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現代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與圍術期管理》共分為六篇,第一篇重點闡述瞭加速康復外科的起源及在骨科及關節外科領域的發展現狀;第二篇主要介紹瞭加速康復關節外科圍術期隱匿感染竈篩查及對患者的心血管係統、呼吸係統、消化係統、泌尿係統、血液係統、內分泌係統與心理精神狀態的評估方法及控製目標:第三篇介紹瞭加速康復圍術期麻醉前評估、麻醉方式選擇、麻醉前禁飲禁食及麻醉並發癥預防;第四篇主要圍繞術前宣教與預康復、飲食與液體管理、血液管理、疼痛管理、睡眠管理、優化手術操作技術與微創理念、尿管及引流管應用及非止血帶下膝關節置換術等圍術期管理措施進行介紹;第五篇重點闡述瞭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圍術期切口並發癥、感染、靜脈血栓栓塞癥、惡心嘔吐、假體周圍骨摺、神經血管損傷及脫位等常見並發癥的預防;第六篇重點介紹瞭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圍術期病房護理管理及手術室管理。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篇 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發展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加速康復外科的起源
第二節 骨科領域的加速康復
第三節 關節外科加速康復
第二章 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流程管理
第一節 髖、膝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流程管理
第二節 髖、膝關節置換術的快速康復流程管理
第三節 加速康復全髖關節置換術後48小時內齣院流程管理
第四節 日間手術管理模式在髖膝關節置換術的應用
第三章 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質量管理
第一節 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質量管理內容
第二節 髖、膝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住院時間延長的影響因素
第三節 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非計劃再人院的影響因素
第二篇 關節置換術病人全身健康評估與處理
第四章 軀體係統疾病的評估與處理
第一節 感染性疾病或潛在感染竈的診斷與處理
第二節 心髒疾病評估
第三節 呼吸係統疾病評估
第四節 肝髒疾病評估
第五節 腎髒疾病評估
第六節 血液係統疾病評估
第七節 風濕免疫係統疾病評估
第八節 內分泌係統疾病評估
第九節 髖、膝關節置換術圍術期神經.骨骼肌肉係統評估
第十節 髖、膝關節置換術圍術期下肢血管疾病狀況評估
第十一節 髖、膝關節置換術圍術期營養狀況評估
第五章 老年心理特徵及常見疾病的評估
第一節 老年期心理特徵及應對
第二節 焦慮及焦慮綜閤徵
第三節 抑鬱及抑鬱綜閤徵
第四節 認知功能障礙
第三篇 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麻醉管理
第六章 麻醉前評估及處理
第一節 麻醉前評估
第二節 術前禁食禁飲與圍術期液體管理
第三節 麻醉方式的選擇
第四節 麻醉圍術期病人血液管理
第五節 麻醉圍術期疼痛管理
第六節 小結
第七章 麻醉相關並發癥的預防和處理
第四篇 現代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圍術期管理
第八章 髖、膝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術前健康宣教及預康復
第一節 加速康復術前健康宣教
第二節 加速康復術前預康復
第九章 圍術期營養支持及輸液與飲食管理策略
第一節 髖、膝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圍術期營養支持
第二節 髖、膝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圍術期飲食管理
第三節 髖、膝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圍術期限製性輸液
第十章 圍術期血液管理
第一節 髖、膝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圍術期血液管理
第二節 髖、膝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中氨甲環酸的應用
第三節 關節置換圍術期血液管理——西京醫院實踐經驗
第四節 關節置換圍術期血液管理——解放軍總醫院實踐經驗
……
第五篇 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圍術期並發癥防治
第六篇 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護理管理
附件
前言/序言
近年來,國內外骨科快速發展,各種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器械不斷推齣,醫療技術水平提高很快。然而,醫務人員常常首先關心的是手術本身,對手術方法的新進展很感興趣,對患者的圍術期管理卻常按傳統方法進行,使圍術期管理措施進展緩慢,手術後常齣現並發癥或並存疾病復發或加重,手術後效果欠佳。
加速康復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圍術期管理的新概念,始於20世紀90年代,倡導以患者為中心的圍術期全程優化管理,以循證醫學證據為基礎,對圍術期的一係列措施進行優化整閤,目的是降低手術應激反應、減少並發癥、加速患者康復。盡管加速康復外科的發展已有十餘年曆史,但目前尚無介紹關節外科加速康復的專著,國內大多學者對加速康復外科懷有很大的興趣,正在開展或試圖開展加速康復,這也是本書編寫的初衷之一。
華西醫院骨科、協和醫院骨科與上海長徵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新疆醫科大學附一院等醫院於2012年開始進行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的探索與推廣,圍繞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圍術期管理的方方麵麵進行瞭大量的前瞻性臨床研究;同時基於衛生計生委行業科研專項《關節置換術安全性與效果評價》,建立瞭涵蓋26傢大型醫院和50傢推廣醫院的數據庫。本書是在總結華西醫院等醫院大量前瞻性臨床研究及數據庫結果的基礎上,參閱國內外文獻,結閤我國實際情況編撰而成。
本書主要分為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發展、關節置換術患者全身健康狀況評估與處理、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麻醉管理、現代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圍術期管理、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圍術期並發癥防治及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護理管理六個部分。本書具有簡潔、貼近臨床、實用性強等特點,可作為骨科醫師特彆是年輕骨科醫師在臨床工作的參考用書;同時也可作為醫學生、骨科研究生的培訓教材。
由於加速康復外科在中國剛剛起步,還有很多圍術期的管理有待進行進一步的隨機對照研究,加之編者水平有限,編寫時間較為倉促,書中可能存在些許疏漏與錯誤,歡迎廣大讀者撥冗斧正,以便我們再版時及時修正。
最後,嚮所有參與本書編寫工作的專傢錶示衷心的感謝,同時也對人民衛生齣版社對我我們的信任和支持緻以誠摯的感謝!
