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集茶经、茶道、茶艺等于一体的茶文化大全,带领读者走进一个有关茶的清净世界,既能丰富国学常识,也能为健康生活增添一些韵味。全书图文并茂,让人充分感受茶文化的无穷魅力,使读者获得精神的愉悦与满足。
目录
《茶经》
一、茶之源
二、茶之具
三、茶之造
四、茶之器
五、茶之煮
六、茶之饮
七、茶之事
八、茶之出
九、茶之略
十、茶之图
《续茶经》
凡例
一、茶之源
二、茶之具
三、茶之造
四、茶之器
五、茶之煮
六、茶之饮
七、茶之事
八、茶之出
九、茶之略
十、茶之图
茶道与茶艺
一、茶与茶道基础知识
二、茶的一般冲泡流程
三、泡出茶的特色
四、不同茶具冲泡方法
五、茶的品饮
六、不可不知的茶礼仪
名茶品鉴
绿茶
红茶
黄茶
白茶
黑茶
乌龙茶
精彩书摘
五、茶之煮
【原文】
唐陆羽《六羡歌》: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唐张又新《水记》:“故刑部侍郎刘公讳伯刍,于又新丈人行也。为学精博,有风鉴称。较水之与茶宜者,凡七等: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水第二;苏州虎丘寺石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井水第四;大明寺井水第五;吴淞江水第六;淮水最下第七。余尝具瓶于舟中,亲挹而比之,诚如其说也。客有熟于两浙者,言搜访未尽,余尝志之。及刺永嘉,过桐庐江,至严濑,溪色至清,水味甚冷,煎以佳茶,不可名其鲜馥也。愈于扬子、南零殊远。及至永嘉,取仙岩瀑布用之,亦不下南零,以是知客之说信矣。
陆羽论水次第凡二十种: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峡州扇子山下虾蟆口水第四;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五;庐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第六;扬子江南零水第七;洪州西山瀑布泉第八;唐州桐柏县淮水源第九;庐州龙池山岭水第十;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十一;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二;汉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十三[水苦];归州玉虚洞下香溪水第十四;商州武关西洛水第十五;吴淞江水第十六;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柳州圆泉水第十八;桐庐严陵滩水第十九;雪水第二十[用雪不可太冷]。
唐顾况《论茶》:煎以文火细烟,煮以小鼎长泉。
苏廙《仙芽传》第九卷载“作汤十六法”谓:汤者,茶之司命。若名茶而滥汤,则与凡味同调矣。煎以老嫩言,凡三品;注以缓急言,凡三品;以器标者,共五品;以薪论者,共五品。一得一汤,二婴汤,三百寿汤,四中汤,五断脉汤,六大壮汤,七富贵汤,八秀碧汤,九压一汤,十缠口汤,十一减价汤,十二法律汤,十三一面汤,十四宵人汤,十五贱汤,十六魔汤。
丁用晦《芝田录》:唐李卫公德裕,喜惠山泉,取以烹茗。自常州到京,置驿骑传送,号曰“水递”。后有僧某曰:“请为相公通水脉。盖京师有一眼井与惠山泉脉相通,汲以烹茗,味殊不异。”公问:“井在何坊曲?”曰:“昊天观常住库后是也。”因取惠山、昊天各一瓶,杂以他水八瓶,令僧辨晰。僧止取二瓶井泉,德裕大加奇叹。
《事文类聚》:赞皇公李德裕居廊庙日,有亲知奉使于京口,公曰:“还日,金山下扬子江南零水与取一壶来。”其人敬诺。及使回举棹日,因醉而忘之,泛舟至石头城下方忆,乃汲一瓶于江中,归京献之。公饮后,叹讶非常,曰:“江表水味有异于顷岁矣,此水颇似建业石头城下水也。”其人即谢过,不敢隐。
《河南通志》:卢仝茶泉在济源县。仝有庄,在济源之通济桥二里余,茶泉存焉。其诗曰:“买得一片田,济源花洞前。自号玉川子,有寺名玉泉。”汲此寺之泉煎茶。有《玉川子饮茶歌》,句多奇警。
《黄州志》:陆羽泉在蕲水县凤栖山下,一名兰溪泉,羽品为天下第三泉也。尝汲以烹茗,宋王元之有诗。
无尽法师《天台志》:陆羽品水,以此山瀑布泉为天下第十七水。余尝试饮,比余豳溪、蒙泉殊劣。余疑鸿渐但得至瀑布泉耳。苟遍历天台,当不取金山为第一也。
《海录》:陆羽品水,以雪水第二十,以煎茶滞而太冷也。陆平泉《茶寮记》:唐秘书省中水最佳,故名秘水。
《檀几丛书》:唐天宝中,稠锡禅师名清晏,卓锡南岳涧上,泉忽迸石窟间,字曰真珠泉。师饮之清甘可口,曰:“得此瀹吾乡桐庐茶,不亦称乎!”
