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操作係統(原書第4版)

現代操作係統(原書第4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Andrew S. Tanenbaum,Herbert Bos 著,陳嚮群 譯
圖書標籤:
  • 操作係統
  • 計算機科學
  • 計算機係統
  • 係統編程
  • 內核
  • 進程管理
  • 內存管理
  • 文件係統
  • 並發
  • 虛擬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73692
版次:1
商品編碼:12139635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計算機科學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1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是操作係統領域的經典教材,主要內容包括進程與綫程、內存管理、文件係統、輸入/輸齣、死鎖、虛擬化和雲、多處理機係統、安全,以及關於UNIX、Linux、Android和Windows的實例研究等。第4版對知識點進行瞭全麵更新,反映瞭當代操作係統的發展與動嚮。本書適閤作為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的操作係統課程教材,也適閤相關技術人員參考。

目錄

齣版者的話
譯者序
前言
作者簡介
第1章 引論1
1.1 什麼是操作係統2
1.1.1 作為擴展機器的操作係統2
1.1.2 作為資源管理者的操作係統3
1.2 操作係統的曆史4
1.2.1 第一代(1945~1955):真空管和穿孔卡片4
1.2.2 第二代(1955~1965):晶體管和批處理係統4
1.2.3 第三代(1965~1980):集成電路和多道程序設計6
1.2.4 第四代(1980年至今):個人計算機8
1.2.5 第五代(1990年至今):移動計算機10
1.3 計算機硬件簡介11
1.3.1 處理器12
1.3.2 存儲器14
1.3.3 磁盤15
1.3.4 I/O設備16
1.3.5 總綫18
1.3.6 啓動計算機19
1.4 操作係統大觀園20
1.4.1 大型機操作係統20
1.4.2 服務器操作係統20
1.4.3 多處理器操作係統20
1.4.4 個人計算機操作係統20
1.4.5 掌上計算機操作係統21
1.4.6 嵌入式操作係統21
1.4.7 傳感器節點操作係統21
1.4.8 實時操作係統21
1.4.9 智能卡操作係統21
1.5 操作係統概念22
1.5.1 進程22
1.5.2 地址空間23
1.5.3 文件23
1.5.4 輸入/輸齣25
1.5.5 保護25
1.5.6 shell25
1.5.7 個體重復係統發育26
1.6 係統調用28
1.6.1 用於進程管理的係統調用31
1.6.2 用於文件管理的係統調用32
1.6.3 用於目錄管理的係統調用32
1.6.4 各種係統調用34
1.6.5 Windows Win32 API34
1.7 操作係統結構35
1.7.1 單體係統36
1.7.2 層次式係統36
1.7.3 微內核37
1.7.4 客戶端–服務器模式38
1.7.5 虛擬機39
1.7.6 外核41
1.8 依靠C的世界41
1.8.1 C語言41
1.8.2 頭文件41
1.8.3 大型編程項目43
1.8.4 運行模型43
1.9 有關操作係統的研究44
1.10 本書其他部分概要45
1.11 公製單位45
1.12 小結46
習題46
第2章 進程與綫程48
2.1 進程48
2.1.1 進程模型48
2.1.2 進程的創建49
2.1.3 進程的終止51
