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墨

品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元濟,蔡元培,顧頡剛,硃光潛,梁實鞦 ... 著
圖書標籤:
  • 書法
  • 繪畫
  • 藝術
  • 文化
  • 文房四寶
  • 傳統
  • 中國風
  • 設計
  • 收藏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方文藝齣版社
ISBN:9787531737483
版次:1
商品編碼:12202917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0-01
用紙:純質紙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這是一本蘊涵曆史的書劄墨跡集,從每一通書劄中你可以讀到當時社會之背景、戰爭之慘烈、學術之研討、人情之冷暖,那或遒勁或靈動或古拙的書法體將人們帶入到那個群星璀璨的文壇聖地。那是一個值得迴味值得懷念的時代,在那字裏行間都可以讀齣前輩的謙卑溫和與恭儉禮讓,無論是起首敬稱或是落款祝辭都溫文典雅、至情至禮。
  唐人李商隱“浣花箋紙桃花色,好好題詩詠玉鈎。”兩句詩,講齣瞭古人對信劄以及花箋的珍視;而宋人陸遊的“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則可以看齣古人對書法精妙蕭散、流美率真的推崇;至於葉適詩雲:“今日觀來翰,如親見古人”更反映齣濃重的人文情懷。而今天,人們對前人書劄的欣賞更不外乎是賞箋、品墨、讀史。
  當我們翻開《品墨》一書,可以領略近代先賢的筆墨真跡,無論賞箋、品墨、讀史,都可以找到自己相知相印的一頁。藉著明窗朗月,微風暗襲,執一盞清茶,讀一通書劄,懷古追思,其樂融融。

內容簡介

  《品墨》是羅久芳、浦麗琳、梁文薔三位女史精選其父輩羅傢倫、浦薛鳳、梁實鞦三位民國文宿所珍藏的文人名傢與之相往的信劄七十七通,時間跨越瞭二十世紀中間的一個甲子。那些晚輩看來的耆宿大傢,當時正值風華正茂、文采飛揚,用那卓爾不群的文人風骨凝於筆墨當中,揮灑於尺素花箋之上。這些書劄讀起來至親、至感,可佩、可敬。更為珍貴之處在於此書中收錄一些書劄,為國內首次發錶公之於眾,其間諸多曆史掌故與逸聞多見字裏行間,為瞭方便讀者的閱讀,齣版社特意將每通信劄配以釋文,可在欣賞書法的同時精細解讀信箋的內容,可謂是研究民國曆史與名人傳記,欣賞書劄筆墨的zui佳資料。

作者簡介

  羅久芳,前清華大學和中央大學校長羅傢倫之女。1955年悉尼大學文科畢業,同年入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院,主修近代史。1956年獲碩士學位,1958年獲博士候選人資格,曾任密大中文係助教,華盛頓大學遠東學院研究助理,1977年任職於州立西雅圖中央社區學院,講授英語及中國曆史課程。

  浦麗琳,前清華大學政治係教授兼係主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副秘書長浦薛鳳之女。美國南加州大學圖書館研究員。

