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孩子从出生开始到10岁之前,都很容易生病。这就要求父母懂点基本的医学知识,才不会让孩子沦为药品的实验对象。经络穴位按摩就是这样一种简单易学、疗效明显的养护手法。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以直接治疗或辅助治疗的形式,为孩子消除多种病症的隐患,减轻病痛的烦恼。本书针对没有相关知识储备的家长,从小儿推拿的基础知识、注意事项,小儿推拿的手法、宝宝常用穴位详解、宝宝的日常保健到宝宝常见病的推拿手法,深入浅出地教给父母用自己的双手和全部的爱为宝宝缓解病痛。本书还配有宝宝穴位和按摩手法的彩图,让家长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真正把小儿推拿这种绿色疗法运用起来,让宝宝更加健康。
作者简介
叶涛,浙江衢州人,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医学硕士。现就职于衢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临床中强调整体观念,方证对应,辨证论治与辨体质相结合,推崇针药推拿并用于医治各类病症。
目录
第一章 为孩子的健康而学习——你一定要知道的小儿推拿知识
认识孩子身上的经络网
望、闻、问、切:推拿前先观察孩子
不同体质孩子有不同的推拿方法
给孩子推拿的保健原理
推拿前要了解宜忌症状
给孩子推拿的常用介质
给孩子推拿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 做孩子的专业推拿师——了解小儿推拿的9大基本手法
小儿推拿的补泻意义
按法
摩法
推法
拿法
揉法
捏法
擦法
搓法
点法
掐法
捣法
摇法
拍法
运法
抹法
扯法
滚法
捻法
刮法
复式手法
第三章 求药不如用双手——小儿推拿常见穴位使用手法
孩子常见穴位使用方法:头部
孩子常见穴位使用方法:面部
孩子常见穴位使用方法:腹部
孩子常见穴位使用方法:背部
孩子常见穴位使用方法:上肢
孩子常见穴位使用方法:下肢
第四章 这样做孩子就能少生病——小儿推拿日常保健操
脾胃保健操:增强宝宝免疫力
通便经络操:召回宝宝体内正气
攒竹、坎宫按摩操:增强体质灭邪火
穴位增高操:让“小萝卜头”也能长高
按揉减肥操:告别不健康的肥胖症
脾寒、心热祛除操:从此小儿不夜啼
气血养生操:补气养血,提高抵抗力
天池按摩操:让孩子全身焕发活力
足三里按摩操:让孩子身体更强壮
第五章 咳咳咳!别让咳嗽伤了肺——小儿推拿轻松治疗宝宝呼吸道疾病
感冒
咳喘
鼻炎
第六章 孩子见着饭没兴趣怎么办——消化系统类疾病,小儿推拿疗效好
腹痛
腹泻
厌食
便秘
痔疮
第七章 突然起了一身疹子,好吓人——小儿其他常见疾病的推拿
全身疼痛
失眠
头痛
牙痛
热病
惊厥惊风
视力疲劳
遗尿
附录 小儿推拿常用全身穴位图
精彩书摘
穴位增高操:让“小萝卜头”也能长高
如果孩子在长身体的时候发育不好,长得慢的话,最发愁的恐怕就要属家长了。为了能够让孩子长得又高又壮,有些家长便会让孩子试用不少的增高类产品,但是却非常难见效果。还有的家长在三餐的烹调上加倍用心,给孩子吃大量的鸡、鱼、肉、蛋,结果孩子个头没长多少,腰围倒是上去了。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孩子体质不好的一种具体表现。
所以说,如果想要让自己的孩子长高个儿的话,首先要做的便是要增强孩子的体质,促进其生长发育。其实,让孩子长个子的“天然药库”就在他们自己身上,找到涌泉、足三里和三阴交三个穴位,将它们搭配起来使用就是令小孩增高的独家秘诀。
为什么对这三个穴位进行按揉可以很有效地令孩子增高呢?从中医的观点来看,儿童身高增长缓慢或者长不到正常的高度,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
一个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营养得不到很好的供给,就会生发无力;
另外一个则是肝肾郁结,全身的气血不畅通,结果也会导致生发不畅。
对于这个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父母从疏通经络、活跃气血两个重要的方面着手,积极调动孩子的身体潜能、改善孩子的脏腑功能,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上面说的这套方案完全符合这些“药理”,而且要比许多药都灵得多。
在晚上睡觉之前,给孩子按揉涌泉穴大约80次;然后再按揉足三里穴大约100次;最后是三阴交穴,按揉大约80次。
除去上面的这点建议之外,想要让孩子长高的话,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不能够忽视孩子的体格锻炼,这也是令孩子长高的重要条件之一。现在很多父母都忙于各自的工作,很少能够腾出时间来督促孩子们进行日常运动,其实,科学的锻炼才是孩子长高的催化剂,有时间的话,父母可以陪他们打打羽毛球、篮球,跳跳绳等,最好是多进行一些以下肢运动为主的锻炼,这样对于孩子的身高增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除去上面所提到的之外,让小孩脱掉鞋子,光着脚丫子走路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促进孩子长高的办法。因为脚底密集着很多的经络,赤脚行走可以刺激到很多相关的穴位,促进孩子身高增长。建议每周可以让孩子赤脚锻炼1~2次,每次进行15分钟,这样持之以恒进行下去,必然会对身体骨骼的发育产生有益的影响。
