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昌先生弟子个人专辑:伤寒论阴阳图说

张大昌先生弟子个人专辑:伤寒论阴阳图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衣之镖 著
图书标签:
  • 张大昌
  • 伤寒论
  • 阴阳
  • 中医
  • 方剂
  • 经典
  • 医学
  • 养生
  • 传统医学
  • 教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ISBN:978750773078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7145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8-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7
字数:19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伤寒论阴阳图说》是一部研究《伤寒论》理论体系的着作,它从《周易》原理入手,破释《伤寒论》三阴三阳的命名,创建《伤寒论》三阴三阳图,并溯其学术渊源,与所涉古训相关篇章分别比较,论证其异同,明析仲景继承、发扬、革新中医学术的内涵,爲研究《伤寒论》开辟了新的途径。《伤寒论阴阳图说》共三章。第1章《伤寒论》三阴三阳图;第二章《伤寒论》与古典经论比较;第三章伤寒论疑难说要。
  《张大昌先生弟子个人专辑:伤寒论阴阳图说》专业性极强,其书第二章的“第三节伤寒论与汤液经比较”,是目前所见对比仲景诸书与《辅行诀》一书理法关系*爲深入细致的作品。

作者简介

  衣之镖(1948-),河北威县固献村人。1962年初中毕业,因家境不济而辍学,闲暇时自学《医学衷中参西录》,颇感兴趣,遂矢志从医。1965年任本村半农半医,并得到当地名老中医姜炳勋先生指点;1974年拜原河北中医研究院通讯研究员张大昌先生为师;1976年在威县中医院工作,先后任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1979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并在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旁听经典课。临床善用经方治疗各类疾病,尤其至力于医易学说及师传《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研究和实践。现任威县中医院副主任医师,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副主任。著有《伤寒论阴阳图说》、《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研究》、《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校注讲疏》、《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临证心得录》。

内页插图

目录

题词
序一
序二
序三
自序
导言

第一章 《伤寒论》三阴三阳图
第一节 三阴三阳图的拟作思路
一、张仲景的儒家思想
二、汉代易学特点述要
三、阴阳五行合流简释
四、宇宙万物运动的模式

第二节 三阴三阳图的拟作
一、伤寒病的内涵
二、天地体用阴阳图
三、夏至日四时阴阳图及阴阳值
四、三阴三阳的时位及命名
五、三阴三阳的平面图和立体图

第三节 三阴三阳图在医学中的意义
一、三阴三阳图与经络脏腑学说
二、三阴三阳图与六气学说
三、三阴三阳图与伤寒病

第二章 《伤寒论》与古典经论比较
第一节 《伤寒论》与《难经》“伤寒有五”说的比较
一、“伤寒有五”说简释
二、《伤寒论》与《难经》伤寒病名比较
三、《伤寒论》与风暑湿及燥病

第二节 《伤寒论》与《素问·热论篇》的比较
一、《素问·热论篇》简析
二、《伤寒论》与《热论》病名及死证比较
三、《伤寒论》与《热论》病传规律比较
四、《伤寒论》与《热论》三阴三阳比较
五、《伤寒论》与《热论》经脉说比较
六、《伤寒论》与《热论》治法比较
七、《伤寒论》与《热论》饮食及瘥后调护比较

第三节 《伤寒论》与《汤液经》比较
一、《汤液经》及《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与《伤寒论》的关系
二、《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简介
三、《汤液经法》用药图与补泻汤组织探析
四、外感天行病六合辨证治疗探析
五、《伤寒论》与汤液经法五脏五味用药法比较
六、伤寒论方与汤液经法六神汤方证比较

第三章 伤寒论疑难说要
第一节 《伤寒论》病传愈期说
一、伤寒病传日字说
二、日数联用与风寒病位关系说
三、《伤寒论》病传日数图说
四、太阳篇日数联用条文析
五、《伤寒论》六病欲解时说
六、《伤寒论》病发阴阳及愈期说
七、《伤寒论》阴阳数理说

