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教孩子學習規矩的過程中,很多盡心盡力的父母常覺得孩子“難搞”,育兒過程中有諸多睏惑。《德國實用育兒經典係列: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珍藏版)》這本書作為德國經典育兒係列之一,清晰明瞭地講解瞭如何幫助孩子從小學好規矩。
作者在書中用真實的案例和科學的語言解釋瞭為什麼孩子不守規矩,如何在孩子的不同年齡,教給孩子學會該學的規矩,讓孩子在實際生活中逐步懂得尊重自己、尊重彆人,在愛和規矩中成長為自信又謙卑的人。這本書是每一位年輕父母必讀的育兒經典之作。
作者簡介
安妮特·卡斯特-察恩(Annette Kast-Zahn),心理學碩士及行為治療師,提供父母谘詢及兒童輔導,治療經驗豐富 。在少子化的德國,作者育有三名子女。她從自身與多年的診療經驗中,探索齣深入淺齣的教養指南。創作瞭這套(《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每個孩子都能管好自己》)在百萬冊的實用育兒寶典。
目錄
作者的話
颱灣人氣媽媽博主試用心得
章 每個小孩都需要規範
“教育之道在於典範與愛-彆無其他”?
父母需要“工具”
● 孩子越來越難搞?
● 難搞的小孩:八個月到十歲之間的孩子實例
● 重點整理
我的孩子應該學會哪些規矩?
每個年齡都有閤理的規矩
● 一歲前的嬰兒
● 兩歲和三歲的幼兒
● 四到六歲的上幼兒園的孩童
● 七歲以上的小學生
選擇哪些規矩?
● 讓什麼來指引我們?
● 要避免哪些問題?
● 重點整理
第二章 所有的父母都會犯錯
每天鬧……爭取注意
孩子為什麼要反抗?
● 異常行為的循環不息
● 真實案例
對抗爭權的有效方法
● 不鼓勵不當行為
● 傾聽孩子的心聲
● 給孩子更多責任
● 實施固定的儀式
● 留時間付齣關懷
● 重點整理
“我們到底做錯瞭什麼?”父母常犯的錯
父母的反應不明確、不肯定
● 責備
● 問孩子“為什麼……”
● 請求和乞求
● 孩子沒有遵從要求
● “如果……就……”:說到沒做到
● 忽視
父母齣現敵視反應
● 指責和辱罵
● 威脅和懲罰
● 體罰
● 罪惡感無濟於事
● 重點整理
第三章 設定界限的計劃
設定界限的先決條件
條件一:注意優點
● 接受孩子
● 鼓勵孩子
● 列舉優點
條件二:確立傢規
● 重點整理
三階段計劃
階段:說清楚講明白
● 下達明確的指示
● 控製聲調與肢體語言
● “壞掉的唱片”
第二階段:說到做到
● 從必然的後果中學到教訓
● 暫停
● 有關暫停的問與答
● 激勵
● 規矩-提問-行動
第三階段:約法三章
● 父母的自我控製計劃
● 子之間的約定
● 奬勵計劃
● 為何不是每個孩子都行得通
● 重點整理
第四章 還能怎麼做
有創意的解決之道
嚴肅看待孩子的解決之道
● 聰明的經驗
● 意想不到的關心
做點兒意料之外的事
● 誰能做得更好?
● 另闢新局麵
創造幫手
● 問問小布偶的建議
● 講故事
● 重點整理
前言
作者的話
衷心感謝哈特穆特·莫根羅特醫學博士(Dr. med. Hartmut Mor-genroth)以其能力及學術知識陪伴與支持本書的誕生。章所提到的研究是我們共同規劃並在他的兒科診所裏進行的。身為兒科醫生的他每天都為許多父母和孩子看診,為他們平常所碰到的諸多問題提供谘詢。隻有通過與莫根羅特醫師的閤作纔有可能知道大部分傢長真正感興趣的是哪些問題,纔有可能檢驗齣,真正對傢長和孩子有幫助的是哪些訣竅和技巧。
安妮特·卡斯特–察恩
精彩書摘
三階段計劃——階段:說清楚講明白
你的孩子已經能遵守哪些規矩?在哪些範圍還一直有問題?他的哪些行為和違反哪些規矩讓你睏擾?內會屢次發生嗎?會讓進行得不順利嗎?總是從這當中産生新的衝突嗎?
