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本书是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哲学代表作之一,全名为《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其目的是揭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作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所以,在本书中,罗素特别对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辟有专门的章节来作详细的论述,比如,他专门分章讨论了雅典与文化的关系、罗马帝国与文化的关系、犹太人的宗教发展、黑暗时期的罗马教皇制、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以及宗教改革运动,等等。罗素认为“哲学家是由其特定的时代所造的”,因此在写作本书时,他特别注重阐述各种哲学思想之间的历史关联。
本书内容分为“古代哲学”“天主教哲学”“近代哲学”三大板块,由古希腊文明说起,分别介绍了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哥拉、原子论、普罗泰戈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犬儒学派……一直说到逻辑分析哲学为止。阅读此书,我们不仅可以对西方主要的哲学家及其思想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还可以了解西方历史上的一些重要的人物、事件、发展阶段及其与特定的哲学家和哲学流派之间的关联。书稿章节明晰,内容详实,语言通俗,全书近五十万字,可谓一部规模宏大、逻辑严谨的哲学史著作,表现了罗素深邃的思想、渊博的学识。
目录
编译者语
绪论
第一卷古代哲学
第一章希腊文明
希腊文明的兴起
米利都学派
毕达哥拉斯
赫拉克利特
巴门尼德
恩培多克勒
第二章雅典与文化的关系
雅典——希腊城邦的骄傲
阿那克萨戈拉
原子论者
普罗泰戈拉
第三章苏格拉底
《申辩篇》
神秘的苏格拉底
第四章斯巴达及其影响
斯巴达的社会结构
斯巴达的军事地位
斯巴达的宪法
第五章柏拉图
柏拉图理论的来源
柏拉图的乌托邦
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的不朽论
柏拉图的宇宙生成论
柏拉图哲学中的知识与知觉
第六章亚里士多德及希腊早期的天文学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希腊早期的数学与天文学
第七章希腊化时代
由于不幸,他们不得不成为无赖
犬儒学派与怀疑派
伊壁鸠鲁派
斯多葛主义
第八章罗马帝国与文化的关系
罗马帝国与被征服国家的相互影响
普罗提诺
第二卷天主教哲学
第一章天主教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天主教哲学的起源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瓦解了中世纪的综合思想体系
第二章犹太人的宗教发展
基督教中的犹太要素
犹太人的宗教发展史
《以诺书》与旧约全书七十人译本
基督教*初的四个世纪
欧利根
第三章基督教的三位博士
圣安布罗斯
圣杰罗姆
圣奥古斯丁
第四章圣奥古斯丁的哲学与神学
纯粹哲学
上帝之城
与裴拉鸠斯的辩论
第五章蛮族入侵和西罗马帝国的衰亡
蛮族入侵
教会关于人性和神性的争辩
鲍依修斯的《哲学的慰藉》
第六章修道院的创立和早期基督教活动
修道运动和修道院的创立
边奈狄克特教派
教皇大格雷高里
第七章黑暗时期中的罗马教皇制
教皇摆脱皇权获得独立
教皇与皇帝的相互依存关系
“黑暗时期”的纷争
第八章约翰·司各脱
司各脱杂粥
司各脱学说中的非正统教义性
第九章11世纪的教会改革
反对买卖圣职运动
独身主义
教会改革
格雷高里七世
理智复兴
第十章伊斯兰教文化及其哲学
阿拉伯人的征战
伊斯兰教世界的两位哲学家
第十一章权力冲突与经院哲学的成长
帝国与教廷的冲突
伦巴底城市群的兴起
十字军
经院哲学的成长
……
第十二章皇帝、教皇及异端教派
第十三章圣托马斯·阿奎那
第十四章弗兰西斯教团的经院哲学家
第十五章教皇制的衰落
第三卷近代哲学
第一章近代哲学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
第二章宗教改革运动与科学的勃兴
第三章霍布斯的《利维坦》
第四章理性主义者
第五章自由主义思潮与浪漫主义运动
第六章自由主义哲学家洛克
第七章经验主义哲学家
第八章康德
第九章19世纪思潮
第十章黑格尔学
第十一章拜伦、叔本华、尼采
第十二章功利主义者
第十三章卡尔·马克思
第十四章柏格森、詹姆斯、杜威及逻辑分析哲学
编辑推荐《西方哲学史》以社会和政治的视角考察哲学的一般历史·这是畅销多年的经典版本,经过多次修订和改版,是目前市场上*适合大众读者阅读的版本。
·编者在原著基础上增加了珍贵的历史插图,还原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并对大量专业术语作了注释,也对书中许多重点知识进行了梳理,为读者全面扫除阅读障碍,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全书。
·本系列图书销量累计突破90万册,与其他版本相比,内容更全面,配图更完备,但价格更低,是性价比高的版本。
作者简介
作者罗素,20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著名、影响很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罗素还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其代表作品有《数学原理》《西方哲学史》《幸福之路》等。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译者简介:译者耿丽,祖籍山东莱芜,曾从事翻译工作,现执教于徐州工程学院外语系。有外国翻译作品多部,代表作有《鸟的天空》《西方哲学史》《金枝》等。