第二节 《伤寒论》与经脉脏腑说
一、《伤寒论》与经脉说
二、《伤寒论》病传规律及任督说
三、《伤寒论》与脏腑说

第三节 《伤寒论》以寒为统说
一、六气关系及《伤寒论》的寒
二、《伤寒论》与外感暑湿燥火说

第四节 《伤寒论》杂说
一、《伤寒论》厥阴病概说
二、《伤寒论》少阳太阴篇概说
三、《伤寒论》少阴病汗下法说
四、《伤寒论》热入血室说
五、《伤寒论》方剂名称说
附篇《伤寒论》原文
后记

前言/序言

  《伤寒论》是医圣张仲景所撰的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的专著,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先启后的作用,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后世医家奉为经典。
  《伤寒论》突出成就之一是对中医方剂学的重大贡献。该书记载了397法113方(因为禹余粮丸有名无药,故实为112首),提出了完整的组方原则。同时,在严格的组方原则下,又有“随证治之‘’的灵活性,并将八法具体运用到方剂之中。这些张仲景所博采或个人拟制的方剂精于选药,讲究配伍,主治明确,效验卓著,被后世誉为”众方之祖“,尊之为”经方“。
  但遗憾的是,与仲景撰著《伤寒论》所”论广“之方剂学经典《汤液经》早佚,这成为伤寒学发展史的一重大损失。因而一直以来,关于《伤寒论》处方用药之根源和基础的研究,虽然学说林立,但尚无可靠的古籍资料以验证和解释仲景成熟、系统的经方用药法则。
  这也成为医学史上的一大谜团。直至1900年,敦煌藏经洞破封,大批古医籍重见天日,其中竟有陶宏景所著《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下简称《辅行诀》)一卷。此乃陶氏阐发其选录《汤液经》方剂,以及所附自拟(或采集)金石方的学理之书。它归纳了《汤液经》五脏虚实辨证的组方用药,同时明确指出:“汉晋以还,诸名医辈,张机……等,皆当代名贤,咸师式此《汤液经》……其间增减,虽各擅其异,或至新效,似乱旧经,仍方园之于规矩也”,“昔南阳张机,依此诸方,撰为《伤寒论》一部,疗治明悉,后学咸奉之。”
  基于此,《伤寒论阴阳图说》(下简称《图说》)从《周易》原理入手,不仅破译《伤寒论》三阴三阳的命名,创建《伤寒论》三阴三阳图,溯其学术渊源,还对目前研究甚少但却意义重大的《辅行诀》所着笔墨尤多。同时,与所涉古训相关篇章分别比较,论证其异同,明晰仲景继承、发扬、革新中医学术的内涵,为研究《伤寒论》开辟了新的途径。
  《辅行诀》是目前已知记载《汤液经》内容最多的书籍,是研究仲景学说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但是,《图说》在初版时,笔者尚无缘得见更多抄本,仅以本人所存本为据,这对理解学术极为严谨缜密,动一字而牵全局的《辅行诀》而言,则有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影响。而且初版至今已十余年,其间笔者对《伤寒论》与《辅行诀》关系的认识也在与年俱进,研究工作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彻底解决了诸五脏补泻方药物组成的问题,完成了陶氏原作《辅行诀整订稿》和藏经洞卷子《辅行诀复原校订稿》两种文本。故现对初版《图说》进行补充完善、修订再版,对初版存在的个别图表不精确处、脱文、笔误、错用标点、分段不当、引文不确等问题,也做了相应处理,从而提高了该书的学术质量和可读性,以利于《伤寒论》全面、深入的研究。
  此间,学苑出版社陈辉先生和付国英女士,以及出版社其他工作人员,为此书的修订做了大量烦琐细致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在该书即将付梓之际,笔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修订《图说》的再版,笔者虽然尽了最大努力,仍不敢自信万无一失,望诸读者不吝指教,笔者伸颈引踵以盼。
《张大昌先生弟子个人专辑:伤寒论阴阳图说》 作者: 张大昌先生众弟子 内容简介: 《张大昌先生弟子个人专辑:伤寒论阴阳图说》是一部凝聚了张大昌先生诸位弟子集体智慧与心血的学术专著。本书并非孤立的学术研究,而是深深植根于张大昌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对《伤寒论》的潜心钻研与临床实践。它以“阴阳图说”这一独特视角,将古老而精深的《伤寒论》理论,以一种更为直观、形象、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广大中医爱好者、学习者及临床工作者。 《伤寒论》作为中医的经典之作,其核心思想在于阐述外感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及其治疗原则。然而,其文言晦涩,理论体系庞大,历来被认为是中医学习的难点之一。张大昌先生深谙此道,在长期的教学与临床中,他始终强调要抓住《伤寒论》的阴阳整体观,认为阴阳是理解《伤寒论》所有病机、方证、治法的总纲。本书的诞生,便是张先生教学思想的一次系统性总结与升华,也是其弟子们学习成果的一次集中汇报。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阴阳图说”的阐释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文字叙述,本书大量的篇幅被用于设计、绘制与解析各种阴阳图。这些图并非简单的示意图,而是蕴含了深厚的易学、中医象数理论,将《伤寒论》中纷繁复杂的概念,如六经辨证、八纲辨证、病机传变、脏腑功能、药物配伍等,通过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卦象爻变等直观形式展现出来。例如,在阐述六经病证时,本书会运用精心设计的阴阳太极图,并结合八卦的象征意义,将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六个不同性质的病位、病性、病势,在图上进行层层递进的剖析,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其内在的联系与区别。