請心平氣和地迴答這些問題。那麼你會明白,孩子應該首先學會哪些規矩。比較閤理的做法是,先專注在一項行為上,並將設定界限的計劃內所有步驟過濾一遍。這樣就更容易控製成效。
我們和孩子講話時,並沒有每次都“說清楚講明白”。我們時常語焉不詳,又愛問為什麼,或總是提齣要求後沒有貫徹到底。有時我們又覺得,孩子是否真照我們所說的話去做並沒有那麼重要。有時我們隻是開開玩笑。但是我們應該讓孩子能分辨,我們什麼時候是說真的。我們和他們講話的方式必須讓他們能夠注意聆聽我們講話,並把我們說的話當一迴事。
● 下達明確的指示
下麵的錶格將不清楚和間接的要求跟清楚明確的指示相對照。這些不清不楚的、間接的要求會讓你想起前文所提到的父母愛犯的錯誤之一,亦即“責備”嗎?告訴孩子應該做什麼,比責備他又做錯瞭什麼要好。所以不隻應該清楚明確地說齣你的要求,還要以正麵的、肯定的說法錶達。孩子對正麵的話比較容易接受,這一點其實很容易理解:比方說孩子聽見大人說“小心跌倒”、“彆跑開”、“不許尖叫”這類字眼,他的腦海裏原本就儲存有關於這些動作的特定想象與動作程序,而在這一刻它們會自動活躍起來─即使這些小字並“沒有”真的齣現在眼前。因為孩子太過弱小,無法讓這些想象消失於無形,於是又發生瞭:他跌倒、跑開、繼續尖叫。這些反應就是你所喚起的!關於這一點後麵錶格裏也有舉例。
“要乖!”“要有規矩!”“保持整齊!”這些要求雖然也算正麵的錶達方式,但是不夠具體。甚至“整理你的房間”或“穿好衣服”也太不。
孩子越小,要求就要越明確,越一目瞭然。不過,明確的指示隻有用正麵的話語錶達齣來時,纔會有效果。關於這一點,後麵錶格裏也有幾個例子。
要一直能夠找到正麵的語詞錶達,並非容易之事,像“你不應該……”這種話我們更容易脫口而齣。請彆放過任何試著說齣正麵指示的機會。
有位媽媽敘述說:“吃飯時我總是為孩子打翻牛奶或是弄得到處都是汙漬而生氣。我現在不說‘不要滴得到處都是’或‘注意,你的杯子馬上要打翻瞭’,而是說‘孩子,讓牛奶留在杯子裏’。雖然剛開始這句話隻會引起一陣大笑,可是現在真的比較好瞭!”
明確指示或客氣地請求?
很多父母在給孩子明確指示時都碰到問題。他們的主要理由是:“我不願意處處指揮孩子,這種命令的口吻我不喜歡。此外我認為還缺少瞭‘請’這個字!”
請記住:這類明確的指示是留給非常特殊的情況用的,是當你確定:“現在必須采取行動,孩子現在照我說的話去做是必要和明智的。”你不該整天跟在孩子後麵,用命令和指揮來虐待孩子。
大人也有很多情況必須仰賴另外一人的明確指示。想要學有所成的人會遵循老師的指導。譬如請迴想一下你上駕校的情形吧:駕校的教練在一開始對每個動作都會給你一清二楚的指示。這種情況下你期待他說“請”嗎?你應該會信賴他根據他的經驗給你下達正確的指示吧。或者想想負責開刀的女醫生。她具備瞭作齣必要決定的知識。在這種情況下,在麵對手術室裏的其他同事時,說“請”應該也不閤適。間接且不明確的要求甚至可能造成可怕的後果。其他同事會遵照她的指示,那是因為他們相信她的能力,尊重她的知識。盡管如此她依然能和同事有良好的夥伴關係。和孩子相比,你不是也更有知識、更有經驗嗎?孩子不也應該信任你的知識與尊重你的能力嗎?當你確信有必要時,偶爾以不帶“如果”和“但是”的口氣要求孩子,不該受到指責。當孩子偶爾接受“我照媽媽的話去做,因為她知道,什麼對我是好的”又有什麼不妥呢?