这部作品的文字功底实在令人赞叹,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炉火纯青,时而如涓涓细流般娓娓道来,将那些晦涩难懂的思辨概念梳理得清晰明了;时而又似惊涛拍岸,猛烈地冲击着读者对既有世界观的固有认知。尤其是在论述某些思想家生平与时代背景的交织时,那种细腻入微的笔触,简直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思想激荡的年代,亲身经历了他们与时代、与真理的搏斗。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的哲学流派演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洞察力,他没有仅仅停留在概念的堆砌上,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思想体系背后的驱动力——那些人性深处的渴望、社会结构的压抑与解放的冲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些段落,不是因为它们难懂,恰恰是因为它们蕴含的信息量太大,每一个词语都像是精心挑选的宝石,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这种阅读体验,与其说是接受知识的灌输,不如说是一场与人类思想史精英的深度对话,令人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评分尽管这是一部涉及深奥主题的著作,但作者的语言风格却出奇地保持着一种近乎散文般的流畅与可读性,这在我阅读同类学术作品时是极为罕见的。他避开了那种故作高深的术语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现代、非常贴近生活经验的方式来阐释那些古老的问题。例如,他对某些理性主义思潮的批判,那种带着一丝温和的嘲讽和对人类局限性的深刻理解,读起来让人倍感亲切,仿佛作者正在与你围炉夜话,探讨那些关乎生命意义的终极难题。我感觉自己被作者邀请进入了一个思想的剧场,我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结论,而是被鼓励去参与到哲学的建构过程中去。这种平易近人的笔触,极大地激发了我对那些被认为“高不可攀”的哲学思辨的兴趣,让我敢于提出疑问,去挑战既定的权威,这对于任何一个渴望独立思考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份无价的财富。
评分我必须称赞作者在细节处理上的精准和严谨,对于那些关键概念的界定,他从未含糊其辞,总是给出清晰的脉络和必要的历史语境。但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种严谨性并未牺牲叙事的张力。在某些关键的历史转折点,比如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的交汇处,作者对于思想冲突的描绘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他精准地勾勒出不同阵营是如何相互渗透、相互攻击,最终催生出全新的认知框架的。这种对思想演变“活剧”的捕捉能力,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我甚至能感受到作者本人在撰写这些内容时所倾注的热情与敬畏,那是一种对人类心智成就的深刻尊重,使得这部作品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像是一曲献给理性探索精神的颂歌,让人读后心潮澎湃,对人类思想的可能性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于单纯的知识传授,它更像是一面映照我们自身时代困境的镜子。作者在梳理历史脉络时,不自觉地展现出一种超越时代的批判精神,他似乎总能捕捉到那些隐藏在华丽辞藻下,关于权力、关于真理、关于知识合法性的深层焦虑。这种对思想与现实世界张力的持续关注,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丝毫没有陈旧感。每当读到一个关于某个时代思想危机的描述,我都会不禁联想到当下社会面临的种种挑战,并反思我们所处的环境是如何塑造我们的思维模式的。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让阅读过程变得异常充实和富有启发性,它不仅让我理解了“他们”如何思考,更促使我反思“我们”在当下如何思考,这种“知古鉴今”的力量,是任何肤浅的阅读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编排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门艺术,它不像传统教材那样刻板地按时间线索平铺直叙,而是巧妙地将哲学的发展视为一场宏大的戏剧,每个阶段的更迭都充满了张力与必然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章节之间设置的那些“承上启下”的过渡,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逻辑衔接,更像是一座座精巧的桥梁,将跨越数百年的思想脉络紧密地串联起来,让人清晰地看到,后来的思想是如何回应或反叛前辈的论断的。这种叙事上的连贯性和宏观视角,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进入哲学殿堂的门槛。读到后面,你会惊喜地发现,那些看似孤立的哲学家和他们的学说,其实都是在共同编织一张试图解释“人是什么”和“世界如何运行”的巨大思维网络。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不仅指引我们看清了风景,更教会了我们如何去解读风景背后的地质构造和气候变迁,让整个哲学探索之旅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和逻辑的美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