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今注(简体版)

楚辞今注(简体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汤炳正,李大明,李诚,熊良智 注
图书标签:
  • 楚辞
  • 先秦诗歌
  • 古籍
  • 文学
  • 中国古典文学
  • 注释本
  • 简体中文
  • 文化
  • 诗歌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8550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7030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简体版)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4
字数:2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古典文学研究者、爱好者

  执简驭繁,由浅入深,《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简体版推出

内容简介

  《楚辞》是我国诗歌的起源之一,是我国古典文学首屈一指的经典著作,是任何古典文学研究者、爱好者都不能不读的作品。两千年来,关于《楚辞》的注释可谓汗牛充栋,琳琅满目;但对当代人来说,一则难以将数以百计的注本一一读来,二则古人以文言所作注解,往往也已须“再注释”了。《楚辞今注》以宋代洪兴祖《楚辞补注》为底本重新作注,既取旧说之长,又采新说之精,颇能反映目前学术界楚辞研究的水平。其特点在于注释简明扼要,疏解融会贯通,符合当代读者阅读、研究的需要。

  此次《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推出“简体版”,在保持繁体版的各项笺注释读内容、专名线标点等基础上,寄望于以较易进入阅读的简体横排形式,使更多的读者接触到传统文化的正统解读,领略其中的优质精髓所在。


作者简介

  汤炳正(1910-1998),山东荣成人,楚辞学专家。 1931年就读于北京民国大学。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弟子。1950年被聘为公立川北大学(今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前身)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曾任中国屈原学会会长、章太炎纪念会顾问。他在语言学、文学、历史学、文献学、神话学方面卓有建树,尤以语言学理论和楚辞学研究蜚声海外。主要专著有《屈赋新探》、《楚辞类稿》、《语言之起源》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序 汤炳正 1

  离骚 1

  九歌 37

  天问 69

  九章 106

  远游 152

  卜居 164

  渔父 168

  九辩 170

  招魂 187

  大招 204

  惜誓 217

  招隐士 224

  七谏 228

  哀时命 252

  九怀 264

  九叹 280

  九思 315


精彩书摘

  《楚辞今注(简体版)》:
  “众蔓然而蔽之”相应。“共”“恐”乃声近之误。文选六臣注引王逸说已误。
  (六三)缤纷:乱貌。淹留:久留不去。
  (六四)茅:恶草。
  (六五)萧艾:贱草。
  (六六)好:去声,善自。
  (六七)兰:影射怀王少子子兰。恃:依靠。实:果实。容长:言其华繁盛。二句用音形双关修辞格,以兰草指子兰;又以兰之无实喻其徒有仪表,“华而不实”。
  (六八)委厥美,谓弃其美德。委:弃。从俗:言与小人同流合污。苟:且。众芳:即上文“哀众芳之芜秽”的“众芳”。盖屈原曾将子兰作为贵族子弟之俊秀而加以培养,现在看来,当时只是苟且得列其中耳。
  (六九)椒:影射怀王时大夫子椒。新序节士谓其为司马。专佞:专事谄佞。慢憎:怠惰佚乐,与上文“党人偷乐”意近。椴:茱萸,似椒,喻子椒之徒。佩帏:作佩饰的香囊。
  ……

前言/序言

  一九八五年端阳节,中国屈原学会成立大会在江陵召开。会议期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赵昌平、王维堤二君,约我为该社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撰写一部楚辞注释。自揆谫陋,难胜此任,几经踌躇,始允所请。但由于诸多原因,一直未暇执笔,十载蹉跎,今始交稿,实感惭疚!
  书名“今注”,略有三义:其一,使两千年前之屈宋鸿裁及两汉遗篇,能以较清晰的面貌,为今人所理解与领会;其二,在注释中,能体现出今天学术界对楚辞研究所已达到的水平;其三,我个人对屈学的己见,能在注释中起主导作用。但这三者要统一得很好,以避免百衲成衣,斑斓驳杂之弊,则并非易事。我曾为此作了较多的思考。
  最后认定,本书的特色,应当是简明扼要,直书所见,与其他论著有所不同。即书中的一般训释,易于理解,力求精确,不事辩证;特殊词句,偶列论据,意在取信,不事铺张。凡旧说自通者,宁用1日说,只求畅达,不取新奇;凡旧说不通者,始采新说,而取舍断以己意,义蕴多所融会。故全书虽不名一家,而处处是对学术遗产的继承;但此编又系新著,亦处处渗透着一己之见。此外,并力求以个人生平所形成的屈学体系,经纬全书。
  书中离骚、九歌二篇,由我亲自起草以示例。其余天问、招隐、惜誓、哀时命、九思,由李大明同志执笔;九章、卜居、渔父、九辩、九叹,由李诚同志执笔;招魂、远游、大招、七谏、九怀,由熊良智同志执笔。对上述初稿,我皆精心修改,有小改也有大改,求合己意而后止。但由于时间匆促,考虑难周,未必皆己是而人非。
  本集所用底本,为金陵书局翻印汲古阁本洪兴祖楚辞补注,并参校四部丛刊影印明覆宋本。凡有异文异字,均择要出校并择善而从。
  刻意“求真”,是我们的要求;但能否“近真”,则未敢自信。谬误之处,望学术界不吝赐教。
  汤炳正
  一九九四年九月一日写于渊研楼
  时年八十有四








