的触感温润,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我之所以会选择这套书,是因为我一直相信,要真正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就必须从最基础、最经典的载体入手。而茶,在中国,绝对算得上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我渴望通过这本书,去了解茶的起源,了解茶的种植、制作、饮用过程,更想去体会,陆羽这位“茶圣”是如何将对茶的热爱,升华为一部流传千古的经典。这不仅仅是知识的汲取,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一次对中国传统生活美学的探寻。
评分当我决定开始系统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时,“中华经典藏书 谦德国学文库”无疑成为了我的首选。而当我的目光落在《茶经》、《续茶经》这两本书上时,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我承认,我不是一个对茶道有多么精通的人,我的饮茶经历更多的是一种随性与日常。然而,我始终觉得,茶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一个极为特殊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精神寄托,甚至是一种沟通的桥梁。这套文库的装帧,简洁而不失雅致,纸张的触感温润,油墨的清香,都传递出一种对经典的敬意。我希望通过阅读《茶经》和《续茶经》,能够深入地了解茶的起源、发展,掌握关于茶的种植、制作、品饮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去理解古人是如何将茶融入日常生活,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达到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境界。
评分书是好书,应该是正版,我要好好学习,学习古典文学的精髓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很不错的读物,非常值得翻阅
评分本来是想买来送人的,结果觉得不够精装。
评分速度很快,包装完整,很满意。
评分很不错的读物,非常值得翻阅
评分很好
评分正版图书,支持京东。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