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为尼采晚期代表作,作于18831885年之间。是国内zui完备的译本。本书可以说是晚期尼采思想的起点,在尼采思想生涯中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本书既被当做哲学名著,更被视作德语美文学的经典,尼采自己把它看作是chao越歌德和莎士比亚的旷世之作。本书以科利/蒙提那里考订研究版《尼采著作全集》第4卷为底本,又据第14卷补充翻译了相应的编者注释,又做了一些必要的中译者注释。
目录
中文版凡例
前言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一部
查拉图斯特拉之序言
查拉图斯特拉的演讲
1.三种变形
2.德性讲坛
3.彼世论者
4.身体的蔑视者
5.快乐与热情
6.苍白的罪犯
7.读与写
8.山上的树
9.死亡说教者
10.战争与战士
11.新偶像
12.市场上的苍蝇
13.贞洁
14.朋友
15.千个与一个目标
16.邻人之爱
17.创造者之路
18.老妇与少妇
19.毒蛇之咬
20.孩子与婚姻
21.自由的死亡
22.赠予的德性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二部
23.持镜的小孩
24.在幸福岛上
25.同情者
26.教士们
27.有德性者
28.流氓痞子
29.毒蛛
30.著名智者
31.夜歌
32.舞曲
33.坟墓之歌
34.自我克眼
35.崇高者
36.教养之邦
37.无瑕的知识
38.学者
39.诗人
40.大事件
41.预言家
42.救赎
43.人类的聪明
44.最寂静的时刻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三部
45.漫游者
46.幻觉与谜团
47.违愿的幸福
48.日出之前
49.萎缩的德性
50.在橄榄山上
51.路过
52.背叛者
53.返乡
54.三种恶
55.重力的精神
56.旧牌与新牌
57.痊愈者
58.大渴望
59.另一支舞曲
60.七个印记(或:肯定和阿门之歌)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四部
61.蜜之祭品
62.苦难的呼声
63.与国王的谈话
64.水蛭
65.魔术师
66.退职的
67.最丑陋的人
68.自愿的乞丐
69.影子
70.正午
71.欢迎
72.晚餐
73.高等人
74.忧郁之歌
75.科学
76.在荒漠女儿们中间
77.唤醒
78.驴子节
79.梦游者之歌
80.征兆
科利版编后记
尼采手稿和笔记简写表
译后记
精彩书摘
《尼采著作全集(第四卷):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眼见有一个少年躲开了他。有一天傍晚,他独自穿行于这个叫“彩牛”的城镇周围的山间:看哪,他在行走中发现了这个少年,他看到这少年正倚坐于一棵树旁,以疲惫的目光望着山谷。查拉图斯特拉抓住这少年倚坐的那棵树,如是说道:
倘若我想用双手摇动这棵树,那我是不能够做到的。
然而,我们看不见的风却能随心所欲地摇撼它,使它弯曲。最糟糕的是,我们被不可见的手所弯曲和摇撼。
这少年惊慌失措地站了起来,说道:“我听到查拉图斯特拉在讲话,我方才想着他呢。”查拉图斯特拉答道:
“你因此而害怕什么呢?——对人与对树却是一样的。
它越是想长到高处和光明处,它的根就越是力求扎入土里,扎到幽暗的深处,——深入到恶里去。”
“是的,深入到恶里去!”少年喊起来,“你如何可能发现我的灵魂呢?”
查拉图斯特拉微笑道:“许多灵魂是人们永远发现不了的,除非人们先把它们发明出来。”
“是的,深入到恶里去!”少年再次喊道。
“你说出了真理,查拉图斯特拉。自从我想升往高处,我就不再信任自己了,也无人信任我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我转变得太快了:我的今日反对我的昨日。当我攀登时,我经常跨越台阶,——没有一级台阶会原谅我的。
如果我在上面,我就发觉自己总是孑然一人。没有人跟我说话,寂寞的冰霜使我颤栗不已。我到底想在高处做什么呢?
我的蔑视与我的渴望共同生长。我攀升越高,就越是蔑视那正在攀登的人。他到底想在高处做什么呢?
我多么羞于自己的攀登和踉跄啊!我又怎样嘲弄自己的急喘啊!我多么憎恨那飞翔者啊!我在高处是多么疲惫啊!”
少年于此沉默下来。而查拉图斯特拉察看着他俩身旁的那棵树,如是说道:
这棵树孤独地生长在山间;它长得高过了人和兽。
倘若它想说话,没有人能弄懂它:它长得那么高。
现在它等啊等,——它到底在等什么呢?它住得太靠近云座了:兴许它是在等待第一道闪电?
