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先生手迹选

梁漱溟先生手迹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培宽 编
图书标签:
  • 梁漱溟
  • 手迹
  • 文化
  • 哲学
  • 历史
  • 中国思想史
  • 民国
  • 书信
  • 手稿
  • 学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42331
版次:1
商品编码:1093727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1
字数:16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梁漱溟先生手迹选》收录了梁漱溟先生数十年间书法手迹真迹,并将书法真迹的文字内容附于书后,便于读者欣赏。梁漱溟先生的书法一直被众多书法爱好者喜爱推崇,《梁漱溟先生手迹选》的集结出版有利于梁漱溟先生的书法作品流传于世,亦可从一个侧面帮助读者了解梁漱溟先生的思想,具有一定的艺术和思想价值.

作者简介

梁漱溟 (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后以漱溟行世。生于北京,祖籍广西桂林,顺天中学堂毕业,其后皆自学。中国现代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1917—1924年执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0一1937年从事乡村建设活动。4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为国事奔走,谋求国内团结。其主要著作包括:《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梁漱溟教育论文集》、《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内页插图

目录

书陶渊明诗句
书陆游诗句
为萧德浩同学所书对联
为梁仲华先生所书对联
为次孙钦东题字
为钦宁孙书古人教诫语
为钦宁孙书诸葛公教诫语
录《解深密经》文句
发愿文
『时刻自警』
为旧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题记
《我的自学小史》手稿之一页
『守之以道,行其所知』
为张安治先生书自撰联语
致云颂天先生
自四川赴山东敌后途中寄宽恕两儿
寄长媳颂华
为董渭川先生所书《晋书。乐广传》
力梁仲华先生所书条幅
书赠冯焕章(玉祥》先生六十寿言
写杜诗
『儒家孔门之学』
为宽儿书明儒王一庵先生语
为郭大中先生所书条幅
为朱袭文书林宰平先生诗句
为守诚书诸葛公语
为桂林穿山书『锲而不舍』
为林琪女士书宋儒朱熹诗句
为田慕周(镐)先生所书条幅
为政府见召答邵力子先生
为归还扇面于郑毅生表弟题记
『寿』
谢寿启事
思索领悟二则
巨川老先生民国初年所书短笺
为章行严先生购赠先君所书短笺题记
成都诸葛武侯祠拜谒志感
《人心与人生》书成自题
春日读《罗近溪集》有省
『老来回忆此一生』
《弁言》
《纪念蔡兀培先生》手稿之一页
《中国文化要义》书稿之一页
《人心与人生》自序手稿之一页
《儒佛异同论》手稿之一页
《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转再变》手稿之一页
《读有关圣雄甘地事迹各书》——勉仁斋读书录之一页
《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孔子》文稿之一页
《敬答一切爱护我的朋友,我将这样地参加批孔运动》——批
林批孔运动中发言稿之一页
录《波若波罗密多心经》经文之一页
录《六八祖坛经》经文之一页
致京师图书馆
致时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陈百年先生
致胡适之先生
致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表方先生函稿
致毛润之先生周恩来先生函稿
致陈仲瑜先生
致卢广绵先生
致舒新城先生
致王星贤(培德)先生
致香港友人周植曾先生
致田慕周(镐)先生
寄君大侄
寄晓青甥
寄滞留于日军占领下北平之培志培昭两侄并转培宽培恕两儿
寄宽恕两儿
寄长孙钦元
日记两页
附录手迹文字内容
先父梁漱溟与书法梁培宽
编后记
再版后记

