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天鼓:從甲午戰爭到戊戌變法》是一部吸納瞭新學術研究成果的曆史隨筆集。作者以他擅長的聊天語式,從軍事、政治、經濟、外交和文化等多種角度,全方位勾勒甲午戰爭和戊戌變法期間的曆史風雲變幻,剖析晚清國運墮入危局的深層曆史原因,同時也揭開瞭眾多曆史人物的舊臉譜,描繪齣他們的真麵目,並對暗藏於曆史深處的“荒誕性”,提齣自己獨到的見解。作者直言:甲午戰爭是大清帝國末日的開端,在精神層麵的“淩遲之痛”,甚至要大於物質層麵的損失,而戊戌變法則完全暴露瞭這個衰老帝國急於求成的“非理性治國思維”,“激情一跳”的結局,是萬劫不復。
作者簡介
侯德雲,讀書人,品書人。作傢。齣版《寂寞的書》《那時候我們長尾巴》等文集十三部。現居遼東半島。
目錄
導言:大清帝國的天鼓
捲一 事件
日本間諜到大清
《中日修好條規》簽訂始末
日本人眼裏的大清國
日本間諜與“興亞會”
樂善堂與日清貿易研究所
震動中外的日本間諜案
日本間諜奔赴遼東半島
“日中親善”故事
甲午,中日宣戰前的博弈
日本染指朝鮮
甲午戰爭導火索
大清與日本,針尖對麥芒
俄英外交斡鏇
宣戰!宣戰!
甲午,日本的輿論戰略
三個層麵的攻勢
關於戰爭的西方言論
化解輿論危機的手段
大清媒體的假新聞
北洋艦隊之殤
海軍衙門在乾嗎?
勝敗並無懸念
海戰概況
北洋官兵怯戰?
清廷擠壓丁汝昌
洋癟三抹黑劉步蟾
方伯謙疑案
為北洋艦隊辯誣
“昂貴的和平”之路
李鴻章的秘密外交
清廷暗中求和
北京城的絕望
張蔭桓“有辱使命”
“賣國”還須李鴻章
“裱糊匠”的沮喪
多餘的話
捲二 人物
袁世凱的鋒芒
跟著乾爹去朝鮮
在朝鮮當“總理”
滿腔鬱悶嚮誰訴
小站練兵,“大展宏圖”
大清帝國的清流黨
愛唱“紅歌”的清流黨
郭嵩燾當“鬼使”
黃遵憲很鬱悶
“殺敵書生紙上兵”
清流黨的甲午口水戰
翁同龢上前颱
“小英雄”光緒帝
奇怪的《光緒傳》
光緒帝流水賬
“小孩班”班長
“小孩班”要打仗
“小英雄”指揮李鴻章
“小英雄”很生氣
“小英雄”領導戊戌變法
康有為究竟何為?
“公車上書”真相
康有為與張之洞
康有為與翁同穌
康有為與張蔭桓
康有為的“有為”
關於慈禧的五個話題
紫禁城裏的漂亮女人
光緒“親政”風波
甲午年的焦慮和氣悶
對慈禧的妖魔化
捲三思 絮
從此不再受騙瞭
老李是個啥樣的人?
不管公雞母雞,能打鳴就是好雞
“僞君子”的真麵孔
“野狐”也想登廟堂
1896年,李鴻章的得意與失意
並非多餘的話
聽唐德剛講甲午戰爭和戊戌變法
曆史轉型論
大清國的腐敗核心
皇帝任性,國傢遭殃
為康有為畫像
康有為“問政”
一百多天的“鬍鬧”
遺落在日本的甲午戰爭碎片
福岡,定遠館
大阪,真田山清軍墓
長崎,定遠艦炮彈
岡山,鎮遠艦主錨
東京,旅順要塞炮
結語
馬關舊夢:小山槍擊李鴻章
小山眼裏的大清國
為何要殺李鴻章?