当查拉图斯特拉说完这话,少年做着激烈的手势叫喊道:“是的,查拉图斯特拉,你讲的是真理。当我想达到高处时,我是渴求自己的没落,而你就是我等候的闪电!看哪,自从你出现在我们这里,我还算什么呀?正是对你的嫉妒毁掉了我!”——少年如是说,并且痛哭起来。而查拉图斯特拉用手臂挽住他,引他与自己一起走。
他俩一起走了一会儿,查拉图斯特拉又开始说道:
这使我心碎呢。比你的话语说得更好的,是你的目光告诉我你所有的危险。
你还是不自由的,你还在寻求自由。你的寻求使你筋疲力尽,而且过度清醒。
你想升往自由的高处,你的灵魂渴求着星辰。然则你恶劣的本能也渴求着自由。
你的野犬们想要获得自由;当你的精神力求解放一切牢狱时,它们在地窖里快乐地吠叫。
在我看来,你依然是一个为自己虚构自由的囚犯:啊,这种囚犯的灵魂变得聪明,但也变得奸诈和恶劣了。
精神获得解放者还必须净化自己。在他心里还留有许多禁锢和污泥:你的眼睛也还必须变得纯净。
是的,我知道你的危险。但凭着我的爱和希望,我恳求你:不要抛弃你的爱和希望!
……
前言/序言
考订研究版第4卷收入《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本为所有人而又不为任何人的书》,该书计有四部。其中第一部和第二部出版于1883年,第三部出版于1884年,第四部(即最后一部)于1885年作为私人印刷品出版。1886年,尼采把前三部合订出版,书名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本为所有人而又不为任何人的书。共三部》。在其著作目录中(《善恶的彼岸》封底,1886年),尼采对此作了如下备忘记录:“这本著作的第四部即最后一部,作于1885年初,迄今尚未交付出版。”
与本卷相应的是考订全集版(KGW)第6卷第1册(柏林1968年)。
本卷结尾处译出的“编后记”乃乔尔乔·科利为意大利文版《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所撰写的(出版于1968年,阿德菲出版社,米兰)。
《尼采著作全集》(第四卷):《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一部挑战万物的哲学史诗,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深邃探寻 在人类思想的长河中,弗里德里希·尼采的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着独特而深刻的光芒。他以其颠覆性的思想,如同一股席卷欧洲的狂风,吹散了陈腐的道德与形而上学的迷雾,为人类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认知维度。而在他宏伟的哲学著作群星中,《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无疑是最为耀眼、也最富诗意与预言性的篇章。 第四卷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绝非一本枯燥的哲学论著,而是一部充满力量与象征意义的哲学诗篇,一场关于生命、存在与超克的宏大叙事。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将尼采最为核心、最为激进的哲学观念——“永恒轮回”、“权力意志”和“超人”——注入到一位孤独的先知——查拉图斯特拉——的口中,向世人宣告了一个颠覆性的世界观。 查拉图斯特拉的降临:从山巅到尘世的孤旅 故事的开端,是智者查拉图斯特拉在人迹罕至的山巅度过了十载孤独的时光,汲取了太阳的智慧,孕育了深邃的思想。然而,他意识到,真正的智慧并非独享,而是需要播撒。于是,他怀揣着满溢的生命之爱与对人类的深切关怀,带着他的“智慧”,毅然决然地走向了人群,走向了那个他曾远离的尘世。 他的旅程,从一开始便充满了象征。他带着他的“太阳”,他的“智慧”,试图点燃沉睡的心灵。然而,他所面对的,是既热爱又憎恨他的民众,是那些习惯于安逸、满足于现状,对深刻的真理感到恐惧和排斥的“最后的、渺小的人”。查拉图斯特拉的每一次演讲,每一次与世人的对话,都像是在平静的水面投下巨石,激起层层涟漪,也招来无数的质疑与不解。 “死亡上帝”的宣告:冲破虚无的牢笼 在查拉图斯特拉的语汇中,最为振聋发聩的宣告之一便是“上帝死了”。这并非对某个具体神祇的亵渎,而是对西方数千年来支撑道德、意义与价值体系的形而上学基础的彻底否定。当上帝这一终极的、超越性的意义源泉崩塌,当人类赖以生存的绝对真理荡然无存,随之而来的便是巨大的虚无。 尼采深刻地洞察到,当旧有的神圣秩序瓦解,人类便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与焦虑。传统的道德体系,建立在对彼岸的信仰之上,一旦彼岸坍塌,便如同无根之木,摇摇欲坠。人们在失去方向感的同时,也失去了存在的锚点。查拉图斯特拉的“上帝死了”的宣告,正是对这一历史性危机的精准诊断。然而,他并非仅仅宣告死亡,他更重要的是宣告一种新的可能性——在上帝之死之后,人类是否能够承担起自我创造的责任,去建立属于自己的价值,去成为自己的主人? “永恒轮回”的考验:肯定生命,无怨无悔 “永恒轮回”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最具震撼力和挑战性的思想之一。