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阅读:3500单词话中国

中国文化阅读:3500单词话中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建滨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文化
  • 文化普及
  • 国学
  • 传统文化
  • 历史
  • 风俗
  • 语言学习
  • 中华文明
  • 文化之旅
  • 阅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69646
版次:1
商品编码:12151189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弘扬中华文化,用英语介绍与中华文化有关的知识,从而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了解中华文化和国情,因而可以在与国际友人交往中介绍自己的祖国。

目录

1. The Spirit of Lei Feng (Part One)
2. The Spirit of Lei Feng (Part Two)
3. Hemudu Culture
4. Qinghai-Tibet Railway
5. Ningbo National Hi-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6. Some Basic Values of the Chinese People (Part One)
7. Some Basic Values of the Chinese People (Part Two)
8. Some Basic Values of the Chinese People (Part Three)
9. Some Basic Values of the Chinese People (Part Four)
10. Chinese Elements Around the World (Part One)
11. Chinese Elements Around the World (Part Two)
12.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13. Chinese Family Value
14. To Be Courteous
15. Chinese Family Relationships and Titles
16. Literary Revolution and the Literature at That Time
17.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Part One)
18.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Part Two)
19. Heavenly Stems and Earthly Branches
20. Chinese Buddhist Architecture
21. Tianfeng Tower in Ningbo
22. Seven-Pagoda Temple in Ningbo
23. Mount Wuyi in Wuyishan
24. Heavenly Lake in Baishan
25. Nadam Fair
26. Imperial Tombs of the Western Xia (Part One)
27. Imperial Tombs of the Western Xia (Part Two)
28. Imperial Tombs of the Western Xia (Part Three)
29. Jingpo Lake in Ning'an
30. Fujian Tulou
31. Eating in Chinese Restaurants
32. Chinese Art of Dining
33. Status of Tofu in Chinese Food
34. Defeating the Enemy Without Fighting a Battle
35. The Magic of Chinese Qigong
36. Introduction of Ningbo (Part One—History)
37. Introduction of Ningbo (Part Two—Geography and Climate)
38. Introduction of Ningbo (Part Three—Economy)
39. Introduction of Ningbo (Part Four—Tourism Industry)
40. Introduction of Ningbo (Part Five—Culture)
41. Zhu Kezhen
42. Su Buqing
43. Li Shutong (Part One)
44. Li Shutong (Part Two)
45. Hu Shi
46. Zhou Xinfang
47. Jack Ma
48. Ah Q's Therapy of Spiritual Victory
49. Mao Dun's Works
50. Ba Jin's Family
Key to the Exercises
Vocabulary
