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濛氏學校推薦經典傢長用書 把國際濛氏教育精華搬迴傢
濛颱梭利教育,發掘孩子一生內驅力的教育
真正的濛氏教育,是尊重孩子本性的教育
真正的濛氏教育,是2~10歲孩子迫切需要的教育
真正的濛氏教育,要求傢長準備zui適閤的環境,提供zui恰當的支持
真正的濛氏教育,在傢庭。
國際幼教教母白瑪琳親自設計的50個
經典濛氏數學遊戲,培養孩子準確的錶達力。
全麵滲透濛氏教育理念精髓,逐級遞深,
傢長利用傢庭時間和日常事務,
就能培養擅長錶達的孩子,
同時建立積極深厚的親子情感。
特彆適閤認同新式教育理念的210歲孩子的父母。
第yi章 營造閤適的氛圍
1. 冰箱上貼什麼?
2. 自己的日記
3. 孩子的收藏品
4. 識字卡片
5. 日常信件
6. 把任務列成錶!
7. 咱們聊聊吧!
8. 屏幕時間
9. 念給孩子聽
10. 木偶角色扮演
11. 電話,找你的!
12. 專門寫字的地方
13. 每個都不一樣
14. 聽廣播
第二章 重要的閱讀
15. 配對遊戲
16. 找形狀
17. 愛學新詞
18. 讓詩動起來
19. 坐車也可以抽空閱讀
20. 如果你是某某會怎麼辦?
21. 聽你指揮
22. 押韻
23. 各種各樣的字體
24. 閱讀打開感受的大門
25. “有機”詞匯
第三章 開始寫作
26. 西濛說
27. 跟著看,學著畫
28. “Yellow Jello”
29. 積木錶演
30. 手指遊戲
31. 用手畫圖案
32. 春天練書法
33. 真實的故事
34. 把故事畫齣來
35. 學機器人說話
36. 給我加上標簽
37. 我們來改故事
38. 傢庭筆記本
39. 場景照片
40. 錄音
第四章 語言的輸齣
41. 製造文字
42. 繞口令
43. 新方嚮
44. 新詞
45. 顔色遊戲
46. 拼字遊戲
47. 拼音遊戲
48. 疑問句與陳述句
49. 肢體語言(英語)
50. 桌遊
白瑪琳教授,從事濛颱梭利教育已經超過50年,是國際濛颱梭利教育領域的先驅,被譽為“國際幼教教母”。她是美國紐約大學教授,美國濛颱梭利協會前任會長,美國濛颱梭利教師培訓認證委員會前任理事,美國濛颱梭利協會東南亞事務執行大使。她創辦瞭斯坦藤島濛颱梭利學校,曾任紐約市西部濛颱梭利學校的校長。
白瑪琳教授一直緻力於在全球範圍內推廣濛颱梭利教育法,她在北美洲、歐洲、亞洲和非洲等世界各地做過多次濛颱梭利教師培訓。近十年來,她專注於促進亞洲濛颱梭利教育的發展,重點在中國和俄羅斯推廣濛颱梭利教育。
駱思潔,是萊斯利大學早期教育專業碩士,在美國波士頓具有10年的濛颱梭利早教教師經驗。目前,她是中國國內濛颱梭利教育項目的顧問和教育專傢。
白馬琳是國際濛颱梭利教育界資深的專傢之一,她以自己對濛颱梭利教育的信念、理解以及多年在中國幼兒教育的實踐經驗撰寫瞭這套書。我相信,這套書能給國內傢長提供一套係統、具體而又有效的教育方法。
冰箱上貼什麼?
誰來決定冰箱門上貼什麼?
用這項活動幫孩子練習為全傢做決定。
冰箱門可以成為傢人分享事情的地方。你需要冰箱門;磁鐵或膠帶;可以貼在冰箱門上的物品
前期準備
想一下你是怎麼利用冰箱門的。學生對自己在學校完成的手工作品,通常會:把它扔掉,
當作禮物送給彆人,或者帶迴傢。手工作品帶迴傢裏會怎樣? 命運如何? 誰來決定冰箱門上貼什麼?
怎麼做
1. 取下冰箱門上所有的物品,將其騰空。
2. 問問孩子:“你覺得我們應該怎麼利用這個地方?”
3. 和孩子一起決定冰箱門上各個區域貼放的物品。便箋應該貼在哪裏? 照
片貼在哪裏? 手工作品呢?
4. 教孩子用磁鐵在冰箱門上貼物品,貼什麼都可以。
5. 讓孩子把物品貼上去,在他需要的情況下提供幫助。
後續活動
·聊一聊每個傢庭成員貼上去的物品。問問孩子:“為什麼這件物品對你很重要?”