……
前言/序言
《小儿推拿精粹:呵护宝贝健康成长的智慧指南》 前言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父母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小儿推拿,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绿色疗法,正以其温和、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赢得了越来越多家庭的青睐。它不仅仅是一种治疗手段,更是一种充满爱意的亲子互动,一种呵护孩子身心健康的智慧传承。 本书《小儿推拿精粹:呵护宝贝健康成长的智慧指南》,旨在为广大家长提供一套系统、实用、易懂的小儿推拿学习方案。我们深知,许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生病时的无助,以及寻找更自然、更温和的疗法时的迷茫。因此,我们倾注了大量心血,整合了传统小儿推拿的精髓,并结合现代育儿理念,力求将这门古老的技艺以最贴近生活、最易于操作的方式呈现给大家。 本书内容涵盖了小儿推拿的基础理论、常见病症的推拿手法、以及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推拿要点。我们相信,通过学习和实践,您将能够掌握一套属于自己的“育儿宝典”,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为他们筑起一道健康的坚实屏障。 第一章:小儿推拿的基础理论与实践准备 在正式开始学习小儿推拿之前,了解其基本原理至关重要。本章将带您走进小儿推拿的世界,为您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儿推拿的起源与发展:追溯小儿推拿的历史渊源,了解其在中华医学中的地位,以及历代医家的贡献。我们将简述小儿推拿如何从经验积累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前景。 小儿推拿的原理:深入浅出地讲解小儿推拿的理论基础,包括经络学说、穴位学说、气血理论等。我们将重点阐述小儿推拿如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同时,也会提及小儿身体的特殊性,为何推拿对他们尤为适宜。 小儿推拿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明确哪些病症可以通过小儿推拿得到改善,哪些则需要结合其他医学手段,甚至不适宜推拿。我们将列举常见的适应症,如感冒、咳嗽、腹泻、便秘、厌食、遗尿、睡眠不安等,并详细说明推拿的禁忌情况,例如皮肤有破损、高烧不退、传染病急性期等,以确保推拿的安全与有效。 推拿前的准备工作:从环境、工具到操作者的准备,事无巨细地为您一一讲解。我们会强调推拿环境的舒适性,如室温适宜、光线柔和;介绍推拿前需清洁双手,修剪指甲;并指导家长如何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选择最佳的推拿时机。 推拿的手法与力度:这是小儿推拿的核心。本章将详细介绍推拿的基本手法,如推、揉、拿、摩、按、点、叩、拍等,并配以形象的图示和文字说明,让您清晰地掌握每种手法的操作要领。同时,会重点强调小儿推拿的力度要求——轻柔而富有弹性,不可过重,以免损伤孩子稚嫩的肌肤和穴位。 推拿的注意事项:从推拿时间、频率到推拿后的护理,都将一一罗列。我们会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病情,合理安排推拿的时间和次数,并指导推拿后的休息与观察,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轻微反应。 第二章: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图解与解读 穴位是小儿推拿的“开关”,精准地找到并刺激穴位是推拿疗效的关键。本章将重点介绍小儿推拿中最常用、最核心的穴位,并结合图示,让您一目了然。 识别与定位小儿常用穴位:我们将选取20-30个最常用的小儿推拿穴位,如: 头面部穴位:印堂、太阳、风池、天突等,讲解它们在缓解感冒、咳嗽、头痛等方面的作用。 胸腹部穴位:膻中、中脘、神阙、气海、关元、天枢、大横等,重点介绍它们在健脾胃、助消化、调肠道方面的功效。 背部穴位:肺俞、脾俞、胃俞、大肠俞、肾俞、膀胱俞、膏肓等,阐述它们在调理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方面的作用。 四肢穴位:合谷、曲池、外关、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涌泉等,讲解它们在疏通经络、改善四肢活动、缓解疼痛等方面的应用。 