2.1.4 進程的層次結構51
2.1.5 進程的狀態51
2.1.6 進程的實現53
2.1.7 多道程序設計模型54
2.2 綫程54
2.2.1 綫程的使用54
2.2.2 經典的綫程模型57
2.2.3 POSIX綫程60
2.2.4 在用戶空間中實現綫程60
2.2.5 在內核中實現綫程63
2.2.6 混閤實現63
2.2.7 調度程序激活機製64
2.2.8 彈齣式綫程64
2.2.9 使單綫程代碼多綫程化65
2.3 進程間通信67
2.3.1 競爭條件67
2.3.2 臨界區68
2.3.3 忙等待的互斥68
2.3.4 睡眠與喚醒71
2.3.5 信號量73
2.3.6 互斥量74
2.3.7 管程78
2.3.8 消息傳遞81
2.3.9 屏障82
2.3.10 避免鎖:讀–復製–更新83
2.4 調度84
2.4.1 調度簡介84
2.4.2 批處理係統中的調度88
2.4.3 交互式係統中的調度89
2.4.4 實時係統中的調度92
2.4.5 策略和機製93
2.4.6 綫程調度93
2.5 經典的IPC問題94
2.5.1 哲學傢就餐問題94
2.5.2 讀者–寫者問題96
2.6 有關進程與綫程的研究97
2.7 小結97
習題98
第3章 內存管理102
3.1 無存儲器抽象102
3.2 一種存儲器抽象:地址空間104
3.2.1 地址空間的概念104
3.2.2 交換技術106
3.2.3 空閑內存管理107
3.3 虛擬內存109
3.3.1 分頁110
3.3.2 頁錶112
3.3.3 加速分頁過程112
3.3.4 針對大內存的頁錶114
3.4 頁麵置換算法117
3.4.1 最優頁麵置換算法117
3.4.2 最近未使用頁麵置換算法118
3.4.3 先進先齣頁麵置換算法118
3.4.4 第二次機會頁麵置換算法118
3.4.5 時鍾頁麵置換算法119
3.4.6 最近最少使用頁麵置換算法119
3.4.7 用軟件模擬LRU120
3.4.8 工作集頁麵置換算法121
3.4.9 工作集時鍾頁麵置換算法123
3.4.10 頁麵置換算法小結124
3.5 分頁係統中的設計問題124
3.5.1 局部分配策略與全局分配策略124
3.5.2 負載控製126
3.5.3 頁麵大小126
3.5.4 分離的指令空間和數據空間127
3.5.5 共享頁麵128
3.5.6 共享庫128
3.5.7 內存映射文件130
3.5.8 清除策略130
3.5.9 虛擬內存接口130
3.6 有關實現的問題131
3.6.1 與分頁有關的工作131
3.6.2 缺頁中斷處理131
3.6.3 指令備份132
3.6.4 鎖定內存中的頁麵132
3.6.5 後備存儲133
3.6.6 策略和機製的分離134
3.7 分段134
3.7.1 純分段的實現136
3.7.2 分段和分頁結閤:MULTICS136
3.7.3 分段和分頁結閤:Intel x86138
3.8 有關內存管理的研究141
3.9 小結141
習題142
第4章 文件係統147
4.1 文件148
4.1.1 文件命名148
4.1.2 文件結構149
4.1.3 文件類型149
4.1.4 文件訪問151
4.1.5 文件屬性151
4.1.6 文件操作152
4.1.7 使用文件係統調用的一個示例程序152
4.2 目錄154
4.2.1 一級目錄係統154
4.2.2 層次目錄係統154
4.2.3 路徑名154
4.2.4 目錄操作156
4.3 文件係統的實現157
4.3.1 文件係統布局157
4.3.2 文件的實現157
4.3.3 目錄的實現160
4.3.4 共享文件162
4.3.5 日誌結構文件係統163
4.3.6 日誌文件係統164
4.3.7 虛擬文件係統165
4.4 文件係統管理和優化167
4.4.1 磁盤空間管理167
4.4.2 文件係統備份171
4.4.3 文件係統的一緻性174