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临床经验。张大昌先生及其弟子们,不仅在理论上对《伤寒论》有着深刻的理解,更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将这些理论灵活运用,治愈了无数疑难杂症。本书中的每一个图、每一段文字,都经过了反复推敲和实践的检验。书中不仅解释了经典的方证对应,更深入挖掘了方剂的配伍机理,以及在不同阴阳失衡状态下,方剂如何调整阴阳,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对于一些疑难杂症或少见病,本书也结合了阴阳图说,提供了创新的分析思路和治疗方案,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平实易懂,避免了过多的学术术语堆砌,而是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复杂的理论层层剥开。在文字叙述中,穿插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都来源于张大昌先生及其弟子们的真实临床实践,生动地展现了阴阳图说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让读者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医的魅力与力量。 本书的结构设计也颇具匠心。从阴阳的基本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再到具体的病证、方证,最后落脚于临床应用。每一章节的论述都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保证了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伤寒论》的精髓。同时,本书也并非仅仅是对《伤寒论》的复述,而是融入了张大昌先生及其弟子们对《伤寒论》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思考,为《伤寒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 《张大昌先生弟子个人专辑:伤寒论阴阳图说》的出版,对于当前中医教育和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下,如何让中医经典更加贴近现代人的学习习惯,如何让中医理论更加通俗易懂,是摆在所有中医人面前的重要课题。本书的“阴阳图说”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一次有益尝试。它不仅能够帮助初学者快速入门,也能让有一定基础的中医师,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上获得新的启发。 本书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部承载着师徒情谊、传承中医薪火的珍贵作品。张大昌先生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勉耕耘,其弟子们的尊师重道、学以致用,都凝聚在这本书中。我们希望通过此书,能够将张大昌先生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以及对《伤寒论》的深刻理解,更广泛地传播出去,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本书适合以下人群阅读: 中医爱好者: 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养生保健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中医学习者: 正在学习中医专业,尤其是《伤寒论》的学生。 中医师: 希望深化《伤寒论》理解,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的执业中医师。 对阴阳学说感兴趣者: 想要了解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医学相结合的读者。 本书将陪伴您一起,穿越时空的阻隔,领略《伤寒论》的博大精深,感悟阴阳变化的奥秘,感受中医的独特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人惊喜!作为一名中医学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将《伤寒论》中的精髓以更直观、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书籍。当我翻开《张大昌先生弟子个人专辑:伤寒论阴阳图说》时,就被其独特的设计所吸引。书中的阴阳图解,将复杂的辨证施治过程变得清晰明了,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伤寒论》内在逻辑的窗户。以往阅读《伤寒论》原文,总觉得有些晦涩难懂,特别是涉及到“表里”、“寒热”、“虚实”等概念时,容易陷入迷茫。而这本书通过生动的图示,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能够迅速把握病机的关键所在。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每个方剂的阴阳归经、药物配伍的解释,结合图示,让我能更深刻地理解为何张大昌先生会选择这样的组合来治疗特定的病症。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启迪思维的书,让我从全新的角度审视《伤寒论》,也更加敬佩张大昌先生的学识与传承。