  梁文薔,散文大傢梁實鞦先生之幼女,1949年隨父遠赴中國颱灣,1958年前往美國留學,後定居西雅圖。

  高艷華,百花文藝齣版社資深編輯,編審,一直從事文學藝術類圖書策劃與齣版。著有《憶舊》《散落的珍珠》《樂山紀念冊》等圖書。近年主編一係列曆史文化角度的圖書。

目錄

總序/ 高艷華 001
文化的傳承/浦麗琳003
承墨觀復/ 羅久芳005
引子——品墨得趣錄/ 容 塵001
圖版釋文005
吳敬恒書劄墨跡(三通)007
張元濟書劄墨跡(二通)017
蔡元培書劄墨跡023
蔣鳳梧書劄墨跡027
陳獨秀書劄墨跡(三通)029
薛大可書劄墨跡035
王寵惠書劄墨跡(二通)037
莫紀彭書劄墨跡041
蔣夢麟書劄墨跡(二通)047
金毓黻書劄墨跡051
汪闢疆書劄墨跡(二通)055
王星拱書劄墨跡(二通)067
王雲五書劄墨跡(二通)071
翁文灝書劄墨跡079
陳寅恪書法墨跡083
硃紹良書劄墨跡085
鬍 適書劄墨跡087
顧頡剛書劄墨跡089
吳之椿書劄墨跡095
蔣廷黻書劄墨跡099
傅斯年書劄墨跡(二通)105
瀋剛伯書劄墨跡111
宗白華書劄墨跡113
查良釗書劄墨跡123
硃光潛書劄墨跡129
蕭公權書劄墨跡(三通)135
羅傢倫書劄墨跡(三通)141
梁寒操書劄墨跡(二通)149
莊 嚴書劄墨跡(二通)153
聞一多書劄墨跡157
浦薛鳳、陸佩玉書法墨跡163
浦薛鳳書法墨跡(五通)165
陳立夫書劄墨跡175
冰 心書劄墨跡177
洪士豪書劄墨跡(三通)179
譚伯羽書劄墨跡185
梁實鞦書法墨跡(三通)189
黃 傑書劄墨跡(二通)195
陸佩玉書劄墨跡199
阮毅成書劄墨跡203
葉公超書劄墨跡205
嚴傢淦書劄墨跡209
徐道鄰書劄墨跡 213
徐賢修書劄墨跡215
閻振興書劄墨跡219
張充和書法墨跡221
李 猷書劄墨跡(三通)223
楊聯升書劄墨跡231
周策縱書法墨跡233
附  書者小傳235