前言/序言

本書的第4版與第3版有很大的不同。因為操作係統並非一成不變,所以書中隨處可見許多為介紹新內容而做的細小改動。我們刪除瞭有關多媒體操作係統的章節,主要是為瞭給新內容騰齣空間,同時也避免此書的篇幅變得不可控。還刪除瞭有關Windows Vista的章節,這是因為Vista的錶現並沒有達到微軟公司的預期。同樣被刪除的還有Symbian章節,因為Symbian已不再被廣泛使用。我們用Windows 8替換瞭Vista的內容,用Android替換瞭Symbian的內容。此外,我們還增加瞭關於虛擬化和雲的章節。以下是有關各章節更改的概要。
第1章的很多地方都進行瞭大量的修改和更新,除增加瞭移動計算外,沒有增加或刪減主要章節。
第2章在刪除一些過時內容的同時也增加瞭一些新內容。例如,增加瞭futex同步原語,還增加瞭一節介紹怎樣通過讀–復製–更新(Read-Copy-Update)的方式來避免鎖定。
第3章更關注現代的硬件部件,而減少瞭對段和MULTICS的介紹。
第4章刪除瞭有關CD-ROM的內容,因為它們已不常見。替代它們的是更加現代的解決方案(比如閃存盤)。不僅如此,我們還在討論RAID時添加瞭6級RAID的內容。
第5章的內容做瞭很多改動,CRT和CD-ROM等過時設備的介紹被刪掉瞭,同時加入瞭觸摸屏等新技術。
第6章的內容基本沒有改變,有關死鎖的主題基本上是穩定的,並沒有新的成果。
第7章是全新的,涵蓋虛擬化和雲等重要內容,並加入瞭一節有關VMware的內容作為案例。
第8章是對之前討論的多處理機係統的更新。如今我們更加強調多核與眾核係統,因為它們在過去的幾年中變得愈發重要。高速緩存一緻性近年來也已經成為一個重要問題,這裏將會有所涉及。
第9章進行瞭大量修改和重新組織,增加瞭對缺陷代碼、惡意軟件進行探查和防禦的新內容。對於空指針引用和緩衝區溢齣等攻擊行為提齣瞭更詳細的應對方法,並從攻擊路徑入手,詳細論述瞭包含金絲雀(canary)保護、不執行(NX)位以及地址空間隨機化在內的防禦機製。
第10章有很大改變,除瞭對UNIX和Linux的內容進行更新外,還新增瞭有關Android操作係統的詳細章節,該係統如今已廣泛用於智能手機與平闆電腦。
第11章在本書第3版中主要針對Windows Vista,然而這些內容已經被Windows 8尤其是Windows 8.1取代,本章介紹瞭有關Windows的最新內容。
第12章是對本書前一版本的第13章的修訂。
第13章是一份全新的推薦閱讀目錄。此外,我們也對參考文獻進行瞭更新,收錄瞭本書第3版推齣後發錶的233篇新論文。
此外,每章末的相關研究部分完全重寫瞭,以反映最新的操作係統研究成果。並且,所有章節都增加瞭新的習題。
本書提供瞭大量的教學輔助工具。針對教師的教學建議可以在如下網站上得到:www.pearsonhighered.com/tanenbaum。網站中包含幻燈片、學習操作係統的軟件工具、學生實驗、模擬程序以及許多有關操作係統課程的材料。
有很多人參與瞭本書第4版的編寫工作。我要介紹的第一位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位,是來自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Herbert Bos教授,他是本書的閤著者。他是一名全方位的係統專傢,尤其是在安全和UNIX方麵,有他的幫助真是太好瞭。他編寫瞭除以下所述內容之外的絕大部分新內容。
我們的編輯Tracy Johnson齣色地完成瞭她的工作,像以往一樣,她將所有零碎的東西整理在一起,解決瞭所有的麻煩,使得這項工作能夠按時完成。我們同樣為擁有一位長期閤作的製作編輯而感到幸運,那就是Camille Trentacoste。多虧她在諸多方麵的技巧,為我們節省瞭很多時間。我們很高興在許多年之後又能有她的加入。Carole Snyder在本書編寫過程中齣色地完成瞭協調工作。
第7章中有關VMware的內容(7.12節)是由Edouard Bugnion完成的,他來自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Edouard是VMware公司的創始人之一,他比其他人更瞭解VMware,我們感謝他所提供的巨大支持。
佐治亞理工學院的Ada Gavrilovska 是Linux內核專傢,她幫忙更新瞭第10章的內容。第10章中有關Android的內容是由來自Google的Android係統核心工程師Dianne Hackborn編寫的。Android現在是智能手機的主要操作係統,所以我們非常感謝Dianne所提供的幫助。如今第10章篇幅較長並且十分詳細,UNIX、Linux和Android的粉絲們都能從中學到很多。值得一提的是,本書中最長並且最有技術含量的章節是由兩位女士所寫的,而我們隻是完成瞭其餘容易的工作。
.  然而,我們並沒有忽略Windows。Microsoft的Dave Probert更新瞭上版中第11章的內容,這一版將詳細講解Windows 8.1。Dave擁有完備的Windows知識及足夠的遠見,可以辨彆齣微軟正確的地方和錯誤的地方。Windows的粉絲們肯定會喜歡這一章。
這本書由於所有這些專傢所做齣的貢獻而變得更好,所以再一次感謝他們的寶貴幫助。
同樣令我們感到幸運的是,我們擁有那麼多閱讀過原稿並提齣建議的評論者,他們是Trudy Levine、Shivakant Mishra、Krishna Sivalingam以及Ken Wong。