评分

我是一名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通读者,对于中医,特别是《伤寒论》一直充满好奇,但苦于其古籍的晦涩难懂,一直无法深入。偶然的机会,我得知了《张大昌先生弟子个人专辑:伤寒论阴阳图说》这本书,它的名字就吸引了我,感觉它能够用一种更加易于理解的方式来阐释《伤寒论》。拿到书后,我更是惊喜不已。书中运用大量的插图和图表,将《伤寒论》中繁复的脉象、舌象、病机等内容,以一种非常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就好像在看一本精彩的故事书,而故事的主角就是各种疾病的阴阳变化。我以前觉得《伤寒论》是医学巨匠的专属,但这本书让我觉得,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能从中领略到中医的智慧和魅力。它不仅让我对《伤寒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看到了中华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名在中医临床一线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中医了,对于《伤寒论》早已烂熟于心。但是,即便如此,每次重读《伤寒论》,总会因为其深奥的义理而有所感悟。当我看到《张大昌先生弟子个人专辑:伤寒论阴阳图说》这本书时,起初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觉得对于我这样的老江湖来说,可能太过浅显。然而,翻阅之后,我发现自己的想法大错特错。书中对于《伤寒论》的阴阳归经和图说,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许多地方的阐释,甚至比我以往阅读过的许多论著都要深刻。它并非是简单地将原文翻译成图,而是通过阴阳的转换,将六经传变的内在逻辑和方证的对应关系,推陈出新,展现出一种更加宏观和辩证的视角。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伤寒论》在现代的另一种解读方式,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对于我进一步钻研伤寒杂病,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评分

我最近刚开始接触中医,对《伤寒论》这个经典著作一直心存向往,但又觉得它实在太难啃了。朋友推荐了这本《张大昌先生弟子个人专辑:伤寒论阴阳图说》,我带着试试看的心态买回来了。没想到,这本书记载的内容真是太有帮助了!书中运用了很多图表和流程图,把《伤寒论》里一些听起来就让人头疼的“辨证论治”步骤,一步一步地展示出来,而且是用很形象的方式。我原来总是在脑子里想,到底什么是“太阳病”?“阳明病”又有什么区别?书里的图示就像导航一样,帮我理清了思路。而且,它不像很多教材那样枯燥,读起来感觉很生动,就像是有人在旁边手把手地教你一样。我觉得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打下坚实基础的利器。它让我觉得,《伤寒论》其实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只要方法对了,是可以掌握的。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漆黑的夜晚,突然点亮了一盏明灯。我一直对中医理论,特别是《伤寒论》中的某些概念,比如“三阴三阳”的辨证,感到非常困惑。虽然读过不少书,但总感觉隔靴搔痒,无法真正领会其精髓。直到我看到《张大昌先生弟子个人专辑:伤寒论阴阳图说》,才真正有茅塞顿开之感。书中用大量的阴阳图来解释《伤寒论》中的病机和治则,这种可视化、图像化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阴阳如何发生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指导我们选择合适的方剂。书中对每一个证型的分析,都紧密结合阴阳图,让原本抽象的辨证过程变得具体而生动。这对于我这样还在学习阶段的中医爱好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让我能够更扎实地掌握《伤寒论》的学习方法。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质量好速度快!

评分

好书!得慢慢看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