中国文化沉浸式体验:3500词汇的深度探索 本书并非对《中国文化阅读:3500单词话中国》一书内容的直接介绍,而是旨在为您呈现一个独立且引人入胜的中国文化学习体验。 在中国文化浩瀚的海洋中,语言无疑是最重要的舟楫。然而,仅仅掌握词汇量,如同拥有了船上的桨,却未能真正领略波涛下的深邃与壮阔。本书将带您超越简单的词汇堆砌,开启一段沉浸式的文化探索之旅。我们将精选与中国文化精髓紧密相关的3500个核心词汇,并围绕这些词汇,构建起一个个生动的场景、故事和文化片段,让您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同时,深刻感受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底蕴、历史积淀和社会变迁。 您将在这里发现的,远不止一个词汇表。 “礼”的千姿百态: 我们将从“礼仪”、“礼节”、“礼貌”出发,深入探讨“三纲五常”、“尊师重道”、“待人接物”等概念,了解中国社会关系网的基石。您将学习如何在不同场合恰当地表达敬意,理解“含蓄”、“委婉”等东方沟通智慧,甚至窥探宫廷礼仪、民间习俗的独特魅力。 “仁”的温度与广度: “仁爱”、“仁慈”是核心,但“仁”的影响远不止于此。我们将剖析“民本思想”、“家国情怀”、“泛爱众生”,理解中国传统道德观的层层递进。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推己及人,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您将触摸到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温度。 “道”的哲学与宇宙观: “天道”、“人道”、“道德”是起点,但“道”的意境深远。我们将探索“阴阳五行”、“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理解中国古代圣贤如何看待宇宙万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您将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悟“道”的智慧,从“静水流深”中汲取力量,从“大巧若拙”中寻找真谛。 “美”的东方韵味: “美丽”、“美好”是基础,但中国的美学追求更为精妙。我们将领略“写意”、“留白”、“意境”在绘画、书法、诗词中的运用,感受“淡泊”、“宁静”、“雅致”的生活美学。从“曲径通幽”的园林布局,到“水墨丹青”的诗意山河,您将品味独具东方神韵的美。 “节”的时光与仪式: “节日”、“节气”、“节操”是串联起中国人民生活的重要线索。我们将一同穿越“春节”的阖家团圆、“清明”的缅怀先祖、“端午”的龙舟竞渡、“中秋”的赏月寄情。您将了解二十四节气如何指导农耕文明,体悟“岁寒知松柏”的坚韧品格,感受中国人对时间流转的独特感知。 “器”的智慧与技艺: “器具”、“器物”、“神器”不仅仅是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我们将审视“四大发明”如何改变世界,欣赏“青铜器”的古朴厚重,“陶瓷”的温润细腻,“丝绸”的轻盈华美。您将了解“茶道”、“香道”、“围棋”等传统技艺中所蕴含的专注与哲学,感受中国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语”的意象与表达: “语言”、“词语”、“俗语”是文化表达的直接途径。我们将解析“成语”、“歇后语”、“谚语”背后的故事与智慧,理解“含蓄”、“比兴”、“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独特魅力。您将学习如何用更地道、更富有文化内涵的方式表达您的思想和情感。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 情境化学习: 每个词汇都将置于真实的文化语境中,通过短文、故事、对话等形式呈现,让您在“用”中学,在“感受”中学。 主题式深入: 我们将围绕特定主题,如“家庭伦理”、“君臣之道”、“人生哲学”、“艺术鉴赏”等,将相关的词汇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网络。 文化关联性: 词汇的选取并非孤立,而是强调其在中国历史、哲学、艺术、民俗等方面的关联性,帮助您建立起立体化的文化认知。 思维方式引导: 通过对词汇的深入解读,引导您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 语言能力提升: 在文化熏陶的同时,您的词汇量、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为更深入的学习和交流打下坚实基础。 无论您是初次接触中国文化,还是希望深化理解,本书都将成为您不可或缺的伙伴。 这不仅仅是一本学习工具书,更是一扇通往博大精深中国文化世界的窗口。在这里,每一个词汇都将成为一个故事,每一次阅读都将是一次旅行。我们相信,通过对这3500个核心词汇的深度探索,您将不再仅仅是“了解”中国文化,而是真正地“沉浸”其中,感受其独特的魅力与智慧。 准备好,与我们一同开启这场别开生面的中国文化之旅吧!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书,应该能够带给读者不一样的视角和深刻的启示。《中国文化阅读:3500单词话中国》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没有选择宏大的历史叙述,而是从细微的词汇入手,巧妙地勾勒出中国文化的轮廓。 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和”的探讨。在当今社会,“和”的意义愈发重要。作者通过对“和”字在中国文化中的多重含义的解读,让我看到了“和”的博大精深。它不仅仅是人际关系的和谐,更是社会秩序的稳定,乃至天地万物的融洽。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古代典故和名言,比如“和为贵”、“和而不同”,这些都让我对“和”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开始反思,自己在与人交往中,是否足够注重“和”,是否能够求同存异,达到一种更加圆融的状态。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中国文化,不仅仅是了解历史和知识,更是要将这些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构建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评分