《現代關節置換術:精準康復與全程照護》 內容梗概: 本書深入探討瞭現代關節置換手術的各個環節,從術前評估、精準規劃,到圍術期管理、加速康復策略,再到術後隨訪與長期功能恢復,為臨床醫生、康復治療師、護理人員以及患者自身提供瞭一套全麵、係統且極具前瞻性的指導方案。全書聚焦於提升患者體驗、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並發癥,並最終實現關節功能的最佳恢復,引領讀者走進微創、高效、人文關懷的關節置換新時代。 第一篇:精準規劃與術前準備 本篇詳細闡述瞭關節置換手術成功的基石——精準的術前規劃與充分的患者準備。 個體化評估與風險分層: 詳細介紹瞭針對不同患者群體(如高齡、肥胖、閤並癥患者)的全麵評估流程,包括但不限於骨骼結構分析、肌肉功能評估、疼痛程度量化、心理狀態考察以及潛在的感染、血栓等風險因素的識彆與評估。針對不同風險等級,提齣瞭差異化的預案與乾預措施,旨在最大程度地降低手術並發癥的發生率。 影像學診斷與導航技術: 深入解析瞭先進影像學技術(如三維重建CT、MRI)在術前規劃中的應用,強調如何通過精準測量與模擬,實現假體組件的個性化選擇與植入位置的最佳確定。同時,介紹瞭術中導航技術的原理、優勢及在提高假體對綫、穩定性和功能恢復方麵的作用,為實現“所見即所得”的精準手術提供技術保障。 患者教育與心理疏導: 強調瞭術前患者教育的重要性,包括對手術過程、預期效果、康復計劃、居傢注意事項的詳細講解,從而建立患者的信心,緩解其焦慮情緒。提供瞭有效的心理疏導技巧與工具,幫助患者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康復過程中,提升治療依從性。 營養與代謝優化: 探討瞭術前營養狀態對術後恢復的影響,提齣瞭針對不同患者的營養支持方案,以增強患者體質,促進傷口愈閤,降低感染風險。同時,關注代謝狀況的調整,為手術創造最佳的生理環境。 第二篇:圍術期優化管理 本篇聚焦於圍術期(手術前後)的關鍵管理策略,旨在最大化手術效益,最小化創傷與不適。 微創技術與技術創新: 詳細介紹瞭當前主流的微創關節置換技術,包括小切口技術、導航輔助技術、機器人輔助技術等,分析瞭它們在減少組織損傷、縮短手術時間、降低術中齣血方麵的優勢。同時,展望瞭未來可能齣現的技術創新,如新型假體材料、錶麵處理技術等,以進一步提升手術效果。 麻醉與鎮痛策略: 深入剖析瞭圍術期麻醉方式的選擇與優化,特彆是區域阻滯與全身麻醉的聯閤應用,以及針對不同患者的個體化鎮痛方案。強調瞭多模式鎮痛的理念,結閤藥物、物理療法等,有效控製術後疼痛,為早期活動創造條件。 感染預防與控製: 提供瞭係統、嚴格的圍術期感染預防措施,包括手術室環境控製、無菌操作規範、抗生素的閤理使用、皮膚準備與消毒等。詳細闡述瞭針對高風險患者的額外預防策略,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術後感染的風險。 血栓預防與管理: 詳述瞭如何根據患者的血栓風險評估結果,製定個性化的預防方案,包括機械預防(如彈力襪、間歇充氣加壓裝置)和藥物預防(如低分子肝素、新型口服抗凝藥)的閤理應用,以及術後早期活動的指導,以降低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的發生率。 液體與電解質平衡: 關注圍術期液體管理的重要性,強調如何通過精準的液體補充和監測,維持患者體液平衡,避免水電解質紊亂,為器官功能的正常運行提供保障。 快速康復外科(ERAS)理念的實踐: 將ERAS理念貫穿於圍術期管理的各個環節,詳細闡述瞭其在加速康復中的核心要素,包括術前禁食禁飲的縮短、術後早期進食、早期活動、術後早期拔除導尿管等,旨在通過多學科協作,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提高患者滿意度。 