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卷(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

黄疸卷(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单书健 著
图书标签:
  • 黄疸
  • 中医
  • 临证
  • 古今名医
  • 医学史
  • 病症鉴别
  • 诊断学
  • 传统医学
  • 肝胆疾病
  • 黄疸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06791458
版次:1
商品编码:1215366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名老中医之实践经验,乃中医学术精华之重要部分。本书广为征集,精心编选黄疸证相关论述及医案,以期进一步充实提高、振兴中医学术,继承古今当代临床大家之实践经验。本书可供临床中医师、中医院校学生及广大中医爱好者学习研究。

目录

韩祗和  阴黄证治发微………………………………………………………6

张子和  攻下治疗黄疸举隅…………………………………………………9

李东垣  脾胃虚损,湿热黄疸案……………………………………………11

王好古  阴证发黄略例………………………………………………………13

罗天益  黄疸宝鉴……………………………………………………………14

孙一奎  总属湿热,宣导清利………………………………………………17

王肯堂  黄疸临证准绳………………………………………………………19

龚廷贤  五疸方治……………………………………………………………23

张景岳  黄疸论治……………………………………………………………28

喻嘉言  阐扬《金匮》奥旨,指陈攻补法律……………………………34

张 璐  辨析诸黄,取法仲景………………………………………………39

陈士铎  治从五脏,扶正泄浊………………………………………………43

尤在泾  黄疸方治,羽翼《金匮》…………………………………………52

陈德求  黄疸临证传灯………………………………………………………59

黄元御  黄疸根源……………………………………………………………62

沈金鳌  论黄疸源流,述证治大法………………………………………65

汪文琦  黄疸会心录…………………………………………………………74

莫枚士  疸症阐发无遗义……………………………………………………76

吴鞠通  黄疸条辨……………………………………………………………78

蒋式玉  治疸必分阴阳论……………………………………………………81

周学海  黄疸黑疸辨…………………………………………………………83

张仲华  猪膏发煎治疗黄疸案………………………………………………85

柳宝诒  浊热久壅,胃阴已伤黄疸案……………………………………87

马培之  芳化苦泄,运脾和中治疗黄疸…………………………………89

余听鸿  百仅一二用栀黄,苦温淡渗总无妨……………………………91

丁甘仁  祛瘀通经,运脾化湿治疗黄疸…………………………………93

张锡纯  硝石矾石黄疸方,疏肝清热鲜麦苗……………………………95

贺季衡  阳黄审热湿孰重,阴黄别寒湿中虚…………………………103

周小农  祛瘀祛湿,补脾补气愈黑疸…………………………………115

关幼波  活血祛痰清湿热,假邪出路审三焦…………………………116

李培生  湿热壅遏,三焦分治……………………………………………122

杨志一  病毒肝炎六经治,黄疸寒湿每偏多…………………………126

吴佩衡  大剂附子治阴瘅…………………………………………………130

俞长荣  灿灿橘子色,并非尽阳黄……………………………………132

徐仲才  黄疸非尽属湿热,温燥祛湿每多求…………………………137

张耀卿  温调脾肾,疏泄肝胆……………………………………………140

潘澄濂  清解湿毒,疏肝运脾……………………………………………143

胡希恕  疏肝和胃去瘀血,著效每仗伤寒方…………………………152

时振声  辨证准确需入细,胶执一法难应机…………………………154

李 可  灸黄法与三畏汤治疗产后阴黄重症…………………………162

张.琪  芳香宣化,解毒化瘀……………………………………………169

姜春华  大黄草药主清利,醒脾健胃兼顾之…………………………173

沈炎南  着眼湿热疫毒,祛邪宜早宜彻………………………………175

汪承柏  慢性肝炎高黄疸,审识标本重热瘀…………………………179

任继学  疏利肝胆虽为主,补中升阳亦求之…………………………182

吕承全  阴阳虚实须明辨,急黄危症赖斡旋…………………………184

周仲瑛  热毒瘀结,重肝病机……………………………………………189

姚荷生  湿热羁留,疏达膜原……………………………………………206

蒋志伊  血虚黄疸,养营化湿……………………………………………208

李翼农  黄疸验方…………………………………………………………211

董廷瑶  理气活血,妙治胎黄……………………………………………214

姚贞白  黄疸医案四则……………………………………………………216

郭方伯  黄疸效方矾硫丸…………………………………………………222

李济仁  清热利湿法,灵茵退黄方……………………………………224

张泽生  透表清化治急黄…………………………………………………227

刘赤选  血瘀络阻古方治,四乌贼骨一藘茹…………………………229

邢锡波  清心开窍神昏法,逐邪解毒醒后方…………………………231

熊寥笙  利疸退黄汤与疏肝理脾汤……………………………………235

李庭芬  苍耳薄茵砂木通,全生黄疸立效方…………………………239

陈一鸣  湿热并毒瘀,茵陈下瘀血……………………………………241

蒋日兴  调和肝脾宗四逆,内蕴湿热用大黄…………………………246

任侠民  湿滞毒瘀别寒热,化裁鸡平合剂方…………………………250

颜德馨  郁热熏蒸湿浊遏,凉营祛湿犀泽方…………………………255

金寿山  治黄大法,金匮论详……………………………………………259

柴中元  漫云无湿不成疸,燥瘀疫毒脾肾伤…………………………271

李昌源  利湿清热,醒脾化瘀……………………………………………274

章柏年  重用熟地愈黄疸,景岳高论不奇玄…………………………277

徐小圃  崇土重湿运,和中茵陈方……………………………………281

魏长春  黄疸验案…………………………………………………………285


精彩书摘

  《黄疸卷(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