我通常不是那种会主动去钻研文化典籍的读者,更偏爱一些轻松有趣的读物。然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用一种非常亲切、非说教的方式,将那些看似遥远的中国文化元素,变得触手可及。作者似乎深谙读者心理,知道一味地堆砌史实或者哲学理论,只会让人望而却步。因此,他选择了一条更为巧妙的路径,那就是从最基本的、最日常的词汇入手,就像是在为我们这些“文化门外汉”搭建一座座小小的桥梁。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茶”的论述。我一直以为喝茶只是一个简单的生活习惯,但通过作者的笔触,我才了解到,在中国,“茶”早已超越了饮品的范畴,它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社交艺术,甚至是一种精神寄托。从茶的起源、不同品种的特点,到泡茶的讲究、茶道的仪式感,再到茶与诗词、书画、佛禅的渊源,书中娓娓道来,仿佛带我置身于古色古香的茶馆,品味着一杯香茗,感受着茶香中弥漫的文化气息。我开始注意到,原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使用的许多与“茶”相关的词语,背后都蕴含着如此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故事。例如,“茶余饭后”不仅仅是说休息的时间,更包含了休闲、社交的意涵;“品茶论道”更是将品茶提升到了精神交流的层面。

评分

我一直是个对文化有探索欲的读者,但常常苦于找不到一个好的切入点。市面上的书籍要么过于宏大叙事,要么过于碎片化,总让我难以形成系统的认知。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空白,它以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将庞杂的中国文化浓缩成一个个鲜活的词汇,让我得以窥见其精髓。 书中对“德”的阐释,让我印象尤为深刻。这是一个在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但往往容易被简化理解。作者通过追溯“德”字的本义,结合儒家、道家等不同学派的观点,让我看到了“德”的丰富内涵。他不仅仅是将“德”与道德品质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他将“德”上升到了为人处世、治国安邦的高度。书中引用了许多关于“德”的古代故事和名言,比如“积德行善”、“德不孤,必有邻”,这些都让我对“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开始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真正注重“德”的修养,是否做到了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中国文化,不仅仅是了解历史和知识,更是要将这些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品格之中。

评分

一开始,我以为这会是一本类似于“成语故事大全”的书,但读下去之后,我发现它的深度远超我的想象。作者不是在简单地解释词语的字面意思,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带着我一步步走进中国文化的殿堂,感受它的脉搏。他总能抓住那些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词汇,然后围绕这些词汇,展开一系列的联想和阐释。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仁”字的解读。这绝对是中华文化中最核心、也最容易被误解的字之一。我过去总以为“仁”就是“爱人”,但作者通过对“仁”的字形演变、孔孟的论述以及历代哲学家对“仁”的理解,让我看到了“仁”的博大精深。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同情心,更是包含了一种积极主动的关怀,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一种对社会和谐的责任感。书中引用了许多古代的典故和故事,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看似简单,却道出了“仁”的实践原则。读到这里,我开始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是否真正践行了“仁”的精神。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中国文化,不仅仅是记住一些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评分

