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卷(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

眩晕卷(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单书健 著
图书标签:
  • 眩晕
  • 中医
  • 临证
  • 古今名医
  • 医学史
  • 诊断学
  • 病理学
  • 传统医学
  • 临床经验
  • 中医药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06791618
版次:1
商品编码:1215368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名老中医之实践经验,乃中医学术精华之重要部分,系砺练卓识,心传秘诀,可谓珍贵之极。今杏林耆宿贤达,破除“传子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之旧规,以仁者之心,和盘托出;又经书作者广为征集,精心编选,画龙点睛,引人入胜。熟谙某一专辑,即可成为某病专家。

目录

虞 抟 头晕正传…………………………………………………………… 5

方 谷 眩晕绳墨…………………………………………………………… 6

周之干 头晕指要…………………………………………………………… 8

王肯堂 眩晕准绳…………………………………………………………… 9

张景岳 眩晕论治…………………………………………………………… 15

张 璐 眩晕证治…………………………………………………………… 19

叶天士 眩晕案绎…………………………………………………………… 22

尤在泾 眩晕方治,羽翼金匮……………………………………………… 30

何梦瑶 眩晕辨治大要… …………………………………………………… 33

华岫云 肝风…………………………………………………………………… 35

俞 震 眩晕医案按… ……………………………………………………… 36

汪文琦 眩晕会心录… ……………………………………………………… 39

陈修园 证辨风火痰虚,治求肝脾肾元… ……………………………… 41

吴 篪 眩晕临证医案笔记………………………………………………… 44

林珮琴 眩晕治裁…………………………………………………………… 50

谢映庐 清痰息风,养血潜阳治疗高年亢阳眩晕… ………………… 53

王九峰 眩晕案说…………………………………………………………… 55

蒋宝素 风亦能眩,痰亦能眩,保元为主

肝病治脾,心病治肾,治当缓图… …………………………… 57

马培之 眩晕医案举隅… …………………………………………………… 62

张聿青 营亏肝旺,中气痞阻眩晕案… ………………………………… 66

陈莲舫 毓阴潜阳寻常法,化痰开郁或佐之…………………………… 68

费绳甫 养肾平肝每为主,扶土化痰止晕眩…………………………… 80

陈良夫 阴充阳涵,血旺风灭,清熄疏达治眩晕… ………………… 83

曹沧洲 治肝为主,开郁行气治疗眩晕… ……………………………… 88

贺季衡 风火痰浊相兼为病,水涸阳亢标本两顾… ………………… 91

赵文魁 肝阳上亢与肝脾两伤眩晕案析… …………………………… 101

范文甫 眩晕多虚,六味通用…………………………………………… 104

周小农 眩晕医案选辑… ………………………………………………… 106

范中林 眩晕六经辨治举隅……………………………………………… 112

袁鹤侪 清降肝胃,养血疏风治头晕… ……………………………… 117

叶熙春 审虚风实风夹痰夹火

详滋阴升清凉肝潜镇…………………………………………… 120

姚国美 眩晕临证纲要… ………………………………………………… 126

陈道隆 肝风眩晕案析… ………………………………………………… 130

张子琳 自拟平肝清晕汤治疗眩晕… ………………………………… 134

魏龙骧 术附加味治眩晕… ……………………………………………… 142

魏龙骧 “百合滑石代赭汤”治溺后眩厥…………………………… 144

刘渡舟 虚审阴、阳、气,实辨风、火、痰………………………… 146

刘渡舟 阐扬奥义识汤证,滲利水饮泽泻方………………………… 150

江尔逊 风火痰虚相兼为患,驱清豁补数法一方… ……………… 154

李今庸 眩晕指要………………………………………………………… 159

吕承全 眩晕、视瞻昏渺案……………………………………………… 166

李 可 内耳眩晕症,金匮痰饮方… ………………………………… 170

黄星楼 眩晕识见………………………………………………………… 173

杜雨茂 肾阴中气两虚,温润升降并举… …………………………… 181

郭维一 虚实夹杂,务求其本…………………………………………… 183

李鸣皋 息风治胃不治肝,平眩疗血亦疗风………………………… 188

丁光迪 眩痛多风不尽风,谨守病机求变通………………………… 192

钟一棠 眩晕难守一法,用药尚需入微… …………………………… 198

麻瑞亭 健运中州复升降,调畅肝胆祛滞郁………………………… 204

颜德馨 眩晕执七法,临证细度量… ………………………………… 208

吕同杰 重在脾胃,斡旋升降…………………………………………… 214

胡毓恒 辨证乃少阳,清眩柴胡方… ………………………………… 216

翟明义 痰湿眩晕病,化裁六味方… ………………………………… 221

孔伯华 疏导柔肝每为主,化浊降逆亦求之………………………… 224

赵 棻 滋水涵木镇浮阳,虚风上扰紫灵汤………………………… 232

徐小圃 温肾潜阳,以治眩晕…………………………………………… 234

路志正 健脾渗湿理冲任,清热止带平眩晕………………………… 237

赵绍琴 眩晕辨治体会… ………………………………………………… 240

陈景河 眩晕化瘀为大法,诸虚痰湿亦用之………………………… 248

张 琪 眩晕证治心得… ………………………………………………… 252

陈枢燮 因分内外主宰于风,证有虚实明辨其要… ……………… 271

陈玉峰 风火痰虚辨证是求,效方达药应机以施… ……………… 275

陈亦人 两耳轰鸣不止,咎由阳虚水泛… …………………………… 277

徐景藩 病苦冒眩用经方,化痰涤饮重泽泻………………………… 281

陈潮祖 补虚泄浊,定眩有方…………………………………………… 283

陈治恒 上工平气,斡旋枢机…………………………………………… 285

李翰卿 风火痰虚,治从肝脾…………………………………………… 287


精彩书摘

  《眩晕卷(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
  金道宾 喻嘉言诊其脉,左尺和平,右尺如控弦,如贯索,上冲甚锐。喻曰:是病枝叶未有害,本实已先拔。必得之醉而使内也。曰诚有之,但已绝欲二年,服人参斤许。迄今诸无所苦,惟用目转眩,则身非己有,恍若离魂者然,不识可治与否?喻曰:夫人生之阴阳,相抱而不脱。故阳欲上脱,阴下吸之则不脱;阴欲下脱,阳上吸之则不脱。惟大醉后大犯房劳,五脏翻覆,百脉动摇,二气乘之脱离,有顷刻殒于女身者。病之得有今日,犹幸也。但真阳不能潜藏,常欲飞腾泄越耳。治之之法有三:以涩固脱,以重镇怯,以补里虚,更佐以介类沉重下伏之物,引之潜降,使真阳复返其宅,凝然与真阴相恋。再用大封大固之法,可以收功。经云:阳者,亲上者也;阴者,亲下者也。故凡上脱者,妄见妄闻,有如神灵;下脱者,不见不闻,有如聋聩。上脱者,身轻快而汗多淋漓;下脱者,身重着而肉多青紫。昔有新贵人,马上洋洋得意,未及加寓,一笑而逝者,此上脱也。又有入寝而遭魇,身如被杖,九窍出血者,此下脱也。是病始于溺情,继以纵欲,必须大夺其情,永积其精,再加千日之把恃,乃不为倏然之上脱矣。
