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话日本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发表于2025-01-20
马话日本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本人、日本社会、日本文化,究竟什么样?与中国人、中国社会、中华文化有什么不同?马挺兄滞日三十余载,久居东京,行踪遍于东瀛各地,交游各界各年龄层的日本人,又有自己的故国生活与文化领悟。从日本人的衣食住行到民族性格和大众心理,作者攫取一个个细节,娓娓道来。所谓魔鬼在细节里,只有通过细节的描绘和比较,才能有所认识和发现,这是教科书无法做到的,即使是中国青年人喜欢的日本动漫或村上春树、东野圭吾,也很难予以充分反映。
——何亮亮
马挺笔下的日本表现为“日常性”,无论一种行为方式,抑或一个语词、一种说法,都是活在当下或以往的一种现象,他只是描述这种现象的特征和形态,并不加以褒贬,亦不带价值判断,体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客观、诚恳的素养。有时,他也会用自己的中国经验或知识背景,衬托一下日本的某些现象,读者则心领神会,中日之间的差异和差别瞬间了然于胸。他的这些千字文章,短小精致,严谨而不失趣味,严肃而略显活泼,读来很是轻松。
——解玺璋
都说“佛门清净地”,你可知日本和尚“花”到了饮酒食肉还结婚?都说日本人彬彬有礼,你可明白“有礼”背后的真实原因?都说日本人感情内敛,你可发现日本人从来不说“我爱你”?都说日本A片世界闻名,可年轻一代日本人面对异性为何普遍“性致索然”?……
《马话日本》,打破刻板印象的桎梏,告诉你一个更加真实的日本。
“马话”所“话”之事,小可小至用语差异,细能细到衣食住行,异则异于文化之间,趣便趣在人情冷暖。文章既有让人忍俊不禁的调侃,也有十分耐人寻味的描述,在不经意间,勾勒出一幅生动温情的日本生活画卷。
本书每篇文章皆配有一幅简笔插画,均出自作者女儿之笔。画风谐谑,立意别致,父女之间的默契与碰撞在图文并茂之中显露无疑。
醉过方知酒浓,历过才是人生。三十余载异乡岁月悠悠,作者此番“马话”之经年轶事,皆为妙手偶得,如今集结成书,与君共赏。
关于作者
马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曾供职于《中国教育报》、新华社。1986年留学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后进入日本上智大学新闻研究科研究生课程,获硕士号,并博士课程毕业。任教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至今。滞日已三十余年。
2005年开始,在《国际先驱导报》、《新民晚报》、《信报》(香港)、《朝日新闻》等媒体发表文章,并撰写专栏。2006年在《凤凰大讲堂》主讲《安倍晋三的政治谱系》。
现为日本庆应义塾大学访问学者,在国内任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厦门大学新闻系兼职教授,讲授《日本媒体的过去与现状》、《中日文化交流史》、《日本的古代传说和妖魔鬼怪》等专题课程。
关于绘者
马维,80后,出生于北京文人世家,祖籍为浙江鄞县马家。母亲是著名儿童文学翻译家;父亲为旅日中国人学者;曾祖父马裕藻曾任北京大学国文系主任。儿时随父母旅居日本多年。后回国就学于中央美院附中,于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赴美游学两年后回国,以北京为中心,在香港和欧美以及日本等地从事各种艺术创作活动。自2008年起为《马话日本》及香港媒体创作插图。2014年在日本杂志上设《马维漫笔画扶桑》专栏,连载至今。近年,在美国及香港多次举办绘画个展。与境内原型工作室合作,担任原创设计,并连续三年参加日本原型博览会。
目 录
序一 日本的细节 何亮亮
序二 日本的日常 谢玺璋
1 日本人不说“我爱你”
2 日本人的“朋友”
3 日本的“地震”与“老爸”
4 阴盛阳衰
5 日本人的“海量”
6 醉酒与“千鸟足”
7 “马鹿”与“阿呆”
8 “眼上眼下”话“君”子
9 令人讨嫌的“先生”
10 全校皆“君” 子
11 日本大学老师的“休讲”
12 日本人的“勉强”
13 我的“甲级战犯”们
14 日本的“鬼”“神”“灵”
15 日本的“民族大移动”
16 风铃的凉意
17 噪音与“五月蝇”
18 日本人的送礼
19 “礼”尚往来
20 扔钱与接礼
21 日本人的吃相
22 茶道“表里”与咖啡“三味”
23 日本人的“跪坐”与“腿线”
24 日本的“鞋”与“门”
25 洗澡与混浴
26 日本人的“羞耻心”
27 日本的挤车功夫与“性骚扰”
28 “立派”的日本人
29 上课迟到与“视线困难”
30 上课可以用手机
31 日本人不喜欢《红楼梦》
32 寅次郎的爱情
33 “未成年”的日本人
34 日本的老鼠不爱大米
35 情人节” 在日本
36 “两肋插刀”与“君子之交”
37 “隐私”在日本
38 日本人的“有点儿……”
39 在日本问路
40 忠犬哈奇公的故事
41 日本人的“信仰”
42 日本的“花和尚”
43 “死”在日本
44 “筷子”在日本
45 剩菜“有福”
46 “乌龙茶”是大阴谋?