我不是那种会轻易对一本书发表评价的人,但《中国文化阅读:3500单词话中国》这本书,真的让我有话想说。它就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中国文化的深邃与魅力。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吸引人,他没有用枯燥的学术语言,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那些看似遥远的文化概念,变得生动有趣。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道”的解读。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但我通过作者的讲解,逐渐对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没有直接去阐述《道德经》,而是从“道”在生活中的体现入手,比如“顺其自然”、“大道至简”。通过大量的例子,我才了解到,“道”并非是虚无缥缈的,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书中还探讨了“道”与“德”、“仁”、“礼”等概念之间的联系,让我对中国传统哲学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读完这部分,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道”,并努力去遵循它。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中国文化,不仅仅是记住一些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书,不仅仅是能够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发思考,甚至改变我们的认知。《中国文化阅读:3500单词话中国》无疑就是这样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他没有选择宏大的历史框架,而是从微观的词汇入手,展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书中对“学”的讨论,令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一直坚信“活到老,学到老”,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学”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意义。作者并没有将“学”仅仅理解为知识的获取,而是将其上升到了人格的塑造、精神的升华。他通过对“学”字的不同解读,比如“学而时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让我看到了“学”的持续性、主动性和社会性。书中还探讨了“学”与“思”、“知”与“行”的关系,让我对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是否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是否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并将其回馈于社会。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进步,更是为了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带我穿越时空,体验不同文化风情的书籍情有独钟。这本《中国文化阅读:3500单词话中国》正是这样一本让我着迷的书。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带领我漫步在中国文化的千年长河中。 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对“诗”的解读。我一直对中国古诗词情有独钟,但往往只能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作者却通过对“诗”的起源、演变,以及“诗”与音乐、绘画、情感的紧密联系,让我看到了“诗”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他不仅仅是解释了诗的格律和意境,更重要的是,他让我体会到了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经典诗句,并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心境中进行解读,让我仿佛能够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开始意识到,原来许多我们熟悉的诗句,背后都有着如此丰富的故事和深刻的内涵。读完这部分,我仿佛能够更深切地体会到,为什么中国古代文人如此热爱写诗,因为“诗”是中国人表达情感、抒发抱负、寄托情怀的重要方式。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在我的阅读世界里投下了一颗小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我一直对中国文化有着莫名的好感,但总觉得隔靴搔痒,了解得不够深入,不够透彻。市面上关于中国文化的书车载斗量,但很多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流于表面,总让我提不起精神。直到我翻开这本《中国文化阅读:3500单词话中国》,才感觉像是找到了一个恰到好处的入口。书名里的“3500单词”一开始让我有些疑惑,以为会是很枯燥的词汇学习,但读下来才发现,这是一种巧妙的叙事方式。作者并没有生硬地罗列词汇,而是将一个个具有代表性的、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汉字,串联成一个个故事,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文化图景。 比如,书中对“家”字的解读,让我眼前一亮。我之前理解的“家”,不过是一个遮风挡雨的物理空间,是家庭成员的集合。但作者通过对“家”字结构、演变以及相关词语的梳理,让我看到了“家”在中国文化中承载的不仅仅是居住功能,更是血脉、伦理、情感的纽带。它象征着归属感、安全感,是个人情感的港湾,也是社会单元的基础。从“孝”与“悌”对家庭关系的影响,到“和”作为家庭和谐的最高追求,再到“礼”在家庭内部的约束与秩序,作者层层剥茧,将“家”这个看似简单的字,延展出了无数关于亲情、责任、传承的文化内涵。读完这部分,我仿佛能看到古代庭院里的生活场景,感受到长幼尊卑的秩序,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为何“家”在中国人心目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

评分

我向来对历史类的书籍有些敬而远之,总觉得它们过于厚重,难以消化。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了得,他能够将那些复杂的历史事件、深奥的哲学思想,用一种极为平实、生动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丝毫不感到吃力,反而充满兴趣。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道”的阐释。这绝对是一个极具哲学意味的词汇,我之前一直觉得它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但作者没有直接去分析《道德经》,而是从“道”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入手,比如“顺其自然”、“大道至简”。他通过大量的例子,比如自然界的规律、人生的选择,来解释“道”的含义,让我逐渐领悟到,“道”并非是虚无缥缈的,而是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书中还探讨了“道”与“德”、“仁”、“礼”等概念之间的联系,让我对中国传统哲学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读完这部分,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道”,并努力去遵循它。

评分

平时我读书的范围比较杂,从科幻到历史,从小说到散文,只要是内容吸引我的,我都愿意尝试。这本书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了我,让我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是那种一览无余的讲述,而是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展现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我非常喜欢书中关于“礼”的探讨。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可能觉得“礼”已经过时了,是繁文缛节。但作者通过对“礼”在古代社会的作用、在人际交往中的意义,以及在不同场合下的具体表现,让我看到了“礼”的深层价值。他不仅仅是讲了“礼”的规则,更重要的是讲了“礼”背后的精神,即尊重、谦逊、和谐。书中提到,一个人的“礼”,往往能反映出他的教养和品德。我开始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足够注重“礼”,无论是对长辈的尊敬,还是对同辈的友善,亦或是对陌生人的客气,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都构成了“礼”的体现。读完这部分,我仿佛能够理解,为什么“礼”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内在的修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