  附:一人忽觉自形作两,并卧,不别真假,不语,问亦无对,乃离魂也。用朱砂、人参、茯苓,浓煎服;真者气爽,假者即化。
  ……
《眩晕卷(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是一部详尽阐述眩晕病症的医学典籍,其内容凝聚了历代名医的丰富经验与精湛医术。本书并非仅仅罗列病名,而是深入剖析了眩晕的发生机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以及各型对应的治疗策略。 在病因病机方面,本书广泛涉猎了内伤、外感、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年老体衰等多种致病因素,并结合气血津液、肝脾肾功能失调等中医理论,细致辨析了不同病因引发眩晕的内在联系。例如,对于肝阳上亢型眩晕,书中详细阐述了肝阳为何会上扰清窍,导致头晕目眩,并列举了与之相关的脉象、舌象特征。对于痰浊中阻型眩晕,则着重分析了痰湿内生如何蒙蔽清阳,影响头部气机,从而出现头昏昏沉沉、恶心呕吐等症状。 辨证分型是本书的重点之一。作者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将眩晕的证型划分为肝阳上亢、痰浊中阻、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瘀血阻络等多种类型。每一种证型都配以详实的临床表现,包括头晕的性质(如旋转感、下坠感、沉重感)、伴随症状(如耳鸣、耳聋、恶心、呕吐、心悸、失眠、腰膝酸软等)、舌象和脉象的特点。这些细致入微的描述,旨在帮助读者准确地把握每一种证型的本质,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治疗方面,本书集结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治法。对于肝阳上亢,提倡“平肝潜阳”之法,常选用天麻、钩藤、石决明等药物;对于痰浊中阻,则运用“化痰降逆”之法,常用半夏、茯苓、陈皮等;对于气血亏虚,注重“益气养血”之效,经典方剂如当归补血汤、八珍汤等得到详细介绍;针对肾精不足,则采用“滋补肾精”的原则,推荐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方药;对于瘀血阻络,则强调“活血化瘀”的作用,常用的方药如血府逐瘀汤等。 除了药物治疗,本书还对针灸、推拿、食疗等辅助疗法进行了论述。在针灸方面,介绍了选取特定穴位(如风池、太阳、百会、足三里等)的取穴原则和操作手法,以及不同证型对应的针刺补泻方法。推拿疗法则侧重于舒筋活络、调和气血,对缓解颈部僵硬、改善微循环具有积极作用。食疗部分则根据不同体质和证型,推荐了具有食疗作用的食材和药膳,如小米粥、黑芝麻糊、枸杞粥等,寓医于食,方便易行。 本书的一大特色在于其“临证金鉴”的性质。书中不仅阐述了理论,更重要的是通过大量典型病案的分析,展示了古今名医在实际临床中如何运用辨证施治的原则,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化裁方药,最终取得疗效。这些病案生动形象,贴近临床,对于年轻医者学习和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此外,本书在叙述过程中,力求语言通俗易懂,避免艰深晦涩的术语,使得非专业人士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书中的内容。同时,对于一些疑难杂症或少见证型,本书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展现了中医在面对复杂病症时的智慧与包容。 总而言之,《眩晕卷(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是一部集理论、辨证、治疗、经验于一体的眩晕病症专著,是中医临床工作者和对中医养生感兴趣者的宝贵参考。它系统地梳理了中医在眩晕治疗领域的知识体系,提供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指导,对于深入理解和有效治疗眩晕这一常见病症,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真的很少能遇到这样一本能让我沉浸其中,爱不释手的书。它就像一位良师益友,在安静地陪伴我,引导我探索医学的无限可能。我最欣赏的是它在探讨医学理论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创新精神和人文关怀。它既尊重传统,又敢于突破,在继承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这本书不会给你灌输任何僵化的观念,而是鼓励你去独立思考,去发掘事物背后的本质。我特别喜欢它在分析一些疑难杂症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临床功底。它不仅仅是在介绍知识,更是在传递一种学医的态度和精神。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医学的理解,不再是零散的碎片,而是形成了一个更加完整、更加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它让我看到了医学的广阔前景,也让我对中医的未来充满了信心。这本书,绝对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细细体会的经典之作。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既保留了古籍的严谨与厚重,又融入了现代的流畅与生动,形成了一种独树一帜的阅读体验。我发现,作者在对复杂的医学概念进行阐释时,总是能找到最贴切的比喻和最形象的描述,让那些原本抽象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某一个生动的比喻或者精妙的论述而发出会心的微笑。而且,这本书在知识的呈现上,也非常注重层次感和逻辑性。它不会一下子抛出大量的概念,而是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知识的吸收和内化。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一些经典方剂时,会对药物的配伍、君臣佐使的作用进行详细的讲解,这让我对药物的药理和方剂的组方原则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医者,用最温和、最友善的方式,为我们揭示医学的奥秘,让人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获得了知识的滋养。

