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重点难点解析》是马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配套用书,通过深入阐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重点难点,厘清在师生中存在的一些不清楚的、糊涂的甚至错误的认识,或者补充完善教材中需要进一步加以阐述、论证的内容,以帮助广大思政课教师和高校学生充分理解主教材的教学主旨,以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重点难点解析》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四个选择所作出的重要论述,在认真研究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对教材的每一章遴选三到四个重点难点加以阐释。每个重难点分四部分进行分析:问题的提出、问题的症结、问题的解析、问题的反思。
目录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鸦片战争后资本一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如何评价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琦善?
如何认识近代通商口岸和租界与如今改革开放中的口岸开放的根本不同?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作为中国旧式农民战争最高峰的太平天国运动何以难逃兴勃亡忽之命运?
为什么洋务派创建了近代企业及海军却未实现自强求富之目的?
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为什么行不通?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如何评价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革命与改良?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
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并
把它推进到了新的阶段?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如何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要领导人民进行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在中国共产党内为什
么会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
如何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夕匕攸关的转折点?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怎样评价中国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怎样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如何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怎样认识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美国政府实施的“扶蒋反共”方针和中国共产党对美国的政策策略?
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同1946年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有哪些异同?
中国的各民主党派是如何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内就丧失了在大陆的执政地位、败退台湾?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什么样性质的社会?
如何正确评价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怎样客观全面评价改革开放前30年的历史?
如何评价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如何评价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文化大革命”?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的序幕是怎样揭开的?
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怎样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所进行的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实践?
后记
精彩书摘
19世纪50年代初期,马克思、恩格斯正在深入研究印度历史。马克思注意到这样一种历史现象:英国工业产品尤其是棉纺织品大量出口印度,摧毁了印度本国的工业,英国工业越来越依靠印度市场,因此英国工厂主们必须在印度造成新的生产力。马克思还注意到当时英国已在印度试建铁路445公里。而印度总督戴贺胥于1853年提出备忘录,规划在印度修建六条大铁路,由英国私人投资,殖民地政府免费给地并保证5%利息01853年6月1日、7月22日,马克思先后撰写《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两篇文章。马克思认为英国的殖民主义一方面通过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会破坏印度社会的整个结构,另一方面又必然会造成新的生产力,播下新的社会因素。但在英国资产阶级统治被英国工业无产阶级推翻以前,或是印度取得独立以前,印度人民是不会收到英国资产阶级在他们中间播下的新的社会因素所结的果实的。由此,马克思作出了“双重的使命”与“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总结性的理论概括。
马克思作出如此论述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在于阐明资产阶级为未来的新世界创造物质条件的历史必然性,阐明资产阶级不仅在宗主国而且在殖民地都曾起过重要的杠杆作用。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到1853年论英国在印度统治的两篇文章,这一思想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始终。他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写道:“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①。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之所以在1853年再次强调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资本集中的必要性并提出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新命题,是为了批判当时出现的以凯里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以蒲鲁东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竭力反对资本集中、鼓吹落后的小生产的反动理论。1851年在伦敦举行的万国博览会和英法海底电缆的启用,展示了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和世界各国历史愈益整体化发展的趋势。当时经济理论界出现了一股反对工业化(实际上是反对发展社会生产力)和资本集中、主张维持小生产的反历史倾向。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给《纽约每日论坛报》撰写的系列论文中,批评了这种反历史的倾向。马克思论印度的两篇论文及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论述也是这种批判的继续和发展。①
其次,在运用马克思的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理论时要把握如下界限:
一是应当把殖民主义在不同时期的作用区别开来。马克思的论述主要是指1813-1853年这一历史时期的情况,此时的英国正处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殖民主义在这一时期的作用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以及后来的帝国主义时期的作用有着重要的区别。在帝国主义时期,殖民主义为了宗主国自身的利益,限制殖民地的发展,主要是起阻碍作用。总之,殖民主义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其正反两种作用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应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简单地把马克思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论述,不加区别地套用到其他各个时期,以偏概全,表面上貌似有理,其实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历史唯物史观,其结果必然是夸大殖民主义的进步作用。
二是把殖民主义在不同地区的作用区别开来。由于国情的差异,殖民主义在不同国家具有较大的地域差异性。马克思的论述虽然具有普遍意义,但他直接援引的是印度的例子。印度在英国入侵以前的社会,按马克思的说法是以村社为基础的亚细亚社会,这种社会如果没有外力的冲击,完全靠自身的发展则很难前进。对于殖民主义在类似印度这种所谓亚细亚式的社会的客观进步作用,马克思的论述和分析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这里存在一些问题:印度古代社会性质和亚细亚生产方式究竟是什么样的?是否真的存在如马克思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是否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和印度社会在多大程度上是相似的?这些问题是极其复杂而又长期争议的学术问题。
三是把殖民主义的作用放在一个国家乃至世界历史的长时段的发展过程中进行考察。结合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当代发展,我们就会发现,依靠殖民主义,是不可能真正实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现代化的。殖民主义对于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现代化所起的积极作用,往往并不取决于殖民主义本身,而是取决于这个国家或民族已有的基础与传统。依附式的发展带来的问题与危机,深深困扰着曾经的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国家的持续发展。对于殖民主义的建设作用的局限性,马克思早就指出:这种重建工作,既不会给人民群众带来自由,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都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在印度人民自己没有强大到能够完全摆脱英国的枷锁以前,印度人民是不会收到不列颠资产阶级在他们中间播下的新的社会因素所结的果实的。
因此,我们在运用历史理论分析问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历史事实,使之相互统一。
2.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粗暴地中断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自然进程。
资本一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一个破坏与重建相互交杂的复杂过程,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的解体,另一方面促进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的一些因素,出现了资本主义文明。“有的人正是从这个结果出发,认为西方列强是近代文明的传播者,是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生长的信使。”①他们之所以作出这样的论断,其理论基础就是所谓的“冲击一回应”模式(也被称为“刺激一反应”理论)。
……
前言/序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关于推动党的zui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要求,中宣部、教育部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修订组有关专家对6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修订,形成了2015年修订版教材和教学大纲。为帮助任课教师和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教材增加的新内容、形成的新体例、体现的新理念,帮助教师用好教材,帮助学生读好教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了与2015年修订版教材相配套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系列用书”。
编写本套教学系列用书是《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重点建设内容,也是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大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举措。编写组集中了大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战线的专家学者和优秀教育教学工作者,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首席专家和部分主要成员,也有近年入选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的教师,保证了该教学系列用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本套教学系列用书共15本,既有供教师参考使用的教学参考用书、重点难点解析、教学案例解析、教学基本要求,也有分别针对本科和高职高专学生需求的学生辅学读本。在编写过程中,编写组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反复的讨论修改,充分吸收了有关专家、教学一线教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力求对教学起到直接的支撑和启发作用。其中,学生辅学读本还尝试运用了图片、漫画、二维码等多种形式来增加可读性和实用性,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进学生的阅读兴趣。
希望本套教学系列用书能够通过提供理论扎实、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通过提供通俗易懂、生动鲜活的辅学读本,为大学生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重点难点解析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重点难点解析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