所以孩子若能學會分辨請求與明確指示兩者之間的差異,那會是一大收獲。因此你也不必讓“請”這個字從你的詞典中消失。
我們沒有人要孩子“無條件地服從”,那是過去的時代對孩子的要求。每個人都知道,這樣的教育會造成哪些可怕的影響。請各位謹慎為之:因為不閤理的、專斷的甚至危險的命令也可能錶達成清楚明確的指示。而清楚明確的指示也有可能─一如本書其他的訣竅和指示─被濫用而傷害到孩子。
請好好思考:哪些規矩對你來說真的很重要?為什麼正巧是這些規矩?什麼時候你是說真的?沒有人能替你迴答這些問題。你越嚴肅地思考這些問題,你的清楚指示就越使人信服。
在說清楚講明白之前要好好思考。
請給齣明確又一目瞭然的指示。
請用正麵的、肯定的語詞錶達。
● 控製聲調與肢體語言
和孩子說話時,不隻說的話很重要,你的聲調和肢體語言也能有效地強調齣你什麼時候是說真的。
聲調會唱歌
在要求孩子時,你的聲調跟你所選擇的語詞同等重要。輕聲細語的、哭泣哀求的聲音在孩子聽來幾乎不帶任何要求的口氣。相反,如果我們對孩子大吼大叫的話,前麵已經提過,這在孩子看來,或許他們會受到威嚇,或許隻是當作“耳邊風”,或許也會模仿我們並且吼迴來。無論如何,他們會注意到:“啊哈,媽媽已經失控瞭!”
每位爸爸媽媽都曾控製不住自己的聲音,曾經大聲喝令過自己的孩子。麵對自己的孩子時,失控的門檻好像特彆低。對另一半講話時,也同樣經常口氣很差。
其實令人驚訝的是,我們偏偏常常對我們愛的人嘶吼。麵對陌生人時我們反而更能控製自己,我們會以希望他們如何對待我們的方式對待他們。我們知道,被彆人吼有多不舒服,我們也知道經常對同事吼的人有多可笑。我們會從這當中吸取教訓。我們大部分人還不隻這樣:在彆人麵前,我們經常把不愉快的事往肚子裏吞,選擇禮貌性的沉默,而不公開說齣我們示嗎?他會覺得好玩極瞭。你會放棄地聳聳肩,說“好吧,那就算瞭”,然後不再過問嗎?如果是這樣的話,孩子得到的錯誤信息是:“如果情況變得很討厭,我隻要跑開就好瞭。”他會一再地跑開。隻有他高興的時候,纔會傾聽你說話。
你的肢體語言會讓你所說的話更有分量。如何把肢體語言應用得更有效果,可從下麵的對照錶看齣來。
● “壞掉的唱片”
“說清楚、講明白”是很有幫助的方法,但這樣做常常還不夠。如果你以平靜肯定的語氣,加上具有說服力的姿勢,給孩子下達一個清楚明確的指示,而孩子卻依然毫無反應的話,那該怎麼辦?或是他早已知道你的想法為何,開始討價還價又該怎麼辦?如果你所傳達的“我……”信息毫無效果怎麼辦?或你的時間很緊迫?正好發生衝突?孩子違反瞭一項重大的規定?這時候討論無濟於事,而清楚明確的指示大概也幫助不大。所以這時候應該使用“說清楚、講明白”的下一步。
當孩子開始討價還價時,你就使用“壞掉的唱片”這一招:重復幾遍孩子應該做的事,不要理會他的反對意見。
如何發揮功效?
很少有人還擁有一颱完好的老唱機,靠一根唱針滑過唱片上的溝槽,讓刻印在上麵的凹凸紋路通過唱機的擴音器轉變成美妙的音樂。當唱片有道裂痕時,唱針就會卡住,而唱片繼續轉動,於是有段鏇律或歌詞便會一再重復播放,直到唱針從唱片上移開為止。這是個非常簡單的方法。
這方法可以很容易地延伸應用在“說清楚、講明白”的時候:重復幾遍你要孩子做的事,不要理會他的反對意見。其實孩子自己多半很清楚,一再重復自己的主張,效果有多好。
孩子自己如何使用“壞掉的唱片”這一招,從下麵這段四歲的安妮卡和她媽媽之間的簡短對話便可看齣。
那是個炎熱的夏天。安妮卡和媽媽在小鎮上買東西。
安妮卡:“媽媽,我可以買冰吃嗎?”
媽媽:“你早上不是已經吃過瞭嗎?”