  胆黄证,凡大惊大恐及斗殴伤者皆有之。尝见有虎狼之惊,突然丧胆而病黄者,其病则骤;有酷吏之遭,或祸害之虑,恐怖不已而病黄者,其病则徐。如南北朝齐永明十一年,有太学生魏准者,因惶惧而死,举体皆青,时人以为胆破,即此之类。又尝见有斗殴之后,日渐病黄者,因伤胆而然。其证则无火无湿,其人则昏沉困倦,其色则正黄如染,凡此数证,皆因伤胆,盖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经曰: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胆呕。义犹此也。且胆附于肝,主少阳春生之气,有生则生,无生则死。故经曰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者,正以胆中生气为万化之元也。若此诸证,皆以胆伤,胆伤则生气败,生气既败,其能生乎?所以凡患此者,多致不救。然当察其伤之微甚,速救其本,犹可挽回,而炼石补天之权,则操之医之明者。黄疸大法,古有五疸之辨:曰黄汗,曰黄疸,曰谷疸,曰酒疸,曰女劳疸。总之,汗出染衣,色如柏汁者,曰黄汗;身面眼目黄如金色,小便黄而无汗者,曰黄疸;因饮食伤脾而得者,曰谷疸;因酒后伤湿而得者,曰酒疸;因色欲伤阴而得者,曰女劳疸。虽其名目如此,然总不出阴阳二证。
  ……
《黄疸卷(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一书,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与精湛的临床实践相结合,在方兴未艾的医学领域中独树一帜。它并非仅仅罗列病症,而是深入剖析黄疸这一复杂症候的发生、发展、传变规律,以及在不同时代、不同医家手中所展现出的独特诊疗思路。 本书的结构严谨,脉络清晰。首先,它追溯黄疸的起源,从古代医籍中搜寻最早的记载与认识,揭示其概念的演变和病因学说的发展。从“湿热”、“瘀血”、“肝脾不和”等经典理论的阐述,到对体内生化物质代谢紊乱的现代医学视角解读,无不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方式,为理解黄疸的本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紧接着,本书详尽梳理了历代名医对黄疸的临床辨证论治经验。每一位被收录的名医,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学术流派或诊疗风格。作者精心选取了他们最具代表性的医案,并通过细致的解读,展现了名医们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精准辨识黄疸的表里、寒热、虚实,并因人、因证、因时、因地而施治。这些医案不仅仅是治疗方案的罗列,更是思维方式的示范,教会读者如何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原则,灵活应对千变万化的病情。 在辨证方面,本书着重强调了“证”的动态性和个体差异性。它深入剖析了黄疸的湿热壅盛、寒湿内阻、瘀阻肝络、脾胃虚弱等不同证型,并详细介绍了辨识这些证型的关键脉象、舌象、症状特点。例如,对于湿热黄疸,书中不仅指出其发热、口渴、小便黄等共同特征,更会细致区分是肝胆湿热还是脾胃湿热,以及其程度的轻重,从而指导后续的治疗。对于瘀阻肝络型黄疸,则会深入探讨其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的关系,并结合脉象的沉涩、舌质的紫暗等体征,进行精准辨别。 在论治方面,本书汇集了众多疗效卓著的经典方剂和经验方。这些方剂并非照搬照抄,而是经过作者的梳理、归纳和评价。书中会详细介绍每一首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并深入剖析其配伍的精妙之处,解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何能针对特定的证型发挥疗效。例如,对于湿热黄疸,可能会介绍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等方剂,并分析其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的机理;对于寒湿黄疸,则会阐述附子理中汤、白术附子汤等在温阳散寒、健脾除湿方面的作用。同时,书中也会收录一些名老中医根据临床经验创制或加减的经验方,这些方剂往往更加灵活,针对性更强,为临床提供了更多选择。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临证”二字。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指导实际临床操作的宝典。书中会重点阐述黄疸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以及在不同病情阶段的治疗策略。例如,对于急性黄疸和慢性黄疸,在治疗上会有何不同?对于肝胆湿热与脾胃湿热,在用药上又有什么侧重?书中都将一一解答。同时,对于一些疑难杂症,如妊娠黄疸、小儿黄疸,以及与其他疾病(如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胆道结石等)的鉴别,本书也给予了充分的讨论。 此外,本书还注重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在介绍中医辨证论治的同时,也会适当地引入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和病理生理学知识,帮助读者更全面地认识黄疸。例如,在讨论黄疸的病因时,会结合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胆道梗阻等西医的诊断,并分析中医的证型如何与其相对应,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诊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黄疸卷(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不仅是一部医学著作,更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它以严谨的态度,精湛的技艺,为中医同道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与理论指导。阅读本书,如同置身于一个汇聚古今名医的学术殿堂,在与大师们的对话中,提升自己的临床思维,精进自己的诊疗水平,最终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解除病痛。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对中医理论的传承与发展,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与启发,以及对医学知识的系统性梳理与升华。它是一本值得所有对黄疸诊疗感兴趣的中医师、医学生以及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深入研读的经典之作。