47 日本人的单双数
48 “吃草”的日本男孩
49 “河童”古今谈
50 神圣的榻榻米
51 “忍者”今昔
52 日本的警察
53 猫爪子与手势
54 “不相信老师”
55 日本的颜色
56 日本人的“色”
57 手冢治虫与日本机器人
58 “能面”日本人
59 所谓“剖腹自杀”
60 日本人的“谢罪”
61 有礼无礼日本人
62 日本人的“表里不一”
63 一年五十块的交往
64 中日既不同文也不同种
65 和服的腰带
66 日式浴衣与睡衣
67 盆儿舞 祭典与走婚
68 饺子在日本
69 在日本吃面
70 馒头有馅
71 “生理”来了
72 日本姓氏趣谈
73 寿司点滴
74 疲劳与苦劳
75 “无断”、请假和放鸽子
76 在日本扔垃圾
77 秽——净与脏
78 野猫的天堂与乌鸦的权利
79 在日本怎么“活”
80 日本人连“我喜欢你”也不说了
81 地久天长
后记
序二 日本的日常 解玺璋
大约两三年前,马挺回国,我们见过一面,谈起他在国内一些报刊发表的日本文化随笔,觉得很有结集出版的必要。不久,就看到了他的这本《马话日本》。这是一本中日文化比较谈,虽说是比较,却没有非要比出个优劣高低、美丑善恶的意思,而只是就语言习惯和行为方式谈到两个民族的差异。我曾读过几本谈论中日文化的书,或捧日而贬中,或虽不贬中,却也把日本说得一无是处。这种书读过之后,总有些疑惑不能释怀。
马挺笔下所呈现出来的日本则完全不同。在这里,日本表现为日常性,无论一种行为方式,抑或一个语词、一种说法,都是活在当下或以往的一种现象,他只是描述这种现象的特征和形态,并不加以褒贬,亦不带价值判断,体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客观、诚恳的素养。有时,他也会用自己的中国经验或知识背景,衬托一下他所讲到的日本的某些现象,读者则心领神会,中日之间的差异和差别瞬间了然于胸。
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近现代以来,双方在不同的轨道上,经历了现代化的洗礼,两种文化的关系变得更加错综复杂。有些在中国或已消失的文化元素,也许就沉淀在日本的某些语词和生活习惯之中,现在还能隐约感觉得到,虽然某个汉字被当下日文使用时,已经不再保存这个汉字的本意。马挺在剖析这些现象时,总能将来龙去脉讲得清楚透彻。他的文章,短小精致,严谨而不失趣味,严肃而略显活泼,读来很是轻松。
马挺与我有同窗之谊,我们共同经历了大学四年的同窗生活。当年的马挺就有一种对专业精神的强烈诉求。我们是学新闻的,记得有一次北京站广场凌晨发生了爆炸案,住在附近的马挺迅速赶到现场,进行采访,据说比新华社记者到得还早。上课前,墙报栏里已经贴出了他写的配有新闻照片的现场报道。我们读大学时,《读书》是大学生中最流行的刊物之一,其中有陈原先生谈社会语言现象的一个栏目,好像叫“在语词的密林里”,从社会学的角度,谈一些语词和语言习惯的变迁,很有意思。后来还出过一本《语言与社会生活》,也是陈原先生的作品,内容与《读书》中的文章相近。也许,我们曾一起谈论过这些文章和这本书,也许没有,记不清了。不过,读《马话日本》,我会时不时地想起陈原先生的文章,觉得马挺似乎是得了陈原先生的真传。当然,他既非陈原先生的受业弟子,亦非私淑弟子,这不过是我的联想而已。
