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 中国民居之美(精) | ||
| 作者: | 孙大章 | 开本: | 16开 |
| 原价: | 256 | 页数: | 480 |
| 现价: | 235.008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 ISBN号: | 9787112124527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 | 版次: | 1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印次: | 1 |
对于一个想进入兰花鉴赏领域的“门外汉”来说,这本书的入门引导部分做得尤为友好。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从“什么是好的兰花”这一哲学问题开始,循循善诱地引导读者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作者用大量篇幅对比了“形、色、香、韵”在不同历史时期评审标准的变化,这帮助我迅速理解了当下圈内人评价一株兰花的核心要素。我过去总觉得兰花的美很玄妙,难以捉摸,读完这几章后,心里豁然开朗。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且博学的老师,在我刚踏入这个深邃的圈子时,为我架设了一座坚实而清晰的桥梁,让我不再感到迷茫,反而充满了探索的渴望。
评分从实操层面上讲,这本书的实用性高得惊人,尤其是在病虫害防治和不同地域环境适应性上。不同于那种只针对南方气候的通用手册,它非常细致地划分了南北方养护的差异,甚至提到了不同类型基质的配比调整,这一点对于身处北方的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前几年为了一株叶艺兰的黄化问题焦头烂额,翻阅了无数资料都不得要领。直到在书中找到了专门针对“素心奇花”在弱光环境下可能出现的微量元素失衡的描述和解决方案,立刻茅塞顿开。这种基于多年一线经验的总结,远比那些理论化的文字要有力量得多,它教会我的不是“做什么”,而是“为什么这么做”,真正达到了“授人以渔”的目的。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了,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学术论文式的罗列,而是将历史的演进和品种的变迁融合成了一部精彩的“兰花兴衰史”。作者在描绘那些已然消逝的经典名品时,那种笔触里的惋惜与怀念,读来让人动容。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回了明清时期的文人雅士的厅堂,听他们品鉴“莲瓣”的清雅,赞叹“梅瓣”的俊逸。这种将文化底蕴和植物学知识巧妙结合的叙事手法,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标榜“权威”的指南那样,只告诉你如何浇水施肥,而是引导读者去理解,每一株名贵的兰花背后,都承载着几代人的情感寄托和审美变迁。这种“以史观花”的视角,让我对家中的几盆老素,又多了一层全新的敬重。
评分这本《古今兰花名品(修订版)》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又不失典雅的气质,很符合我对传统园艺书籍的期待。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即便是那些精细的手绘图和高清的彩色照片,印制出来依然色彩饱满,细节纤毫毕现。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布局上的用心,每一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文字信息的密度,又不会让人感到压迫。翻阅的过程中,那种对兰花艺术的敬畏感油然而生,仿佛能从纸张的纹理中感受到历代兰友的匠心独运。对于一个痴迷于兰卉数十年、从老一辈手中接过养兰衣钵的爱好者来说,这种对书籍本身的尊重,是阅读体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可以世代流传的收藏品,从触感到视觉,都体现出对“品”味的极致追求。
评分我注意到,这次修订版在资料的更新和校对上花费了巨大的精力,这是非常值得称赞的。市面上很多经典书籍一再重印,但内容往往停滞不前,无法反映近二十年来的园艺发展。然而,这本书非常负责任地引入了许多近些年新发现或重新确认的珍稀品种信息,并且对一些原先存在争议的分类进行了更加严谨的考证。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与专业花友交流的人来说,这些细节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专业对话的“共同语言”。光是关于春兰“宋梅”系谱的追溯部分,就比我过去参考的几本英文专著还要详尽,这种细致入微的考据精神,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