第三篇:加速康復與功能恢復 本篇是本書的核心內容之一,著重於術後加速康復的策略與方法,以及患者長期功能的恢復。 早期活動與物理治療: 強調術後早期(通常在術後數小時內)的活動乾預,包括床上活動、助行器輔助下的站立與行走。詳細介紹瞭物理治療師在製定個體化康復計劃、指導患者進行關節活動度訓練、肌肉力量訓練、平衡與協調性訓練等方麵的作用。 疼痛管理與運動激勵: 結閤圍術期鎮痛策略,繼續強調術後疼痛的有效管理,使患者能夠無痛或低痛地進行康復鍛煉。提供激勵患者主動參與康復的方法,通過設定小目標、提供正嚮反饋等方式,提升患者的積極性。 營養支持與傷口護理: 術後持續的營養支持對於組織修復和能量儲備至關重要。本書提供瞭術後營養補充的建議,並詳細指導瞭傷口護理的注意事項,以促進傷口愈閤,預防感染。 功能性康復訓練: 詳細介紹瞭針對不同關節(如髖關節、膝關節)的特異性康復訓練方法,包括步行模式訓練、上下樓梯訓練、轉移訓練等,旨在幫助患者逐步恢復日常生活和職業活動能力。 居傢康復指導與自我管理: 提供瞭詳盡的居傢康復指導,包括傢庭環境的改造建議、傢庭鍛煉的計劃與要點、以及如何識彆和應對居傢康復中可能齣現的問題。鼓勵患者掌握自我管理能力,實現長期健康。 第四篇:並發癥的識彆與處理 本篇旨在提高臨床醫生對關節置換術後常見並發癥的認識和處理能力。 感染的早期識彆與治療: 詳細闡述瞭術後感染的早期癥狀、診斷方法(如影像學、實驗室檢查)以及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包括抗生素治療、必要時的二次手術)。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監測與乾預: 介紹瞭深靜脈血栓(DVT)和肺栓塞(PE)的監測方法(如超聲、D-二聚體檢測)以及一旦發生時的緊急處理與抗凝治療。 假體鬆動與周圍骨摺的管理: 討論瞭假體鬆動和周圍骨摺的影像學診斷、臨床錶現以及手術翻修的適應癥與技術要點。 疼痛持續與神經損傷的處理: 提供瞭針對術後持續性疼痛的評估與處理策略,以及神經損傷的早期識彆、診斷與康復指導。 其他常見並發癥的處理: 涵蓋瞭切口愈閤不良、關節僵硬、皮膚問題等其他可能齣現的並發癥,並提供瞭相應的處理原則。 第五篇:長期隨訪與患者生活質量提升 本篇關注關節置換術後的長期管理,旨在確保患者獲得持久的功能改善和高質量的生活。 定期隨訪與評估: 強調瞭定期臨床隨訪的必要性,包括對關節功能、疼痛、假體穩定性的評估,以及X綫片等影像學檢查,以早期發現潛在問題。 假體使用年限與翻修: 討論瞭假體材料的耐久性,以及假體翻修的適應癥、時機和手術考量。 運動與生活方式的建議: 提供瞭術後患者適宜的運動類型和強度建議,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導,幫助患者維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延長假體的使用壽命。 患者支持與教育: 鼓勵建立患者支持網絡,分享康復經驗,提供持續性的健康教育,幫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會,重拾精彩人生。 本書內容嚴謹、技術前沿、圖文並茂,力求將復雜的技術要點轉化為易於理解的實踐指導。通過學習本書,讀者將能夠更全麵、更深入地理解現代關節置換術的最新進展,掌握有效的加速康復與圍術期管理策略,最終為患者帶來更優化的治療效果和更高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