每个穴位的功效与主治:对于每个穴位,我们都会详细说明其主要的治疗范围和功效,例如,足三里能健脾益气、扶正固本,常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合谷能疏风解表、通降胃气,常用于感冒初期、头痛等。 穴位的取穴方法与操作要领:通过精美的穴位图,结合详细的文字描述,指导您准确地找到穴位的位置。我们将介绍常用的定位方法,如骨度分寸、体表标志等,并强调在刺激穴位时,推拿方向、次数和力度的具体要求。 穴位配伍的原则:在实践中,往往需要多个穴位联合使用才能达到最佳疗效。本章将初步介绍一些基本的穴位配伍原则,例如,针对感冒,常会配伍肺俞、风池、合谷等;针对腹泻,常会配伍天枢、中脘、神阙等。 第三章:小儿常见病症的推拿疗法 本章是本书的核心实践部分,我们将针对小儿常见的疾病,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推拿方案。 感冒咳嗽篇: 感冒的推拿:详细介绍感冒初期、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等不同类型的推拿方法。例如,风寒感冒可能侧重于推拿颈部、背部以发汗散寒;风热感冒则可能侧重于清热解表。 咳嗽的推拿:针对不同性质的咳嗽(如寒咳、热咳、痰多、少痰),提供相应的推拿手法和穴位组合。会重点介绍如清肺经、推拿肺俞、揉脐等手法。 消化不良与腹部不适篇: 腹泻的推拿:讲解如何通过推拿腹部穴位来止泻、调理肠胃。如推拿腹部顺时针、按揉天枢、摩腹等。 便秘的推拿:指导家长如何通过推拿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如推拿腹部逆时针、揉大横、按揉长强等。 厌食、积食的推拿:介绍如何通过健脾和胃的推拿手法,改善孩子的食欲。如揉中脘、捏脊、推拿四横纹等。 睡眠与情绪篇: 睡眠不安的推拿:针对孩子入睡困难、夜惊等问题,提供安神助眠的推拿方法。如推拿安眠穴、清肝经、揉百会等。 情绪烦躁的推拿:介绍如何通过舒缓的推拿手法,帮助孩子缓解情绪,保持平和。如清心经、揉板门、推拿肝经等。 其他常见病症篇: 遗尿的推拿:讲解如何通过推拿膀胱经、关元、气海等穴位,来改善遗尿问题。 夜啼的推拿:提供针对夜啼的不同原因的推拿方案。 手足口病辅助调理:在医生指导下,辅助缓解症状的推拿方法。 第四章:不同年龄段小儿推拿的侧重点 孩子的成长伴随着身体机能的不断变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推拿时也需要有不同的侧重。 新生儿与婴儿(0-1岁): 特点:身体娇嫩,脏腑功能尚不完善,对外界刺激敏感。 推拿要点:手法更加轻柔,以抚摸、轻推为主,穴位选择以简单、常用、有代表性的为主。重点在于调理脾胃,增强抵抗力。 幼儿(1-3岁): 特点:活动量增加,易感冒、消化不良。 推拿要点:可在婴儿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力度,刺激穴位更广泛。重点在于预防和治疗常见病。 学龄前儿童(3-6岁): 特点:抵抗力相对增强,但仍需注意身体的调理。 推拿要点:可以进行一些更复杂的穴位组合和手法,注重穴位的深层刺激。可以开始针对一些慢性问题进行调理。 学龄儿童(6岁以上): 特点:学习压力增加,可能出现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推拿要点:可以结合中医理论,针对性地进行调理。例如,改善视力、缓解疲劳等。 第五章:小儿推拿的进阶技巧与拓展应用 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常见病症的推拿方法后,本章将带领您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索。 常见推拿工具的应用:介绍如何配合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如刮痧板、小梳子等,以增强推拿效果。 小儿推拿与其他疗法的结合:探讨小儿推拿如何与食疗、中药、运动等其他方法相结合,形成更全面的健康管理方案。 家长常见疑问解答:收集并解答家长在学习和实践小儿推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推拿后孩子哭闹怎么办?”、“推拿多久能看到效果?”等。 自我保健与疾病预防:强调小儿推拿不仅是治疗手段,更是日常保健的利器。教授家长如何通过日常推拿,增强孩子的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养生理念的融入:将小儿推拿与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相结合,帮助家长更深入地理解孩子的健康密码。 结语 小儿推拿,是一门充满爱与智慧的古老技艺。它不仅仅是应对孩子疾病的“特效药”,更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是父母送给孩子最珍贵的健康礼物。本书《小儿推拿精粹:呵护宝贝健康成长的智慧指南》,希望能够成为您学习小儿推拿的得力助手,引导您在探索孩子健康之路上,充满信心,游刃有余。 请记住,每一次的推拿,都是您对孩子深沉的爱与关怀的体现。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下,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