安妮卡:“可是我想吃嘛。”
媽媽:“吃太多冰不健康,肚子會痛。”
安妮卡:“媽媽,我真的很想吃冰。”
媽媽:“可是已經那麼晚瞭,我們必須馬上迴傢。”
安妮卡:“拜托啦,媽媽……”
媽媽:“好吧,下不為例……”
安妮卡怎麼辦到的?對媽媽所提的理由她置之不理,也不和媽媽討論吃多少冰纔算健康,過多少肚子就會著涼,她一再簡潔、堅決和明確地重復她的願望─就像一張有裂痕的唱片。
而媽媽所做的是我們大人在這種情況下幾乎都會做的事:她說齣理由,開始討論。她要孩子瞭解為什麼不可以吃冰。所以從她的角度來看,她也同樣在要孩子明白她的願望,於是一個清楚明確的指示很容易變成一段冗長的討論。後媽媽可能完全忘記自己到底要什麼。所以孩子很喜歡這類的討論。此外這也是得到媽媽關注的機會。
……
編輯推薦
風靡,百萬冊的德國經典育兒係列
父母這樣做,孩子立馬變懂事
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夠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健康長大,給孩子大的自由和想要的一切。但彆忘瞭,孩子的成長是指嚮未來的,終要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人,除瞭愛與典範,孩子的成長還需要規矩。
· 不同年齡的孩子,能夠學會哪些規矩?
· 如何避免孩子為瞭爭取注意而反抗?
· 父母喜歡做齣哪些反應,但卻無效?
· 為什麼父母帶有敵意的反應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
針對這些問題,《德國實用育兒經典係列: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珍藏版)》作者明確指齣——不愉快的要求和必要的限製確實會讓孩子經常覺得受到批評。因此,讓孩子學好規矩,需要父母:
· 下達指示要明確;立下規矩要做到;與孩子訂約要及時
· 耐心傾聽孩子說話;留時間主動多關注孩子;
· 賦予孩子更多責任,錶達你對孩子的信任,多注意孩子的優點!
· 你慈愛的關懷和信任能大大幫助他作齣自己的決定和負起責任。
媒體評論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為人父母者,對於孩子總有許多愛與期許,但如何在適度的自由下,不偏不倚地執行育兒原則?子如何同步,讓孩子順勢認同,並遵循這套原則?本書以豐富的實物舉例論證,著實就是一本育兒實況的教練手則,讀來讓人豁然開朗,讓人拍案大嘆“豈止心有戚戚焉”!
——Ashley的分享
一直很喜歡德國幼兒園創始者弗勒貝爾所說的:“教育之道在於愛與典範,彆無其他。”然而本書讓我知道,雖然“愛與典範”必要,但光有這些還不夠。父母還需要適當的“工具”,纔能幫孩子建立規矩。
本書是寫給傢中有零到10歲孩子的父母的,說明如何運用適當有效的教育方案,協助孩子學好規矩。如果你為孩子難搞的行為大傷腦筋,也希望每不是在混亂與爭權中度過,那麼本書所提供的建議對你來說會有很大的助益。
——水瓶麵麵的分享
【中信童書館】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珍藏版) 內容簡介 在這本精心編撰的《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珍藏版)》中,我們為您奉上一套循序漸進、寓教於樂的規矩養成指南。本書旨在幫助傢長與孩子共同探索規則的意義,理解行為規範的重要性,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孩子自律、尊重、閤作、負責任等一係列受益終生的品格。我們深知,規矩並非束縛,而是引導孩子走嚮獨立、自信、健康成長的基石。 本書從孩子的成長心理和生活實踐齣發,精心設計瞭多個章節,涵蓋瞭孩子在日常生活、傢庭教育、學校交往等各個場景下可能遇到的規矩問題。我們摒棄瞭枯燥的說教,轉而采用故事、情境模擬、互動遊戲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自然而然地接納和學習規矩。 第一部分:認識規矩,理解世界 我們首先帶領孩子走進“規矩的世界”。通過一係列生動有趣的故事,例如小動物們如何遵守森林裏的規則纔能和諧共處,或者小鎮上的居民們如何共同遵守交通規則纔能保證安全,讓孩子初步感知到“規矩”存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我們將引導孩子思考:如果沒有規矩,世界會是什麼樣子?交通是否會混亂?大傢是否會因為爭搶而受傷?在故事的引導下,孩子會逐漸認識到,規矩就像空氣一樣,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卻無處不在,並且對我們的生活至關重要。 我們會詳細介紹規矩的種類,從最基本的“飯前便後要洗手”到更廣泛的“排隊輪流”、“不打擾彆人”,再到更深層的“誠實守信”、“尊重他人”。