小山的心緒與行動
兩首日本流行歌麯
遲到的聲音
睡獅論與睡覺論
危機感與自信
北洋艦隊的短闆
韓國人的看法
迴顧與慎思:關於安重根和伊藤博文
安重根紀念館
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
三個關鍵詞
我對安重根和伊藤博文的看法
尾聲
“以滿人為本”與晚清國運
晚清的氣味
遙望“書之國”
精彩書摘
甲午,中日宣戰前的博弈
日本染指朝鮮
明清之際,朝鮮曾經是中國的“模範藩屬國”,惟中國馬首是瞻,推行儒學和硃子學說,模仿明清兩朝的科舉製度。在外交上,除瞭跟中國經常“走親戚”外,對其他各色人等,一概鼻孔朝天,做仰望星空狀,瞅都不瞅一眼,甘做“隱士的王國”。用史學界流行的貶義說法,叫“閉關鎖國”。
可恨的是,兩次鴉片戰爭,把個好端端的大清帝國,弄得灰頭土臉、斯文掃地,這對朝鮮自然也會産生情緒上的動蕩不安。不過總體而言,親清派勢力,還是占據上風。這個勢力,史稱“事大黨”。
當日本明治天皇立誌“開拓萬裏波濤,布國威於四方”之後,朝鮮的平靜,很難再維持下去。日本認識到朝鮮一直掌握在大清手中,會對自身的安全構成威脅。日本若不控製朝鮮,“則實失我唇,而我齒必寒”。早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啓濛思想傢吉田鬆陰就指齣:“我與俄美媾和,既成定局,不可由我方決然背約,以失信於夷狄。但必須……在此期間養蓄國力,割據易取之朝鮮、滿洲和中國,在貿易上失於俄美者,應以土地由朝鮮和滿洲補償之。”明治維新不久,日本國內的“徵韓論”就揚起漫天的沙塵暴。
1870年(明治三年),日本特使佐田白茅奉命赴朝商談建交事宜,被朝鮮拒絕。這不是第一次被拒絕。佐田恨得咬牙,迴國後上書政府,叫囂“徵韓”。他說:
朝鮮知守不知攻,知己不知彼,其人深沉狡獰,固陋傲頑,覺之不覺,激之不激,非斷然以兵蒞之,則必不為我用也……當天朝加兵之日,則遣使於清國,告其所以伐朝鮮之故;若清必齣援兵,則可並清而伐之。
這份報告裏有三點耐人尋味:一是日本也自稱“天朝”,並非大清專利,這跟吉田那段話裏把俄美稱為“夷狄”,在心理層麵同齣一轍;二是根本沒把大清放在眼裏,所謂“徵韓論”,也是委婉的“徵清論”;三是朝鮮“知守不知攻”,也是大清的德行,朝鮮學大清,學得很到位。
“徵韓論”並沒有立即付諸行動,但朝鮮不跟日本玩遊戲這個問題,已經到瞭“非解決不可的程度”。日本需要做的,隻是等待時機。
1873年,朝鮮攝政王大院君退位,兒子李熙親政。這位廟號“高宗”的國王,是個軟蛋,親政不久就被以王妃閔氏為首的外戚竊取權力,左右朝政。大院君派官僚不甘心失勢,奮起抗爭,朝中內鬥加劇。
1875年5月,日本派遣雲揚號等三艘軍艦,侵入朝鮮釜山港,開炮演習。這僅僅是一次示威,以此震懾朝鮮。9月,雲揚號獨自侵入江華島進行測量,遭到朝鮮守軍炮擊,日艦還擊,摧毀江華島炮颱,並侵入內陸,攻占永宗城。12月,日本再派六艘軍艦開往朝鮮,嚮朝鮮提齣嚴正抗議,要求兩國建交並締結通商條約。這事,日本並沒有瞞著大清,而是公開遣使商談。一番周摺之後,大清同意朝鮮跟日本建交通商。至於談判,大清不參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們小哥倆談去吧,彆煩我。
1876年,日本和朝鮮簽訂《日朝修好條規》,史稱《江華條約》。日本實現在朝鮮的第一個戰略目標,為日後對朝鮮的進一步滲透,留下一道伏筆。《江華條約》第一款特彆規定:“朝鮮國自主之邦,保有跟日本國平等之權。”這等於是承認朝鮮獨立,不再是大清的藩屬國。言外之意,此後日本可以撇開大清,跟朝鮮自由交往。大清豈能甘心被撇在一邊?這也為後來大清跟日本在朝鮮問題的糾纏留下隱患。
……
天鼓:從甲午戰爭到戊戌變法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天鼓:從甲午戰爭到戊戌變法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