《數字遊民:打破地域限製,重塑工作與生活》 在信息爆炸和全球互聯的時代,“數字遊民”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越來越多追求自由和探索新生活方式的人們所擁抱的現實。本書深入剖析瞭數字遊民這一新興生活模式的核心要素,為你描繪一幅清晰的圖景,幫助你規劃、實踐並最終實現屬於自己的數字遊民之旅。 第一部分:數字遊民的黎明——理解與認知 何為數字遊民? 本部分將從概念、特徵、發展趨勢等方麵,係統梳理數字遊民的定義。我們不再將目光局限於“在傢辦公”或“遠程工作”,而是探討一種更深層次的生活哲學:如何將工作技能轉化為不受地理位置限製的收入來源,同時最大化地體驗世界、學習新知、豐富人生。我們將區分概念,例如與自由職業者、旅行博主等角色的異同,讓你更精準地定位自己是否適閤這條道路。 為什麼選擇數字遊民? 深入探討數字遊民吸引力的根源。這不僅僅是為瞭逃離朝九晚五的束縛,更是為瞭探索工作與生活的全新平衡點。我們將剖析其核心驅動力,例如對個人成長和學習的渴望,對生活體驗的追求,對效率和自主性的看重,以及對傳統職業路徑的重新思考。瞭解這些內在動機,將為你堅定信念,剋服前進道路上的睏難打下堅實基礎。 數字遊民的挑戰與機遇: 任何一種生活方式都伴隨著挑戰。本書將坦誠地剖析成為一名數字遊民可能麵臨的實際睏難,包括但不限於:收入不穩定、孤獨感、時區差異帶來的溝通障礙、簽證與稅務問題、信息安全、工作效率管理,以及如何維係長期人際關係等。同時,我們也會著重強調數字遊民所帶來的獨特機遇,例如:接觸多元文化、拓展國際視野、提升語言能力、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全球化人脈、以及最終實現更高的生活質量和個人價值。 第二部分:裝備你的行囊——能力與準備 尋找你的“遠程支點”: 核心在於找到一份能夠支持你全球移動的工作。本部分將詳細探討適閤數字遊民的職業類型,從傳統的IT開發、設計、寫作、翻譯,到新興的在綫教育、內容創作、虛擬助理、數字營銷等。我們將提供評估自身技能與市場需求的框架,指導你如何發掘並培養適閤遠程工作的硬技能和軟技能。此外,還會分享如何尋找可靠的遠程工作平颱、與客戶建立信任、以及製定有競爭力的服務定價策略。 技能升級與自我投資: 即使你已經擁有遠程工作的能力,也要認識到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本部分將提供一套關於數字遊民必備技能的進階指南。這包括:高效的時間管理與自律能力,卓越的溝通與協作技巧(尤其是在跨文化語境下),熟練運用各種遠程協作工具(如項目管理軟件、通訊平颱、雲存儲等),基礎的財務管理與預算規劃能力,以及快速適應新環境和解決突發問題的能力。我們將推薦相關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方法,幫助你不斷提升“遠程競爭力”。 法律、財務與後勤準備: 現實的考量同樣重要。本部分將為你的行前準備提供詳盡的指導。我們將講解不同國傢和地區的簽證要求、旅行保險的重要性與選擇、跨國匯款的便捷方式、以及數字遊民可能涉及的稅務問題(包括雙重徵稅、稅務居民身份等),並建議如何尋求專業的法律和財務建議。此外,還會涵蓋手機卡選擇、國際漫遊、網絡安全措施、以及遠程辦公空間的搭建等實用細節。 第三部分:踏上旅程——實踐與探索 目的地選擇與規劃: 選擇一個適閤自己的“數字遊民目的地”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本部分將介紹全球熱門的數字遊民目的地,分析它們的優劣勢,例如生活成本、網絡基礎設施、社區氛圍、簽證便利性、文化吸引力、以及安全性等。我們將提供一套係統的決策模型,幫助你根據自身需求(例如預算、氣候偏好、社交需求、工作強度等)來篩選和規劃你的第一站,甚至製定長期的旅行路綫。 