然而,二者在处理社会文化问题上,确有一脉相承之处,即都从语词与社会的关联入手,同时兼顾人的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可谓深得文化三昧。何谓文化,有人或许以为,只有写成文字,印成书,才是文化。人们习惯把读了几本书的人称作“文化人”,就是这个意思。其实,文化有更广泛的涵义。书中第一篇,讲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习惯以爱来表达夫妇或男女朋友之间的感情,有需要说“爱”的时候,只说“喜欢”。“求爱”也不用在男女之间,而只用在动物之间,男女则用“交际”。如果有人要跟你“交际”,就是向你求爱了。由此,作者说到一个习俗,下雨时,男士最好不要轻易邀请女士同用一把伞,而马挺作为老师,最尴尬的也是下雨时有女学生伸过伞来要与你同行。因为,在日本,自古以来就有在伞形记号下写上男女名字以示相爱的传统。
在书中,我还发现,日本人的称呼也很有意思。比如“先生”是不能随便叫的,如果不是教师、医生、律师,叫人“先生”则涉嫌骂人“肮脏政客”。这种心理倒有点像我们这里不喜欢别人称自己专家。还有一篇说到日本人把学习称作“勉强”,在日本当老师,要学会“勉强”学生学习。意思是说,学生本没有学习的愿望,老师不得不强迫学生做他不喜欢做的事。其实,细想起来,以“勉强”为学习,也许正吻合了古人使用这个词语时的意思。古人认为,一个人,先是不知不能,可一旦有了知和能的愿望,就应当“勉强”。所以,董仲舒说:“勉强学问,则博闻见而知益明;勉强行道,则行日起而有功也。”
举出这几篇为例,无非是想收窥一斑而知全豹、一滴水而见太阳的功效,余既先睹为快,何不做一个“处处志之”的渔人,给后来者一些方便。
其实,再详尽的介绍,也可能挂一漏万、以偏概全,我也只能是尽一点绵薄之力,并以此为马挺新作的出版,表示一个老同学的祝贺。
阴盛阳衰
日本有一句话“亭主关白”,意思是丈夫(亭主)在家里专横跋扈。其实,这就是上一篇讲到的昔日日本男人的作派。在外边也是一样。
有一部讲日俄战争的电影《日本海大海战》。最后,击败了俄国舰队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走在路上,板着个脸,低着个头,凡人不理。而夫人捧着个小包,迈着碎步,跟在后面,替丈夫向致敬的路人点头哈腰,还礼不迭。这“跟在后面”有讲究:离开丈夫“三步”——不能太远了,又不能踩着丈夫的影子。
不过,日本社会近年来是有些“阴盛阳衰”。男人如果再来这一套,就不太行得通了。
以前日本男人是不买东西的。穿的、用的都由母亲或妻子给准备好。好容易跟妻子出去一趟,还是羞羞答答,应付差事。
前几年,舆论提倡夫妇一块儿去超市买菜,就见到超市里,明显是夫妇,却若即若离。老公好容易陪着来买一次菜,妻子当然兴高采烈。拿起一件商品,明知故问:“我说他老爸,这是不是比平时便宜啊?”丈夫哪有每天逛超市的妻子精明啊,背着手,头也不回: “嗯嗯,就是它吧!”赶紧左右看看,生怕让熟人撞上。老婆还没付钱呢,就赶紧出门,躲得远远地抽烟去了。