用户评价

评分

《黄疸卷(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这本书,可以说是在我的中医学习之路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让我对“疑难杂症”的看法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我一直觉得像黄疸这样的病症,在现代医学如此发达的今天,应该不难对付,但这本书却用一个个生动的医案告诉我,中医的视角是多么的独特和深刻。它不仅仅关注表面的症状,更深入到脏腑、气血、湿热等方面,分析病因病机,找出根本所在。我最佩服的是,书中对于同一个病,可能出现的各种细微差别,以及医生如何根据这些差别来调整治疗方药,这种精细入微的辨证能力,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很多时候,我们读书只是为了知识的储备,但这本书却像是在教你“如何思考”,如何像一个真正的中医那样去观察、去分析、去判断。那些古今名家的论述,经过“重订”后,更加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即使是初学者,也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营养。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它所记录的医学知识,更在于它所传递的,一种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

评分

读完《黄疸卷(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医的博大精深,以及古今名医的智慧传承。这本书就像一个宝库,里面珍藏着无数应对黄疸的宝贵经验。我一直对“辨证论治”这个概念感到有些抽象,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实例,让我真正理解了它的含义。它不仅仅告诉你“用什么药”,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用这个药”,以及“在什么情况下用”。书中对同一病证可能出现的不同证型,以及不同证型对应的不同治法,都做了非常细致的阐述,这让我认识到,中医治疗绝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的。而且,这本书在“重订”的过程中,显然是下了很多功夫,它不仅仅是古籍的简单堆砌,而是经过了现代医学和临床实践的检验,去芜存菁,去粗取精,使得内容更加精炼,更具指导性。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医,尤其是黄疸病证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门指南和进阶宝典。

评分

《黄疸卷(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医学对话。我惊叹于古人对疾病的认识如此深刻,也佩服今人能够继承并发扬这份宝贵的医学遗产。书中对于黄疸的论述,涵盖了从病因、病机到辨证、施治的完整链条,并且引入了大量古今名医的临证经验。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言简意赅但又蕴含深意的医案分析,它让我看到了中医并非是僵化的教条,而是充满智慧和灵活性的艺术。在“重订”的过程中,编著者不仅是对原文的整理,更像是对这些经典医案进行了二次解读和升华,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和临床需求。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学习中医,不仅仅是学习方药,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观察世界、认识疾病的独特角度。它鼓励我去思考,去实践,去在临床中不断地印证和发展这些宝贵的医学知识。对于每一个热爱中医,或者对中医抱有探索精神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反复揣摩的经典之作。

评分

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临床医生,我对《黄疸卷(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这本书的评价,更多的是从其临床实用性和学术价值两个层面来看。首先,这本书在“重订”的过程中,对大量的医案进行了筛选、梳理和归类,使得内容更加系统化、条理化。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汇集,更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提炼和升华,力求展现黄疸治疗的精要和前沿。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医家治疗同一疾病的辨证思路和用药体会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阐述,这对于我们理解中医理论的发展演变,以及汲取不同学派的精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难治的黄疸病例,书中提供的临证思路和处理方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出色的地方在于,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仅仅是空泛的理论阐述,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临床案例,让理论变得触手可及,让抽象的辨证变得具体可感。这对于提升年轻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无疑是莫大的帮助。

评分

这本《黄疸卷(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实在太令人惊喜了!作为一名对中医理论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至于太过晦涩难懂的著作,能够真正领略古今名医的临床智慧。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并非枯燥地罗列病症和方剂,而是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辨证论治过程的深入剖析,它不仅仅告诉你“是什么病”,更重要的是教会你“如何一步步地分析、判断,最终得出治疗方案”。书中引用的医案,来自于不同的时代,不同医家的经验,这让我得以窥见中医发展的脉络,也看到了不同学派在面对同一疾病时,如何运用各自的精髓去应对,这种多元化的视角,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而且,它并非照搬照抄,而是进行了“重订”,这说明编著者在整理和研究上下了极大的功夫,力求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同时,融入新的理解和发展,使其更具时代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对于我这样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让我能更清晰地理解中医的思维模式,也更坚定了我深入学习中医的决心。

评分

书特别好,印刷可以,特别的喜欢,推荐购买

评分

经典,已经第N版啦,绝对的好书,太解渴了

评分

一套好书 内容广泛 值得一读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纸张质量不错,印刷清晰,喜欢

评分

搞活动时候买的,性价比高,一如既往支持!

评分

是一套不错的书 值得购买

评分

经典书籍,很不错。搞活动时买的,价格也很不错。收几本看不懂的书砌墙。

评分

书不错,期待下次的购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