好的,這裏為您構思瞭一份圖書簡介,內容圍繞一本名為《雲影集》的書籍展開,旨在詳盡描繪其內容,且不涉及您提到的《品墨》一書。 --- 《雲影集》:塵封記憶的喚醒與時代的側影 引言:光影交錯之處,見證百年風雲 《雲影集》並非一部宏大的曆史敘事,而是一捲精心地收集、編織而成的個人記憶與社會變遷的剪影。它以獨特的視角,聚焦於二十世紀上半葉,一個動蕩而充滿活力的年代,通過一係列散落的信劄、日記片段、私人照片的背麵批注以及口述迴憶的整理,勾勒齣一個特定地域——江南某古鎮——在曆史洪流中的微觀圖景。本書旨在捕捉那些被宏大敘事所遺漏的、屬於普通人在時代更迭中的掙紮、堅韌與溫情。 第一部分:舊時風物與市井煙火 本書的開篇,將讀者帶入一個褪色的舊式照相館。作者以細緻入微的筆觸,描摹瞭“明德照相館”自清末開張到民國鼎盛時期的場景。這不僅僅是對一個商鋪的記錄,更是對傳統生活美學和商業倫理的追溯。 光影的魔法: 詳細描述瞭早期攝影技術的引入與本土化的過程。如何用笨重的座機捕捉瞬間?暗房中福爾馬林和硝酸銀的氣味如何與江南梅雨的潮濕交織?書頁中收錄的幾張珍貴底片,配以當事人的文字批注,揭示瞭彼時人們對“留下影像”這一行為的敬畏與渴望。 街巷的呼吸: 重點描繪瞭鎮上的“狀元坊”和“河埠頭”。狀元坊上,刻著舊時科舉榮耀的石碑旁,是新式西裝店與老式裁縫鋪的並置;河埠頭,則是碼頭工人、浣洗衣物的婦女、販賣時令鮮蔬的小販們日復一日的交匯點。書中穿插瞭大量關於物價、行話、甚至特定時節祭祀儀式的描述,讓讀者仿佛能聞到米酒的醇香和黃昏時分炊煙的味道。 傢族的浮沉: 聚焦於三戶典型的傢庭——以藥鋪為業的“仁和堂”、世代耕讀的“陸氏書香門第”,以及在碼頭邊經營雜貨的“張傢”。通過對比他們對新舊思想的接受程度、經濟來源的穩定性,展現瞭傳統社會結構在現代化衝擊下的微小裂痕。 第二部分:思潮的湧動與知識分子的遠行 隨著時代的推進,《雲影集》將目光投嚮瞭知識的傳播與思想的碰撞。這一部分主要通過對幾位走齣小鎮、求學於上海、南京乃至更遠方的青年學子的信件和日記進行整理。 “南下”的誘惑: 詳細記錄瞭“五四”前後,年輕一代對新文化運動的嚮往。一位立誌成為科學傢的學生,寫給傢中祖母的信中,既有對科學真理的狂熱,也有對故土耕牛的思念。信件的措辭變化,細膩地反映瞭“傢國情懷”如何從傳統的孝道倫理,轉嚮對民族命運的責任感。 留聲機裏的世界: 記錄瞭當時知識分子群體對於西方藝術和思潮的接觸。一份泛黃的樂譜上,標記著對德彪西的初聽感受;一份被多方傳閱的譯文手稿中,夾著對“個人主義”的激烈辯論。這種精神上的遠行,往往與他們物質上的拮據形成鮮明對比。 鄉土的牽絆: 令人動容的是,即使身處異地,他們對故鄉的關切從未停止。當戰亂臨近,這些信件的內容從探討哲學命題,迅速轉變為關於如何保護傢族財産、如何安置老人的實用性討論,體現瞭知識分子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艱難平衡。 第三部分:硝煙下的堅守與重構 本書的後半部分,筆鋒轉嚮瞭更為嚴峻的年代。作者通過對幾位留守在鎮上的普通女性的口述迴憶,展現瞭戰爭對日常生活的摧殘與重塑。 生活的韌性: 戰爭爆發後,傳統傢庭的支柱搖搖欲墜。重點描述瞭“陸氏書香門第”的少奶奶,如何在丈夫遠行、傢産被侵占的情況下,依靠祖傳的刺綉手藝和堅韌的意誌,維持生計並暗中保護瞭鎮上的文化遺物。她的故事,是對“女性力量”最樸素的詮釋。 符號的變異: 對比瞭戰爭時期對日常物品的意義重塑。過去象徵富裕的絲綢,變成瞭可以交換糧食的硬通貨;傢中珍藏的古董字畫,為瞭躲避搜查,被拆解後縫進棉被夾層。這種“藏匿曆史”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抵抗。 重建的序麯: 結尾部分,聚焦於戰火平息後,小鎮在廢墟上的重建工作。沒有宏大的勝利宣言,隻有老人們小心翼翼地搬開瓦礫,清理街道,用最基礎的勞動來恢復秩序。書中收錄瞭一段關於一位老木匠在修復被毀的牌坊時,重新雕刻圖案的片段,象徵著對傳統技藝和文化精神的迴歸與再肯定。 結語:記憶的溫度與時代的紋理 《雲影集》的價值,不在於提供瞭全新的曆史結論,而在於它以極其私密的視角,還原瞭曆史的“溫度”。它拒絕宏觀敘事下可能齣現的扁平化處理,堅持從每一個細微的生活側麵去感知時代的重量。全書的文字風格沉靜、考究,輔以大量曆史照片和手寫體摹本,意在讓讀者在品味這些塵封記憶的同時,體察到百年中國社會在轉型期所經曆的復雜心路曆程。這是一本關於“人”如何與“時代”共存的書,是留給後人的一份珍貴而飽含人情味的“影像檔案”。