年轻人却是另一番情景。男的拿着筐,女的挑东西,两人还时不时凑在一块儿计算价钱,会意地交换一下眼光——这一定是新婚夫妇或同居的恋人。要是碰上几个男孩子,拿着个单子,一窝蜂似的照章购物,而且以熟食和炸土豆片等等为主的,那一定是为了开“party”,从不会做菜的女孩子那里领了任务来的。
日本崇西洋已久,但就是一样事情推行不开——“lady first”。男女上街,那一定是女的拿着大包小包,有时还得背着个孩子,再牵着个孩子,狼狈地跟在空着手的男人后边小跑。
但最近年轻人之间也在开始模仿“lady first”。由于未谙真谛,往往有些滑稽。闹市街上,女子短裙高跟,昂首阔步,黄发“少年”,跟在后边,手里捧着个锃光瓦亮的手袋——殊不知,女人的什么东西都可以帮着拿,就是这随身的挎包、手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其实,日本女性也不习惯被“first”。你给她开门,她千恩万谢;你让她先进电梯,她还要说一声“老师,真绅士啊”;一块儿走路,总是要走在你的外手(有车的一侧)。这一点,国内年轻女士似乎也不懂。一位女性来日本研修,带她上街,就非要走在靠马路那一边,挡都挡不住。
当然,真正的日本绅士不是没有。据说,前任首相福田康夫,至今(应该是当上首相为止吧)和夫人上街还要手拉手呢!现任首相安倍晋三,首次出访中国,牵着昭惠夫人的手下舷梯,亦是开日本“外交史”之先河。
我的“甲级战犯”们
学生评价我“对一年级是‘神’;对二年级是‘鬼’”。从学校评价教师的网页上,引用以下一段作证:
“(马老师的中文课)二年级,作业太多,真够呛。一年级好像还可以。不过,因为发音不好,让老师盯上的人,就被认定为‘甲级战犯’,每次课上都得被点名背课文,可怕!”
这是事实。
日本学生学外语,大多有一种错觉:只要按日语的罗马字母去读(如英语),或用假名标记读音(如汉语),就可以了。可是读出来都是日语味儿。用日文假名标中文读音,在我的中文课上是从一开始就严令禁止的。而且,针对日本人学外语,只重视语法、翻译,不顾及口语、会话的毛病,我则要求他们多说多背。
可是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就是不听你的。上课不张嘴,下课不复习,叫起来一问三不知。所以,我每次上课都要小测验。对日本学生来说,写汉字没有大问题,语法也不是太难。小测验的内容就是背上一次学过的课文。
学生们摸准了我是按名册顺序叫,估计快叫到自己了,前一天才开夜车复习。可是,老师哪能让学生给琢磨了!突然来个无规律点名,就有人背不下来,那成绩就是不及格。得了不及格,以后每次都要被叫到——这就是我班上的“甲级战犯”——直到某一次得到满分,才能摘掉“甲级”帽子。“杀”一儆百,定下几个“甲级”,每次一上课就先叫他们背诵。每课必背也就成了全班的“共识”。
“甲级战犯”不能定得太多。课文都是两人的对话,一次课顶多考上三四对。每次光叫“甲级”,就没有时间考别的学生了。有时碰到背得不顺畅的,就先警告一下:“下次再背不好,就送你去××神社!”