《山海经》:一部流传千载的奇书,蕴藏着中华远古的宇宙观与神话传说 《山海经》是一部集地理、神话、宗教、民俗、医药、历史于一体的先秦时期古籍,其成书年代和作者至今仍是学术界探讨的焦点。这部篇幅不大的奇书,却如同一扇窗户,带领我们窥探那遥远而又充满想象力的中华远古时代。它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个光怪陆离、神祇异兽遍布的世界,字里行间流淌着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脉络与精神。 一、 恢弘的宇宙图景:山川河流的脉络,异域国家的风貌 《山海经》的核心内容,顾名思义,便是“山”与“海”。全书十二篇,前半部分主要记载了古代中国境内外的山脉、河流、物产,后半部分则侧重于神话传说、方国部族以及奇异的民俗。《山海经》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地图集,它所描绘的山川河流,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的地理学。书中罗列了数以千计的山峦、河流,并详细描述了它们的方位、走向、高低、大小,以及其上的矿藏、植物、动物。这些记载,虽然在具体细节上可能与实际地理存在出入,但却勾勒出了一个初步的、以中国为中心的地理认知框架。 作者以“计程”的方式,将山川之间的距离和方位清晰地呈现出来,这种严谨的记录方式,即使在现代地理学尚未成熟的时代,也显得尤为可贵。例如,《西山经》开篇便描绘了昆仑山,这座神圣的山脉,被视为连接天地、众神居所的中心。从昆仑山出发,作者逐一介绍各个方向的山脉,其上的珍禽异兽、矿石草药,无不充满了神秘色彩。 更令人惊叹的是,《山海经》对外域的描绘。书中记载了众多“海外”、“海内”的国家,这些国家的人们有着奇特的形貌、生活习俗和神祇信仰。例如,有“三首国”、“一臂国”、“无肢国”,更有“大人国”和“小人国”,这些描述无疑是古人对未知世界的想象与夸张。这些异域国家的描绘,不仅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也反映了古人对于“他者”的好奇与探索精神,虽不可尽信其真,却展现了古人心中的世界之大、物种之奇。 二、 斑斓的神话画卷:神祇谱系,异兽奇谭 《山海经》中最令人着迷的部分,莫过于其中形形色色的神祇与异兽。书中记载了数量众多的神灵,他们掌管着自然万物,主宰着人类的命运。例如,西王母,这位在古代神话中地位显赫的女神,在《山海经》中被描绘成居住在昆仑山的豹尾虎齿、长发披肩的形象,她掌管着不死之药,是长生不老的象征。帝俊,这位在早期神话中具有至高地位的天帝,其配偶众多,子嗣繁衍,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神系。 除了神祇,《山海经》中更是异兽的天堂。这些异兽的形象千奇百怪,令人目不暇接。它们或凶猛异常,或祥瑞吉兆,或具有奇特的能力。例如,饕餮,这个贪婪的代名词,被描绘成形似牛、识人言、能吃人的凶兽;穷奇,这个邪恶的象征,被描绘成状如牛、长着刺猬毛、人面虎足的怪兽;九尾狐,这个既是诱惑也是祥瑞的象征,被描绘成九条尾巴的狐狸,能够迷惑人心,但也可能带来好运。 这些神话传说和异兽的描述,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根植于古人的生活经验与想象之中。它们可能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对未知生物的描绘,或是对部族图腾的崇拜。《山海经》的神话,是中华民族早期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例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都或多或少能在《山海经》中找到其原型。 三、 珍贵的文化宝藏:古人的智慧与对自然的敬畏 《山海经》不仅仅是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读物,它更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思想的宝贵文献。 地理学价值: 尽管存在神话色彩,但《山海经》对古代地理的记载,仍然为我们了解古代的交通、贸易、疆域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书中对矿产、植物的描述,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 民俗学价值: 书中对各个国家奇特的风俗习惯、祭祀仪式、生活方式的描绘,为我们研究古代的民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书中对不同部族的首领、婚姻、丧葬的记载,都能帮助我们还原古代社会生活的细节。 哲学与宗教价值: 《山海经》中所蕴含的宇宙观,如对天地、阴阳、五行的早期认知,以及书中对各种神祇的描绘,都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世界本源的探索和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一些学者认为,《山海经》可能是早期道教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 医学价值: 书中记载了大量的动植物,并对其功效进行了描述,这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的医药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许多今天仍在使用或已被发现的药材,都能在《山海经》中找到其踪迹。 四、 穿越时空的生命力 《山海经》的魅力,在于它所构建的那个充满神秘与想象的世界,它承载了中华民族远古的梦想与智慧。这部古籍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宏大的叙事,穿越了数千年的时光,至今仍能引发读者的无限遐思。它不仅仅是一部消遣的读物,更是一面折射古人精神世界的镜子,一面映照中华文明早期形态的珍贵文物。 尽管在研究《山海经》时,我们需要辨析其神话成分与现实依据,但其所蕴含的对于自然的敬畏、对未知的探索、对生命的好奇,却是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阅读《山海经》,就像是在与远古的先民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他们那颗纯真而又充满力量的心灵,领略中华文明那深邃而又博大的根源。它以其独特的魅力,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去探索那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去感受那份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典文学怀有深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深入理解《楚辞》的作品。《楚辞今注(简体版)》的出现,可以说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我了解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注释本,更是一部经过严谨学术考证和深入文化解读的作品。它不仅对《楚辞》的原文进行了详尽的解读,更重要的是,它还结合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对其中的历史背景、文化渊源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种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让我得以从更宏观的视角来审视《楚辞》,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我尤其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突破语言的障碍,真正领略到《楚辞》那雄浑悲壮、浪漫瑰丽的艺术风格。