评分

这是一本让人读起来心旷神怡的书。它不像市面上很多那些故弄玄虚、语言晦涩的古籍解读,而是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甚至可以说是娓娓道来的方式,将那些原本可能让人望而却步的医学知识呈现在我们面前。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病症时,那种抽丝剥茧般的清晰逻辑,从病因病机到辨证论治,一步步引导读者深入理解。书中引用的医案,也都非常生动形象,仿佛就在眼前真实发生一般,让人在阅读的同时,也能从中获得很多启发。而且,它对中医的精髓有着深刻的把握,不落俗套,不拘泥于表面,而是直指病根,探寻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读完之后,你会觉得,中医的智慧原来如此深邃而又实用,完全不是想象中那样高高在上、难以企及。这本书真正做到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疾病,更能让我们了解自己身体的运作规律,从而更好地保健养生。它就像一位博学而又慈祥的老师,用最易懂的语言,传授最宝贵的知识,让人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就是“通透”。它对于医学知识的讲解,真的是做到了深入浅出,毫不保留。我之前对一些中医理论总是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总觉得隔着一层什么,但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一下子就把我带入了更深的层次。它在分析病情的时候,会从多个角度去剖析,将那些看似独立的症状,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让我们看到疾病发展的全貌。而且,它在介绍治疗方法时,也不是简单地罗列药方,而是会详细说明每一种疗法的原理、适应症以及注意事项,让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起批判性思维。我尤其欣赏它在引用医案时,会对其进行深入的点评和分析,让我们看到医家临证时的思考过程,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这本书的内容,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是充满了实践指导意义,读完之后,你会觉得,自己对医学的理解,似乎也变得更加清晰和透彻了。

评分

我真的非常欣赏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它将看似庞杂的医学信息,梳理得井井有条,让人一目了然。每一章节的结构都很清晰,无论是对病症的介绍,还是对治疗方法的阐述,都非常有条理。我特别喜欢它在论述理论时,会穿插一些历史故事或者名人轶事,这不仅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更能帮助我们理解某些医学概念的由来和发展。而且,书中对于一些关键的理论和技术,会进行多角度的解释和说明,力求让读者能够全面、深刻地理解。我发现,作者在遣词造句上也很讲究,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韵味,读起来一点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把中医描绘成一种神秘莫测的学问,而是将其还原为一种基于实践、注重经验的科学,并且通过科学的逻辑和严谨的论证,来解释那些神奇的疗效。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一位智慧的智者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让我对医学,乃至生命本身,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

初步看了内容,个人觉得还是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系列的内容比大国医经典医案诠解系列更好

评分

东西非常好,经常在京东商城购物,全五分

评分

纸张质量不错,印刷清晰,喜欢

评分

中医就是要多看书多学习

评分

這套書的首板我就有,相信再版修訂的內容更好!

评分

纸张质量不错,印刷清晰,喜欢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物流很快,包装不错,一直在京东自营买医学书籍,值得信赖!赞?

评分

初步看了内容,个人觉得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系列的内容比大国医经典医案诠解系列更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