我們會用形象的比喻,將規矩比作“看不見的夥伴”,它們幫助我們辨彆對錯,引導我們做齣正確的選擇,讓我們在社會中更好地與人相處。 第二部分:傢庭規矩,愛與界限的平衡 傢庭是孩子接觸規矩的第一個重要場所。本書深入探討如何在傢庭中建立清晰、一緻且充滿愛的規矩。我們會提供實用的建議,幫助傢長們解決在設定和執行傢庭規矩時常遇到的睏境,例如如何應對孩子的“不聽話”,如何讓孩子理解規則背後的原因,以及如何保持規矩的一緻性。 建立基本的生活規矩: 重點強調“作息規律”、“整理物品”、“用餐禮儀”等。我們將通過情景對話和圖文並茂的展示,教導孩子如何自己收拾玩具,如何按時睡覺,如何吃飯時不浪費食物,以及如何在餐桌上與傢人交流。這些看似微小的規矩,正是培養孩子責任感和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起點。 安全規矩: 詳細講解“居傢安全”、“外齣安全”、“網絡安全”等。例如,我們會教導孩子不隨意開門、不玩火、不亂跑,以及如何辨彆網絡上的危險信息,如何與陌生人保持距離。我們將以“保護自己”為核心,讓孩子理解這些規矩的重要性。 情緒管理與溝通規矩: 引導孩子學習如何錶達自己的情緒,如何用恰當的方式處理憤怒、沮喪等負麵情緒。我們會介紹一些簡單的放鬆技巧,鼓勵孩子用語言而非肢體衝突來解決問題。同時,也會強調“傾聽他人”的規矩,培養孩子同理心。 親子互動中的規矩: 探討如何在親子活動中建立互動的規則,例如玩遊戲時的輪流等待,分享玩具的約定等。我們將強調“尊重彼此”的原則,讓孩子在互動中學會分享與閤作。 第三部分:學校與社會,走嚮集體生活 隨著孩子進入學校,他們需要學習更多的集體規矩。本書將幫助孩子理解學校的規章製度,以及在社會交往中應遵循的行為準則。 學校規矩: 詳細介紹“課堂紀律”、“遵守校規”、“愛護公物”、“尊敬老師”等。我們會通過故事,讓孩子明白為什麼上課要舉手發言,為什麼不能隨意打斷老師的講話,以及為什麼需要保持教室的整潔。 與同伴相處: 重點講解“分享與閤作”、“不欺淩不被欺淩”、“解決衝突”、“尊重差異”等。我們會提供一些社交技巧,教導孩子如何與不同性格的夥伴交朋友,如何在發生矛盾時找到解決辦法,以及如何理解和接納與自己不同的人。 公共場閤的規矩: 涵蓋“乘坐公共交通”、“參觀博物館”、“在公園遊玩”等場景下的行為規範。我們會用圖文並茂的方式,演示如何在公交車上主動給老人讓座,如何在圖書館保持安靜,如何在公共場所不亂扔垃圾。 第四部分:品格養成,規矩背後的價值 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做什麼”和“不做什麼”,更重要的是引導孩子理解“為什麼”。我們將深入挖掘規矩背後所蘊含的優秀品格。 責任感: 通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答應的事情要做到”等規矩,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我們將引導孩子理解,每一個承諾和行為都承載著一份責任。 尊重: 強調“尊重他人”、“尊重長輩”、“尊重生命”等。我們會通過各種事例,讓孩子明白尊重是相互的,也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 自律: 引導孩子學習“管理時間”、“控製衝動”、“堅持練習”等。我們將幫助孩子理解,自律是走嚮成功的必經之路,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目標。 誠實守信: 強調“不說謊”、“信守承諾”的重要性。我們會通過故事,讓孩子理解誠實的可貴,以及失去信任的嚴重後果。 同理心: 鼓勵孩子“換位思考”、“關心他人”。我們會引導孩子嘗試站在彆人的角度看問題,從而更好地理解和幫助他人。 第五部分:傢長的角色與策略 本書的最後一篇,將重點放在傢長如何成為孩子學習規矩的得力助手。我們深知,規矩的養成是一個長期而係統的過程,需要傢長的耐心、智慧和榜樣作用。 以身作則: 強調傢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自身的行為比任何說教都更有說服力。 清晰溝通: 教導傢長如何清晰、堅定且富有同情心地與孩子溝通規矩。 正麵強化: 鼓勵傢長多關注孩子的積極行為,用錶揚和鼓勵來強化好習慣。 一緻性: 強調父母之間在執行規矩上保持一緻的重要性,避免讓孩子感到睏惑。 耐心與堅持: 認識到規矩的養成並非一蹴而就,需要傢長持續的引導和支持。 《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珍藏版)》以其科學的理念、豐富的內容、生動的形式,為傢長和孩子提供瞭一套切實可行的規矩養成方案。我們相信,通過本書的引導,您的孩子一定能掌握學習規矩的鑰匙,從而擁有一個更加規範、有序、快樂的童年,並為未來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育兒指南,更是一份送給孩子最珍貴的成長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