评分

拿到《楚辞今注(简体版)》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它真的做到了“古为今用”。以往阅读文言文,常常会被生僻字、难懂的典故所困扰,即使查阅一些工具书,也未必能完全理清脉络。《楚辞今注》在这方面显然做了大量的功课。我看到它在注释上花费的心思,不仅仅是简单的字词解释,还涉及到对历史背景、文化习俗、甚至当时社会思潮的解读。这种细致入微的注释,让我觉得作者仿佛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步步引导我走进《楚辞》的世界。这种“今注”的形式,对于我这样一个对古典文学有热情但专业功底不深厚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降低了阅读门槛,让那些曾经望而却步的篇章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看重的是,注释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而是能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文化意蕴,让我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欣赏《楚辞》的艺术价值。

评分

我选择《楚辞今注(简体版)》,是出于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由衷喜爱,以及对“楚辞”这一特殊文学体裁的浓厚兴趣。我深知,《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更是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然而,由于年代久远,语言的隔阂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得许多读者在阅读《楚辞》时常常会遇到困难。因此,一本优秀的“今注”本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寄希望于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现代人易于理解的方式,将《楚辞》的原文、注释、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帮助我跨越时空的鸿沟,与屈原等先贤进行思想上的对话,感受他们笔下那恢弘壮丽的想象、深沉忧愤的情感,以及对国家民族深切的关怀。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好地理解《楚辞》的艺术魅力,领略其独特的文化精神,并从中获得启迪。

评分

不得不说,《楚辞今注(简体版)》在编辑和排版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字体和合理的页边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阅读的舒适度。我特别欣赏它对于原文和注释的区分处理,通常是原文置于上方,注释紧随其后,或者采用脚注的方式,这种设计非常直观,能够极大地提高阅读效率,避免了在不同书本或段落之间频繁跳转的麻烦。而且,注释的语言风格也显得非常平实易懂,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学术术语,这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便利。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遇到某个词语或句子不理解时,便能迅速找到对应的注释,然后在短时间内获得清晰的解答,这种流畅的阅读体验,让我在享受《楚辞》文学魅力的同时,也能更专注于理解其思想内涵。

评分

这次入手的是《楚辞今注(简体版)》,说实话,最开始吸引我的就是这个书名。感觉既有古籍的韵味,又有现代人易于接受的“今注”形式,让我觉得这本应该会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简体版的出现,更是消除了我之前对阅读古籍时可能遇到的文字障碍的担忧。收到书后,它的装帧设计也颇为别致,纸张手感也很好,翻阅起来很舒服。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仅仅是随手翻了几页,就能感受到编者在文字的排版和注释上的用心。那种将古老篇章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的体验,让我对即将开始的阅读之旅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那些带有神秘色彩和浪漫主义情怀的作品很感兴趣,而《楚辞》无疑是其中的代表。这次选择这本书,也是希望能借由“今注”的力量,更好地理解那些千古传诵的篇章,感受屈原等先贤的悲愤与理想,体会其中蕴含的深邃意境和文化内涵。

评分

《李璟李煜词校注》是詹安泰先生以《晨风阁丛书》刻王国维校补南唐二主词本为底本,博参南宋以来各种版本,兼取有关二主词的专集、选本、词话、笔记等,互相比勘,精审以求,乃二主词难得的一种校注本。

评分

这套简体版古籍丛书非常喜爱,美中不足的是,字墨浅淡,定价虚高。

评分

还是简体版的实用,小孩也能看懂,看得舒服。

评分

还可以,纸张质量不错,版式也可以。

评分

大江东去浪淘尽

评分

东西不错,快递也很给力,赞一个

评分

质量非常非常好,很喜欢,以后会继续买

评分

风一程雨一程

评分

《李璟李煜词校注》是詹安泰先生以《晨风阁丛书》刻王国维校补南唐二主词本为底本,博参南宋以来各种版本,兼取有关二主词的专集、选本、词话、笔记等,互相比勘,精审以求,乃二主词难得的一种校注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