它设想,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每一个瞬间,每一个行为,每一个念头,都将无限次地重复上演,永无止境。这个思想,对于那些对生命抱有遗憾、对过去充满悔恨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残酷的折磨。 然而,查拉图斯特拉却将“永恒轮回”视为一种最高的肯定。他鼓励人们去拥抱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无论它是多么微不足道,多么痛苦不堪。他挑战我们:如果你知道你所度过的这一生,将无休止地循环往复,你是否还能热爱它?你是否还能对每一个决定,每一次经历,说“我愿意,我还要”? 这是一种极致的生命肯定,一种超越善恶、超越悲喜的生命拥抱。它要求我们将生命视为一个整体,去爱它,去接受它,去为之承担一切责任,而非寄希望于来世或虚幻的救赎。 “权力意志”的驱动:生命本质的原始力量 “权力意志”是尼采哲学中的另一个核心概念,它贯穿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字里行间。它并非狭隘的政治权力或统治欲望,而是生命最根本、最原始的驱动力。尼采认为,生命并非仅仅是趋利避害、求生避死,而是不断扩张、不断超越、不断提升自身的一种内在冲动。 “权力意志”体现在生命的方方面面: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繁衍,人类的创造,知识的追求,艺术的表达,无不蕴含着这种扩张和超越的力量。查拉图斯特拉鼓励人们认识到并拥抱自己内在的“权力意志”,将其导向积极的创造与自我完善,而非 destructive 的压抑或奴役。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并非被赋予,而是通过不断地运用和发挥“权力意志”来创造和实现的。 “超人”的呼唤:通往未来的生命形态 在“上帝死了”的虚无和“永恒轮回”的考验之后,查拉图斯特拉向人类提出了一个关于未来的希望——“超人”。“超人”(Übermensch)并非指拥有超能力的个体,而是指一种超越当前人类局限、能够承担起自我创造和自我价值的生命形态。 “超人”是那些能够克服自身的弱点、摆脱世俗的束缚、勇敢地面对“永恒轮回”的挑战,并积极地运用“权力意志”来塑造自己命运的人。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现实,而是主动地创造价值;他们不是遵循现有的道德,而是建立新的道德。查拉图斯特拉将“超人”视为人类进化的下一个阶段,是人类能够自我超越、实现自身潜能的最高目标。他并非高高在上地宣告“超人”的到来,而是鼓励每一个个体去努力成为“超人”,去不断地自我超越,去“热爱大地”,去“忠实于我们最渺小的土地”。 艺术的语言,诗意的哲学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尼采运用了丰富的隐喻、象征、寓言和诗意的独白,将抽象的哲学概念具象化,使其充满生命力与感染力。查拉图斯特拉的语言,时而如雄狮般咆哮,时而如孩童般纯真,时而如先知般预言。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部文学杰作。 阅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一次与自我心灵的深刻对话,一次对生命本质的拷问。它挑战着我们根深蒂固的信念,揭示着我们内在的恐惧,也召唤着我们沉睡已久的勇气。它并非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激发我们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去成为那个真正热爱生命、勇敢创造、不断超越的“超人”。 一个时代的先知,一份永恒的馈赠 在尼采所处的时代,《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出现,无疑是一场思想的革命。它预见了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可能面临的危机,也为我们指明了走出虚无、重塑价值的道路。即便是在今天,当我们面对信息爆炸、价值多元乃至价值失落的时代,《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所蕴含的思想,依然具有强大的启示意义。 它鼓励我们审视自身的生命,质疑习以为常的观念,并勇敢地拥抱生命的全部——包括它的痛苦与欢乐,它的伟大与渺小。它邀请我们成为自己生命的设计师,用“权力意志”塑造出独一无二的存在,并坚定地走向“超人”的未来。 《尼采著作全集》(第四卷):《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一份献给所有渴望深刻理解生命、敢于挑战现状、并矢志于自我超越的灵魂的永恒馈赠。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的困境;它也是一盏明灯,指引着通往自由与创造的道路。翻开此书,便是一场与伟大灵魂的对话,一次涤荡心灵的旅程,一次对生命意义的终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