前言/序言


《梁漱溟先生手迹选》:一段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 梁漱溟,一位在二十世纪中国思想界占据独特地位的人物。他的一生,是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求解民族文化命运、追求人生真谛的漫长而深刻的旅程。他既是传统儒学的集大成者,又是现代思潮的敏锐观察者,他的思想融合了古今,贯通了中西,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本位文化论”和“人生问题”哲学。他的著作宏富,影响深远,然而,要真正理解这位思想巨匠的心灵轨迹与思想演进,除了阅读他系统的著述,更需要一种更直接、更贴近他思想内核的途径。 《梁漱溟先生手迹选》正是这样一种珍贵的钥匙。它不以宏大的叙事,不以体系化的阐释,而是以最质朴、最本真的形式——梁漱溟先生亲笔的书写,向我们展示了他思想的真实流淌。这份手迹,是尘封的岁月里,智者笔尖下流淌出的生命感悟、社会关怀与哲学追问。它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跳动的思想,是与历史对话的现场,是与读者心意相通的桥梁。 手迹的温度:触摸历史的脉搏 我们知道,手迹之所以珍贵,在于它承载了作者最原始、最未加雕饰的情感与思想。一笔一画,一抑一扬,都蕴含着作者的性格、心境,甚至是当时写作的时代背景。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梁漱溟先生手迹选》时,仿佛能穿越时空的阻隔,亲眼看见梁先生伏案疾书的身影,聆听他低沉而坚定的声音,感受他为了某个问题反复推敲、拨动心弦的思考过程。 这份手迹,可能包含着他为某个讲演、某篇论文、某封信件的初稿,也可能记录着他某个灵光乍现的瞬间。这些手迹,没有经过印刷体的标准化,保留了作者独特的书法风格,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鲜活的生命力。或许,在某些字句旁,会有他圈点、批注的痕迹,那是思想碰撞的火花,是与自己对话的深刻证明。这些细节,对于研究梁漱溟思想的学者而言,是无价之宝。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辨析不同时期思想的细微变化,理解其思想发展的脉络,甚至可以从中挖掘出他著作中未能完全展现的思考侧面。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这份手迹更是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亲近感。它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位伟大思想家日常的思考状态,感受到他思想的温度,体会到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真诚与执着。这份手迹,就像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们得以直接倾听梁漱溟先生的心声,理解他为何如此执着于中国文明的复兴,为何如此深切地忧虑民族的未来,为何如此痛苦地追寻人生的意义。 思想的光芒:穿越时空的洞见 《梁漱溟先生手迹选》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书写的笔迹,更是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思想。梁漱溟先生的思想,以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和对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而著称。在《梁漱溟先生手迹选》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如何从中国古老的智慧中汲取力量,同时又如何以开放的心态审视西方文明的挑战。 他关于“中国本位文化”的论述,并非简单地排斥外来文化,而是在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特质的基础上,强调其独特性和生命力。他认为,中国文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的有机体。在手迹中,我们或许能看到他对传统儒学、佛教、道家等思想的精妙解读,以及他如何从中提炼出具有现代意义的价值观念。他对于“仁”、“礼”、“恕”等儒家核心概念的理解,其深刻之处,往往超越了简单的道德说教,触及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根本性关系。 同时,梁漱溟先生对现代西方文明也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与反思。他敏锐地洞察到,西方文明在物质与科技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其背后却可能隐藏着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挤压,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淡漠。在手迹中,我们或许能感受到他对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社会疏离感,以及对物质主义泛滥的忧虑。他对于“科学万能”的警惕,对于“功利主义”的批判,都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思想家的前瞻性与独立性。 更重要的是,《梁漱溟先生手迹选》将使我们得以走近他关于“人生问题”的思考。这是他思想中最具个人色彩、也最具普世价值的部分。他认为,人生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对待自己”,在于如何处理“生存”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他区分了“动物性生存”与“理性化生活”,强调了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超越物质层面的满足,去追求精神层面的升华。在手迹中,我们或许能看到他对人生意义的探寻,对生命痛苦的理解,以及对如何安顿心灵的思考。他的人生哲学,并非是抽象的理论,而是源于他对生命本质的真切体悟,是对个体在复杂世界中如何安身立命的深切关怀。 研究的深度:挖掘思想的矿藏 《梁漱溟先生手迹选》的价值,尤其体现在其为学术研究提供的宝贵资料。对于研究梁漱溟思想的学者来说,这份手迹无疑是一座未被充分挖掘的矿藏。 首先,它提供了研究其思想演变的原始依据。通过比对手迹和已出版著作的差异,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梁漱溟先生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熟过程。例如,某些手稿可能比最终定稿更为直接和原始,能够反映出作者最初的构思,以及在写作过程中可能进行的修改和调整。这种细致的比较,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其思想的逻辑脉络,避免片面和误读。 其次,手迹中的批注、涂改、补充等痕迹,是理解作者思考过程的绝佳窗口。这些“意外”的笔触,往往能揭示出作者在某个问题上的犹豫、挣扎、顿悟,甚至是不同观点的交锋。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还原作者的思维现场,了解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最终的结论,其论证过程中的难点和突破点何在。 再者,这份手迹可能包含一些尚未公开发表的内容。这些“遗珠”,或许是梁先生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问题的一些零散的思考,或者是对某些事件的即时评论。这些新材料的出现,将极大地丰富我们对梁漱溟先生思想体系的认识,甚至可能改写我们对某些问题的既有理解。 