《大观茶论》:水以轻清甘洁为美,用汤以鱼目、蟹眼连络迸跃为度。
《咸淳临安志》:栖霞洞内有水洞深不可测,水极甘洌。魏公尝调以瀹茗。又莲花院有三井,露井最良,取以烹茗,清甘寒洌,品为小林第一。
王氏《谈录》:公言茶品高而年多者,必稍陈。遇有茶处,春初取新芽轻炙,杂而烹之,气味自复在。襄阳试作甚佳,尝语君谟,亦以为然。
欧阳修《浮槎水记》:浮槎与龙池山皆在庐州界中,较其味不及浮槎远甚。而又新所记,以龙池为第十,浮槎之水弃而不录,以此知又新所失多矣。陆羽则不然,其论曰:“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蔡襄《茶录》:茶或经年,则香色味皆陈。煮时先于净器中以沸汤渍之,刮去膏油,一两重即止。乃以钤钳之,用微火炙干,然后碎碾。若当年新茶,则不用此说。碾时,先以净纸密
裹捶碎,然后熟碾。其大要旋碾则色白,如经宿则色昏矣。
碾毕即罗。罗细则茶浮,粗则沫浮。
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
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建人谓之云脚、粥面。]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观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退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校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
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也。若烹点之际,又杂以珍果香草,其夺益甚,正当不用。
陶谷《清异录》:馔茶而幻出物像于汤面者,茶匠通神之艺也。沙门福全生于金乡,长于茶海,能注汤幻茶成一句诗,如并点四瓯,共一首绝句,泛于汤表。小小物类,唾手办尔。檀越日造门,求观汤戏。全自咏诗曰:“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工夫学不成,却笑当时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
茶至唐而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像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
又有漏影春法。用缕纸贴盏,糁茶而去纸,伪为花身。别以荔肉为叶,松实、鸭脚之类珍物为蕊,沸汤点搅。
《煮茶泉品》:予少得温氏所著《茶说》,尝识其水泉之目有二十焉。会西走巴峡,经虾蟆窟;北憩芜城,汲蜀冈井;东游故都,绝扬子江,留丹阳酌观音泉,过无锡慧山水。粉枪末旗,苏兰薪桂,且鼎且缶,以饮以歠,莫不瀹气涤虑,蠲病析酲,祛鄙吝之生心,招神明而还观。信乎!物类之得宜,臭味之所感,幽人之佳尚,前贤之精鉴,不可及已。昔郦元善于《水经》,而未尝知茶;王肃癖于茗饮,而言不及水,表是二美,吾无愧焉。
……
前言/序言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圣”陆羽用简洁、诚恳的八个字给予了茶最清晰、最深刻的概括与赞赏。中国是茶之古国,是茶及茶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国家。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从神农尝百草开始,茶历经了无数个朝代,也见证了历代的荣辱兴衰,因而具有悠远深邃的底蕴和内涵。千百年来,茶不仅仅是人们用来解渴的饮品,同时还包含了中国人细腻含蓄的思维与情感,因而,茶在人们的眼中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独自一人,还是亲朋相聚,茶都是人们品饮的首选。人们可以在茶中品饮人间情、世间味,感悟出别样的茶味人生。而习茶经、悟茶道、学茶艺等,则成了每个爱茶之人所必须掌握的课程之一。
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专著,包括茶的本源、制茶器具、茶的采制、煮茶方法、历代茶事、茶叶产地等十章。内容丰富、翔实, 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古代茶业的发展演变,极具史料价值。《茶经》是对整个中唐以前茶文化的总结,它的问世,对中国的制茶业、茶文化的发展,乃至整个饮食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据说唐朝时西北的回纥国曾以千头良马换取《茶经》。从那以后,《茶经》传到国外,目前已被译成日、英、俄等国文字,传布于世界各地。
清代陆廷灿所著的《续茶经》分正文三卷、附录一卷,约七万字。书前有雍正乙卯黄叔琳序及陆廷灿所作凡例。陆羽《茶经》另列卷首。其目录完全与《茶经》相同,即分为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等十个门类。但自唐至清,历时千余年,产茶之地、制茶之法以及烹煮器具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此书对唐之后的茶事资料收罗宏富,并进行了考辨,虽名为“续”,实是一部完全独立的著述。《四库全书总目》称此书“一一订定补辑,颇切实用,而征引繁富”。陆廷灿因编定了此书,而被世人称为“茶仙”。
正是由于各种茶专著的推动,才使得中国的种茶制茶业及茶道、茶艺等获得长足发展,茶文化代代传承。茶道始于中国唐代。《封氏闻见记》中提到:“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茶道的定义有很多种,有学者将其定义为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认为它是一种关于泡茶、品茶和悟茶的艺术;也有学者认为它是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是修身养性之道……但这些定义都只说出了茶道的一部分,因为茶道的内涵和外延十分广阔,是很难用语言概括出来的。而这也正是茶道的魅力所在。
“ 茶艺”一词在唐朝之后才出现。刘贞亮认为茶艺是通过饮茶来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皎然则认为茶艺是一种修炼的手段。茶艺到现代经历了几起几落的发展,人们对茶艺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茶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艺是指研究与茶叶有关的学问,例如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方法等一系列原则与原理,从而满足人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狭义的茶艺是指如何冲泡出一壶好茶的技巧以及如何享受一杯好茶的艺术,也可以说是整个品茶过程中对美好意境的体现,主要包括选茶、选水、选茶具、烹茶技术以及环境等几方面内容。
本书是一本集茶经、茶道、茶艺等于一体的茶文化大全,带领读者走进一个有关茶的清净世界,既能丰富国学常识,也能为健康生活增添一些韵味。全书图文并茂,在品读文字的同时,也能欣赏到精美的图片,让人充分感受茶文化的无穷魅力,获得精神的愉悦与满足,找到清净平和的心境。希望本书能让不了解茶的朋友开始认识茶、了解茶,更希望让广大茶友因茶结缘,使茶文化发扬光大。
图解茶经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解茶经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