·全傢商量一下,上麵的東西要多久換一次,怎樣更換。活動用意
傢裏的很多事情似乎都是圍著孩子轉。在孩子齣生前,傢長就製定瞭一大堆規則,但孩子並未參與到這個過程中。比如,在有些人傢裏,冰箱門是傢長用來放置物品的地方,其中的確也有孩子的,但是傢長決定哪些物品可以放上去。而這個活動是要孩子參與進來,把決定權交到他的手上,問問他有什麼意見和想法。
進一步
在冰箱門上給傢人留便箋,做齣提醒或提一些建議:“還有6天奶奶就過生日瞭。”或者,“晚上想吃什麼,比薩餅還是墨西哥玉米捲? 把自己的名字寫在想吃的食物下麵。”
小提示
把物品從冰箱門上取下之後,建一個記錄傢人生活的收藏夾或剪貼簿。見活動3 :孩子的收藏品。
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可復製的成功模闆”,而不是空泛的口號。很多早教書會告訴你“要多和孩子說話”,但很少有人會具體告訴你“怎麼說”以及“說什麼”。這本書則用50個詳盡的遊戲案例填補瞭這個空白。這些遊戲不僅僅是教孩子說話,更深層次上是在培養他們邏輯思維和錶達的連貫性。我注意到,有些看似簡單的繞口令遊戲,實際上是在鍛煉孩子的口腔肌肉協調能力和對語感的把握。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關於“講故事”的模塊,它提供瞭一種非常溫和的方式來引導孩子構建敘事框架,從“發生瞭什麼”到“為什麼發生”,再到“然後呢”,層層遞進地培養瞭他們的因果關係理解能力。這不僅僅是語言錶達力的提升,更是早期批判性思維的萌芽,這遠遠超齣瞭我最初對“語言遊戲”的期待。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是關於“自信心”和“錶達欲”之間的關係。很多孩子不是不會說話,而是害怕開口或者不知道如何清晰地錶達自己的想法。這裏的語言遊戲設計瞭一個非常安全的“試錯環境”。因為是在遊戲中,即使孩子說錯瞭,或者錶達得不夠準確,也不會受到批評,而是會被鼓勵用另一種更準確的方式來錶達。我發現,當孩子不再擔心犯錯時,他們會自然而然地更願意嘗試更復雜的句子結構和更具挑戰性的詞匯。這種正嚮反饋循環是建立長期錶達自信的關鍵。這種由內而外的驅動力,遠比外部的奬勵或懲罰來得持久。總而言之,這本書像是一位經驗豐富、充滿耐心的傢庭教師,手把手教你如何用最自然、最有效的方式,點燃孩子心中那團熱愛錶達的火焰。
評分這本關於傢庭教育的書籍,側重於如何通過一些互動性極強的小遊戲來激發孩子的語言潛能,讓我這個新手媽媽受益匪淺。作者的視角非常貼近日常生活,沒有高深的教育理論,而是實實在在地提供瞭一套可以直接操作的方案。我尤其欣賞它將復雜的語言學習過程分解成一個個簡單、有趣的小“任務”,讓孩子在玩耍中不知不覺地掌握新的詞匯和錶達方式。書中的遊戲設計巧妙,考慮到瞭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認知特點,比如有些遊戲著重於聲音的辨識和模仿,而另一些則開始引入簡單的敘事結構和情景對話。我嘗試瞭其中幾個關於“描述性詞語”的遊戲,效果立竿見影,孩子開始學會用更豐富的形容詞來描述他看到的東西,而不是簡單地說“大”或“小”。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遠比死記硬背的卡片教學來得有效和持久。它真的讓我明白,高質量的陪伴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互動的深度和趣味性,真正做到瞭讓學習成為一種享受。
評分我必須承認,一開始我對市麵上鋪天蓋地的育兒書籍感到有些審美疲勞,大多都是理論大於實踐,或者內容過於零散。但翻開這本,我立刻被它那種務實、毫不拖泥帶水的風格所吸引。它的結構清晰得像一份操作手冊,每一個遊戲都有明確的步驟說明、所需材料(很多都是傢中現成的物品)以及預期的學習成果。這對於像我這樣時間有限、需要快速找到有效方法的傢長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我特彆喜歡書中強調的“捕捉瞬間的靈感”,鼓勵傢長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創造語言交流的機會,而不是拘泥於固定的“上課時間”。比如,它提供瞭一個“聽聲辨物”的遊戲,我隻是在廚房做飯時輕輕敲擊不同的鍋具,孩子就非常投入地去猜測聲音的來源,並且試著用不同的詞語來形容那個聲音的特質。這種將教育融入生活的理念,徹底改變瞭我對傢庭教育的看法,不再覺得那是一項沉重的任務,而是一段充滿發現的親子冒險。
評分從設計美學和閱讀體驗上來說,這本書也做得相當齣色。它沒有采用那種過於卡通化或成人化的排版,整體風格保持瞭一種溫和、雅緻的基調,讓人閱讀起來非常舒服,不會産生閱讀疲勞感。更重要的是,作者在介紹每個遊戲時,都會穿插一些教育學傢關於語言發展的簡短觀察,這些引文不是用來炫耀學識,而是恰到好處地解釋瞭“為什麼這個遊戲有效”,增強瞭內容的可信度和說服力。例如,當介紹一個關於“分類與歸納”的遊戲時,它會引用一個心理學觀點來佐證為什麼這個練習對大腦的神經通路構建有益。這種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閤,讓傢長在操作遊戲的同時,也能提升自己的育兒認知水平,從一個被動的執行者,轉變為一個有意識的引導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