此外,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哲学史、文化史的学者而言,《梁漱溟先生手迹选》也是不可多得的史料。通过这些手迹,我们可以一窥当时社会思潮的流变,感受知识分子在时代变迁中的思考与担当。梁先生的手迹,本身就是一段生动的历史见证,它们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历史事件相互印证,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更加真实、更加立体的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图景。 阅读的启迪:触动心灵的共鸣 《梁漱溟先生手迹选》的意义,也体现在它对普通读者的启迪作用。在快节奏、碎片化的信息时代,我们往往容易迷失在 superficial 的喧嚣中,而忽略了对生命本质的追问,对人生意义的探寻。梁漱溟先生的思想,正是对这种浮躁的时代病的一剂良药。 阅读这份手迹,我们被邀请走进一位智者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对生命、对社会、对民族的深切关怀。他的思考,并非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而是源于对人类普遍困境的体察,对个体生命体验的关照。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惑,感到迷茫时,或许能从梁先生的文字中找到一丝慰藉,一份启发。 他关于人生问题的哲学,引导我们去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去思考我们真正想要追求的是什么。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是否过于沉溺于物质的享受,而忽略了精神的丰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我们是否过于追求功名利禄,而丧失了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梁先生的手迹,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反观自身,引导我们去寻找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人生道路。 《梁漱溟先生手迹选》不仅仅是一本展现书法艺术的书籍,更是一部思想的盛宴,一本心灵的启迪之书。它让我们得以穿越时空,与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感受他思想的光芒,汲取他生命的智慧。这份手迹,是历史的馈赠,是思想的瑰宝,更是我们反思自我、探寻人生意义的宝贵契机。当我们翻开它,就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智慧殿堂的大门,里面闪烁着梁漱溟先生思想永恒的光辉。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捧读此书,我的第一反应是震惊于其文字的力度与气韵。那些笔画的起承转合,绝非等闲之辈所能企及,它蕴含着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文人风骨。我过去也读过不少近现代名家的手迹影印本,但此册在高清还原度上做得尤为出色,连墨色的浓淡干湿、纸张细微的纤维纹理都清晰可见。这对于我们这些试图从“形”入手理解“神”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仅是文字的记录,更是一种活生生的“在场感”,让你仿佛能听到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我常常会对着某几行字凝视良久,试图去解析其背后的运笔逻辑和情绪流动,这种细致的品鉴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精神享受。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中华文化瑰宝的缩影,装帧精美,纸张选材考究,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静而厚重的历史气息。每一页的排版都充满了匠心,仿佛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一件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我特别留意了那些墨迹的细节,有的飞扬洒脱,有的则沉稳内敛,从中依稀能捕捉到先生在不同心境下的笔触变化。这种视觉上的享受,对于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读者来说,是极其难得的体验。更不用说,这套书的装帧设计,既保留了古籍的韵味,又兼顾了现代阅读的舒适性,让人爱不释手。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与古人的精神对话,那种穿越时空的敬畏感油然而生。我甚至会花很长时间去研究某一特定篇章的行款布局,那不仅仅是文字的排列,更是一种结构美学的体现。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沉浸在这本册子的字里行间,那种感觉就像是忽然闯入了一座尘封已久的私家书房,空气里弥漫着旧纸张和墨香混合的味道。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说实话,一开始让我有些意外,它摒弃了时下流行的那种浮夸的华丽,选择了一种非常朴素却又极度考究的素雅风格,这种克制的美感,恰恰最能体现出作者那种内敛而深邃的思想。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的处理,比如封面烫金的工艺,低调却有力,不会喧宾夺主,反而衬托出内在内容的厚重。我本来以为阅读过程会比较枯燥,但随着深入,那种被文字力量牵引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仿佛跟随作者的思绪在广阔的哲学田野上漫步。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我对这类“手迹选集”抱持着一种观望的态度,总觉得影印本可能会失真。然而,当我翻开这本册子后,所有的疑虑都烟消云散了。它的印刷质量高得惊人,每一个捺、每一个挑,都精准地捕捉到了原件的神韵。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直接与思想源头对话的渠道。它不是通过第三方的转述,而是以最原始、最未经稀释的形式呈现。我注意到,不同篇章的字体风格有着微妙的变化,这暗示了作者心境或写作主题的转换,这种细节的捕捉,是普通印刷品难以比拟的。这本书的重量感,不仅在于纸张的厚实,更在于其中所承载的文化重量和精神密度。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感觉,非常适合在安静的午后,泡一杯清茶,慢慢品读。它的内容似乎并非追求即时的震撼,而是需要时间去酝酿、去消化的。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层次感。例如,某些看似随意的涂改和批注,细看之下,却蕴含着深沉的思考轨迹,展示了思想家在形成观点过程中的挣扎与突破。这种原生态的记录方式,比经过精修的定稿更具温度和说服力。我甚至觉得,光是这本书的装帧选材,就体现了一种对传统文化最本真的尊重——不加矫饰,回归材质本身的力量。它在告诉我,真正的价值,从来都不需要靠花哨的外包装来哗众取宠。

评分

梁先生可作为49后书法家,入书法史

评分

梁先生可作为49后书法家,入书法史

评分

梁先生可作为49后书法家,入书法史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纸张好,印刷清晰。不过18页后是黑白印刷。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纸张好,印刷清晰。不过18页后是黑白印刷。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