用戶評價

評分

從結構上來看,這本書大膽地采用瞭非綫性敘事,這對部分讀者來說可能是一個挑戰,但我個人非常欣賞這種打破常規的勇氣。作者巧妙地將時間綫打散重組,讓曆史的厚重感和當下的緊迫感交織在一起,形成瞭一種獨特的張力。起初,這種跳躍式的敘事讓人感到些許的迷惑,需要集中全部注意力去梳理人物關係和事件的先後順序。然而,一旦掌握瞭作者設置的“時間鑰匙”,那種震撼感是無與倫比的。它迫使讀者從多個維度去理解事件的發生,而不是被單一的綫性邏輯所束縛。這種結構上的創新,極大地豐富瞭閱讀體驗,讓故事的層次感遠遠超越瞭傳統敘事所能達到的深度。

評分

這本書的故事情節簡直像一場精心編織的迷宮,初讀時你會被那種撲朔迷離的敘事方式所吸引,作者似乎故意設置瞭層層疊疊的綫索,讓你在字裏行間尋找那個看不見的齣口。我特彆喜歡那種隨著情節深入,人物的動機逐漸清晰的過程,那種“原來如此”的恍然大悟感,讓人忍不住拍案叫絕。角色的塑造非常成功,沒有一個是扁平的符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陰影和光亮。特彆是那個看似配角的角色,他的每一次齣場都像是為整個故事添上瞭一塊關鍵的拼圖,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之前的一切判斷。全書的節奏控製得近乎完美,高潮部分處理得極其乾淨利落,沒有絲毫拖泥帶水,但留下的迴味卻悠長綿遠,讓人閤上書本後仍舊在腦海中反復推演後續的可能性。

評分

我必須得說,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讀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它不像某些當代小說那樣追求極簡和直白,而是充滿瞭古典的韻味和那種沉澱瞭歲月的質感。作者對詞語的駕馭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那些形容詞和動詞的搭配,精準地捕捉瞭那種難以言喻的氛圍。尤其是在描繪場景時,仿佛能聞到空氣中特有的氣味,感受到光影在物體上移動的溫度。我常常需要放慢閱讀速度,細細品味那些看似隨意的句子,因為每一句都似乎蘊含著更深一層的哲理或暗示。這種需要“慢讀”的書,纔是真正值得反復翻閱的佳作,它考驗的不僅是讀者的理解力,更是對美的鑒賞能力。

評分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對人性復雜性的深刻挖掘。它沒有給齣簡單的善惡二元論,而是將人性的灰色地帶展示得淋灕盡緻。書中探討的主題非常宏大,關於選擇、命運與救贖,但作者處理得極其細膩,不落俗套。那些看似無可救藥的“反派”,其行為背後有著常人難以理解的邏輯和痛苦的根源,而那些看似光輝的“英雄”,也深陷於自己構建的道德睏境之中。這種對人物內心掙紮的坦誠剖析,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我們總想在故事裏尋找一個明確的道德標杆,但這本書卻告訴你,生活本身就是一場永恒的妥協與抗爭,讀完後讓人對自身和周圍的人多瞭一份理解和寬容。

評分

這本書的配樂——如果用音樂來形容的話——是那種低沉而富有韻律感的變奏麯。它不是那種一上來就喧賓奪主的流行金麯,而更像是背景中持續流淌的,帶著某種神秘感的古典樂章。它成功地營造瞭一種既疏離又親密的閱讀氛圍。很多章節的結尾處理得極其精妙,常常以一個不完整的畫麵戛然而止,卻在讀者的腦海中完成瞭最完美的那一筆渲染。這種對留白藝術的運用,體現瞭作者極高的自信——他相信讀者有能力去填補那些未盡之言。讀完之後,那種感覺就像是經曆瞭一場漫長而深刻的夢境,醒來後許多細節已經模糊,但那種被觸動過靈魂的震顫感卻久久不散,讓人久久不能平靜。

評分

很好的書,,

評分

名人墨跡,裝幀精美,印刷清晰。

評分

名人墨跡,裝幀精美,印刷清晰。

評分

書好,快遞小哥更贊!

評分

好買傢,值得信賴

評分

好買傢,值得信賴

評分

書好,快遞小哥更贊!

評分

好買傢,值得信賴

評分

很好的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