还有跟我讲价钱的:“老师,别给我定‘甲级’吧!”“那就‘乙级’!”“‘乙级’也不行,不是照样……”,还用手在脖子上比划一下。别看这些学生不爱谈论过去,但也很明白,历史上“乙级”和“甲级”一样是受极刑的。
带“甲级”帽子的往往是坐在教室最后,一上课就睡觉的男孩子。但去年也有一个女“甲级战犯”。她上课倒是一直坐在前排,也没有不努力的样子,可就是背不出课文来。“缓刑”了一次,还不行,只好定为“甲级”。
女孩子脸皮薄,每次叫她,都紧张得不行,四声念不准,总是背不好。开始大家还笑,但看到我绝不退让,每课必叫,渐渐都为她捏把汗。她也下了工夫,终于在临近期末时得到了“优”。当宣布她可以离开“××神社”了时,她竟兴奋地举手作了一个“pose”,引得全班为她鼓掌。而期末考试她居然得了“优+”(早大称为“秀”)。这在我中文课“甲级战犯”史上,还是前所未有的。
日本人的送礼
到日本先要租房。要租房就要先知道日本人送礼的习俗。
入住某公寓后,应该先向左右两邻(最好包括上下)送礼,申明自己是刚刚搬进某层某号的某某某,从今以后将多有打扰,请多多关照。对方会说,也请多多关照。此厢递上一份小小的礼物:“实在是没有意思的东西,万望笑纳”云云。
礼物内容最好是“没有意思”的,切忌昂贵豪华。一条普通的毛巾、一小包茶叶之类就可以了。如是日本人,从家乡出来,也可以是一点儿家乡特产。对方如有准备,就会顺手回送一份。否则也会很快上门回礼。可能是一副(或一对)碗筷、茶杯等。
当然也会有“重礼”。比如你的“保证人”,或是受人之托来关照你的人,就会送你一两大包东西。里边可能有毛巾数条、袜子几双、床单被单、食器筷子茶具一两套(副),甚至还会有炒菜锅之类。贴身的东西都是新品,锅碗瓢盆就有可能是用过的。但是日本人用的仔细,就像新的一样。这些东西在日本人看来,不算礼物,只是帮助你度过最初难关的生活必需品罢了。不会专门为你去买。只不过送来送去,多出来的。
起初对送来的袜子之类颇不以为然。但不想,在凉飕飕的榻榻米上,穿着尼龙丝袜子,脚会抽筋。这才知道日本人送的厚实的日本袜套之好处。
在日本,捡到有价证券,交还失主,是有权要求其中百分之三十为报酬的。如果拾者放弃,失主也应该送礼致谢。
一次丢了钱包。警察署来电话通知,有人捡到了。领取时,警察说,捡拾者放弃要求报酬。然后就欲言又止地看着我,大概是在斟酌是否要告诉这中国小子日本的习惯。我马上问对方的地址。他似乎松了一口气,拿出早写好地址的纸条给我。
出了警察署,马上买了一盒点心,按照地址敲门道谢。门开处,露出一张老大不愿意的脸。堆笑说明来意,递上点心,谢谢声未落,门已经关上了。后来丢了名片夹,也拿到了地址,踌躇良久,最后还是没有上门送礼。
一天下午回家,在自行车棚里,看到一个钱包放在一辆车座上。打开查看,银行卡的名字是“佐佐木”。然后就在公寓的信箱上找到“佐佐木”的房号。
敲门。“谁啊?”“佐佐木先生家吗?我是×××室的×……”“什么事?”门开处,妇人一脸不高兴。“您没丢什么东西吗?比如钱包……”“啊~”,回身一找,转过头来已是满脸堆笑。递上钱包:“请查看一下吧!”
妇人接了钱包就往屋里跑。我知道她是去找礼物的,“不必了”,抽身就走。到家一分钟,就有人敲门了。那妇人送来一瓶威士忌,好像还是不错的品牌。我不喝酒,但又推脱不掉,至今放在家里,等机会转送别人。
后记
我写东西时,总觉得脑后有一双眼睛在盯着我,那是先父的眼睛,让我不敢有丝毫懈怠。先父是严父,又是我永远的老师。他的正直、严格和缜密,他的做事绝不苟且,一直是我人生的镜子,鞭挞着我。他对日本的见识之准确、深刻,使我在赴日后的三十多年中,受益匪浅,成为我衡量自己、看待日本的准绳。
母亲刚柔相加,知我入微,从笔就是她的点拨。直到晚年,她还不失对周围一切的好奇心和执著探究。这种性格肯定是影响了我的。在这本书执笔之前,我正处于一段沉沦。一天,母亲突然叫起我的乳名说:我看,你应该还行!这一
马话日本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话日本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马话日本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话日本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好!
评分好
评分OK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马话日本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