融入當地與建立社區: 成為一名數字遊民,不僅僅是工作,更是生活。本部分將分享如何在陌生的環境中快速融入,建立自己的社交網絡,擺脫潛在的孤獨感。我們將介紹如何利用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s)、數字遊民社區、語言交換活動、本地社交平颱等途徑,結識誌同道閤的朋友,甚至找到生活和工作的夥伴。分享真實的社區互動案例,讓你感受到數字遊民生活的溫暖與連接。 高效工作與生活平衡: 在旅途中保持高效的工作狀態,並確保生活的質量,是一門藝術。本部分將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論。我們將探討如何在不同的工作環境中(咖啡館、共享辦公空間、民宿等)創造專注的工作區域,如何應對時區差異帶來的挑戰,如何利用碎片時間進行學習和放鬆,以及如何設定清晰的工作與休息界限,避免工作過度侵蝕生活。我們將強調“慢下來”的價值,在探索世界的同時,不忘享受生活的樂趣。 健康與安全無憂: 無論身在何處,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始終是首要考量。本部分將提供詳盡的健康與安全指南。我們將討論如何保持規律的作息,均衡的飲食,以及在旅行中保持運動的習慣。在安全方麵,我們將分享如何評估目的地風險,瞭解當地風俗習慣,掌握基本的自衛知識,以及如何在緊急情況下尋求幫助。 第四部分:長遠之道——可持續與發展 數字遊民的可持續性: 成為一名數字遊民並非短暫的冒險,而是可以長期實踐的生活方式。本部分將探討如何讓數字遊民生活更具可持續性。這包括如何在職業生涯中不斷成長,如何進行長期的財務規劃以應對不確定性,以及如何平衡旅行的頻率和深度,避免“旅行疲勞”。 迴饋與貢獻: 許多數字遊民在體驗世界的同時,也希望為當地社區做齣貢獻。本部分將探討數字遊民如何以負責任的方式參與當地社會,例如通過參與誌願活動、支持本地經濟、分享專業知識等。 數字遊民的未來: 展望數字遊民生活方式的未來發展趨勢,探討科技進步、全球政策變化等可能對其産生的影響,以及如何把握新機遇。 《數字遊民:打破地域限製,重塑工作與生活》是一本集理論、實踐、案例於一體的指南,它將幫助你係統地瞭解數字遊民的世界,理性評估自身條件,精心準備,勇敢齣發,並最終實現一個更加自由、充實、充滿探索的工作與生活方式。無論你是初涉此道的探索者,還是已在路上並尋求更優解的實踐者,本書都將是你不可或缺的夥伴。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說,在接觸《現代操作係統(原書第4版)》之前,我對操作係統的理解非常有限,停留在“啓動電腦”、“打開程序”這樣的用戶層麵。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認知。作者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將操作係統這個龐大而復雜的係統,分解成瞭一個個邏輯清晰、易於理解的部分。從最基本的進程概念,到復雜的內存管理和文件係統,再到網絡協議棧的實現,每一步都充滿瞭探索的樂趣。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資源管理”這一核心概念的深入闡述。操作係統如何公平而高效地分配CPU時間、內存空間、磁盤 I/O 等資源,是保證係統整體性能的關鍵。作者通過對各種調度算法、內存分配策略的詳細介紹,讓我深刻理解瞭其中的權衡和取捨。閱讀過程中,我經常會停下來思考,如果我是設計者,我會在哪些地方做齣不同的選擇,以及這些選擇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這種思考方式,讓我對操作係統的理解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的探索和分析。

評分

我是一名在校的計算機專業學生,在學習操作係統的課程時,《現代操作係統(原書第4版)》一直是我最主要的參考書。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其內容的係統性和理論的嚴謹性。它為我打下瞭堅實的理論基礎,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課堂上的講解,並且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夠有章可循。書中對各種算法和數據結構的運用,也讓我看到瞭理論知識在實際係統中的重要性。例如,在講解文件係統時,B-tree等數據結構的應用,讓我理解瞭如何高效地組織和檢索海量數據。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係統調用”這一概念的詳細講解。它清晰地描繪瞭用戶程序如何通過係統調用與操作係統內核進行交互,以及內核如何響應這些請求。這讓我對用戶空間和內核空間之間的界限有瞭清晰的認識,也理解瞭為什麼在操作係統設計中,安全性和隔離性如此重要。這本書的學習過程,讓我對操作係統的理解從“知道有”變成瞭“知道怎麼迴事”。

評分

這本書的魅力遠不止於理論知識的傳授,更在於它如何引導讀者去思考“為什麼”。作者在講解每一個概念時,都會追溯其曆史淵源和設計動機,這讓我理解瞭操作係統並非憑空齣現,而是無數先驅者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演進和優化的結果。比如,在討論文件係統時,作者不僅介紹瞭各種文件係統的結構和操作,還深入探討瞭文件係統一緻性、崩潰恢復機製等關鍵問題,這些都是在保證數據安全和係統穩定方麵至關重要的設計。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並發和同步機製的詳盡闡述。多綫程、多進程環境下的競態條件、死鎖等問題,確實是操作係統中最具挑戰性的部分之一。作者通過生動形象的比喻和嚴謹的數學模型,將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變得易於理解,並詳細講解瞭各種同步原語,如互斥鎖、信號量、條件變量等,以及它們在實際應用中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讀到這裏,我仿佛看到瞭一個工程師在精密地設計和調試一個復雜的係統,每一個細節都凝聚著智慧和經驗。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操作係統並非一個簡單的軟件,而是一個復雜而精巧的工程藝術品,每一個組件的協同工作,都旨在為上層應用提供一個穩定、高效、安全的運行環境。

評分

《現代操作係統(原書第4版)》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展示瞭操作係統設計的“藝術”。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實現,更包含瞭對效率、可靠性、安全性和易用性的全麵考量。作者在講解每一個模塊時,都會深入分析其設計背後的權衡,例如,為瞭提高內存訪問速度而設計的緩存機製,為瞭保證數據一緻性而引入的事務機製,以及為瞭抵禦安全威脅而采取的各種防護措施。我發現,操作係統設計者需要在許多相互衝突的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點,這需要深刻的洞察力和豐富的經驗。書中對各種“陷阱”(trap)和“中斷”(interrupt)的講解,讓我深刻理解瞭硬件和軟件之間的協同工作是如何實現的。當硬件發生某種事件時,如何通過中斷機製通知CPU,CPU又如何響應並轉入內核模式處理,這整個流程讓我感覺非常精妙。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操作係統不僅僅是一個程序,更是一個精心設計的、能夠與硬件緊密協作的復雜係統。

評分

我一直對計算機底層原理著迷,尤其是在我開始深入學習編程之後。之前閱讀瞭一些關於數據結構和算法的書籍,感覺受益匪淺,但總覺得對操作係統的認識停留在概念層麵,缺乏係統性的理解。直到我遇到瞭《現代操作係統(原書第4版)》,它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操作係統世界的大門。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讓我感到驚嘆。它不僅僅講解瞭操作係統的基本概念,還深入剖析瞭各種實現細節和背後的設計哲學。從進程管理到內存管理,從文件係統到I/O設備,再到分布式係統和安全,作者用一種非常清晰且邏輯嚴謹的方式,層層遞進地展現瞭操作係統的全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並沒有迴避那些復雜的技術細節,而是通過大量的圖示、代碼示例以及深入的分析,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讓我能夠真正理解其中的原理。例如,在講解進程調度的部分,作者詳細闡述瞭多種調度算法的優缺點,以及它們在不同場景下的適用性,這讓我對如何高效地管理和分配CPU資源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同樣,在內存管理章節,虛擬內存、分頁、分段等概念的講解,配閤內存地址轉換的詳細過程,徹底解開瞭我之前的一些睏惑。這本書的閱讀過程,與其說是在學習,不如說是在進行一次令人振奮的頭腦探險。我感覺自己對計算機的理解進入瞭一個新的層次,也更加自信地去探索更深奧的計算機科學領域。

評分

我是一個對計算機係統性能優化非常感興趣的開發者,《現代操作係統(原書第4版)》這本書為我提供瞭寶貴的知識和深刻的見解。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總是在代碼層麵尋找性能瓶頸,但很多時候,問題的根源卻在於操作係統層麵的資源調度和管理。例如,當我的程序齣現響應緩慢的問題時,通過閱讀書中關於進程調度和I/O子係統的章節,我能夠更好地理解CPU時間片的分配、I/O請求的排隊和處理方式,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優化。書中對“死鎖”的詳細分析,讓我深刻理解瞭避免和解決死鎖的各種策略,這對於編寫並發程序至關重要。此外,書中對內存管理部分,特彆是虛擬內存的深入探討,讓我認識到程序的內存訪問模式對性能有著巨大的影響。理解瞭TLB、頁錶等機製,我能夠更好地設計程序的內存布局,減少緩存失效的發生。總而言之,這本書讓我擁有瞭更宏觀的視角,能夠從操作係統層麵去審視和解決性能問題,大大提升瞭我作為開發者的能力。

評分

這本書對我而言,最大的價值在於它幫助我建立瞭對操作係統內部運作機製的全麵而深刻的認知。我曾經在工作中遇到過一些性能瓶頸,但由於對操作係統底層不甚瞭解,很難找到問題的根源。閱讀瞭《現代操作係統(原書第4版)》之後,我能夠更準確地定位問題,並提齣有效的解決方案。比如,在處理高並發請求時,我能夠更好地理解進程間通信(IPC)機製的效率差異,並根據具體場景選擇閤適的IPC方法,從而優化程序的性能。書中對各種同步和互斥機製的詳細講解,讓我能夠寫齣更健壯的多綫程程序,避免潛在的死鎖和競態條件。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培養瞭我一種“係統性”的思考能力。當我麵對一個復雜問題時,我不再局限於某個孤立的模塊,而是能夠從操作係統的整體架構齣發,去分析問題産生的原因,並找到最優的解決路徑。這種能力對於任何一個想要深入理解計算機科學的人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

評分

作為一名對係統底層開發充滿興趣的初學者,《現代操作係統(原書第4版)》無疑是我近期最重要的學習夥伴。我發現,這本書的語言雖然嚴謹,但並不晦澀,作者非常善於通過生活中的類比來解釋復雜的計算機概念,這極大地降低瞭我的學習門檻。例如,在講解I/O設備管理時,作者將設備控製器比作一個“翻譯官”,負責計算機與外部設備之間的溝通,而I/O子係統則像一個“調度中心”,協調著各種設備的輸入輸齣。這樣的類比讓我一下子就抓住瞭核心思想,不再被繁瑣的技術術語所睏擾。書中的圖錶更是功不可沒,它們清晰地展示瞭數據流、結構關係和工作流程,使得原本枯燥的技術原理變得直觀易懂。我尤其喜歡那些流程圖和狀態圖,它們幫助我可視化地理解進程的生命周期、內存頁麵的轉換等過程。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偵探,在作者的引導下,一步步揭開操作係統神秘的麵紗,從硬件層麵到用戶空間,從用戶指令到係統調用的轉換,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探索的樂趣。它不僅讓我學會瞭“是什麼”,更讓我理解瞭“為什麼會這樣”,這對於培養紮實的計算機基礎至關重要。

評分

我一直認為,對於一個程序員來說,理解操作係統的工作原理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直接影響著我們編寫的程序的性能和穩定性。而《現代操作係統(原書第4版)》這本書,可以說是教科書級彆的經典之作。我在這本書中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提升。它教會我如何從宏觀的角度去審視一個係統,如何分析不同設計選擇的利弊,以及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做齣最優的決策。例如,在講解虛擬內存時,書中不僅詳細介紹瞭TLB(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和頁錶的作用,還深入分析瞭TLB未命中(miss)和頁錯誤(page fault)的處理過程,以及它們對係統性能的影響。這讓我深刻理解瞭為什麼TLB的設計如此重要,以及如何通過優化程序訪問內存的模式來提高效率。此外,書中對分布式操作係統和網絡操作係統的討論,也極大地拓展瞭我的視野,讓我認識到操作係統在構建現代分布式應用和雲原生架構中的核心作用。它讓我明白,即使是看似簡單的網絡通信,背後也蘊含著復雜的操作係統層麵的支持和優化。

評分

在我學習操作係統的漫漫長路上,《現代操作係統(原書第4版)》是一本我反復翻閱的寶藏。它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我迷茫時給予指引,在我睏惑時提供解答。書中對操作係統曆史的梳理,讓我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理解當前操作係統的設計思路和演進方嚮。它讓我明白,很多看似理所當然的機製,都是經過瞭無數次的迭代和優化纔形成的。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各種操作係統內核設計思想的探討,比如微內核和宏內核的優劣勢分析,這讓我對操作係統的架構選擇有瞭更深入的理解。此外,書中對實時操作係統和嵌入式操作係統的介紹,也讓我看到瞭操作係統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我感覺自己通過這本書,不僅學到瞭理論知識,更學到瞭如何去設計和構建一個可靠、高效的操作係統。這種知識的遷移能力,是我認為本書最大的收獲之一。

評分

計算機網絡:自頂嚮下方法(原書第6版)

評分

操作係統理論知識,隻不過作者對linus怨念太深,書離各種傲嬌,讓人覺得不夠中立

評分

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

評分

非常好經典作品

評分

東東不錯,價廉物美,經常來買,下次還來,便宜大碗

評分

¥62.40

評分

這本書看起來好爽啊,感覺像敘述故事一樣,引人入勝

評分

經典,但是不好用

評分

不錯,,,以後要加油喲~~~~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